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曠野(四)

細想之下,徐大眼對少女口中晴姨的身世大爲好奇,話裡話外就開始套問起對方的身世來。兩個霫族少女怎有他這個從小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心機深,見徐大眼終於肯主動說話,高興地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竹筒倒豆子般告訴了他。

套問的結果卻令徐大眼甚爲失望。少女雖然毫無保留,但她們口中所提到的晴姨,翻來覆去不過是當年怎麼被自己的父親所救,怎麼做了父親的小妻。後來怎麼教導自己說中原話,怎麼教導部族中的女子裁減衣服,醃製野菜。至於晴姨的故鄉是中原什麼地方,家裡還有沒有親戚等重要細節,兩個少女根本沒關心過,自然也一概不知。

“晴姨就叫陳晚晴啊,沒聽她說過她還有別的名字。她說你們中原的地方大,部族多,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黃衫少女娥茹見徐大眼說話句句不離晴姨,皺着眉頭說道。“名字不過是人的代稱而已,知道被人喊晚晴時,喊的是她就好了,爲什麼還要問她是否有別的名字?”

徐大眼怕娥茹心中起疑,不敢再繼續追問。隨便講了幾個中原地區關於名字的笑話遮掩,把話題巧妙地岔開。提到漢人名字裡的含義,藍衫少女又被勾起了興趣,拍了拍手,非常高興地炫耀道:“娥茹姐姐和我還有漢人名字呢,也是晴姨給取的!”

如果徐大眼和李旭是草原上的少年,肯定會接着話題問少女的漢人名字是什麼。但他二人都是讀過書的斯文人,受儒學薰陶,品行端正。心中的信條俱是:遇到同齡女子,別人不主動說出名字,萬萬不可追問。

賓主之間一下子冷了場,藍衫少女瞪大了眼睛看着李旭和徐大眼,見對方始終不肯出言相問,低下頭,有些沮喪地說道:“難道你們不想知道我們的名字麼?這樣大家彼此稱呼起來也方便些!”

“小可姓徐,名世績。敢問兩位姑娘芳名!”徐大眼見少女生了氣,趕緊原地站定,依禮相詢。

“在下李旭!不知姑娘芳名可否相告!”李旭拱了拱手,正色問道。

兩個少女被問得一楞,旋即放聲大笑起來,惹得過往霫人紛紛側目,不知道這邊到底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黃衫少女娥茹雖然略爲沉穩,也被徐、李二人的鄭重舉止逗得前後直打跌。藍衫少女則彎了腰,一邊笑,一邊指着徐李二人說道:“哈,哈哈,笑,笑死我了。哈哈哈,難道你們,哈哈,中原人說話,全是這個樣子麼?”

“我們?”徐、李二人被笑得有些摸不到頭腦,聽少女如此相問,才意識到問題出在了哪裡。想了想,自己也笑了起來。邊笑,邊向兩位少女解釋:“我們那裡,是不準隨便問女子姓名的,否則會被人家罵,弄不好還要被當做壞人追打!所以,問及你們名字時,才,纔不得不鄭重些!”

“我們這裡隨便問,人家不高興,自然不會告訴你。身上又不會被割出口子來,怕個什麼!”藍衫一邊笑,一遍說道。

“想是彼此習慣不同。長老們說晴姨初來時,亦是輕易不與人說話!”娥茹慢慢收斂笑容,很理解地說道。

她人生得本來就美,笑起來很單純,收攏笑容的表情亦自然,說話時又比藍衫少女多了幾分體貼味道,所以很容易令人心生親近之感。

徐大眼在心裡暗暗嘆了口氣,臉上卻依舊帶着從容的微笑,低聲問道:“二位還沒告知你們的中原名字呢?阿茹和陶可脫絲我都記得,只是說起來卻不像你們說得那樣好聽!”

問罷,心裡競隱隱生出了幾分期盼之意。

沒等娥茹開口,心直口快的藍衫少女搶先答道:“是娥茹和陶闊脫絲,在我們突厥話裡,她的名字是金蓮花,我的名字是藍羽鳥!”

