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倒齊暗流

楊廣的巡視隊伍已經到了馬邑郡,再過兩天便將抵達汾陽宮工地,這天傍晚,浩蕩的車駕隊伍在馳道旁宿營。

士兵們在忙碌地安營紮寨,一頂頂帳篷在曠野裡出現,原本冷靜的馳道兩旁變得熱鬧異常,這時,幾匹快馬從南方疾奔而至,馬上是幾名身着低等品服的官員,幾名官員一直奔到六合城下,早有一名宦官迎了出來,對爲首有些埋怨道:“劉使君,怎麼現在纔來,聖上昨天就問了。”

“路途太遠,我們已經盡力了。”

爲首官員將後背的黃綢布包交給了宦官,又塞了一塊銀子,小聲道:“若聖上問起,請替我們美言幾句。”

“我知道了!”宦官捧着黃綢包奔進了六合城。

御書房內,楊廣正在和幾名重臣商議河南大旱的問題,他已經得到幾個郡太守的緊急求助奏摺,請求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嚴重的災情使楊廣十分憂慮。

牛弘奏道:“陛下,臣建議各地先放義倉,保證餓死人的情況不要出現,然後再慢慢按月賑災,這樣可以把災民留在家鄉,不至於大量涌入京城。”

裴蘊長期在地方爲官,對地方的情況深爲了解,他也上前奏道:“陛下,開倉放糧也必然會發生貪瀆事件,臣贊同牛尚書意見,先放義倉,官倉不可輕易放糧,在放糧之前,司隸臺的巡查官必須要到場,以監督地方賑災。”

楊廣點了點頭,“兩位愛卿的建議都很中肯,朕可以考慮,另外,朕想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河南災區巡視,替朕安撫災民,你們認爲,誰去比較適合?”

裴矩和裴蘊迅速交換了一個眼色,這是一個機會,裴矩上前奏道:“陛下,前相國蘇威屢次出巡地方,安撫災民,監察吏情,德高望重且經驗豐富,現雖被罷免在家,卻時時想着替陛下效力,臣推薦他爲河南安撫使,替陛下巡視災區。”

蘇威是裴氏兄弟在朝中的同盟,蘇威被免職,使裴氏兄弟失去一大助力,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替蘇威美言,讓他再起來,這次災情正好是一次機會。

其實楊廣罷免蘇威,更多是因爲要殺高熲而做的姿態,他本意也準備適時啓用他,既然裴矩推薦蘇威爲河南安撫使,楊廣也就順水推舟做這個人情。

“好吧!朕同意這個方案,任命蘇威爲河南安撫使,立刻前往災區視察情況。”

楊廣揹着手走了幾步,此時他更關心京城的情況,他昨天已經得到京城的緊急快報,豐都市發生嚴重騷亂,死傷慘重,使他的心都揪起來了。

“各位愛卿,京城發生嚴重騷亂,朕昨天已經下旨軍隊戒嚴,並投放五十萬石糧食,以平抑糧價,但京城流民太多,怎麼安置這些流民,朕很頭疼,想和各位愛卿商量一下。”

這時,裴矩又上前奏道:“陛下,臣以爲安置災民並不僅僅是官府的責任,民間富戶也有責替官府分憂,臣知道京城富戶頗多,大多家有餘糧,陛下可以下一道強制旨意,責令富戶參與賑粥,每家至少賑災三日,並派御史監督,另外賑粥地可放在城外,引導流民出城,並在城外安扎帳篷給他們居住,這樣便可保城內無恙。”

裴矩可謂瞭解楊廣的心思,他知道楊廣其實是捨不得開含嘉倉放糧,所以才和他們商議,裴矩便投其所好,提出了這個由民間富戶參與賑災的方案。

這個方案着實令楊廣龍顏大悅,他欣然道:“裴愛卿之言深合朕意,一方有難,當八方支持,怎能全指望官府,這個方案很好,朕採納了。”

就在這時,一名宦官在門口道:“陛下,韋御史的奏摺到了。”

楊廣點了點頭,對衆臣道:“各位愛卿的建議都很不錯,可以分別寫上奏摺,更詳細一點、周全一點,朕批閱後便可執行,大家儘快去抓緊時間吧!”

