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

李恪拿下了段璀後,一面命王府衛率處理殘局,尋了城外一處僻靜的院子將段璀和他的麾下軍士關押,一面自己帶着蕭月仙、文清兒和一衆王府衛率連夜回了揚州。

次日午後,臨江宮內院,後花園。

仲春的午後暖意漸濃,柔軟溫和的陽光灑在臉上,整個人都變得慵懶了起來。

氣候如此怡人,再加之昨日又自段璀口中知道了那批軍械的去處,燃眉之急已解,李恪的心情也暢快了許多,更多了幾分閒情逸致。

後花園中,隨着一陣悠長清脆的箜篌聲響起,蕭月仙身着一份淺色寬袖流雲長裙,在繁花漸放的園中翩然起舞,宛若一直彩燕,在花間躍然穿梭,靈動優雅。

蕭月仙年方雙十,在李恪眼中,這正是女子最好的年紀,此時的蕭月仙在這園中,竟比這園中百花也毫不遜色,甚至還要更俏麗上幾分。

“本王以往只知仙兒琴藝卓絕,當世無雙,不曾想仙兒舞姿竟也如此了得。”一曲舞罷,李恪坐在園中,看着站在眼前,面色微紅的蕭月仙,撫掌讚道。

蕭月仙輕拭着額角汗珠,稍稍喘勻了氣,走到了李恪的跟前,屈膝道:“殿下謬讚了,仙兒曾是青樓女子,本就是以姿色娛人,舞藝倒也粗通一些。”

李恪道:“仙兒新近喪師,還能爲本王獻舞,辛苦你了。”

聽得李恪之言,想起了左遊仙,蕭月仙的眼中流露出些許傷感,蕭月仙對李恪回道:“殿下願饒過清兒這一次,又送還了左師,於仙兒有恩,仙兒無力爲報,殿下勿要嫌棄便是。”

蕭月仙眼下的處境,李恪自然清楚,天下大勢如此,任憑蕭月仙如何,也不足以爲敵。李恪看着蕭月仙俏楚憐人的模樣,彷彿看到了一隻大雨下蜷縮於牆角的小貓,心中不禁一陣惻隱。

如今左遊仙已死,蕭月仙也有言在先,從此蕭月仙已不再是李恪的敵人,蕭月仙又是李恪在大唐的第一個女人,李恪看着蕭月仙,心中也不禁一動。

李恪對蕭月仙問道:“此事之後,仙兒有何打算。”

蕭月仙如實回道:“待殿下尋回軍械,仙兒便親手殺了段璀,爲左師報仇。”

李恪聞言,搖了搖頭道:“這只是一時打算,本王問的是你日後。”

李恪問的突然,此事蕭月仙也不曾仔細想過,蕭月仙現在想來,卻又不知該如何回李恪的話,又想了一會兒,也沒個頭緒。

李恪看着蕭月仙低頭苦思的模樣,倒也不曾催她,就是這樣坐着等着。

片刻之後,蕭月仙還未想明白,而被李恪遣出,連夜前往橫山尋回軍械的席君買已經回來了。

“末將席君買拜見殿下。”席君買乃李恪心腹,護衛統領,自不必通傳,席君買自己徑直進了園中,對李恪道。

李恪擡了擡手,着席君買起身,問道:“如何?”

席君買回道:“稟殿下的話,此番揚州大都督府遺失的軍械在橫山已盡數尋回,一件不少。”

李恪聞言,終於也鬆了口氣,點了點頭,滿意道:“好,如此便好,你且先命人在此看押,明日本王親自率軍前往取回。”

“諾。”席君買不知李恪爲何要親自前往取回軍械,但還是應了一聲。

席君買得令,正要下去照辦,可席君買卻又想起了一事,於是又問道:“殿下,臨淮那邊的兄弟還在等着殿下的吩咐,不知段璀一衆該如何處置?”