隨着少女的繪聲繪色的解釋,徐大眼和李旭知道了娥茹和陶闊脫絲的含義。金蓮花是草原深處常見的一種野花。花苞不大,開起來卻非常美麗。特別是襯托在層層碧綠的草海之間,就像寶石一樣鮮豔奪目。而藍羽鳥是傳說中類似於孔雀的一種鳥,羽毛顏色絢麗,體形婀娜,出現的地方則意味着風調雨順,草場興旺。而她們的漢人名字亦由此而來,黃衫少女的名字叫醉菊,藍衫少女的名字叫碎藍。

“晴姨她一定畫得一手好畫!”徐大眼聽完了少女的介紹,非常肯定地推測。

“咦,你怎麼知道?”藍衫少女驚詫地問。黃衫少女則瞪大了眼睛,雙目中充滿了欽佩之意。

看到醉菊眼中的柔光,徐大眼有些得意,微笑着解釋道:“能把名字取得這麼有畫意的人,心中能沒有畫境麼?你們這位晴姨,恐怕是丹青高手呢!”

“是啊,晴姨連風在吹過草上的痕跡,都能畫得出來!”少女碎藍佩服地講。

大夥同是少年人,有了共同話題後,很快就熟絡了起來。少女碎藍又講了幾個晴姨初露丹青,技驚四座的趣聞,突然話題一轉,帶着幾分自豪的表情問道:“我們兩人自小跟晴姨學寫字、畫畫,按你們中原人的規矩,應該算晴姨的弟子罷?”

“應該是嫡系弟子,衣鉢傳人!”徐大眼帶着幾分恭維的口吻回答。大隋先帝重學,國內除了太遠的蠻荒之所外,幾乎在每個郡縣都設立了官辦的學堂。在這些學堂裡,由朝廷出資聘請教師,官府負責爲學子提供食宿。李旭和他都曾受惠於此政,想起來感觸頗深。

縣學普及後,每個學生都有數個老師,每個老師亦有數個學生。但其中可稱爲彼此稱爲師父弟子的,卻聊聊無己。而一旦以這個稱呼相稱,則意味着老師準備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給某個學生。而該學生則終身視老師爲父輩,永不背棄。

“什麼是衣鉢傳人?”少女們卻聽不懂徐大眼的恭維話,瞪大了眼睛追問。

“從字面上講就是她把自己的衣服飯碗都交給了你,可以理解爲你接受了她賴以謀生的技藝!”徐大眼苦笑着回答,心中暗罵自己糊塗。與兩個異族少女掉文,純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

“把賴以謀生的技藝傳給了我?”藍衫少女眨着眼睛想了想,依然不明白其中內涵,“難道教會了別人,自己就一定要捱餓麼?所以一定要用衣服和飯碗來比喻?”

“我們中原人多,如果一門手藝誰都會了,就賺不到錢了。就像你們草原上的皮貨,越多越不值錢!”李旭找了個形象了例子來解釋。

碎藍輕輕地笑了起來,拍了拍手,嘆道:“我明白了。好在晴姨不靠賣畫活着!”想了笑,又微笑着補充:“可是,有誰的畫技能達到晴姨那種地步?她要真肯爲人畫像,恐怕出五百張生皮一幅,人們都搶着買!”

霫人習慣以物易物,至今沒有太完整的錢幣概念。商販們今天用生皮來交易大多數貨物,所以少女也用生皮來比喻師門畫技的精湛程度。

“晴姨的畫技那麼高,那你們兩人豈不是名師出高徒!”徐大眼言不由衷地恭維,心裡卻愈發吃驚。學畫一途,頗爲艱難。除非是天縱之才,生下來就帶着生花妙筆的。否則從開始落筆着墨學起,到能在瞬間捕捉住人的面貌神態,沒十年苦功難以達到。並且畫畫不比習字,不能用樹枝沾了水在石版上修其神韻。所以光是每年浪費的紙張錢,就是一筆非常不菲的開銷。少女口中的晴姨畫技如此高超,恐怕更不會是被拐賣到草原的普通民女了。

