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

宣威府營嘯之事和獨孤名反常的表現本就叫蘇定方心存疑惑,故而蘇定方也在第一時間將涼州營嘯的消息上稟了李恪。

營嘯已被彈壓,獨孤名被捉拿,此事眼看着似乎已經慢慢地被壓了下去,可就隨着衛率帶回的消息,獨孤名被刺死在了獄中後,形勢一下子又急轉直下了,蘇定方慢慢地嗅到了陰謀的味道。

宣威府地處西北重鎮涼州,爲涼州州治所在姑臧城的屏障,是爲上府,上府折衝都尉官正四品,幾乎與一個下州刺史平級了,這樣的一個人死在了姑臧城,絕對是驚動滿城的消息,甚至是要直達尚書省的。

蘇定方一得知這個消息,心中大驚,不敢有絲毫的耽擱,當即帶着程名振和一衆衛率便趕往了獄中。

“獨孤名何在?”蘇定方趕到了獄中,便看到了獄中來回走動,一片騷亂的景象,蘇定方隨便抓過了一人,問道。

那人也是識得蘇定方的,忙對蘇定方應道:“孤獨都尉的屍體還在獄中,正等着都督來此,都督且隨我來。”

說着,這獄卒帶着蘇定方便進了裡面。

獨孤名所在的監牢相距牢門不遠,蘇定方往裡不過二十餘步便到了地方,此時獨孤名的屍首已經被人圍了起來,看着蘇定方到了,才讓開了條路。

圍住的人羣一撤,蘇定方便看到了躺在地上的獨孤名的屍首,孤獨名的後心正插這一把短刀,顯然正是這把短刀要了他的性命。這柄短刀鋒利非常,又是一擊斃命,想來殺人的人也是用刀的老手了。

蘇定方看完獨孤名的傷口,緊接着又把獨孤名轉了過去,入眼的卻是獨孤名驚駭萬分的神情,必定是見到了什麼極叫他訝異的事情。

蘇定方看着獨孤名的屍首,似乎也明白了一些。

щщщ ⊙ттkan ⊙¢ O

獨孤名也是行伍中人,唐人尚武,凡能在府軍中做到折衝都尉的,哪怕是靠着裙帶關係上的位,手上的功夫也絕不會差了,若是陌生人,想要繞到他的背後殺人是絕無可能的,殺獨孤名的人必定是他極爲熟悉的人,甚至獨孤名都從未想過那個人會想要殺了他,獨孤名臉上的神情便是明證。

蘇定方放下獨孤名,神色嚴正地對獄卒問道:“在獨孤名死前,你可曾見過什麼人?或者說有什麼人來過大牢?”

獄卒回道:“每日獄中來往的人極多,有識得,也有識不得的,我等實在是不知。”

獄卒的回話也在蘇定方的意料之中,畢竟獨孤名背後的人最有可能就是來自關隴門閥,這些世家門閥在當地盤踞多年,勢力極大,想要進小小的一個監牢實在不是什麼難事。

一旁的程名振見狀,對蘇定方道:“大帥,獨孤名之死恐怕一時半會兒難以查清,眼下當務之急是宣威折衝府,獨孤名在宣威府威望頗高,此番他死在姑臧城,只怕那邊會生大亂子。”

獨孤名在宣威府數年,本就威望頗高,再加上他此番入獄是爲了迴護麾下士卒,他這麼一死,消息一旦傳到宣威府,必定營中大亂,若是再有有心之人挑撥,說不得是要鬧兵變的。

程名振所言也正是蘇定方擔憂的,此前宣威府營嘯,獨孤名故意出面同他爲難,那時他還猜不出這背後的目的,但現在蘇定方明白了。

獨孤名背後的世家門閥是有意借獨孤名之死向他們發難,以此來挑起宣威折衝府甚至整個涼州折衝府和涼州都督府的矛盾,藉此逼迫李世民和李恪收手,撤換蘇定方這個涼州都督,放棄削弱關隴門閥的念頭。

蘇定方不是關隴門閥的目標,他們的目標是蘇定方背後的李恪和李世民,至於獨孤名,更只不過是一個利用、誆騙了,最後丟了性命的蠢蛋而已。

現在壓力一下子便來到了蘇定方這邊,若是他在涼州這邊頂不住折衝府的壓力,甚至是生出了亂子,那李恪在長安必定難做,那李恪的計劃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蘇定方跟隨李恪多年,對李恪忠心耿耿自不必說,李恪要和關隴門閥角力,把他放在了涼州都督的位置上,便是對他絕對的倚重和信任,蘇定方絕不允許自己辜負李恪。

蘇定方道:“暫閉監牢,封鎖消息,先便命心腹速將此事通稟進京。”

“諾。”程名振當即應了下來。

程名振先是應下了此事,而後想了想,又對蘇定方道:“封鎖消息恐怕只能止一時之渴,恐非長久之計。獨孤名既然是在牢中爲人所殺,便是有意栽贓咱們涼州都督府,消息恐怕已經傳出去了。”

蘇定方是李恪的心腹,那程名振也算是蘇定方的心腹了,早在蘇定方爲朔州都督時程名振便在蘇定方麾下爲長史,待蘇定方轉調涼州都督後,程名振又以左衛將軍兼涼州別駕,爲蘇定方的左右手,極得蘇定方倚重。

李恪交代蘇定方的事情,雖然蘇定方並未全盤告知程名振,但這些東西本就是放在臺面上的東西,程名振看得到,也是知道一些的,故而程名振纔有此言。

蘇定方道:“封鎖消息不過權益之計,自然不能全仗於此。”

蘇定方說着,思慮了片刻,又對程名振問道:“姑臧城內,眼下能徵調的士卒還有多少人?”

程名振如實回道:“涼州邊軍大部駐於吐谷渾一線,現在姑臧城中的可用之兵不足八千。”

蘇定方點了點頭,冷色一冷,對程名振吩咐道:“八千足矣,傳令下去,三軍整備,本帥隨時可能徵調。”

程名振跟隨蘇定方也有些年頭了,蘇定方之言一出,程名振便知道了蘇定方的意思,獨孤名背後的人想要逼蘇定方退讓,但蘇定方又何時是了任人擺佈的性子。

堂堂涼州都督,背靠東宮的駐邊大將,豈會受人裹挾?

若是別人以爲他蘇定方良善可欺,他也不介意再舉屠刀。畢竟能在漠北鎮得住回紇、突厥、薛延陀三族的邊帥又豈會是易與的。

“諾!”程名振得令,轟然應道。

第四十章 墜馬第三十章 事定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十五章 定親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章 事定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八章 婚成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二十章 尋人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十四章 拉攏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章 將行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四章 陰山下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十二章 夷男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八章 山路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十章 校場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七十二章 信至
第四十章 墜馬第三十章 事定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十五章 定親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章 事定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八章 婚成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二十章 尋人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十四章 拉攏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章 將行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四章 陰山下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十二章 夷男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八章 山路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十章 校場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七十二章 信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