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洛陽淪陷

洛陽城在平靜了一天後,在次日凌晨,一名王世充將領的投降打破了三天以來的僵局。

在李世民的大帳內,一名身着盔甲的將領單膝跪在李世民面前,將領年約三十歲,長得身材高壯,一張削瘦的馬臉,眼中裡充滿了悲憤和淚水。

“我們兄弟爲他賣命,他卻把我們的父親囚禁在皇宮,說是扣爲人質,可每天只給吃一頓飯,可憐我們父親年邁體弱,我們剛得到消息,父親昨晚已在宮中病餓而死。”

這個將領名叫李君慕,是王世充手下一名斥候郎將,只是一名普通將領,但李世民卻對他的兄長李君羨很感興趣,李君羨武藝極爲高強,號稱鄭軍第一猛將,現任王世充的驃騎將軍。

李君羨兄弟原本是瓦崗軍,因李密南遷江南,他們不願跟隨南下,便脫離了李密,轉而投降了王世充,不料這次唐軍攻打洛陽,王世充深恐將士逃亡,便把他們的家眷全部扣押在皇宮爲人質。

李君羨兄弟的父親也被關進了皇宮,一直聯繫不上,直到今天中午,李君羨買通了看守,才知道他們父親已在昨晚病餓而死,這令兄弟二人悲憤異常,決定投降唐軍。

這個消息令李世民極爲興奮,這就意味着破城在即,但也有另一種可能,王世充派李氏兄弟詐降,李世民也不得不防,他不露聲色問道:“王世充防禦得這麼嚴密,李將軍是怎麼出的城?”

李君慕意識到了李世民對自己還不是很信任。他連忙解釋道:“這是因爲楊元慶和王世充有五日之約,楊元慶要求王世充堅守五日,他必來救援,今天已經是第六天,但隋軍始終不到,王世充心急如焚,便命令卑職趁夜下城。去盟津渡一帶探聽隋軍消息。”

雖然李世民心中疑慮未去,但李君慕的解釋也合情合理,李世民便暫時按捺住心中的懷疑。上前扶起李君慕,笑道:“你們兄弟二人的威名,我早有耳聞。你們若願意投誠唐軍,我絕不會虧待你們。”

李君慕大喜,連忙道:“回稟殿下,洛陽人心潰散,王世充衆叛親離,現在已到破城之時,我兄長主管洛水防禦,他願意今晚獻城投唐!”

李世民點了點頭,“我安排一下,然後再和你詳談。”

李世民命人送李君慕下去休息。這纔回頭問一直笑而不語的房玄齡,“先生以爲他們的投降是真是假?”

房玄齡捋須微微一笑,“殿下認爲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們兄弟二人還願意爲王世充詐降嗎?還要賠上身家性命。”

房玄齡的一句話令李世民恍然大悟,王世充的兄弟子侄或許有詐降的可能。但李氏兄弟投降王世充還不到一年,王世充也不可能讓他們兄弟詐降,此事應該不假。

李世民眼中裡已按耐不住興奮,那麼今晚就將是洛陽城破之時,這一刻他已等待了很久,就在這時。門外有親兵急聲稟報:“殿下,長安再次傳來緊急鷹信。”

李世民一愣,和房玄齡面面相覷,從前晚到現在,這已經是第九封急信了,李世民立刻令道:“把信拿進來!”

一名親兵快步走進大帳,單膝跪下行一禮,將一管鷹信呈上,李世民接過信筒,從裡面抽出薄絹,抖開看了看,臉上又露出了一絲苦笑,這是一種很無奈的表情。

“又是催促殿下回軍?”房玄齡注視李世民的表情問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把紗絹遞給了他,“父皇的親筆手諭,說楊元慶可能會夜攻長安,命令我立刻回兵支援關中。”

房玄齡看了看手諭,勸他道:“殿下,這已經是第九份手諭,若殿下再不理睬,引發聖上的猜忌,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可是我已經派出一萬軍隊前去,先生是認爲這兵力太少嗎?”

