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初遇建德

楊積善離開郡衙匆匆回家,剛纔在進衙門前他妻子託人來告訴他,家裡有事,讓他回去一趟,楊積善便隱隱猜到是什麼事了。

楊積善的家在城南,是一座佔地兩畝的小宅,宅子是官宅,他自己買了幾個丫鬟和僕傭,他妻子跟來和他住在一起,兒媳和孫兒則留在京城。

楊積善剛進家門,妻子岳氏便將他拉進裡屋,小聲道:“巍兒來了!”

楊積善其實有三個兒子,長子和次子都已成家立業,在長安生活,楊巍是老小,也最被楊積善所寵愛。

楊積善走進裡屋,只見兒子楊巍正坐在桌前滿頭大汗地吃一碗熱騰騰的湯餅,楊巍是從五原郡過來,他已被正式調到幽州,出任鷹揚郎將,先去京城兵部辦調動手續,然後便直接去幽州。

但在京城他得到楊元慶的信件,命他去一趟東平郡,查探一下楊玄感的情況,他便一路風塵僕僕趕來。

來東平郡,他自然是來找父親楊積善,他父親楊積善出任東平郡都尉,頗掌軍權,楊巍見父親進來,連忙站起身。

“坐下!繼續吃。”

楊積善笑着讓兒子坐下,他極爲疼愛這個又高又胖的小兒子,他也坐下,笑眯眯看着兒子吃湯餅,一直等他吃完,這才問道:“經過東郡時,沒有遇到瓦崗寨的亂軍吧!”

楊巍點點頭,“遇到了,他們在韋城招兵,說我是奸細,要抓我去見他們將軍,惹我惱火,砸死幾十個,把他們全嚇跑了。”

楊積善心中擔憂異常,“你可要千萬當心,現在每個郡都有造反,別和他們硬打,他們人多,你打不過。”

“父親請放心,孩兒不會魯莽,能躲則躲,我實在是沒有料到,韋城縣竟然被瓦崗寨佔領了。”

“算了,不說這個。”

楊積善嘆息一聲,擺擺手又問:“說說我最牽掛的人吧!我孫子怎麼樣了?”

“他被外公帶着,好得很呢!如果父親想他,我捎信回去讓娘子把他帶來。”

“當然是想孫子,不過就不用帶來了,最好你把你母親一起帶走,送她去蜀中孃家。”

楊巍一驚,連忙問:“大伯要起事了嗎?”

“噓!”

楊積善站起身,走到門口向外看了看,確認丫鬟和僕傭都不在外面,這才關上門,回來低聲道:“最近他備戰越來越急,我感覺最多半年他就要舉事了。”

楊巍心中一沉,只有半年了嗎?

“父親,此事事關重大,能肯定是半年嗎?”

楊積善搖搖頭,“我哪能肯定,只是感覺,他是看各地造反形勢,各地造反越來越多,他很興奮,看得出他已有點按耐不住了,不過.....”

“不過什麼?”楊巍心中又燃起一線希望。

“不過他說過,至少要有五萬人才能舉事,現在我手上有八千郡兵,玄敬那邊有一萬五千,王伯當那邊有五千,還差兩萬二千人,就算有了五萬軍,還要訓練,還要置辦武器裝備,還要等待時機,我估計至少要八個月時間。”

楊積善又從懷中取出一本小冊子,翻了翻,直接遞給楊巍,“這是你大伯的錢糧和裝備情況,你給元慶吧!”

八個月時間就是明年六七月左右,楊巍嘆了口氣,接過冊子站起身道:“父親,那我就走了。”

楊積善愕然,“巍兒,你剛來就要走嗎?”

“我其實是路過這裡,我去涿郡,估計元慶已經啓程了,看看路上能不能遇上他。”

楊巍走出房門,又和母親說了幾句,便騎上他的駱駝,向黃河方向而去。

.........

