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兩線危機

自從隋軍北撤後,王世充再次整頓兵馬,大肆募兵,怎奈楊元慶只給他河南和弘農兩郡,人口不足,再加上他徵兵甚急,激起民衆恐慌,大量民衆逃往潁川郡和滎陽郡。

忙碌近兩個月,王世充才徵到兩萬人,加上他剩下的一萬軍隊,洛陽的守軍只有三萬人。

連年戰亂和糧食奇缺早已使河南郡民不聊生,民衆的不斷逃亡使王世充轄下人口銳減。

無奈之下,王世充只得下令將滎陽和河南郡的民衆全部集中洛陽居住,共計二十餘萬,而洛陽以外地區,則變得千里赤野,人煙罕見。

事實上,王世充的江山就只剩下一座孤城,他不願看到這個結果,但他又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王世充已經完全沉淪了,他政務扔給了世子王應玄,把軍隊交給侄子王仁則,他自己則關在宮內,和一羣宮女花天酒地、醉生夢死地生活,用他的話說,做一天皇帝,就要享受一天帝王的奢侈。

但機會卻在他最絕望時出現了,突厥的南侵使楊元慶被迫收縮防線,放棄了襄城郡、淯陽郡和潁川郡。

雖然楊元慶沒有明說,但王世充卻明白楊元慶未表明的意思,他立刻命令王仁則率軍一萬取潁川郡,又命次子王應恕率軍一萬取襄城郡。

王世充再次振作起來,從洛陽城的民衆中挑選三萬青壯,強令他們從軍,他每天親自訓練。

此時王世充的野心開始迅速膨脹起來,楊元慶現在只控制滎陽郡和東郡,那麼東面的樑郡、東平郡、濟陰郡、譙郡以及南面的淮安郡、汝南郡、南陽郡和淅陽郡,他都統統可以佔領。

王世充從來不認爲自己無才無德。他文武雙全。懂得休兵養民,懂得收買人心,他有統一天下。建立萬世基業之志。

只是他時運不濟,控制了洛陽這個四戰之地,被隋唐魏三大強敵包圍。幾年的連年征伐使他兵力蕩空、根基崩壞,但只要能給他三五年的時間厲兵秣馬,他必將成爲中原一大強勢。

就在王世充意氣風發,準備大展手腳之時,一個令他幾近絕望的消息傳來,唐朝出兵了,二十萬唐軍從關中和荊襄殺向洛陽,王世充仰天悲鳴三聲,又手忙腳亂地命令王仁則和王應恕撤軍回洛陽。

洛陽城內一片混亂。大批民衆開始趁機逃亡,王世充見衆心日離,便定下嚴刑峻制。家中一人逃者。無少長皆坐爲戮,父子、兄弟、夫妻許其相告而免之。

又令五家相保。有全家叛去而鄰人不覺者,誅及四鄰,殺人相繼,但逃亡卻益甚,以至於外出樵採之人,出入皆有限數。

王世充又以宮城爲大獄,凡出言不滿者立刻抓捕,連同家屬一併關入宮中,不予糧食,任其生死,而軍隊外出巡哨,將士的家屬也要質於宮內。

王世充也覺得大勢已去,他又再次沉淪,擁美於宮中,整天醉生夢死。

這天清晨,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宮外傳來,幾名侍衛驚惶地喊道:“將軍,你不能進去!”

“給我統統滾開!”

這是王仁則的聲音,只見身影一閃,全身盔甲的王仁則衝進了王世充的寢房,王世充已經醒了,他慢慢睜開眼睛,冷冷地瞥了一眼王仁則,“你帶劍闖宮,是想殺我嗎?”

王仁則單膝跪下,緊張地說道:“陛下,唐軍已殺至,就屯兵城外,現在軍心浮動,懇請陛下前去安撫!”

雖然王世充已經被迫去除帝號,但事實上,他的稱號依然十分混亂,有人叫他王爺,有人稱他陛下,他也不知自己到底是什麼?

王世充聽說唐軍已殺至,騰地站起身,卻只覺一陣天旋地轉,險些摔倒,王仁則慌忙扶住他,“陛下,不要緊吧!”

王世充穩住了心神,擺擺手,“我不要緊,待我去城頭一看。”

最不願面對的一刻終於來臨了,王世充萬般無奈,只得上城去查看,他走上西城頭,探身向下望去,眼前頓時一陣眩暈。

只見城外軍隊鋪天蓋地,旌旗如雲,彷彿連天地也遮蔽了,二十萬唐軍所排列出的氣勢足以讓城頭每一個人都產生無盡的絕望。

唐軍並不急於攻城,他們不斷變化着陣型,似乎在用氣勢來威壓城上守軍,在更遠處,密集的大帳如雨後長出的蘑菇,一頂挨着一頂,一眼望不見邊際。

儘管王世充也身經百戰,但這兩個月他已被酒色掏空的身子,意志力大減,城外唐軍的氣勢竟使他兩股戰慄,臉色慘白,雙脣哆嗦着,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已經完全沒有了從前的梟雄之姿。

就在這時,世子王應玄帶着一名年輕商人匆匆跑上城頭,“父親!”