“晴姨的畫技當然高了,不過我們兩個都沒學會。你們漢人賣的紙太貴,而羊皮又不像紙那樣容易着墨!”藍衫少女撅着嘴巴,有些悻然地回答。

幫家族做生意的經驗告訴徐大眼,少女說得是實情。紙張雖薄,重量卻很驚人。半尺見方的一摞紙,往往比同等厚度的磚頭還沉得多。並且那東西在草原上鮮有人用,商販們嫌其出貨慢,壓在手裡又怕火怕潮。所以千里迢迢往草原上販紙賣,沒有二十倍的賺頭,根本不值得一幹。

想到這兒,徐大眼拍着胸脯承諾:“明年春天,我一定讓人運一批上好的紙過來,專門送給你們學畫!“

他生於富豪之家,擲千金博美人一笑的豪氣都能拿得出來,這點紙張的價錢自然沒看在眼裡。兩個霫族少女卻是喜出望外,看着徐大眼,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色:“真的?你不賺錢了麼?”

“願車馬衣輕裘…!”徐大眼引用了半句論語,用力把下半句憋回了肚子內。這是子路當年對孔子言志時說過的話,“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讀書的時候,徐大眼最喜歡的就是子路這種坦誠豪放的性格,不知不覺間,行爲舉止都受了他的影響。但跟兩個少女說這些話肯定不合適,第一,對方不是他的朋友。第二,說完後,少女肯定又要追問他的馬車藏在什麼地方。

倒是李旭實在,上前半步,低聲向兩位少女解釋道:“紙在我們中原不像草原上這麼貴。大夥不願意帶,主要因爲這邊很少有人買。如果賣紙的人不把價錢提得很高,他一定會賠本。”

“我不會讓朋友吃虧,如果你明年給我帶兩馱紙來,我套一頭跑得最快的馬駒送給你!”名爲碎藍的少女最是豪爽,拍了拍李旭的後背,說道。

一拍之下,李旭又是滿臉通紅。兩個少女大樂,都道漢人的男子居然比霫族的女子還靦腆。嘻嘻哈哈間,四人越混越熟,不知不覺已經笑鬧着走到了蘇啜部營地的最深處。

霫人部落中,族長的地位尊崇無比,但族長的家卻絲毫不比普通族人家奢華。唯一能把蘇啜西爾家的氈包與其他族人區別開來的標誌是,在他家的十幾個氈包的外圍豎立着一圈沒塗過漆的木柵欄,而別人家的氈包羣外則連柵欄都沒有。

兩個霫族少女和晴姨的氈包就在柵欄內,與族長蘇啜西爾家的其他未成年子女和一干妻子的氈包混在一處。所有的氈包都是用白色毛氈包裹,頂部鑲嵌了一片銀色綢緞。只是因爲風吹日曬,那白氈和綢緞早已失去原有的光澤,變得白中泛黃,彷彿上面浮了一層塵土。

“最裡邊那個氈包就是晴姨住的,咱們偷偷溜進去,定能嚇她一大跳!”藍衫少女指着柵欄圍出的院落後排一個外表看上去相對乾淨些的氈包,拉起李旭的胳膊就向裡邊拽。

兩個少年卻說什麼不肯與她胡鬧,站在了柵欄外,請姐妹兩個先進去通稟。少女扯了幾次,見李旭和徐大眼無論如何不肯讓步,只好嘟着嘴巴,殃殃地去了。

這一去,卻是半柱香功夫才轉回來。藍衫少女自己覺得在客人面前失了顏面,有些不高興的解釋道:“晴姨可真羅嗦,又是派人稟報父親,又是命人刷洗茶具。那平日煮茶的銅壺,居然被她洗了三回…….”

黃衫少女比妹妹性子沉穩,先向徐、李二人道了聲歉,然後制止兀自喋喋不休小妹,替主人邀請遠客入內用茶。

那晴姨雖然不是兩位少女的生母,論輩分卻是她母親的姐妹。所以徐、李二人進了氈包,即以中原人晚輩晉見長輩之禮問候。那屋中女子早已盛裝相待,猛然見了家鄉禮節,趕緊起身答謝。言談舉止落落大方,嗓音卻漸漸啞了。