軍械已經尋回,李恪對於如何處置段璀已再無顧忌,李恪當即擺了擺手,冷聲道:“除了把段璀帶回,其他的殺,一個活口不留,而後再放一把火,全數燒掉。”

“諾。”席君買又應了一下,下去了。

席君買走後,李恪回頭看着蕭月仙,見蕭月仙還未回他的話,於是問道:“仙兒,你可知本王爲何要將段璀麾下趕盡殺絕?”

蕭月仙想了想,回道:“殿下是爲了迴護仙兒,他們不死,死的便是仙兒。”

李恪不懼段璀,段璀也萬萬動不得他,李恪要將段璀一衆殺盡,爲的就是封住他們的嘴,讓他們把有些秘密徹底爛在腹中。

李恪笑了一聲,道:“不錯,本王將欲上書父皇,稟奏段璀之事,你猜本王會怎麼說?”

蕭月仙眉頭輕鎖,搖了搖頭道:“仙兒不知。”

李恪道:“段璀奉本王之命北上,一來押送要犯文清兒,二來呈遞自左遊仙身上搜來的密信,不料其行程卻爲殘樑餘孽蕭月仙所知,於泗州臨淮設伏,襲殺段璀,劫走文清兒,段璀力戰不敵,全軍覆沒。本王將上書爲段璀請功,追加正四品右驍衛中郎將,以酬其功。”

李恪上書,爲段璀請功的目的蕭月仙也很清楚,無非就是爲了掩蓋段璀之死背後的真相,畢竟有些東西現在還不宜放在明面上。而且李恪自己也要從抽身而出,不想爲了一個段璀而深陷泥潭,給段璀按一個因公殉職便是最好的法子。

不過李恪方纔所言只是提及了段璀,並未提及那批軍械,蕭月仙知道,李恪之言必還有後話。

果然,李恪頓了頓,又接着道:“段璀死後,本王親自領兵趕赴泗州,一路追尋南下,直至橫山,而後查得逆黨蹤跡,大舉搜山,雖未能如願擒得叛黨,但卻于山上尋回了那批被劫的軍械,如何?”

蕭月仙聽着李恪的話,先是緩緩地點着頭,而後想了想,卻又覺出了不對。

李恪這麼說,雖然掩飾了段璀之死,也圓回是如何尋回的這匹軍械,但這樣一來等於也是放過了魏王李泰,失去了此次打壓魏王的機會。

蕭月仙問道:“難道殿下就此放過了魏王嗎?”

李恪搖了搖頭道:“自然不是,只是如今魏王勢頭正盛,如日中天,他願意去當這個探路的出林鳥,本王又何必逼着他縮回去。更何況,憑藉着父皇對魏王的寵愛,光靠着段璀的一面之詞如何動得了他,這一刀本王要麼不斬,要斬便要一舉要了魏王的命。”

李恪之言確有道理,李泰得李世民寵愛,光憑着一個段璀自然動不得他,反倒會讓他警覺,日後行事越發謹慎。如今李恪將此事暫且壓下,纔是對李泰最大的威懾。

李恪志在儲位,這些問題自然是他要去多加考量的,可李恪這番話若是對王玄策講,倒還說的過去,可是他跟蕭月仙說這些話,又是何道理。

蕭月仙隱隱覺得李恪似乎另有他意,於是問道:“殿下爲何要同仙兒講這些?”

李恪笑了笑,看着蕭月仙道:“因爲本王身邊還缺一個信得過,足夠機敏,能爲本王在朝外打點上下的人。”

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章 射花燈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章 墜馬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三十章 圈套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章 李世民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章 收局第三章 奏對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五十章 隨行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章 戰恆安第三十章 破陣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章 圈套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章 侯君集第二章 拒辱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五十章 相爭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四章 取義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七章 反常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一章 朝覲
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章 射花燈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章 墜馬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三十章 圈套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三章 李世民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章 收局第三章 奏對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五十章 隨行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三章 戰恆安第三十章 破陣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章 圈套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章 侯君集第二章 拒辱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五十章 相爭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四章 取義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七章 反常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一章 朝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