王世充呆呆地望着城下的二十萬唐軍,彷彿什麼都沒有聽見,“父親!”王應玄跑上上來,氣喘吁吁道:“有好消息!”

“好消息?”

王世充回頭疑惑地看了一眼兒子,“有什麼好消息!”

這時,年輕商人上前躬身行一禮,“卑職孔應勝,是虎牢關校尉,楚王殿下有一封給王爺的急信,發到了虎牢關,我特地趕來給王爺送信。”

楊元慶竟然有信來了,他精神一振,連忙問道:“信在哪裡?”

信使將一管鷹信雙手呈上,王世充接過信,手忙腳亂地打開,一眼看見了楊元慶的親筆簽名,是楊元慶的親筆信,王世充匆匆看完,眼睛裡陡然間閃過一道亮色,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

旁邊王仁則和王應玄都在關注着王世充的神情,他們見王世充忽然精神一振,都異口同聲問:“是什麼好消息?”

信心在王世充心中漸漸恢復,他看了一眼兩人,臉上終於露出一絲微笑,“楊元慶說。只要我們堅持五天。他就能結束北方戰役,趕過來救援我們。”

王仁則和王應玄大喜,王仁則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道:“楊元慶真的趕得上嗎?”

王世充點了點頭。“他不會虛言,因爲他也不願意唐軍佔領洛陽。”

說到這,王世充心中畏懼感一掃而空。他挺直腰,厲聲對城上守軍喊道:“三軍將士聽着,我所有的金銀錢財都將拿出來,殺死一名唐軍,賞錢五十吊,賞上田十畝。”……

會寧郡,戰爭的陰影籠罩着這片黃河邊的山巒,一向爲不毛之地的石頭山,一旦發現它蘊藏着巨大的財富後。這片一直不被人注意的土地便成了隋唐兩軍所關注的焦點。

自從銀錢危機發生後,隋軍便開始大舉增兵會寧郡,但隨着突厥南侵。楊元慶又將大部分隋軍東調回太原。使會寧郡的守軍還有一萬人,由會州總管馬紹率領。

這天上午。一隊由兩千餘騎兵組成的唐軍向採礦山疾速奔來,爲首大將正是會州總管馬紹,他剛剛得到楊元慶的命令,放棄會寧郡,全軍退守靈武郡,協助豐州總管裴仁基將軍民撤回豐州。

對於楊元慶下達的命令,馬紹從來不會想爲什麼?他只管不折不扣執行,在命令中還有一條,要求他徹底摧毀採礦場。

騎兵對一路疾奔,穿過一片搭建帳篷的空地,帳篷已經被撤走,只剩下礦工們留下的一堆堆生活垃圾,隋軍在幾個月前建好的銀礦早已經空無一人,礦工都已移送去北方的赤鐵山。

儘管楊師道在給唐朝的承諾中是關閉銀礦,但關閉不是摧毀,碼頭依然在,數十座花費兩個月時間才修建起的倉庫依然矗立在寒風之中,倉庫裡堆滿了運輸礦石用的平板車,還有很多采礦用的器具。

在碼頭上還停泊着上百艘平底拖船,礦山上還有十幾座礦洞,礦工們就是從礦洞裡源源不斷地運出了大量高品質的銀礦和銅礦。

所有的一切都要統統摧毀,不給唐軍留下,馬紹打量一眼空蕩蕩的礦山,馬鞭一指,“全部毀掉!”

命令下達,兩千隋兵士兵行動了,他們將船隻聚集在一起,噴上火油,一把火點燃,碼頭上燃起了濃濃的黑煙,碼頭也隨即被毀掉,一座座倉庫被推倒。

所有的木製品並沒有簡單燒燬,全部堆進礦洞裡用大火焚燒,大火將礦洞燒得熾熱無比,士兵們隨即將冰冷的河水灌入,石塊炸裂,礦洞瞬間崩塌。

在沒有火藥的時代,一般都是採用這種簡單辦法採礦,或者摧毀巖體,一個多時辰後,一座礦山便被徹底摧毀,隋軍士兵紛紛上馬,又向十里外的另一座礦山奔去……

靈武郡黃河邊,大規模撤離兩天前開始了,躲避突厥騎兵而南撤的二十餘萬豐州民衆又開始重新返回豐州家鄉。

還有十幾萬靈武郡的居民,一共近四十萬人的大撤退,這是楚王楊元慶下達的命令,他們將全部撤回豐州。

在寬達十幾裡的黃河冰面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大雪橇,足有上萬架之多,每架雪橇裡坐滿了一家老小和他們的重要家產,主要是錢糧、羊皮、工具、武器和衣物,牲畜則用來拉雪橇。

