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戰利之品

當最後一名突厥士兵被萬箭穿心而亡,戰場上寂靜下來,在長達一里的山道上,密密麻麻地躺滿了被射殺的突厥士兵,沒有人能下來,也沒有戰俘,連同主帥韓子和在內,五千餘人全部被殺。

李靖嘆息一聲,“終於結束了!”

他這聲嘆息了充滿了太多的感慨,隋突大戰直到此時才終於落下了帷幕。

楊元慶卻淡淡一笑,“這只是突厥滅亡的開始。”

李靖明白楊元慶的意思,鄭重地說道:“卑職不會讓殿下失望,一定會滅了突厥。”

楊元慶點了點頭,“這件事過了年再說,現在要清理井陘,多派一些弟兄,儘量做好藥物防護,該燒的要燒盡,該埋的要深埋,不要留下什麼惡劣的後果。”

說到這,楊元慶又忍不住笑道:“原本是想來視察十天半個月,沒想到半天就結束了。”

“這是殿下洪福齊天,給將士們帶來了高昂的士氣,註定了突厥人的滅亡,這就是天意!”

楊元慶哈哈大笑,“想不到李總管也學會了溜鬚拍馬,當年你若會這麼說話,也不會混得那樣慘了。”

說完,楊元慶拍了拍李靖的肩膀,笑着轉身下城去了,李靖的老臉驀地紅了,這是他這輩子說的第一句奉承話,沒想到卻重重地撞在牆上,他咬着自己舌頭,恨不得就用力咬斷了它,真是丟人啊!

旁邊十幾名將領面面相覷,表情都十分尷尬。看着上司丟面子,總歸不是什麼好事,這時,李靖神情恢復正常,他狠狠瞪了身邊將領們一眼,“還不集合軍隊,準備進井陘!”

將領們嚇得連滾帶爬。奔下城樓去了,一個時辰後,李靖派出三千騎兵和五十名軍醫進入井陘。清理突厥人留下來的污穢。

按照楊元慶的命令,一個不留,全部殺死。屍體燒燬深埋,以防止瘟疫流出。

。。。。。。

楊元慶沒有在井陘繼續停留,他另有計劃,事實上他來井陘也只是視察一下,鼓舞士氣,安撫軍心,給李靖挺挺腰,真正指揮者還是李靖,楊元慶的原計劃來井陘也只呆兩天。

三千騎兵離開井陘後便一路北上,離去太原的路越來越遠。當天晚上,軍隊在盂縣白鹿山下紮下了營帳。

大帳內燈光明亮,楊元慶正坐在桌前批閱奏摺,大戰已落下帷幕,而另一場大戰尚沒有拉開序幕。這段時間也是楊元慶最清閒的時刻,他的心情也完全放鬆下來。

這時,帳外傳來親兵的喝令聲,“是誰?”

“是我,我要求見殿下。”這是羅士信的聲音。

楊元慶迅速瞥了一眼鐘漏,已經亥時了。他還沒有休息嗎?

親兵出現在門口,“殿下,羅將軍求見!”

“讓他進來吧!”

帳簾挑開,羅士信快步走進,單膝跪下行禮道:“參見殿下!”

“起來吧!”

楊元慶放下筆,笑了笑問道:“有什麼事嗎?”

羅士信站起身,略略猶豫一下道:“卑職想問殿下,幾時攻打青州?”

楊元慶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你問這個做什麼?”

羅士信低下頭,“卑職想請纓攻打青州,只要三萬軍隊,半個月內,把青州六郡完好無損地交給殿下。”

羅士信既然娶了竇線娘,他就不得不考慮妻子的感受,他想把竇建德活捉,就算終身監禁,或許也能保他一條性命,他一直想尋找機會向楊元慶請戰,在關中他就想說,但他忍住了,現在隨着西方的戰事平息,羅士信便感覺到,離青州之戰越來越近了。

他單膝再次跪下,“請殿下恩准!”

楊元慶平靜地注視着羅士信,過了片刻,才淡淡道:“你是想保住竇建德的性命,是這樣吧!”

“殿下!”

羅士信的頭深深埋下,“卑職是有私心,請殿下恕罪。”

“你想讓我赦免他?”楊元慶又不露聲色問道。

“不!”

羅士信連連搖頭,“竇建德是危險人物,卑職不敢讓殿下赦免他,只求殿下能保住他一條性命,終身監禁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楊元慶笑了笑,“竇建德不是李淵,他對我而言無足輕重,看在他並不作惡河北,答應你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要先告訴你,我暫時不會攻打青州。”

羅士信愣了一下,“上次在關中時,殿下不說下一步是取青州嗎?”