徐大眼偷偷相望,只見一個身穿漢家衣衫的中年美婦站在自己與李旭面前。從膚色上看,該女子年齡應該還不到四十。只是兩鬢早已被霜染了,斑白中帶着幾分憔悴。

“二位貴客請上座,我這裡很少有客人來,所以不得不花些時間準備!”婦人調整了一下情緒,用略帶一些江南腔的中原話說道。

“是晚輩倉卒來打擾,還請長者見諒!”李旭和徐大眼再次拱手告罪,然後才按賓主次序落了座。若是在中原,他們這麼晚了來見一箇中年婦人,對方肯定不肯准許入內。所以藍衫少女口中所說的麻煩,在徐、李二人眼中卻是再正常不過的禮節。雖然耽誤了些功夫,心中卻倍感親切。

少婦微微點頭,對少年人知書達理的行爲以示嘉許。然後隨便問了幾句旅途是否勞頓以及在霫族部落住得是否習慣的客氣話,再次站起身,雙手捧出了兩個精緻的天青色磁瓶來。

兩個少女自從客人入帳後就不再說話,她們從來沒見過漢人之間賓主相見的禮節,乍看之下,大爲好奇。待看到少婦取出從來不肯給人動的天青磁瓶,心中更是驚詫,兩雙大眼睛亮亮地瞪了溜圓。

此刻,被少婦事先擦洗得甑明瓦亮,盛了水放於木炭火之上的銅壺已經隱約有聲。少婦抱着磁瓶走過去,拎住半邊裙腳蹲了,然後把磁瓶於距離炭盆稍遠的地方擺正。接着又慢慢地站起來,從櫃子上取了一柄非常乾淨的銀勺,在兩個磁瓶其中之一舀出小半勺雪花一樣白的精鹽,打開銅壺蓋子,輕輕放進了水裡。

“要煮茶麼?”李旭心中暗自驚詫。自從進了氈帳,美豔少婦的一舉一動都給了非常舒適的感覺。如果把兩個少女比作草原上的湖水的話,眼前這個美豔少婦就是江南的一杆修竹,舉手投足,都可以用“落落大方,儀態萬千”八個字來概括。(注1)

美少婦迴轉身來,衝客人略帶歉意的笑笑,以示對方稍等。然後就把心思轉註於銅壺上。待壺中的水聲稍大,揭開壺蓋,用另一把銀勺撇淨水面上的細碎泡沫。接着,再次蓋住了銅壺。

頃刻之後,壺中水沸聲如落珠。美少婦再度掀開壺蓋,此番卻不撇水,而是用一把大銅勺將沸水舀出兩大勺來,倒入事先預備好的磁碗內。隨即,用一根竹夾子在水中輕輕攪拌,邊攪,邊用銀勺從另一根天青色瓷瓶內舀了些細如碎米般的茶末,緩緩投入沸水之內。

此時氈包裡已經是茶香四溢,不用喝,便已醺然。兩個霫族少女從來沒見過有人這麼耐心地去對付一壺茶,瞪大眼睛,小嘴都張成了半圓形。

對於少年少女的驚豔,美婦卻渾然不覺。一心一意地攪着茶水,待茶水“騰波鼓浪”時,方纔停止了攪動,把先前舀出的兩大勺水又重新加了進去,蓋好銅壺蓋子,把炭火撥得弱了,將養茶味。

當壺中的水再次發出淡淡的氣泡聲,少婦緩緩起身,提了銅壺,在每個客人面前的細磁盞內倒了大半,然後給自己也倒了半盞,輕輕地把銅壺放下,舉盞於眉間相邀。

不消說一個字,四名少年同時舉盞相還。如此煮茶,作用已經不是解渴。座中四名年青人除了徐大眼這個自幼被家族當成希望來培養的豪門子弟,其他三人只是機械地隨着婦人品茶、請茶的動作而舉盞,隨着婦人落盞的動作而直腰,只覺得對方的每一個動作都暗含節律,美如臨風而抒臂,根本忘記了去品口中茶水是何滋味!

