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

李恪是青樓妓館的常客,名傳長安的風流人物,他的紅顏知己阿史那雲,枕邊人武媚娘和蕭月仙更是傾國傾城的美人,環肥燕瘦,各有千秋,什麼樣的女子李恪不曾見過,但今日的朗日林芝卻仍舊驚豔了他。

若只論容貌而言,她不及武媚娘和蕭月仙,但她與尋常唐人認知中的美人不同,沒有膚白如雪,嬌翠欲滴,但小麥色,略帶粗獷的膚色下配着一張俏麗的臉蛋,眼如深水,眉似彎月,看似羞怯的外表卻好像藏着叫人雀躍的活力,這絕對是李恪之前都不曾見過的。

李恪看着眼前的女子,帶着三分酒意,緩緩地站起了身子,徑直走到了朗日林芝的跟前,低下頭,看向了身前這個獨一無二的女子。

朗日林芝是吐蕃公主,在吐蕃無人敢侵犯她哪怕半分,更沒有人能這樣盯着她看,朗日林芝也明白李恪正在盯着她,朗日林芝的心裡有些羞怯,但莫名而來的更是一絲喜色,她喜歡,很喜歡李恪這麼望着她,欣賞着她。

朗日林芝聽過關於李恪的傳聞太多,六歲出質,平定漠北,庶子奪嫡,朗日林芝知道,堅普口中的英雄,眼前這個殺伐果決,權傾天下,征服了大漠的男人,在這一刻被她給征服了。

李恪起初只是看着她,並沒有動她,慢慢地,朗日林芝的膽子也大了起來,她不再滿足於這種簡單的愉悅感,她竟擡起頭,鼓起勇氣回望向了李恪,眼中不見絲毫的畏懼,反倒大方地很。

此時此刻,朗日林芝眼中的李恪似乎比她初見時還要俊美上幾分,可就是眼前這個俊美且溫柔的男子,便是將來權掌天下的大唐皇帝,將來他會繼承天可汗的名號,使萬邦朝拜,他堅實的胸膛裡有叫天下臣服的力量。

朗日林芝的大膽出乎了李恪的意料,但越是如此,越顯得朗日林芝與尋常女子不同,李恪對她的興趣反倒越發地高了。

李恪伸出手去,用食指和中指輕輕地托起了朗日林芝的下巴,拇指在朗日林芝的臉頰上輕輕滑過,彷彿在欣賞、把玩着一件剛剛出窯的絕好的瓷器。

李恪的手並不老實,從朗日林芝的眉梢劃到眼角,劃到鼻翼,劃到脣邊,最後劃到了朗日林芝的耳後,當李恪的手指觸及朗日林芝的耳垂時,李恪這才發現,原來朗日林芝的耳根已經很紅,很燙了。

李恪見狀,騰出手來,輕輕地掐了下朗日林芝耳垂靠着耳根,紅彤彤的地方。李恪用的力氣並不大,很輕,很柔,但李恪的手指卻彷彿帶着電流,一下子刺中了朗日林芝,酥酥麻麻。

“嗯...”

朗日林芝一聲輕哼,頓時覺着自己的整個身子都隨着李恪的一掐軟了下來,渾身上下提不得力氣。

朗日林芝仰起頭,彎彎的睫毛輕輕地掃動,眨着水波動人的雙眸,對李恪問道:“太子喜歡嗎?”

李恪笑道:“天下人皆愛美,既是美人,本宮自然喜歡。”

朗日林芝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李恪,貝齒輕咬着下脣,問道:“太子既然喜歡,那還在等什麼?”

李恪似是而非地回道:“本王在等你同意。”

朗日林芝也輕笑了出來,眉宇間竟帶着些許挑釁的味道,對李恪道:“中原的猛虎在食羊前,也是這般彬彬有禮嗎?”

李恪搖了搖頭道:“旁人本宮不清楚,但本宮並不總是如此,但你總歸是與旁人不同的。”

朗日林芝道:“林芝既到了長安,被送進了東宮,便是太子的人,太子還有什麼好顧忌的呢?”

朗日林芝的話入耳,彷彿一股熱流自李恪的胸口直衝腦海,話已到了這個份上,李恪如何還能坐得住。

“好,那本宮就讓你看看中原猛虎的厲害。”

李恪說着,一把彎腰抱起了朗日林芝,看着懷中美人的兩片朱脣,貪婪地咬了下去......

——————————————

洞房花燭之夜,正是良辰美景之時,有美人在側,李恪睡得自然不會早了,但在這偌大的東宮裡,還有一個人也正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此人正是東宮的女主人,太子妃武媚娘。

東宮,承恩殿的內室,武媚娘坐在牀榻邊,看着窗外已經漆黑的夜色,算着時辰,心中越發地酸了起來,釀出了滿滿的醋意。

“噔噔噔噔...”

就在武媚娘心中沒底的時候,一連串輕微的腳步聲自門外傳來,武媚孃的婢女錦兒進了屋中。

“如何?西池院那邊的消息可傳來了?”武媚娘看着錦兒進屋,連忙問道。

錦兒搖了搖頭,對武媚娘回道:“西池院傳話的人回來了,阿郎還在西池院待着呢。”

武媚娘爲太子妃,東宮內院的人或事自然就都是她在管着,西池院也在內院之中,院中人自然也都從武媚娘之命,武媚娘要知道西池院的消息並不難。

武媚娘接着問道:“那薛將軍呢,薛將軍可還在?”

薛仁貴是李恪的衛率統領,除了李恪歇息的時候,片刻不離李恪的身,只要薛仁貴還在西池院,便說明李恪沒有在西池院留宿的意思,但錦兒接下來的話卻叫她失望了。

錦兒回道:“阿郎已命薛將軍退下了,薛將軍現在雖還在院裡候着,但只怕再過會兒便也該退了。”

其實李恪待武媚娘如何,武媚孃的心裡是最清楚的,大唐諸皇子、諸王,唯有李恪一人的內院如此單薄,縱說是李恪把她捧在了手心也不爲過了。

但李恪越是這樣寵着她,武媚娘便越是看不得李恪的身邊多了旁人,心裡總覺着有些不爽利。

武媚娘輕輕地一捶牀榻,對錦兒道:“時候不早了,今日便歇了吧,明日咱們再計較此事。”

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三十章 破陣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二十章 敲打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章 射花燈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十七章 安置第十六章 質子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章 李世民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十七章 仙娘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十五章 拒婚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十九章 鹽行第七十章 雍王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十八章 聘禮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十九章 夏乏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
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三十章 破陣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二十章 敲打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章 射花燈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十七章 安置第十六章 質子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章 李世民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十七章 仙娘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十五章 拒婚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十九章 鹽行第七十章 雍王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十八章 聘禮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十九章 夏乏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