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將行

太原,幷州大都督府,書房。

仲春的午後,暖融融的陽光透過書房薄薄的紗窗照射進屋裡,亮閃閃地一片,灑在書房的桌案之上,也灑在桌案旁李恪的臉上,映着李恪俊朗的臉頰,竟多了一絲酡紅。

春困秋乏,春日,本就是最易犯困的時候,尤其是在陽光最盛,最是暖和的午後,便更是如此了。

李恪坐在書房中,看着滿桌自河東各都督府、各統軍府遞上的兵員明細奏本,看得枯乏,險些都快打起了瞌睡。

“三郎、三郎...”

就在李恪看着奏本,困得混沉欲睡的時候,書房的門口突然傳來的武媚娘如黃鶯的聲音,打破了書房中的沉悶,也叫醒了李恪。

李恪聽到耳邊嬌妻的聲音,臉上也不禁露出了笑意,原本的睏乏竟也去了幾分,慢慢地來了精神。

“媚娘來了,快來我身邊,我整日對着這些奏本,可快悶壞了。”李恪看着武媚娘進屋,對武媚娘笑道。

武媚娘起初並未靠到李恪的身邊去,反倒在李恪身前的桌案旁坐下,雙手背到身後,對李恪問道:“三郎猜我帶了什麼來?”

李恪看着武媚娘嬉笑的模樣,回道:“可是媚娘在府外尋摸着了什麼好玩的物什?”

武媚娘搖了搖頭道:“三郎可是猜錯了,媚娘帶來的可是三郎最是關切的東西。”

李恪聞言,頓時明白了過來,問道:“可是父皇回了我請戰的奏疏?”

李恪請戰薛延陀的奏疏送往長安也有五、六日的功夫了,算着日子消息也該送回來了,看着武媚娘笑嘻嘻的模樣,多半便是了。

武媚娘對李恪道:“三郎這次猜對了,正是請戰的回書。”

李恪道:“看媚孃的模樣,我的摺子父皇想必是準了。”

武媚娘點了點頭,問道:“那三郎可能猜到父皇欽點的主帥是誰?”

李恪沒有片刻的猶疑,不假思索地笑着回道:“自然是我了。”

李恪這麼說,倒也不是因爲自負,而是因爲李恪知道眼下的形勢,眼下大唐雖所是武將如雲,但能和李恪爭一爭這北伐主帥之位的只有兩人,一是李靖,二便是李績。

李靖年邁,本就腿腳有所不便,自打貞觀九年西征歸來後,更是常覺精力不濟,絕不會去跟李恪爭這個北伐主帥的位置,至於李績,李績本就是李恪麾下,李世民斷沒有越過李恪這個幷州大都督,而任大都督府長史爲帥的道理。

武媚娘看着李恪自信的模樣,笑道:“難道三郎就不怕是旁人嗎?現在父皇的回書在媚孃的手中,整個太原,除了媚娘可是誰都不知的。”

李恪看着眼前武媚娘得意的模樣,確也是滿滿的小兒女姿態,嘴角輕挑出一絲笑意,趁着武媚娘不備,一把攬過武媚娘纖細的腰肢,將媚娘攬在了懷中,擱在膝上坐下。

“好啊,媚娘好大的膽子,竟敢擅自截留父皇給我的回書,看爲夫不好好責罰你。”李恪說着,左手摟着武媚孃的肩膀,右手在武媚孃的腰肢上輕輕撓了撓。

李恪下手很輕,生怕弄疼了武媚娘,只是撓了撓她腰間的軟肉,可偏偏武媚娘最怕的便是這個,被李恪這麼輕輕一撓,頓時吃不消了,一邊扭着身子,一邊開口求了饒。

“三郎,三郎,媚娘錯了,媚娘知錯了,快些饒了我吧。”武媚娘一邊說着,一邊把手中的回書塞進了李恪的懷中。

李恪見着武媚娘求饒,這才把自己的手從武媚孃的腰上拿開,縮了回去。

見李恪不再撓她了,武媚娘終於緩過了氣來,靠在了李恪的懷中,胸口上下起伏,喘着氣,稍作歇息。

“三郎猜的不錯,父皇確是點了三郎爲帥,三郎爲此籌備三載,也算是得償所願了。”武媚娘一邊理了理有些凌亂的髮梢,一邊對李恪道。

李恪道:“這本也是父皇許諾我的,我奉皇命在河東經略三載,斷沒有讓別人摘了桃的道理。”

武媚娘道:“三郎掛帥,本就在情理之中,媚娘倒也不覺得訝異,只是媚娘沒想到,父皇竟然允得這般快,三郎這就要率軍北伐了。”

李恪道:“薛延陀上下,多有野心之輩,薛延陀諸子對我大唐富庶也早已虎視眈眈,父皇早有意伐之,當初若非西北戰事,我大唐又糧草不豐,北伐之戰不會等到今日。不過爲夫聽方纔媚娘之意,媚娘可是擔心爲夫北伐的安危嗎?”