衆臣行禮,紛紛退下,一名宦官便把御史韋德裕的奏摺呈上。

這次楊廣北巡,將鎮守京城的重責交給了齊王楊暕,其實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他進行考驗,楊廣同時暗令御史韋德裕對楊暕進行觀察,定期寫奏摺向他報告。

到目前爲止,楊暕的表現讓楊廣非常失望,強搶民女,侵奪民戶房產,放縱手下敲詐勒索,惡名昭著,根本沒有一個皇子親王應有的氣度,尤其這次京城爆發騷亂,更是令楊廣失望到極點。

楊廣打開韋德裕的奏摺詳詳細細地看了一遍,韋德裕主要就這次豐都市的騷亂進行詳述,奏摺中說得很清楚,騷亂的原因是預防不及時且賑災不力造成,三十萬流民入京之初,京兆府不聞不問,放任自流,沒有任何安置措施,在流民越來越多後,也不派軍隊進行控制,更沒有任何賑災措施,導致流民無法生存,最後爆發了大規模搶糧事件發生。

韋德裕雖然沒有直接指出應由楊暕承擔責任,但意思已經明顯,楊暕鎮守京城,又是京兆尹,他不負責誰負責,尤其韋德裕在最後寫道,在豐都市慘案爆發的前一天,楊暕帶着二十四名姬妾去遊邙山,當夜未歸,這無疑是壓倒楊暕的最後一根稻草。

楊廣長嘆一聲,放下了奏摺,如果說以前楊暕的所作所爲是令他失望,那豐都市事件便是令楊廣對兒子絕望了,這樣的人,能做隋三世乎?

楊廣揹着手走出御書房,不知不覺來到了隔壁圖書房,這裡存放着上萬本書籍和圖畫。

走進房中,只見在窗前,他的長孫楊倓正在伏案全神貫注寫字,絲毫沒有發現祖父已到他身後,在他桌案旁邊放置着厚厚一摞書籍,這是他已讀過的書籍,楊廣慈愛地望着孫子稚嫩的背影,又想起了逝去快兩年的長子,他眼角不由有些溼潤了。

楊廣沒有驚擾長孫,又悄悄退回,回到御書房,他站在窗前沉思良久,終於,他下定了決心,便回頭低聲令道:“傳朕旨意,速命楊元慶來見朕!”

……

楊元慶從晉陽宮回來已經兩天了,儘管他並沒有抓到齊王私取晉陽宮兵甲的證據,但他已明白,齊王已經在秘密訓練私軍,以前是訓練死士,現在已由死士升級爲私軍。

訓練私軍自古就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舉動,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會容忍兒子訓練私軍,一般是在皇帝暮年纔出現這種情形。

可楊廣今年才四十歲,如果只從壽命考慮,他至少還能當二十年皇帝,而楊暕在他父皇盛年時訓練私軍,要麼是他愚蠢得活膩了,要麼就是他已有野心。

不管從那一點,楊元慶都清楚,楊暕的末日即將到來,天作孽尤可爲,自作孽不可活。

由於隋帝楊廣即將到來,楊元慶也加快了進度,這幾天由於採用了李春的方案,暫時不鋪磚,大量的木材和石材陸陸續續開始向山上搬運,這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二十餘萬民夫延綿十里,利用滾木和撬棒以及繩索拉拽,喊着號子,將一塊塊萬斤重的巨石一點一點向山上搬運。

李淵也重新回到了汾陽宮工地上,元尚應事件也漸漸平息,儘管李淵專門寫信給元壽,詳詳細細講述了元尚應被殺的前因後果,但他心裡也明白,不管他再怎麼解釋,他和元壽之間都會出現裂痕,而且無法彌補。

這個結果令李淵頗爲沮喪,也無可奈何,但通過這件事,他是切身體會到了楊元慶的果斷和狠辣。

儘管李淵心中對楊元慶也頗有不滿,但他臉上沒有表露出來,也儘量說服自己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畢竟楊元慶在殺掉元尚應後,民夫的待遇大大改善,到目前爲止近半個月了,民夫才死了十幾人,這在大隋各個工程中從未有過,也令李淵對楊元慶心懷一絲感激。