十月已是北方的初冬時節,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着大地,黃昏時分,天空下起冬雨,灰濛濛的雨霧籠罩着一片光禿禿的森林,老樹在雨中陰鬱地站着,樹枝上不時傳來寒鴉‘嘎!嘎!’地叫聲,格外地荒涼寒冷。

這裡是信都郡的蓨縣,離南方的高雞泊不過百餘里,半年前,蓨縣被亂匪張金稱軍隊攻破,殺了一萬餘人,錢糧婦女洗掠一空,時隔半年,這裡的官道上依然看不見任何行人。

遠處數裡外黑黝黝的城牆被雨霧籠罩,在荒涼的背景下儼如一座鬼城。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從遠處傳來,伴隨着馬車的軲轆聲,馬車漸漸近了,是一匹瘦骨老馬拉着一輛破舊的馬車,在官道上急匆匆奔逃,旁邊還跟着兩名騎馬的中年隨從,臉上全是雨水,掩飾不住他們臉上惶恐焦急的神情,他們不停地向後張望,彷彿後面有人在追趕。

“阿福叔,這裡離永濟渠碼頭還有多遠?”一名隨從着急地問趕車老者。

“三郎,你是糊塗了,連這個都不知道,還有十幾裡吧!”

“他們追來了!”

另一名隨從大喊起來,只見遠處出現了一羣小黑點,正向這邊疾速奔來,兩名隨從頓時慌了手腳,這時,馬車裡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去森林裡躲一躲!”

馬車調頭,衝進荒草叢中,向數十步外的森林沖去,片刻便躲進了森林內,不多時,一隊騎兵從遠處疾奔而至,約百餘人,人人身披黑色斗篷,身材魁梧,胯下戰馬矯健,僅百餘騎兵便使人感覺到氣勢如奔雷,由於天色已暗,他們並沒有發現草叢中的馬車痕跡,風馳電掣般從森林旁掠過,向南方疾奔而去。

森林內,幾人注視着騎兵走遠,一名隨從低聲道:“老爺,是竇建德的黑衣親衛。”

“我知道,等天盡再走,不要去碼頭了,直接沿着永濟渠尋找船隻。”

老人又嘆息一聲,“唉!這就是我的大隋。”

馬車裡,老人的聲音顯得蒼老而疲憊,有一種深深的悲愴。

.......

雨漸漸停了,天色也越來越暗,四周一片漆黑,整個大地完全被濛濛的灰色霧靄所籠罩,馬車小心翼翼從森林裡出來,越過了官道,坎坷不平地繼續向東走,大約走了兩裡,終於看見了永濟渠,此時還沒有結冰,寬闊的水面上也是一片漆黑,沒有霧氣,黑得連一點波光都沒有,只有水浪撞擊岸邊傳來的‘譁!譁!’聲。

就在這時,遠處數裡外出現了一條火龍,密密麻麻,足有數千人,他們沿着岸邊儼如撒網一般向這邊搜來,隨從驚叫起來,“老爺,你看那邊!”

車簾已微微拉開一條縫,露出一雙蒼老的眼睛,他已經看見了遠處的火龍,憑他的經驗,那至少是五千人,竇建德爲抓他竟不惜血本,老人微微一聲長嘆,“難道我高熲今天就要斃命於此嗎?”

老人正是深居家中的老臣高熲,蓨縣是他的祖籍所在,由於他的崇高威望,鄰近的清河郡鬧匪雖然厲害,卻沒有亂匪敢來動他,竇建德也下了嚴令,不準任何人去騷擾他,但隨着隋軍在高麗大敗,竇建德的心思也開始發生了變化,他不斷派人上門來勸高熲效忠於他,被高熲嚴辭拒絕,但昨天,竇建德更是親自上門來請他出山,被高熲罵走,高熲意識到竇建德不會放過他,他一早逃出家門,卻被竇建德的親衛發現,一路追趕。

此時,再回森林已經來不及了,他們已無路可走,高熲萬念俱灰,他已七十歲,大不了一死來保晚節。

“老爺!老爺!”

車伕忽然激動地大喊起來:“快看,河裡有船!”

高熲刷地拉開車簾,向河中望去,只見河中出現兩艘大船,船上掛着紫色大燈籠,高熲一眼認出,那是五品以上高官才能使用。

他的隨從和車伕拼命揮手大喊:“靠岸!救命!”