武媚娘對李恪道:“三郎本就文武雙全,有將帥之才,身邊有李績和蘇定方這等名將輔弼,又有席君買、薛仁貴這等虎賁之士護衛左右,三郎的安危媚娘自然是不憂的,媚娘擔心的呀,是別的。”

正如武媚娘所言,李恪此次北伐,雖統帥不過河東之兵,但身邊卻不乏李績、蘇定方這等名帥和薛仁貴、席君買這些當世罕有的猛將,安全理當無虞,李恪聽得武媚孃的話似乎別有他意,不禁也覺得好奇了。

李恪不解地問道:“不知媚娘所憂何事?”

武媚娘回道:“三郎此番北伐,必取浚稽山,而要取浚稽山,勢必駐兵於白道川、諾真水兩地,媚娘只是擔憂三郎若是見了居於諾真水的那位千嬌百媚的定襄公主,便忘了媚娘這個家中等候的糟糠之妻。”

李恪聽着武媚孃的話,一下子頓住了,他倒是不曾想到武媚娘會突然提及此事。

李恪忙道:“媚娘乃是爲夫的楚王妃,住在了爲夫的心中,爲夫是萬不會望的。”

武媚娘輕輕戳了戳李恪的心口,嬌嗔道:“你呀,現在說着好聽,只怕出了晉陽城,就把今日所言都給忘了個乾淨。都說草原女子最擅媚君之法,媚娘一介小女,又無甚見識,怎能及得過。”

李恪聽着武媚孃的話,無奈地搖了搖頭,若連武媚娘都是短了見識的小女子,這天底下可就沒有聰慧的了。

李恪只得道:“媚娘過慮了,爲夫的一顆心,都系在了媚娘一人身上,媚娘這麼說,可就是在冤枉我了。”

武媚娘聞言,擡起頭來看向了李恪,眼中竟有幾分楚楚可憐的味道,對李恪道:“媚娘別的也不怕,只是媚娘已經嫁入楚王府三載,至今無所出,每日也是憂心於此。三郎這一去漠北,少說又是半載,媚娘也不知何時才能得償所願,爲楚王府添個小世子。”

李恪聽着武媚孃的話,這才笑道:“我道是何事,原來是這個緣故,媚娘既想要個小世子,便該同爲夫多多努力纔是,怎的怪罪到爲夫的身上了。”

李恪說着,嘴角的笑意愈濃了,低下頭去,滾熱的手掌放在了武媚孃的腰間,嘴巴便湊上了武媚孃的雙脣,輕輕地吻了下去。

武媚娘見狀,哪還不知李恪想幹些什麼,連忙半推着李恪,輕聲道:“蒼天白日的,又是在書房中,殿下怎敢如此,若是叫旁人看到了怎好?”

李恪鼻尖聞着武媚娘醉人的髮香,笑了笑,道:“無妨,內院書房,沒有我的命令,旁人進不來的。”

李恪說着,又對院中值守的王府衛率高聲吩咐道:“你等盡數退出院外等候,沒有本王的準允,誰都不準進來。”

第十九章 夏乏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章 面聖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五章 射花燈第一章 朝覲第五十章 隨行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九章 奪河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章 面聖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六章 加註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章 馬周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三章 歸寧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五章 拒婚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五十章 相爭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三章 李世民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三章 奏對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六十章 密信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四章 拉攏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三十章 事定第七章 和親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八十三章 定論
第十九章 夏乏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章 面聖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五章 射花燈第一章 朝覲第五十章 隨行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九章 奪河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章 面聖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六章 加註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章 馬周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三章 歸寧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五章 拒婚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五十章 相爭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三章 李世民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三章 奏對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八章 演練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六十章 密信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四章 拉攏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三十章 事定第七章 和親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八十三章 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