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渡口,這是一處古老的渡口,在它的黃河對岸便是着名的盟津渡,是一千六百年前周武王會盟伐紂之處,河陽渡口也是黃河北岸唯一適合軍隊大規模登陸的渡口。
秋天明媚的陽光灑在黃河兩岸,秋高氣爽,深秋的涼風在陽光的照射下帶着一絲暖意,將黃河水吹起一道道波瀾,此刻在黃河水面上,數百艘戰船靜靜地停泊着,這是一支載有兩萬士兵的船隊,滿載着李密北上的野心,他們企圖利用楊元慶和竇建德在河內郡東部鏖戰的機會,一舉佔領河內郡西部。
但他們的野心並非那麼容易實現,此刻就在黃河對岸的河陽渡口,一萬隋軍已嚴陣以待,三千弩兵圍城一個半圓,將整個兩里長的渡口封鎖,在弩兵身後,七千騎兵手執長矛嚴陣以待,弩兵的封鎖加上騎兵的衝殺,無論如何不可能登陸成功。
隋軍主將徐世績立馬在一處土丘上,遠遠地眺望着數裡外河面上的船隊,數百艘戰船遮天蔽日,旌旗招展,徐世績目光有些複雜,他有一種直覺,李密極可能就在這些戰船上,他看見中間有一艘巨大的樓船,要比其他船隻都大一倍,一杆黑邊杏黃大旗在風中飄揚,直覺告訴他,這就是李密的座船。
徐世績是一個很重舊情的人,他也知道大船內有很多他從前的舊部,和他一起喝酒的同僚,與他浴血奮戰的兄弟,他曾不止一次想過。什麼時候能再見他們一面,但不是現在,現在是戰場,他絕不願意和舊部們在戰場上相見。
這時一名士兵喊道:“徐將軍,一艘小船過來了!”
徐世績看見了,一葉扁舟向岸邊駛來,舟上只有三人。兩名划船手,一名軍士,“讓他們上岸!”徐世績令道。
片刻。軍士上了岸,被士兵帶到徐世績面前,軍士單膝跪下道:“啓稟徐將軍。魏王是率軍前來相助晉王殿下共擊竇建德,因爲時間倉促來不及結盟,但盟書已經送來!”
軍士從身後背的包袱裡取出一卷盟書呈上,士兵將盟書轉給了徐世績,徐世績打開盟書看了一遍,上面花花灑灑寫了上千字,有李密的大印,什麼共取大義,匡扶隋朝,造福天下蒼生等等。惟獨沒有提到共同對付竇建德。
徐世績心細如髮,他發現盟書上大印的朱泥還沒有完全乾透,也就是說這是在船上剛剛纔蓋下的大印,他心中冷笑一聲,對軍士道:“你回去告訴李密。他如果真有誠意幫助隋軍抗擊竇建德軍,那他就應該去黎陽渡河,從背後截斷竇建德的退路,而不應該在這裡出現,去吧!”
軍士行一禮,奔回小舟向河中間駛去。樓船上,李密臉色陰沉,他看見士兵上岸去聯繫了,但岸上的士兵並沒有後撤,這就說明對方並沒有被打動,令他心中一陣惱火。
李密想奪取河內郡,也並非偶然,他的軍隊在圍攻洛陽失敗後,損失慘重,兵力已從原來的四十餘萬銳減到二十餘萬,包括戰死、逃跑和投降,幾乎減少了一半,而河南各郡因爲早年的匪患猖獗,加上災荒和年年戰爭,已十室九亡,很多郡裡一個縣也只剩下千餘人,根本就無法在繼續招募士兵,兵源面臨枯竭,不僅兵源不足,而且他的洛口倉的糧食也因爲大量浪費和軍隊就食,糧食也面臨枯竭。
在這個時候,李密自然便想到了人口衆多的河東各郡,尤其太原以南,幾乎沒有遭受什麼匪患和災害,人口密集,錢糧豐足,如果他能奪取河內郡爲跳板,在河東募兵募糧,那麼他的實力就能恢復到從前,他的實力恢復,而東都的實力沒有恢復,那麼再打洛陽,他就能最終拿下。
讓李密還有一個憂慮是剛剛發生的一件事,他昨天得到情報,李淵的軍隊出了關中,奪取了弘農郡,太守楊恭仁投降,這使他心中有些驚恐,李淵的勢力東擴,遲早會和他發生碰撞,那時,他有什麼本錢和李淵對戰,千瘡百孔的河南道嗎?
李密開始深深體會到了,天下爭霸最後拼的是實力,是人口、民心和錢糧,李淵能夠佔領關中迅速壯大,是因爲他有關隴貴族支持,有蜀中錢糧之地的支持,楊元慶能夠後發制人,將李淵趕出河東,是因爲他在豐州厚積薄發,積蓄多年,而自己南征北戰,幾乎把所有的錢糧都消耗殆盡,他拼打多年,最後卻白白給人做了嫁衣,他心中怎麼也不甘心,他急於尋找一處人口錢糧豐沛之地,河東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這時軍士上了船,在他面前單膝跪下稟報道:“啓稟魏王,對方主將正是徐世績!”
“果然是他!”
