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駕臨江夏

蕭月仙沒有跟隨楊元慶去江夏,進入江夏郡就是唐朝的地盤,從荊襄北上並不安全。

次日一早,蕭月仙和侍女便上了另一艘大船,有數十名親兵護衛,調頭向東走,先去江都見她父親,隨後走運河北上太原。

兩艘大船已緩緩扣上,搭上船板,五十名親兵先上了大船,照顧蕭月仙的豐娘也跟着上了船。

蕭月仙換了一件紅色的長裙,儼如江面上綻開的鮮花,她戴上帷帽,薄薄輕紗後,一雙美眸深深地注視着楊元慶。

“到江都後不要耽誤太久,儘快去太原,王妃那邊我已經寫過信了,她會善待你,另外你替我轉告王妃,快則一個月,遲則兩月,我就會回來。”

蕭月仙默默地點了點頭,眼中有些黯然,低聲道:“殿下,請多多保重!”

楊元慶微微一笑,“你也多保重,去吧!”

蕭月仙又看了一眼楊元慶,扶着侍女上了船板,很快便上了另一艘大船,兩艘大船緩緩分開,江水推波,兩艘船越來越遠,蕭月仙站在船頭揮手告別,漸漸地,她變成了一個小小的紅點。

。。。。。。。

船隊繼續前行,又走了一天,在次日晚上,船隊終於抵達了江夏城。

江夏郡也是荊襄九郡中最東面的一郡,也就是今天武漢一帶,這裡湖泊密佈,大大小小的河流有百餘條之多,交通便利,水路四通八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唐軍在江夏郡部署了一萬五千軍隊。

由於謝映登率五萬大軍殺至江夏郡,唐軍兵力不敵,被迫撤向沔陽郡,在距離江夏城約百里外的甑山縣一帶集結了兩萬軍隊,和隋軍對峙。

按照事先部署。謝映登率領四萬軍隊並動員數萬民夫,拓寬碼頭,修建倉庫,將江夏城構築爲隋軍進行荊襄戰役的後勤重地。

夜色中。隋軍的船隊抵達了江夏城,長達兩裡的新碼頭還沒有完全修建完成,但已經勉強可以使用。

碼頭上此時已戒備森嚴,數千士兵五步一哨,十步一崗,不準任何人靠近碼頭,碼頭上。數十名隋軍將領已經等待多時,爲首之人正是韋雲起和謝映登。

韋雲起目前兼任江夏郡太守,千頭萬緒地雜務壓在他肩上,忙得他焦頭爛額,現在他就盼着楚王到來,能替他決定一些佐官,他一個扛着整個江夏郡,實在是力不從心了。

“來了!”

一名軍官指着夜色中的江心大喊:“船隊來了!”

夜色中。只見遠處出現了一座如山一般的黑影,後面又跟着無數黑影曈曈,漸漸地。黑影靠近,果然是一艘巨船,衆人精神振奮,一起迎了上去。

江夏城是楊元慶這次遠航的終點,隋軍龐大的船隊就將停泊在江邊,楊元慶站在船頭,負手注視着遠處的江夏城,江夏城距離長江不過兩裡,可以清晰地看見城池的輪廓。

此時他心潮起伏,他曾無數次在夢中穿越千年時空。魂牽那個千年後的江夏城,江水拍打着江畔,潮起潮落,楊元慶已完全沉浸在時光的輪迴之中。

“卑職參見殿下!”、

謝映登的拜見聲打斷了楊元慶的思緒,將他的神智從千年輪迴中拔出了出來,驀然醒悟。船隻已經靠岸了。

“謝將軍辛苦了!”

楊元慶上前將謝映登扶起,笑眯眯問道:“怎麼樣,蕭樑的軍隊改造得差不多了。”

謝映登點點頭,壓低聲音道:“那二十幾名大將不在,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好處,軍令貫徹之順暢,和隋軍沒有什麼區別,我一條軍令傳下來,一炷香的時間就能貫徹到全軍。”

貫徹軍令的速度事關整個軍隊的作戰能力,比如一條軍令傳出,偏將愛理不理,校尉慢慢吞吞,最後命令傳到士兵那裡,不是誤事,就是改變了原意。

對隋軍來說,貫徹軍令速度能否達到規定,就是衡量一支軍令是否合格的首要條件。

楊元慶讚許地點點頭,謝映登乾得很不錯,居然一炷香時間就能把命令傳達到底層士兵,雖然隋軍也是這個標準,不過這畢竟是蕭樑,短短地時間內就能改造過來,確實不容易。

“不過。。。。。”