房玄齡嘆了口氣,“殿下,這其實是一個態度問題,若太子親率五萬大軍趕回關中,而殿下只派一萬軍去救援,這麼明顯的對比,會讓聖上怎麼看殿下,至少說明殿下對聖上的安危沒有放在心上,殿下,恕我直言,派一萬軍隊回去支援,還不如不派。”

李世民揹着手在大帳內來回踱步,這讓他很難辦,父皇命他派五萬軍隊回援關中,可若是五萬軍隊回去,他手上的兵力就捉肘見襟了,莫說奪取中原,恐怕連攻下洛陽的困難,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認王世充打仗厲害,僅用數萬軍隊便頂住了唐軍二十萬大軍的三天攻城。

“如果真按照父皇的意思,派五萬軍回去支援,那我們奪取中原的計劃就完了,最後只得一座殘破的洛陽城,這次戰役和前一次中原大戰又有什麼區別。”

李世民深深嘆息一聲,眼睛裡流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憂慮,他確實很擔心,第一次中原大戰是他極力主張,結果慘敗而歸,這一次又是他極力慫恿父皇,甚至還不惜動用唐風監視尹德妃之父以打擊太子。

這一次如果再無功而返,這會嚴重影響他在父皇心中的地位,甚至會影響他的軍權,李世民處於一種兩難的境地。

房玄齡也能理解李世民的無奈,不過權衡利弊,他認爲還是要及時回援關中,這涉及到一個態度問題,對李世民的未來至關重要。

“殿下,奪不下中原只是讓聖上失望,但不肯救援關中卻會讓聖上猜忌,兩者孰重孰輕,殿下應該明白,我們防止這件事被太子利用,所以今晚拿下洛陽後,立刻再追加四萬援軍,等關中之危解除後,再看中原形勢,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再打中原也不遲。”

李世民沉思良久,終於點了點頭。“就依先生之言……夜幕降下,王世充終於絕望了,楊元慶的承諾沒有兌現,已經六天過去,隋朝援軍還是沒有來,從希望、失望到絕望,王世充的最後一絲帝王夢終於破滅。他的鄭氏王朝即將覆滅,他不會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言而無信,楊元慶。你有什麼資格逐鹿天下!”

內宮裡,王世充坐在象牙龍榻上,一手按着寶劍。一手拿着琥珀瑪瑙酒樽大口喝酒,他已經喝得醉意熏熏,他一邊喝,一邊破口大罵楊元慶,“僞君子,利用唐朝來幹掉我,你再來取洛陽,是不是?楊元慶,你就是個卑鄙無恥的小人。”

內殿上,五六名宮女躲在屏風後。嚇得戰戰兢兢,誰也不敢去給王世充倒酒,只有王世充的一名心腹宦官站在一旁,不時端起酒壺給他樽裡滿上。

“你說!”

王世充眼睛通紅地盯着心腹宦官,“楊元慶爲什麼言而無信。欺騙於我?”

心腹宦官也同樣嚇得兩腿發軟,“或許。。。他的軍隊已經來了,在外圍,還沒有和陛下聯繫上。”

“你怎麼知道?”

王世充一把揪住宦官的衣襟,惡狠狠地盯着他,“難道你是隋軍探子!”

“我不是。。。隋軍探子。我是。。。猜測的。”宦官嚇得渾身發抖。

王世充勃然大怒,“你敢耍我?”

他抽出寶劍,手起劍落,將宦官人頭砍下,躲在四處的宮女們嚇得一片驚呼,四散奔跑,王世充哈哈大笑,又端起酒樽開懷痛飲……洛陽城池高大而堅固,不亞於長安城,但洛陽城也有一個防禦軟肋,那就是洛水,洛水穿城而過,將洛陽一分爲二,在春秋季節,洛水滔滔,需要憑藉戰船才能入城,但洛陽城對戰船防禦極嚴,上游和下游都修有專門的水寨,戰船很難靠近洛陽城。

但在冬天,洛水結冰,河面上可以行人,這便使洛水成爲了進攻洛陽的一條捷徑,王世充也意識到這個軟肋,他特地用木頭構築了防禦工事,澆上冰水,在河面上築建了一道長長的冰牆,東面和西面各部署了五千弓弩手,伏在冰牆後阻擊唐軍從河面殺入。

雙方在河面上也經歷了三天的鏖戰,死傷數千人,唐軍始終未能從河面上攻入洛陽城。

在西線河面上,負責防禦的大將正是清晨投降唐軍的李君慕之兄李君羨,李君羨年約三十出頭,也長了一張瘦長臉,他也同樣身材魁梧,武藝高強,使一杆一百二十斤的鐵戟,有萬夫不當之勇。

在瓦崗寨時,他便被譽爲瓦崗第二條好漢,僅次於單雄信,在洛陽,他更是被譽爲鄭朝第一猛將,在中原一帶名氣極大,由於父親之死,使他和王世充已勢不兩立,他決心獻城投唐。

李君羨目光復雜地注視着遠處河面,河面上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唐軍屍體,已經凍成冰屍,這使他心中有些不安,他降唐之後,李世民能否容下他。

忽然,一名士兵指着遠處大喊:“將軍,有唐軍殺來了!”

