第十章 請辭

突厥的馬奶酒雖然不烈,但飲在口中有些酸澀,李恪不喜,李恪三杯酒後,便自己挪窩坐在了原本屬於康蘇密的席位上,將吃風的末席留給了面色難看至極的康蘇密。

頡利有言在先,康蘇密也不敢違拗,只得低着頭,坐到了末席之上。

李恪飲酒,只能算得是一個小插曲,倒也沒有絲毫影響到頡利和突厥貴族們的大好心情,頡利大手一揮,大宴繼續。

“爲賀我突厥大勝,感謝長生天庇佑,你等隨本汗共飲此杯。”頡利舉起酒杯,對大帳中的衆人高聲道。

“謝可汗賜酒。”衆人紛紛起身應和,端起自己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

突厥慶功大宴更爲簡單,沒有大唐那麼多的門道,一巡酒後,衆人便放下的酒杯,大快朵頤。

李恪自午後到現在,一直忙於應付各種瑣事,還未真正用飯,腹中已是空蕩蕩的一片,尤其是在飲了幾杯酒之後便更覺飢餓。

李恪看了眼身旁之人,也拿起手邊的匕首,有樣學樣地割下羊肉,放入了口中慢慢的咀嚼。

突厥的馬奶酒雖不合李恪的胃口,但烤肉烤得倒還頗有幾分樣子,縱然比不得宮中來的精緻,但卻不失本味。

火候得宜的燒烤,簡單的粗鹽調味,沒有半分多餘的裝飾,正是漠北最爲正宗的烤羊,恰合李恪的心意,李恪手口不停,竟是一連吃了許多。

坐在上首的頡利看着李恪在下面吃得正香,不禁也笑嘆一句少年貪食,問道:“我突厥飯食,可還和三皇子胃口?”

李恪放下手中的肉食,回道:“突厥美食雖與大唐不同,卻別有一番滋味,很是可口。”

頡利聞言笑道:“哈哈哈,三皇子雖是唐人,但善飲酒,能吃肉,也是爽直之人,倒與我突厥男兒相似。”

李恪道:“我在宮中時倒也不曾飲酒,今日還是頭一遭,叫可汗見笑了。”

頡利擺了擺手,笑道:“堂堂男兒,哪有不飲酒的,不過既有美酒,豈能沒有美人?方纔三皇子嚐了我突厥美酒,也來看看突厥美人,比之唐女如何。”

頡利說完,拍了拍手,大帳的帳門便被門外的侍者推了開來,緊接着,“咚咚咚咚”,隨着一陣密集而輕快的鼓點聲在李恪的耳邊響起,兩隊四人列的突厥女子魚貫而入,飛旋着闖入了李恪的眼中。

李恪定睛望去,這些突厥女子鼻樑高挺,雙瞳黑中帶着一絲淡藍,雙眉濃而密,確與漢人女子大不相同。

這些突厥女子雙足交點,左手扶住柳腰,右手擎起,舞步輕盈,如飄雪紛飛;姿態婀娜,似豔影驚鴻。這些女子伴隨着琵琶、箜篌、羯鼓之聲在大帳中起舞,一時間恍住了所有人的眼。

能被頡利拿來在大宴之上起舞的,自然都是上上之選,容貌、舞姿都不會差了,只是他們身上所穿的衣物着實叫李恪不知該把眼睛置於何處。

眼下雖已入了冬,但這些突厥女子卻穿的甚是單薄,身上穿着一層貼身的輕衣,頭戴銀飾,披着淺紅色的綵帶,將光滑纖細的腰肢赤裸裸地展現在衆人面前。

突厥民風開放,突厥貴族更是視舞女爲玩物,自然不會覺得有何不妥,但這一幕看在李恪的眼中,李恪卻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李恪倒也不是假正經,只是以他眼下的年紀,他倒也不好表現的太過淡然,而且他兩世爲人都不曾開過葷,他確實不是此中老手。

“三皇子,我突厥女子如何?”頡利少見李恪這幅模樣,饒有興致地問道。

李恪微微一愣,過了片刻纔回道:“此舞輕揚,與唐舞之雍容大相徑庭,倒也各有千秋。”

頡利聽了李恪的話,搖了搖頭道:“本汗問的不是我突厥之舞,而是這些起舞的美人,三皇子答錯了。”

李恪本就想着含糊答過便罷,沒想到頡利竟還不住地追問,李恪只能勉強答道:“美人如舞,亦是各有千秋。”

“哈哈哈。”

頡利見慣了李恪少年老成,寵辱不驚的模樣,何曾見過李恪如此窘態,也覺得這纔是少年該有的模樣,頡利看着李恪的樣子,不禁心情大好。

頡利對李恪道:“三皇子說的對,不過男兒在世,有美酒豈能無美人,三皇子方纔嚐了我突厥美酒,現在也來嘗一嘗這突厥美人如何?”