大船上,楊元慶站在二層船舷邊,眉頭緊鎖地望着岸上密集如海洋一般的火把,足有五六千人,火光下,這些人身着布衣,裹着頭巾,手中拿着各式各樣的兵器,這顯然不是隋軍,而是造反亂匪。

竟然猖狂到這個程度,來永濟渠邊來搶劫!楊元慶心中微微有些動怒,這時,旁邊一名士兵忽然道:“大將軍,岸上好像有人在喊救命。”

楊元慶也隱隱聽見了,只是離岸邊太遠,他看不清楚情況,這時,他看見火把隊加速了,他心念一動,莫非岸上的亂匪是在追什麼人?

“放一艘小船下去!”

立刻有軍士將一艘小船放下了水中,幾名軍士下船向岸邊劃去,此時,追兵已到三百餘步外,發現了馬車,正加速向這邊跑來。

高熲的兩名隨從也看見了有小船向岸邊駛來,卻在百步外,他們急得直跺腳,大聲喊叫。

車伕將高熲已扶出了馬車,船越來越近,追兵也越來越近,就在追兵還有四十餘步時,小船終於靠岸了。

軍士高聲問道:“岸上是何人?”

“老夫高熲!”

高熲沉聲道:“大船上可是朝廷官員?”

三名士兵聽說是高熲,皆嚇了一跳,慌忙把船靠岸,“高相國請速上船。”

兩名隨從將高熲扶上船,車伕也顧不上馬車,跟着跳上小船,小船一晃一晃,漸漸離開了岸邊。

這時追兵已到,爲首軍官見高熲上了小船,離岸邊已有十餘丈,不由大怒,不管竇建德的禁令,下令道:“亂箭射死他們!”

數百名士兵頓時放箭,隋軍士兵將高熲按倒在船上,舉起盾牌護衛,隨從和車伕也嚇得趴在船上不敢動,只聽頭頂上箭聲‘嗖!嗖!’掠過,漸漸地,他們離開了弓箭射程。

高熲坐起身,望着岸上謾罵的亂軍,不由心中暗叫一聲僥倖,又感激地問道:“請問船上主人是誰?”

士兵笑道:“回稟高相,是幽州楊總管。”

“楊元慶!”

高熲一下子愣住了,半晌,他拍了拍額頭,長嘆一聲,“真是天意啊!”

.........

楊元慶聽說救的人居然是高熲,他又驚又喜,親自下小船將高熲背上大船,扶高熲坐好,楊元慶倒頭便拜,“元慶給閣老叩頭!”

高熲激動得老淚縱橫,“孩子,真是你,這真是上天安排。”

楊元慶也感慨萬分,上蒼的安排往往就會出人意料,竟讓他在關鍵時救了高熲。

“閣老放心,有我楊元慶在,岸上亂賊傷不你一根毫毛。”

楊元慶連忙命士兵安排進艙休息,他望着岸上密密麻麻的亂匪,火光中,只見一羣騎兵簇擁着一名騎馬大將立在岸邊。

“大將軍,是竇建德的軍隊!”

一名親兵低聲道:“我問過高相隨從了。”

楊元慶點點頭,立刻命道:“大船靠岸邊百步!”

官船吱嘎嘎地向岸邊漸漸靠去,大約相距一百餘步,又取直了方向。

從這個距離,楊元慶已經看得很清楚了,岸上騎馬之人,是一名中年大漢,長一臉大鬍子,目光銳利,身材強壯,他身後的大旗上寫着一個斗大的‘竇’字。

岸上騎馬之人正是竇建德,他眼睜睜地看着高熲被救走,使他失去了一大奇貨,他心中惱火萬分,他也想知道,船上人究竟是誰?

眼看船靠近,竇建德厲聲大喊道:“船上是何人?”

這時,楊元慶抽出一支鐵箭,張弓如滿月,一箭射去,箭似閃電,百步外強勁射到,這一箭並沒有射竇建德,而是直取他胯下戰馬。

鐵箭‘噗!’地一聲,射穿了戰馬的額頭,戰馬慘嘶一聲,轟然倒地,將竇建德摔出一丈多遠。

“看在你善待高相國的面子上,饒爾一命!”