只見冰面上出現了黑壓壓的人羣,在星光照耀下格外清晰,足有一兩萬人之多,士兵們頓時緊張起來,紛紛張弓搭箭,李君羨卻喝令道:“所有人不得妄動!”

他的十幾名心腹手下都紛紛喝止住士兵,這時,一名唐軍騎兵奔來,大聲問道:“李君羨將軍何在?”

李君羨催馬上前,拱手道:“我便是李君羨!”

唐軍騎兵高聲道:“秦王殿下有令,立刻放下兵器,赦李將軍無罪!”

這一刻最終到來了,李君羨深深吸了一口氣,調轉馬頭對士兵們大喊:“立刻放下武器,撤回去岸邊!”

此時,人心潰散,沒有人再願意爲王世充賣命了,主將下了令,士兵們紛紛放下了弓箭,向岸邊奔去,片刻,河面上再無一名守軍。

遠處,李世民大喜,立即下令:“殺進洛陽!”

兩萬唐軍一聲吶喊,從冰面上向城內疾奔而去,片刻,衝過了河面上防禦線,殺進洛陽城……()

第30章 禍福相倚第31章 蠅頭小利第5章 出海遠征第7章 世情冷暖第24章 河邊誤認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5章 更深之秘第57章 藥到病除第27章 各有心思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9章 利益之爭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2章 平亂奪權第42章 局勢混亂第45章 送君高招第57章 藥到病除第51章 一葉知秋第3章 蘇威密謀第34章 北市暴亂第8章 臨戰前夜第3章 唐魏結盟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9章 豐都事件第24章 真假使者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2章 水火楊家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3章 棒打長孫第73章 銀錢危機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5章 分憂之臣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4章 利益之誘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35章 爭奪人口第78章 戰略撤退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章 灞橋秋色第15章 求賢若渴第29章 蕭後召見第14章 貌忠實奸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章 酒棚小遇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2章 最後攤牌第84章 連夜出擊第5章 初到幽州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4章 龍鳳美玉第51章 長安警報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2章 狼水伏擊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57章 藥到病除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2章 欺人太甚第3章 唐魏結盟第23章 智取霍邑第8章 一點眉目第29章 豐都事件第57章 共飲合巹第2章 冤家路窄第61章 動之以情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8章 玄感野望第7章 幽州之憂第38章 微服私訪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2章 最後抉擇第35章 軟硬兼施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6章 解囊救窘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1章 營州之變第31章 宿怨爆發
第30章 禍福相倚第31章 蠅頭小利第5章 出海遠征第7章 世情冷暖第24章 河邊誤認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5章 更深之秘第57章 藥到病除第27章 各有心思第59章 暗度陳倉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9章 利益之爭第27章 金口已開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2章 平亂奪權第42章 局勢混亂第45章 送君高招第57章 藥到病除第51章 一葉知秋第3章 蘇威密謀第34章 北市暴亂第8章 臨戰前夜第3章 唐魏結盟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9章 豐都事件第24章 真假使者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2章 水火楊家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3章 棒打長孫第73章 銀錢危機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5章 分憂之臣第51章 八百壯士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4章 利益之誘第55章 借風夜襲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35章 爭奪人口第78章 戰略撤退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章 灞橋秋色第15章 求賢若渴第29章 蕭後召見第14章 貌忠實奸第66章 羅家有喜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章 酒棚小遇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2章 最後攤牌第84章 連夜出擊第5章 初到幽州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4章 龍鳳美玉第51章 長安警報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2章 狼水伏擊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57章 藥到病除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2章 欺人太甚第3章 唐魏結盟第23章 智取霍邑第8章 一點眉目第29章 豐都事件第57章 共飲合巹第2章 冤家路窄第61章 動之以情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18章 玄感野望第7章 幽州之憂第38章 微服私訪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2章 最後抉擇第35章 軟硬兼施第19章 陰山夜襲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6章 解囊救窘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1章 營州之變第31章 宿怨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