藍衫少女還好,她平素就對少婦非常崇拜,對方無論做出什麼高貴迷人的舉止來都覺得是應該。黃衫少女心中則既是羨慕,又是讚歎,隱隱的還涌起幾分忌妒滋味。她自幼多受對方照看,兩三年前亦如妹妹一樣對晴姨崇拜異常。待年齡稍長,懂得了些人世間的事情,心中就慢慢開始爲自己的生母憤憤不平起來。

霫族諸部男丁寥落,所以男人同時可以娶幾個妻子。他父親身爲一族之長,做不到突厥王爺那樣妻妾成羣,身後也曾經有十餘個夫人在。諸多妻子中,包括兩個少女的母親在內,或比晴姨年長,或比晴姨年幼,卻任誰也沒有晴姨受寵。

黃衫女子平素只覺得漢人女子與草原女子不同,盛開的時間晚,所以容顏保留得也長久。今天看了從未看到過的茶藝,心中只覺得如果自己是個男人,也一定要把晴姨攬在懷中好好保護,不敢讓她受到半分委屈。自己作爲女人尚且心生此念,更何況父親這樣一個草原上的英雄。

所以,黃衫女子暗自發誓,日後一定要從晴姨手中把這套煮茶動作學過來。這樣自己嫁於臨近部落的族長後,無論將來年齡再大,也沒人能把丈夫從手中搶走。

“這女子絕不會是出身風塵!任何青樓培養不出這種氣質!”偷眼看了看幾個同伴魂不守舍的樣子,徐大眼心中暗自感慨。兩晉之後,漢家衣冠南渡,帶走了大量北方財富,同時把秦漢以來數百年間積累下的書籍、音樂、禮儀和風俗習慣席捲到了南方。兩晉士族最講究灑脫,飲茶之道隨着巨豪之家的凝練,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序和動作。美貌少婦按漢人待客之道,敬以親手煮茶之禮。給衆人看的只是最後一道工序,前面還有烤、冷、搗、篩四道工序沒有示人。如果把全套功夫做足了,再用上白陶細甌替換掉那銅壺,估計半個月之內衆人不會再看一眼大銅壺粗煮的奶茶,哪怕那銅壺裡放得是最昂貴的茶餅。

但那女子在衆人面前演示茶藝卻絕不是爲了賣弄,純粹是她自幼受此薰陶,認爲這些是應該用以招待貴客禮節。所以,無論她怎麼做,旁觀者如李旭、娥茹、陶闊脫絲三人都覺得親切自然。而看在徐大眼雙目中,卻更堅定了自己的推測。

那銅壺本來就不大,須臾之間,一壺水分完。陳姓女子謙虛的幾句,意思是準備不足,並非有心怠慢遠客。而受了如此重禮相待的徐、李二人哪裡還能生出半分怪罪之心,連連致謝,直抱得胳膊都開始酸了,纔算答謝完畢。

那藍衫少女一改平素的急性子,破例沒有催促晴姨早點爲自己和姐姐量衣服。直到美婦人撤走了茶具,取來了尺子和細繩,才如夢方醒地站了起來,低聲向李旭問道:“你,你們中原人平日都這樣喝茶麼?真好看,像是在跳舞一樣,讓人不知不覺就沉醉進去!”

“平,平時我很少喝茶。只,只喜歡喝酒!”李旭又開始結巴起來。他想實話實說自己這樣喝茶是第一次,又怕會讓美貌夫人覺得臉上無光。只好給了少女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

美貌婦人的舉動讓李旭有些自慚形悔,覺得同樣是漢人,自己與婦人相較,就像頑鐵與美玉比肩。殊不知,大隋朝皇家身上就帶着鮮卑血統,從君王到臣子的舉止都偏向粗曠豪邁。這種江南豪門飲茶之道,非但在北方百姓之家不常見,就是放到楊素、宇文化及這些公卿之家,也未必能做得如此高雅耐看。

“對,我忘了你是個酒鬼!”藍衫少女大聲說道。李旭一晚上連幹數袋馬酒的壯舉早就在部落裡傳了個遍,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有狼爲伴的中原少男酒量超羣,即便是部落最強壯的獵人,論喝酒都比不過他。

李旭笑了笑,不敢應聲。那天晚上驚豔后醉倒,是他平生最尷尬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在一個少女睡着時落荒而逃的舉動,每次想起來都覺得慚愧異常。

在別人面前失了風頭,找一個比自己弱的人扯平是女孩子常有的心理。藍衫少女沒意識到自己是在欺負人,眉頭微皺,繼續奚落道:“喝完了酒還不會走路,身體比死駱駝還重!”