他們以百戶爲一羣,由十名騎兵護衛,在一陣陣男女老少的大聲喊叫中,不斷有一羣羣的雪橇被牛馬拉拽着向北方緩緩駛去。

雪橇速度很慢,一隊騎兵則跟在一旁,此時,他們的敵人並不是唐軍,而是冬天可能出現的狼羣。

岸邊,豐州總管裴仁基凝視着一羣羣的雪橇出發,他們已經連續走了兩天,剩下的人不多了。

他能理解楚王的命令,人是最寶貴的資源,可以把土地留給唐朝,但人決不能留下,沒有了人,唐軍也無法守住靈武郡。

“總管,要不要等馬將軍回來後一起走?”一旁,長得頗爲肥胖的靈武郡太守魚全鴻問道。

裴仁基搖搖頭,“不用刻意等他,我會留幾名斥候通知他消息。”

裴仁基忽然明白了魚全鴻的意思,便呵呵笑道:“人已經走得差不多,魚太守也可以走了,我再等一等就走。”

魚全鴻臉一紅,抱拳拱拱手道:“那下官就先走一步,裴將軍保重!”

裴仁基微微一笑,“祝魚太守一路順風!”

()

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2章 庶叔積善第30章 西路隋軍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0章 矛盾激化第4章 啓用暗線第25章 狹路相逢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4章 海寺之戰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章 齊郡召將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7章 致命一箭第10章 善度聖意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1章 風險悄至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章 出征突厥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8章 馳援代州第3章 意外相遇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3章 都市買禮第41章 弟高一籌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6章 連夜撤軍第65章 緊急情報第48章 東線突破第19章 勢力擴張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6章 少女憫秋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6章 攻克平壤第1章 上洛隱梟第43章 戰船立威第12章 兵部調令第8章 怒極生誓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4章 微服私訪第5章 元家造反第25章 秦王心計第52章 軒然大波第28章 捉姦在牀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0章 月夜之戰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2章 東都內亂第22章 不甘失礦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3章 神秘使臣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1章 野心漸露第21章 匪夷所思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章 重返京城第18章 情報之思第26章 楊素歸來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9章 陌刀之秘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3章 投鼠忌器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70章 漢中內訌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5章 公主承諾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3章 揚帆出海第6章 瓦崗分家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60章 大戰悄至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6章 危機前夜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7章 雨夜追擊第28章 連環布套第67章 慷人之慨第6章 裴府家宴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8章 圍城打援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章 盂蘭燈會第17章 雄信之災第1章 中元新夜第5章 公主請客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0章 糧船不到第43章 西秦內訌第48章 欲迎還拒
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2章 庶叔積善第30章 西路隋軍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0章 矛盾激化第4章 啓用暗線第25章 狹路相逢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4章 海寺之戰第50章 局勢漸變第2章 齊郡召將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3章 揚帆出海第37章 致命一箭第10章 善度聖意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1章 風險悄至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章 出征突厥第19章 心理之戰第28章 馳援代州第3章 意外相遇第19章 贖買條件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3章 都市買禮第41章 弟高一籌第43章 階下之囚第36章 連夜撤軍第65章 緊急情報第48章 東線突破第19章 勢力擴張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6章 少女憫秋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1章 雪後歸程第33章 收買人心第46章 攻克平壤第1章 上洛隱梟第43章 戰船立威第12章 兵部調令第8章 怒極生誓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4章 微服私訪第5章 元家造反第25章 秦王心計第52章 軒然大波第28章 捉姦在牀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0章 月夜之戰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2章 東都內亂第22章 不甘失礦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3章 神秘使臣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1章 野心漸露第21章 匪夷所思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章 重返京城第18章 情報之思第26章 楊素歸來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4章 楊諒投降第29章 陌刀之秘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3章 投鼠忌器第43章 催風助火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70章 漢中內訌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5章 公主承諾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3章 揚帆出海第6章 瓦崗分家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60章 大戰悄至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6章 危機前夜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7章 雨夜追擊第28章 連環布套第67章 慷人之慨第6章 裴府家宴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8章 圍城打援第43章 苛刻條件第3章 盂蘭燈會第17章 雄信之災第1章 中元新夜第5章 公主請客第51章 長安警報第10章 糧船不到第43章 西秦內訌第48章 欲迎還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