頡利一邊說着,一邊揮了揮手,命其中一個顏色姣好的突厥女子坐到了李恪的身旁。

這大帳中諸多各部首領,李恪沒想到頡利獨獨會如此安排,一下子臉羞地通紅。

姐兒愛俏,突厥女子也不例外,李恪雖年少,但樣貌卻很是俊秀,叫這舞女見了也心生喜愛,再加之李恪的身份高貴,她便更爲有意了。

這女子豈會老老實實地坐在一旁,她方一坐定,便生生要往李恪的身上湊。

一下子,李恪坐立不安,連手都不知該放在哪邊了。

被李恪擠地坐於末席的康蘇密見狀,心中念頭一動,起身對頡利道:“今日大宴,是爲慶賀我突厥大捷,還請質子和舞姬一同爲爲可汗獻舞,以表唐的求和誠意。”

李恪不禁皺起了眉頭,他哪知康蘇密爲何三番兩次地針對他。

李恪堂堂皇子,若當真是興起而舞,倒也罷了,畢竟大唐宴會之上,李世民也常乘興而舞,並無不妥。可康蘇密卻要李恪與突厥舞姬同舞,以獻頡利,這對李恪而言覺得算得上是羞辱了。

李恪當即冷聲回道:“李恪不善此道,恐怕要康大人失望了。”

康蘇密豈會輕易放過李恪,康蘇密道:“殿下不善舞也無妨,只需隨舞姬而動便是,爲的只是一個樂子。”

康蘇密的話一出,不只是李恪,坐於李恪身後的蘇定方和王玄策的臉色也冷了下來。

康蘇密的話與頡利和李恪的調笑不同,這已經不是在與李恪調笑,甚至是有辱皇子,有辱國體了。

不等李恪開口,王玄策已經站了出來,他站在李恪之後,怒視着康蘇密,問道:“康大人慎言,蜀王乃我大唐皇子,天潢貴胄,難道就是拿來同你取樂的嗎?”

康蘇密一時間倒是被王玄策的話也驚住了,他沒想到王玄策的反應竟這樣激烈,於是回道:“今日大宴是爲可汗慶賀,難道三皇子連可汗的面子都不給嗎?三皇子未免也太沒有誠意了吧。”

康蘇密見王玄策強項,竟擡出了頡利可汗,想要藉此壓住王玄策的氣勢。

王玄策道:“怎麼?難道康大人能夠代表可汗的意思嗎?兩國合盟,乃是陛下與可汗所定,何須你來聒噪。更可況我家殿下自請北上爲質,數千裡之行風雨無阻,這便已經是帶來了最大的誠意,康大人之言恐怕是包藏禍心啊!”

康蘇密聽了王玄策的話,後背一冷,不自覺地看向了頡利的方向。對於頡利的性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方纔王玄策的話,已經足以叫頡利對他不滿了。

這個時候,康蘇密哪還想着如何與李恪爲難,他最關心的是怎樣不叫頡利對自己心生不滿。

而此時,李恪也聽出了王玄策的言外之意,李恪趁勢上前,面露三分羞愧,七分不悅,對頡利道:“啓稟可汗,方纔李恪飲酒過猛,身子突感不適,願請辭回帳休息,若有不周之處,還望可汗見諒。”

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六章 分封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一章 朝覲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二章 將行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十三章 召見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章 拒辱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一章 朝覲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章 馬周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三十章 事定第十四章 求親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十二章 夷男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章 分封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八章 惡陽嶺
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六章 分封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一章 朝覲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二章 將行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十三章 召見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二章 拒辱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一章 朝覲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章 馬周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三十章 事定第十四章 求親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十二章 夷男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章 分封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八章 惡陽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