李旭的臉再次紅到了耳朵根兒,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明白當天是少女把自己攙扶回了帳篷。這樣一來,自己當晚的行爲豈不更是過分?據這幾天從張三等人口中打探到的底細,如果胡人女子夜晚鑽進了你的帳篷,你不做任何事情,她們非但不怪,還會對你表示尊敬。但落荒而逃者能不能贏得尊敬,過去沒有人這麼幹過,所以張老三等人也不知道。

“酒乃豪傑之伴,能飲也是好的。竹林七賢若無酒,也不會寫出那麼妙的文章!”美貌婦人笑着開口,替李旭解圍。

竹林七賢是誰,藍衫少女不知道。見晴姨爲李旭說話,認定七賢都是漢人中的大英雄。狠狠瞪了他一眼,不再找茬。

美貌少婦歷盡風霜,對這些年青人的心思看得非常透。善意地笑了笑,請李旭和徐大眼先靜坐稍待。然後拉着兩個少女到旁邊另一個帳篷去量衣服尺寸。一會兒功夫,三個女子有說有笑地走了回來,彼此間如同胞姐妹般親密。

徐大眼和李旭出門把蜀錦扛進氈包,依照少婦的吩咐裁了六塊。三個女子每人兩塊,誰也不比別人少。待兩個少女開始用銀鈴付帳的時候,晴姨的驚詫地瞪圓眼睛,不由自主地問道:“蜀錦在中原很貴麼?大隋朝治下疲敝如此?”

“不,不是很貴的!”李旭如同作賊被人當場抓住般,羞愧得無地自容。他的本意是給三個女子算半價。話沒等說出口就被兩個少女堵了回去。如今把銀鈴已經拿到手裡了,想更改價格都已經來不及。

“哈,原來你在奇貨可居!”藍衫少女終於用對了一箇中原成語,瞪着眼睛向李旭喝道:“晴姨還說你是個正人君子,原來你只是表面上老實。說,你賺了我們兩倍還是三倍的好處?是不是一直打算這麼賺下去?”

非但李旭,徐大眼的臉也紅到了腳後跟兒。利用霫人對蜀錦價格不瞭解的機會大換銀子,這主意完全出自他一人之手,李旭純屬依計而行,根本不應該負任何責任。按中原的銀子與銅錢的比價,他與李旭賣的蜀錦利潤足有十幾倍。少女以三倍漲價者爲惡棍,若是知道面前兩個人賺了那麼多,豈不當場要把李旭捏死?

徐大眼紅着臉上前一步,剛想站出來把所有錯誤攬在一個人身上,卻見那晴姨輕輕點了點藍衫少女的額頭,笑着數落道:“他們千里迢迢而來,一路上艱險異常。甭說是賺兩倍,就是賺十倍,也是應得的收益。如果做生意不賺錢,人家還來咱部落做什麼?”

聞此言,兩個少年如蒙大赦般鬆了口氣,,把感激的目光投向了晴姨。美貌少婦卻歉然地對他們笑了笑,彷彿在承認是自己多嘴給他們添了麻煩。然後打開氈包內的一個小櫃子,逐一解出數個銀鈴,按與少女同樣的價格支付了蜀錦費用。

“不,不要這麼多了?”李旭擦了把額頭上的汗,真誠地說道。人貴在知足,自己第一次出塞,路上雖然受了些磨難,收穫卻是預想的十幾倍。這個結果已經令他非常滿足,不想給眼前幾個女人留下貪得無厭的印象。

“拿着吧,如果不是需要錢用,誰會在冬天來臨時還跑這麼遠的路呢?”晴姨非常通情達理地說道,看看李旭紅紅的面孔,笑了笑,反倒開始低聲安慰起他來:“做生意不比讀書,不能硬不起心腸。看你這個樣子,肯定是第一次跑買賣。慢慢適應,習慣了就好了!”