謝映登又苦笑一下,“和隋軍相比,個人武力方面還是差了一點,作戰能力稍弱,而且一半人都不怎麼會騎馬。”

“南人善駕舟,北人善騎馬,這是很正常的,而且李孝恭的軍隊也是以荊襄人和巴蜀人爲主,不用太擔心。”

說到巴蜀,楊元慶忽然想起一事,連忙問道:“現在王君廓的情況怎麼樣?”

“殿下,王君廓已經奪下了夷陵縣和宜昌縣。”

韋雲起笑呵呵走了上來,躬身行一禮,參見殿下!”

楊元慶大喜,他一直在船上擔憂這件事,這個消息終於讓他放下心來,他又連忙問道:“有具體報告嗎?”

韋雲起從懷中取出一份報告,呈給了楊元慶,“這是王君廓寫給殿下的報告,前天才送到江夏郡。”

楊元慶接過報告了看了一遍,報告中不僅拿下夷陵縣和宜昌縣,而且已經佔領了秭歸縣和巴東縣,同時王君廓的軍隊已經擴展到一萬七千人,正在積極訓練。

在報告的最後,王君廓請示,要不要趁勢殺進巴蜀?

楊元慶陷入沉思之中,要不要趁勢攻進巴蜀,他確實沒有考慮好,應該說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畢竟王君廓手上的軍隊還是太少。

沉思片刻,楊元慶又問:“從這裡可以乘船去宜昌縣嗎?”

韋雲起點點頭,“船隊可以過去,卑職已經派人船隊送去了糧草補給。”

楊元慶暫時把夷陵郡之事放下,又問道:“江夏郡的情況怎麼樣?”

謝映登同情地看了一眼韋雲起,笑道:“韋長史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殿下趕緊過來,殿下再不來,他就要倒下來。”

“這是爲何?”

韋雲起苦笑一聲,“實在是有幾件重大的事情需要殿下決定,原江夏郡太守和長史同時棄官而逃,江夏縣縣令也沒有了,我倒是物色了幾個能幹之人,都是出身當地的名望大族,但擔心殿下不接受世家子弟爲官,所以不敢讓他們做事,大小事務只得我一個人抗着。”

楊元慶微微一笑,“穩定南方的關鍵就是要籠絡住當地的名門望族,我在江南也是這樣做,在荊襄也要如此,這樣吧!你替我在江夏城最好的酒樓訂上幾座酒席,明天中午,我親自宴請江夏名流。”

。。。。。。。。。

江夏城又叫夏口,也就是後來的武昌城,是荊襄一帶僅次於襄陽和江陵的第三大城,城池周長三十里,城西龜山上修建有著名的黃鶴樓,是駐軍控制江面的軍事要塞。

城內有人口上萬戶,商業繁榮,物產富饒,大小酒肆有上百家之多,其中以城西的江漫樓最爲有名。

次日中午,江漫樓前熱鬧異常,數十輛馬車停在酒樓旁邊的空地上,來自江夏城的上百名流士紳濟濟一堂,參加楚王楊元慶特地爲他們舉辦的酒宴。

江夏人傑地靈,自古英才薈萃之地,名門望族也層出不窮,當地名望之族主要以三家爲著,第一位是辛氏,排第二是崔氏,第三位是謝氏,這三大家族興旺繁衍了上百年,家族子弟爲官者衆多,平時濟貧扶弱,在江夏城內享有盛譽。

除了辛、崔、謝三家家主出席酒宴外,還特地請了其餘稍有名氣的人士百餘人,整個江漫樓都被楊元慶包下。

位置都已排好,主位坐了五六人,除了楊元慶、韋雲起和謝映登外,還有就是辛、崔、謝三家家主。

辛氏家族從東漢起便是江夏名門,這座江漫樓也是他傢俬產,家主辛晟年約五十歲,身材微胖,一臉和氣笑容,韋雲起想任命的太史辛濟便是他的兄弟,大業年間曾擔任沔陽郡長史,現賦閒在家。