“楊將軍,如果按照這個進度,我覺得最多兩個半月,汾陽宮就能完成。”

李淵和楊元慶並駕在工地上緩緩而行,楊元慶笑了笑道:“其實這些民夫也希望能早一點修完,早一點回家,只要給他們吃飽飯,他們就自然會賣力,其實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監工。”

李淵嘆息一聲,“那是因爲楊將軍不貪這個財,可元尚應這些軍官,好容易才撈到這個肥差,他們能不貪嗎?道理大家都懂,可真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一是要靠剋扣糧食發財,其次要靠贖金髮財,軍隊爲了撈取贖金,就變着法子折磨這些民夫,把他們快折磨死了,家裡賣田賣房也要來贖救親人,或者把他們折磨死,等家裡拿錢來贖屍體,如果讓這些民夫活得好好的,軍隊怎麼發財?所以一次工事,至少就要死亡五成以上的人,原因就在這裡,真正累死病死倒不多。”

楊元慶點了點頭,他現在才明白這裡面的黑幕,難怪一次工程會死這麼多人,他一直覺得有點奇怪,楊廣不恤民力不假,但真正吞噬民夫的黑洞,卻是軍隊。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從背後疾奔而來,“楊將軍!”

楊元慶停住馬,回頭問道:“什麼事?”

“營地裡有人找,從京城來,說是楊將軍的舊人。”

……

()

第45章 不爲我用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4章 得罪小人第9章 底線突破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11章 花開花落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66章 尋找時機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1章 一葉知秋第8章 假途滅虢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65章 緊急情報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7章 會寧換帥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2章 家法伺候第18章 調兵遣將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54章 把水攪渾第35章 狡雄世充第11章 雪後歸程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1章 花開花落第6章 發現端倪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4章 天下大變第16章 三股勢力第69章 殺機四伏第4章 以小欺老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32章 啓民提議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4章 知己知彼第46章 落井下石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4章 添把小亂第13章 走私線索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6章 離間之計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2章 井陘遇警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2章 先鋒玄霸第78章 戰略撤退第32章 狼水伏擊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8章 局勢複雜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章 異牀同夢第8章 突發事件第26章 說服李靖第36章 形勢嚴峻第5章 上兵伐謀第41章 爭鋒相對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5章 安撫江都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4章 內部奸細第62章 雞肋之城第56章 王妃煩惱第68章 突襲漳南第18章 血腥鎮壓第17章 被迫決戰第21章 危機重重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4章 等待機會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9章 生死之鬥第54章 把水攪渾第2章 出兵風波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9章 危機漸至
第45章 不爲我用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4章 得罪小人第9章 底線突破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11章 花開花落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66章 尋找時機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51章 一葉知秋第8章 假途滅虢第36章 駕臨江夏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65章 緊急情報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7章 會寧換帥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2章 家法伺候第18章 調兵遣將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54章 把水攪渾第35章 狡雄世充第11章 雪後歸程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1章 花開花落第6章 發現端倪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17章 尋找線索第39章 夜襲江城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4章 天下大變第16章 三股勢力第69章 殺機四伏第4章 以小欺老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32章 啓民提議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4章 知己知彼第46章 落井下石第28章 盛名之禍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4章 添把小亂第13章 走私線索第32章 圍魏救趙第26章 離間之計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2章 井陘遇警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2章 先鋒玄霸第78章 戰略撤退第32章 狼水伏擊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8章 局勢複雜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章 異牀同夢第8章 突發事件第26章 說服李靖第36章 形勢嚴峻第5章 上兵伐謀第41章 爭鋒相對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5章 安撫江都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4章 內部奸細第62章 雞肋之城第56章 王妃煩惱第68章 突襲漳南第18章 血腥鎮壓第17章 被迫決戰第21章 危機重重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4章 等待機會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9章 生死之鬥第54章 把水攪渾第2章 出兵風波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9章 危機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