楊元慶冷笑一聲,一揮手,兩艘大船恢復航道,漸漸遠去。

親衛七手八腳將竇建德扶起,竇建德盯着遠去的大船,驚魂未定,從大船到岸邊,至少一百三四十步,船上是何人,竟能射出如此強勁的箭力,他簡直聞所未聞。

“首領,這竟是鐵箭!”

一名士兵戰戰兢兢獻上了射死戰馬之箭,竇建德吃了一驚,他連忙接過鐵箭,他感覺到鐵箭上似乎刻着一行字,喝道:“火把來!”

火光照亮了箭身,只見上面刻着:‘陰山飛將楊元慶’,竇建德的臉刷地一下變得慘白無比。

...........

【今天將萬字更新,求一張月票!】

第36章 走出迷惘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章 一言九鼎第7章 楊廣之憂第30章 娶妻當慎第34章 發現敵蹤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8章 兩個時辰第6章 王府夜話第50章 夜營危機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1章 發現主力第10章 反間之計第3章 蘇威密謀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3章 北邙祭祖第90章 大戰悄至第58章 新婚回門第38章 風雨欲來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4章 楊諒投降第49章 敦煌風動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8章 垂死掙扎第5章 重返大利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6章 初戰王薄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2章 帝王心思第64章 宮外之音第32章 最壞結果第6章 瓦崗分家第19章 關隴雙貴第23章 唐廷決策第36章 各有選擇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7章 接受密旨第67章 慷人之慨第30章 西路隋軍第14章 臨榆關下第46章 斷臂之仇第57章 高調姿態第42章 人棄我用第5章 突厥野心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6章 說服李靖第9章 利益之爭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1章 裂痕初現第38章 風雨欲來第8章 合縱抗隋第87章 建成態度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章 出兵風波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1章 楊家之請第59章 心有不滿第13章 走私線索第30章 宮中毒蛇第33章 攜子視察第18章 垂死掙扎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6章 館驛見賢第30章 驕將爭功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1章 發現主力第26章 討要說法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9章 側翼佈局第13章 收復齊郡第32章 誰有骨氣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4章 存心討打第7章 世情冷暖第22章 收穫不菲第7章 羅藝告密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8章 夜襲敵哨第46章 落井下石第61章 動之以情第39章 承天廣場第22章 蕭後來臨
第36章 走出迷惘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章 一言九鼎第7章 楊廣之憂第30章 娶妻當慎第34章 發現敵蹤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8章 兩個時辰第6章 王府夜話第50章 夜營危機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1章 發現主力第10章 反間之計第3章 蘇威密謀第35章 再戰大利第33章 北邙祭祖第90章 大戰悄至第58章 新婚回門第38章 風雨欲來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4章 楊諒投降第49章 敦煌風動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0章 禍福相倚第18章 垂死掙扎第5章 重返大利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6章 初戰王薄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2章 帝王心思第64章 宮外之音第32章 最壞結果第6章 瓦崗分家第19章 關隴雙貴第23章 唐廷決策第36章 各有選擇第52章 死不瞑目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7章 接受密旨第67章 慷人之慨第30章 西路隋軍第14章 臨榆關下第46章 斷臂之仇第57章 高調姿態第42章 人棄我用第5章 突厥野心第134章 發現真相第26章 說服李靖第9章 利益之爭第22章 南壓李淵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1章 裂痕初現第38章 風雨欲來第8章 合縱抗隋第87章 建成態度第67章 慷人之慨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章 出兵風波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1章 楊家之請第59章 心有不滿第13章 走私線索第30章 宮中毒蛇第33章 攜子視察第18章 垂死掙扎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6章 館驛見賢第30章 驕將爭功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1章 發現主力第26章 討要說法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9章 側翼佈局第13章 收復齊郡第32章 誰有骨氣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4章 存心討打第7章 世情冷暖第22章 收穫不菲第7章 羅藝告密第16章 欲蓋彌彰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8章 夜襲敵哨第46章 落井下石第61章 動之以情第39章 承天廣場第22章 蕭後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