楊元慶笑了起來,“戰局是瞬息萬變,計劃也不能一成不變,計劃必須要隨着戰局而調整,竇建德和劉黑闥在青州對峙,他們翻不起浪來,留着他們,我有大用。”

羅士信還想再問,楊元慶卻擺手止住了他,“你現在什麼都不要問,你的心願我會成全你,但現在你要替我做另一件事。”

羅士信大喜,只要楊元慶答應,那他就可以交代了,至於統一天下的戰略,那確實不是自己該問,他連忙道:“請殿下吩咐!”

楊元慶點點頭,“我要你去替我訓練新兵,現在已經徵到了五萬軍,但還不夠,我還需要再徵十萬大軍。”

羅士信心裡明白,一場隋突大戰使他們吃夠了兵力不足的苦,他隱隱感到,楊元慶一定是要發動波瀾壯闊的戰爭了。

“殿下的意思,是讓卑職連夜趕回太原嗎?”

“這倒不必,我已經寫信給兵部了,按照現在的勢頭,最遲半個月便可以募集到十萬大軍,我希望你在三個月內,給我訓練出一支強軍。”

“卑職絕不辜負殿下的期望!”

。。。。。。

次日一早,隊伍繼續北上。兩天後,三千騎兵抵達了馬邑北的武周山口,這裡也是隋突大戰的戰場,由牛進達率領五千隋軍負責清理善後。

此時戰場的清理已經漸漸到了尾聲,突厥軍陣亡者屍體焚燒後深埋,陣亡隋軍士兵則把遺體送還他們的家人,戶部的撫卹善後也開始啓動。

寒風吹拂着原野。原野上一片白雪皚皚,在遠處數裡外,是黑黝黝的武周軍城。軍城旁邊則駐紮了數百頂大帳,那裡便是善後隋軍的主營,這時。一隊三千餘人的隋軍騎兵從南方疾奔而至,正是從太原郡趕來的楊元慶一行。

шшш ◆ttκд n ◆c o

離營地還有兩三里路程,遠遠地便看見了灰白色的大營,楊元慶放慢了馬速,他已經看見一隊騎兵正向這邊疾奔而至,片刻,一隊騎兵風馳電掣般奔至,爲首之人正是留守大將牛進達。

十幾步外,牛進達翻身下馬,奔上前幾步。在楊元慶馬前單膝跪下,“牛進達參見殿下!”

楊元慶微微笑道:“牛將軍辛苦了,請上馬說話。”

牛進達又重新上了馬,跟在楊元慶旁邊,介紹善後的情況:“稟報殿下。突厥士兵的屍體基本已清理完畢,傷兵則送去了太原,戰俘交給了戰俘營,陣亡的弟兄,屍體都送還給了他們家人,現在主要是在整理各種物資。”

楊元慶點點頭。又問道:“俘獲了多少牛羊及戰馬?”

這是他關心的大事,一般而言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都能繳獲大量的牛羊和馬匹,這是一筆很豐厚的收入,但大多封賞給了重臣和權貴,真正作戰的將士卻得不到這種戰利品。

說到牛羊馬匹,牛進達不由眉飛色舞道:“殿下,說起來讓人振奮,這次繳獲戰馬十三萬匹,牛羊三百餘萬頭。”

這個數字讓楊元慶大爲振奮,“有這麼多嗎?”

“有這麼多,其實大部分都是烏圖部的財產,被突厥人奪取,現在又歸了我們。”

說完,牛進達又有點擔憂道:“前幾天,烏圖部來人了,希望我把牛羊還給他們,我告訴他們,這件事我做不了主,殿下,會不會。。。。。”

楊元慶冷笑了一聲,“按照草原的規矩,牛羊財產被搶走,那就是換了主人,他們應該去找突厥人要,這些牛羊已經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烏圖部對於楊元慶而言,已經沒有什麼戰略價值了,他不可能再從前隋一樣,扶植出一個啓民部來,最後成爲自己的北方威脅,突厥已經謝幕了,烏圖部將漸漸融入漢民族,不會讓他們獨立於邊境。

隨着草原不斷混戰,必然會有大量的遊牧部落南附隋朝,歷史上,唐朝便是將這些遊牧部落安置在邊疆,讓他們自治,在唐朝強大時,這些內附部落還能安分守己,但在唐朝衰落後,這些內附部落開始縱兵入侵中原,跟隨安祿山和史思明搶掠中原,給漢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作爲新隋朝,楊元慶是絕不能容忍這種隱患留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漢化,將他們安置到中原去,補充中原人口,用百年時間逐漸漢化他們,就如同南北朝時期漢人胡化一樣。