旁邊是崔家家主崔珣,江夏崔家是清河崔氏的一支偏支,西晉末年隨北方士族渡江逃亡,清河崔氏的這一支便逃到江夏,紮根下來,逐漸形成了江夏崔氏。

再坐下首是謝家家主謝文運,說起來還是謝映登的遠方親戚,他想讓妹夫出任江夏縣令。

楊元慶坐在正首主位,一般而言,不用他出面安撫士族,他若每到一處都要宴請名士,也顧不過來,這一次是因爲江夏郡是荊襄第一郡,又是隋軍的後勤重地,所以他便放下身段,主動籠絡當地望族。

楊元慶見時辰已到,氣氛也已足夠熱烈,便端起酒杯起身笑道:“諸位,請聽我說兩句。”

大堂內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向楊元慶望去,楊元慶微微一笑,“其實我今天請大家飲酒,也是鄉黨共敘,在座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我也是荊襄人,出生在安陸郡京山縣,京山縣有一座王母陵,就是我母親的陵墓,我被封爲楚王,也這是這個原因,所以今天我們同爲荊襄人,來!爲鄉黨共聚,飲了此杯。”

大堂內的氣氛頓時熱烈異常,所有人都想不到楚王殿下居然也是荊襄人,使他們彷彿看到了荊襄的美好前程,衆人興奮地一齊舉杯。“爲鄉黨共聚,飲了杯酒!”()

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章 蘇威密謀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9章 敦煌風動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章 神秘使臣第2章 計取飛狐第34章 突破之口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9章 夜審出塵第54章 雨夜獻城第8章 夜襲敵哨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9章 夜攻河內第6章 借兵突厥第46章 王庭之變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6章 一戰成名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1章 居安思危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8章 舊情難動第5章 公主承諾第9章 一名小兵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2章 北突求援第9章 帝心生嫌第5章 深藏不露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0章 丹陽來客第36章 屈突良言第50章 鴻門酒宴第4章 露出破綻第20章 夜入武房第28章 洛陽來使第78章 攻而不克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9章 聯合施壓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0章 邊疆奏摺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11章 合縱遇挫第28章 意外消息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章 齊郡召將第50章 夜營危機第6章 小事化大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6章 危機前夜第27章 會寧換帥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章 欺人太甚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章 酒棚小遇第18章 百戰之功第3章 盜馬風波第18章 舊情難動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5章 黑夜突破第36章 鬥智鬥狠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7章 三方對質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9章 發現機會第34章 尋找突破第8章 怒極生誓第27章 金口已開第3章 唐魏結盟第17章 被迫決戰第87章 建成態度第87章 建成態度第62章 交換條件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47章 關隴暗箭第6章 陰山可汗第51章 一葉知秋第38章 關鍵小賊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41章 局面被動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0章 奇恥大辱第76章 裴府問策第16章 伴君如虎
第14章 死地後生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章 蘇威密謀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9章 敦煌風動第34章 北市暴亂第3章 神秘使臣第2章 計取飛狐第34章 突破之口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9章 夜審出塵第54章 雨夜獻城第8章 夜襲敵哨第21章 錢貨漏洞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9章 夜攻河內第6章 借兵突厥第46章 王庭之變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6章 一戰成名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1章 居安思危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8章 舊情難動第5章 公主承諾第9章 一名小兵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2章 鄭家春水第13章 事態蔓延第22章 北突求援第9章 帝心生嫌第5章 深藏不露第38章 八方酒肆第30章 丹陽來客第36章 屈突良言第50章 鴻門酒宴第4章 露出破綻第20章 夜入武房第28章 洛陽來使第78章 攻而不克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9章 聯合施壓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0章 邊疆奏摺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11章 合縱遇挫第28章 意外消息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2章 齊郡召將第50章 夜營危機第6章 小事化大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6章 危機前夜第27章 會寧換帥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章 欺人太甚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章 酒棚小遇第18章 百戰之功第3章 盜馬風波第18章 舊情難動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15章 黑夜突破第36章 鬥智鬥狠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7章 三方對質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9章 發現機會第34章 尋找突破第8章 怒極生誓第27章 金口已開第3章 唐魏結盟第17章 被迫決戰第87章 建成態度第87章 建成態度第62章 交換條件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47章 關隴暗箭第6章 陰山可汗第51章 一葉知秋第38章 關鍵小賊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41章 局面被動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54章 彭城兵變第20章 奇恥大辱第76章 裴府問策第16章 伴君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