“嗯!”李旭輕輕點頭。接觸雖然不多,眼前這個女子卻如家中長輩般讓他心裡感到很親切。想想自己還要在霫部逗留一段時間,有的是機會還這個人情。所以感激地衝婦人笑了笑,把銀鈴仔細地收進了腰間的錢袋。

有了蜀錦,少女的心思立刻集中到了衣服上。看看天色已黑,徐、李二人趕緊起身告辭。美貌少婦也不多留二人久座,一手挽着一個少女,起身送了出來。

“難得有中原人來我們部落,今天說了好一會家鄉話,心裡舒暢得很呢!”臨別之前,少婦看了看頭頂穹廬般的天空,柔聲說道。

“晴姨若是喜歡,明天他們收了攤子,我再把他們帶來飲茶可好?”黃衫少女食髓知味,帶着幾分祈求的口吻詢問。

“他們明天收了攤,應該整理回中原的行裝了吧!”晴姨想了想,把探詢的目光看向了徐、李二人。

“如果族長大人准許,我們可能會留在部落裡過冬!”李旭誠實地回答。如果有機會,他願意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爲眼前少婦做些能令對方開心的事情。爲了今天她幾次替自己解圍,也爲了再次領略喝茶時那種韻味。

“李旭,你,你真的要留下?”藍衫少女第一個跳了起來,拉着李旭的手臂問道。這個漢家伢子貪婪是貪婪了些,靦腆是靦腆了些。但按照晴姨給的解釋,他做了一切都事出有因。包括那天夜裡偷偷溜走,在晴姨口中,都是中原人中君子纔會做的行爲。

其實,具體在帳篷中會發生什麼?少女自己也不懂。她第一次學大人的行爲就出師不利,懊惱固然懊惱,心中對李旭的好奇心反而更勝。眼前這個漢人伢子和族中日日追着自己的少年很不一樣,具體區別在哪裡,少女自己也迷迷糊糊。只覺得如果李旭多留一天,她就可以多挖掘到許多樂趣。

“我,我還沒跟族長大人提及此事,不知道他是否允許!”李旭的胳膊被少女拉慣了,多少也有了經驗,不再像第一次那樣感到害羞。想了想,給出了一個很認真的答案。

“你能留下來,父親和長老們高興還來不及!”藍衫少女一開心,嘴裡留不下任何秘密。突厥人以狼爲圖騰,擁有一頭狼爲同伴,特別是毛色罕見的狼,如金灰色或者銀灰色,會被視爲好運的象徵。霫族目前依附於突厥,雖然以天鵝爲圖騰,信仰上也受到了突厥人很大影響。族長和幾個長老連日來想的就是如何讓小狼甘羅多留在部落些日子,一直沒機會跟李旭提,卻沒想到李旭自己打算留在部落裡過冬。

“好吧,明天我親手做幾樣小菜,請你們的父親和你們的朋友來吃!”見少女開心的模樣,晴姨抿着嘴笑了笑,雙目流波,彷彿瞬間年青了二十幾歲。

當年,自己也與眼前少女般心無纖塵,而當日那個少年,木吶之處比李旭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有自己的哥哥,比眼前這個叫徐世績的人還聰明,目光還明亮。