事實上,歷史上的唐朝也採用過這種辦法,比如高麗滅國後,就是將百萬高麗人押解到中原各地安置,遊牧民族稍微麻煩一點,但也並不是辦不到。

衆人來到軍城,現在軍城已暫時改爲羊馬城,數百萬頭牛羊便養在城中,軍隊反而到城外去駐營,楊元慶帶着着衆人上了城頭,只見軍城內,到處是密集的牛羊,臭氣熏天,有數百名士兵專門照料。

“殿下,這些牛羊該怎麼處理?”羅士信望着這些牛羊,關切地問道。這時,身邊所有將領都關注地豎起了耳朵,這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楊元慶心中早有腹案,他回頭對衆人道:“凡是參戰的士兵,每人可以分得一頭牛和兩隻羊,陣亡士兵則加倍,另外,所有隋軍士兵每人可分兩隻羊,新兵則給一隻羊,剩下的牛羊一半給朝廷,另一半則分給諸軍將領。”

衆人大喜,一起躬身施禮,“多謝殿下!”()

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47章 災情初現第3章 黑臉魏刀第18章 裴閥態度第31章 楊素教孫第51章 玄霸之錘第30章 倒齊暗流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1章 生俘雄信第24章 臨戰增帥第51章 玄感之死第65章 蕭後心機第52章 請君入甕第44章 當局者迷第33章 大軍壓境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7章 路遇李淵第9章 臨危下船第55章 陰差陽錯第5章 重返大利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7章 關隴暗箭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54章 齊王之危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章 黑臉魏刀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8章 調兵遣將第23章 世充求救第40章 痛苦抉擇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8章 夜襲敵哨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9章 贖買條件第25章 十猛之計第2章 冤家路窄第18章 裴閥態度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1章 以刀代令第25章 分憂之臣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5章 計劃有變第9章 應對危機第28章 局勢複雜第23章 楊家禍根第30章 酒樓遇故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3章 洛陽兵變第3章 兵臨城下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章 齊王供奉第30章 宮中毒蛇第8章 斬斷後路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章 中元新夜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4章 李淵之憂第31章 裂痕初現第14章 府門遭遇第36章 各有選擇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17章 尋找線索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2章 練武第47章 線娘進京第34章 斷然拒絕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9章 巡視塞北第6章 王府夜話第30章 蛇打三寸第43章 河口反擊第19章 虎牢之危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5章 可汗金箭第50章 白衣渡江第5章 略助風勢第8章 元慶抉擇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6章 嚴厲警告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8章 投票表決
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47章 災情初現第3章 黑臉魏刀第18章 裴閥態度第31章 楊素教孫第51章 玄霸之錘第30章 倒齊暗流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21章 生俘雄信第24章 臨戰增帥第51章 玄感之死第65章 蕭後心機第52章 請君入甕第44章 當局者迷第33章 大軍壓境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7章 路遇李淵第9章 臨危下船第55章 陰差陽錯第5章 重返大利第42章 被迫求援第17章 西征情報第47章 關隴暗箭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54章 齊王之危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1章 軍機決策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章 黑臉魏刀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8章 調兵遣將第23章 世充求救第40章 痛苦抉擇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8章 夜襲敵哨第19章 去功贖罪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9章 贖買條件第25章 十猛之計第2章 冤家路窄第18章 裴閥態度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8章 意外消息第34章 卿卿我我第31章 以刀代令第25章 分憂之臣第47章 雨夜追擊第35章 計劃有變第9章 應對危機第28章 局勢複雜第23章 楊家禍根第30章 酒樓遇故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33章 第一回合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33章 洛陽兵變第3章 兵臨城下第73章 銀錢危機第2章 齊王供奉第30章 宮中毒蛇第8章 斬斷後路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章 中元新夜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4章 李淵之憂第31章 裂痕初現第14章 府門遭遇第36章 各有選擇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17章 尋找線索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2章 練武第47章 線娘進京第34章 斷然拒絕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4章 小男養家第39章 巡視塞北第6章 王府夜話第30章 蛇打三寸第43章 河口反擊第19章 虎牢之危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5章 可汗金箭第50章 白衣渡江第5章 略助風勢第8章 元慶抉擇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6章 嚴厲警告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7章 各有心思第18章 投票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