李密一陣咬牙切齒,竟然不念舊情,斷自己的生路,這時,邴元真走上前笑道:“殿下,徐世績是個很重舊情之人,我和他共事多年,非常瞭解他,殿下不妨用舊日恩情打動他,當初他曾跟隨殿下取黎陽倉,又跟隨殿下奪取洛口倉,足以看出他心中對殿下的敬慕,如果殿下親自去勸他,再把馬慶武這幾個他的老部下帶在身邊,再許以重爵,或許能打動他。”
李密沉吟片刻,便點了點頭,“放一艘車船出來!”
片刻,一艘千石戰船駛出,這是一種由人力蹬踏航行的船隻,由南齊祖沖之發明,又叫千里船,是一艘中型船隻,可載兵兩百人,李密和邴元真下了船,又將徐世績幾名老部下帶上,船隻緩緩向岸邊駛去,在距離岸邊數十步時停下,有軍士大喊:“魏王請徐將軍答話!”
有士兵迅速稟報了徐世績,徐世績沉默片刻,便催馬上前到堤岸邊,李密看見了徐世績,見他丰神俊朗,雄姿英發,心中也不由有些暗暗後悔,如果當初能把徐世績挽留下來,現在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何至於現在無人可用?
李密現在確實遇到人才困境,翟讓死後,翟讓從前的很多部將都不願爲他效力,紛紛出走,像徐世績、程咬金,還有劉黑闥、張勝武等等,走了數十人,留下來之人也是混日子,不肯賣力,攻打洛陽不下,也是和翟讓舊部不肯出力有關。
李密也希望能重新凝聚瓦崗軍人心,只是翟讓威信太高,他想重得人心,又談何容易。
李密走上船頭,拱拱手高聲道:“李密在此,徐賢弟別來無恙乎?”
徐世績也拱手回禮,淡然道:“徐某很好,多謝魏公惦記,我勸魏公立刻返航,河內郡民心向隋,魏公就不要再動兵戈,陷民於水火了!”
李密呵呵一笑,“徐賢弟,我李密並非造反亂匪,我乃名門之後,心懷大志,一心救民於水火,我也懂得安民才能興邦之理,我怎麼會對河內郡妄動兵戈,徐賢弟跟我多年,難道還不明白我李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既然魏公有安民之心,那就請退兵,我已經說了,河內郡民心向隋,他們不會接受魏公的統治。”
李密心中暗罵,卻又無可奈何,他話題一轉,又笑道:“我知道徐賢弟是重情重義之人,當初徐賢弟不辭而別,難道就對我李密沒有一點信心?難道不想和我攜手,共同奪取天下嗎?徐賢弟,我還記得當初我們奪取黎陽倉時,你還曾壯言,奪天下者,非蒲山公莫屬,當年的蒲山公現在還在,但徐賢弟卻已離開了我,令人不勝嘆息!”
徐世績半晌沒有說話,當初他確實曾經說過,願助蒲山公奪取天下,但世事無常,誰又能料到後來發生之事呢?
這時,徐世績老部下馬慶武大聲道:“三當家,回瓦崗吧!老弟兄們都想着你呢,你走了,你的位子還一直留着,有一次汪齊坐了你的位子,被我們暴打一頓,我們就說,三當家一定會回來的,三當家,幾千個老弟兄都想你啊!”
徐世績望着馬慶武那張粗獷而誠摯的臉龐,徐世績的眼中也有了幾分淚意,他哽咽施禮道:“世績不才,感謝弟兄們還記得我。”
邴元真看出徐世績動了感情,便輕輕碰了李密一下,李密會意,立刻高聲道:“徐賢弟,你若肯回來,我把齊魯一帶劃給你,封你爲青州王,準你自立門戶,你也可以稱孤道寡,總比做別人的大將要強得多,楊元慶纔給你一個左驍衛將軍,連個爵位都沒有,跟着我,卻能封王,賢弟,孰輕孰重,你應該明白!”
徐世績被一幫老兄弟的舊情所感,但李密的一番話卻忽然讓他醒悟,楊思恩、蘇定方、裴行儼他們跟隨楊元慶多年,才積功封爲將軍,而自己剛來才幾個月,功勞微小,楊元慶卻封自己爲左驍衛將軍,連馬紹跟隨楊元慶十幾年也才得一個亞將,這是何等對自己的重視,他又想起楊元慶帶自己去裴家,就因爲自己有裴學之憾,這份情意他又怎能忘記,還有,楊元慶明知道自己的瓦崗舊將,卻毫不猶豫將阻擋瓦崗軍的重任交給自己,沒有任何監視,這份信任他又豈能辜負,徐世績心中暗暗慚愧,自己差點被說動了。
想到這裡,徐世績鄭重施一禮,“多謝魏公好意,多謝弟兄們的惦記,但徐世績既已效命於楊元慶,就絕不會再朝秦暮楚,各位弟兄自己保重,魏公也請回吧!”
說完,他調轉馬頭衝上高崗,厲聲喝令道:“弩箭準備!”
三千軍弩刷地舉起,對準了河面上的李密衆人,李密心中又氣又恨,又是無奈,只得一擺手,“回去!”
車船調頭,重新駛回河中大船,但李密卻不甘心就此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