二十多年過去了,一切卻宛如就發生在昨天。

第二章 吳鉤(二)第四章 補天(五)第五章 獵鹿(七)第四章 變徵(八)第三章 扶搖(六)第五章 諾言(四)第二章 壯士(六)第五章 君恩(四)第三章 曠野(一)第二章 吳鉤(七)第五章 獵鹿(五)第四章 取捨(二)第一章 擊鼓(六)第一章 雷霆(二)第二章 虎雛(六)第二章 背棄(五)第五章 獵鹿(七)第二章 展翼(六)第三章 浮沉(五)第二章 虎雛(六)第二章 展翼(五)第四章 取捨(一)第二章 展翼(二)第五章 獵鹿(八)第二章 出仕(三)第三章 浮沉(二)第三章 爭雄(五)第八章 疊唱(一)第三章 無衣(一)第五章 君恩(六)第五章 君恩(二)第一章 擊鼓(五)第一章 雷霆(八)第一章 大賊(二)第五章 無家(四)第四章 醉鄉(二)第三章 浮沉(七)第二章 吳鉤(四)第二章 虎雛(五)第三章 曠野(二)第四章 干城(三)第五章 獵鹿(二)第四章 干城(五)第一章 羽化(三)第二章 出仕(一)第一章 雷霆(一)第二章 壯士(二)第二章 出塞(四)第一章 擊鼓(七)第一章 盛世(二)第四章 變徵(七)第四章 補天(六)第四章 變徵(八)第二章 出仕(六)第二章 出塞(二)第一章 大賊(四)第二章 出仕(二)第一章 肱股(二)第一章 羽化(四)第三章 烽火(一)第一章 出柙(六)第四章 干城(二)第二章 背棄(二)第三章 曠野(五)第三章 何草(五)第四章 變徵(四)第三章 浮沉(三)第四章 取捨(四)第一章 盛世(六)第三章 何草(六)第一章 雷霆(三)第四章 補天(二)第四章 變徵(一)第四章 取捨(七)第四章 補天(三)第五章 無名(六)第五章 無名(四)第五章 君恩(五)第一章 出柙(六)第二章 展翼(八)尾聲二(架空版)第二章 背棄(二)第三章 浮沉(七)第五章 諾言(四)第四章 取捨(五)第一章 雷霆(一)第四章 醉鄉(一)第六章 錦瑟(四)第五章 君恩(五)第五章 獵鹿(九)第五章 無家(一)第四章 取捨(三)第一章 出柙(四)第四章 干城(七)第一章 雷霆(四)第二章 出仕(三)第五章 獵鹿(二)第二章 壯士(二)第一章 出柙(四)第五章 諾言(六)
第二章 吳鉤(二)第四章 補天(五)第五章 獵鹿(七)第四章 變徵(八)第三章 扶搖(六)第五章 諾言(四)第二章 壯士(六)第五章 君恩(四)第三章 曠野(一)第二章 吳鉤(七)第五章 獵鹿(五)第四章 取捨(二)第一章 擊鼓(六)第一章 雷霆(二)第二章 虎雛(六)第二章 背棄(五)第五章 獵鹿(七)第二章 展翼(六)第三章 浮沉(五)第二章 虎雛(六)第二章 展翼(五)第四章 取捨(一)第二章 展翼(二)第五章 獵鹿(八)第二章 出仕(三)第三章 浮沉(二)第三章 爭雄(五)第八章 疊唱(一)第三章 無衣(一)第五章 君恩(六)第五章 君恩(二)第一章 擊鼓(五)第一章 雷霆(八)第一章 大賊(二)第五章 無家(四)第四章 醉鄉(二)第三章 浮沉(七)第二章 吳鉤(四)第二章 虎雛(五)第三章 曠野(二)第四章 干城(三)第五章 獵鹿(二)第四章 干城(五)第一章 羽化(三)第二章 出仕(一)第一章 雷霆(一)第二章 壯士(二)第二章 出塞(四)第一章 擊鼓(七)第一章 盛世(二)第四章 變徵(七)第四章 補天(六)第四章 變徵(八)第二章 出仕(六)第二章 出塞(二)第一章 大賊(四)第二章 出仕(二)第一章 肱股(二)第一章 羽化(四)第三章 烽火(一)第一章 出柙(六)第四章 干城(二)第二章 背棄(二)第三章 曠野(五)第三章 何草(五)第四章 變徵(四)第三章 浮沉(三)第四章 取捨(四)第一章 盛世(六)第三章 何草(六)第一章 雷霆(三)第四章 補天(二)第四章 變徵(一)第四章 取捨(七)第四章 補天(三)第五章 無名(六)第五章 無名(四)第五章 君恩(五)第一章 出柙(六)第二章 展翼(八)尾聲二(架空版)第二章 背棄(二)第三章 浮沉(七)第五章 諾言(四)第四章 取捨(五)第一章 雷霆(一)第四章 醉鄉(一)第六章 錦瑟(四)第五章 君恩(五)第五章 獵鹿(九)第五章 無家(一)第四章 取捨(三)第一章 出柙(四)第四章 干城(七)第一章 雷霆(四)第二章 出仕(三)第五章 獵鹿(二)第二章 壯士(二)第一章 出柙(四)第五章 諾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