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局勢混亂

拍杆是隋朝時出現的一種水戰武器,其實就是一根長達數丈的巨木,裝在船舷邊,一旦發生水戰,士兵們便會將它高高拉拽起來,然後猛地放下,利用拍杆落下的巨力砸碎對方船隻。

這種武器在隋軍平南時,運用的十分廣泛,楊素率領水軍在長江上和南陳軍隊激戰,正是這種拍杆發揮了巨大的威力,成爲隋軍戰勝南陳水師的第一功臣。

此時這種水戰武器還沒有傳入高麗,當隋軍使用這種巨大的拍杆猛砸高麗軍船隻時,不少高麗士兵還以爲是隋軍戰船的桅杆倒下了。

高麗水軍沒有防備,它們近距離靠近隋軍戰船,只是爲弓箭使用方便,在短短的片刻時間內,隋軍的拍杆便給予了高麗水師以重創。

二十餘艘戰船先後被砸碎沉沒,水面到處漂浮着抱着碎木呼救的高麗士兵,但迎接他們的,只有隋軍士兵冷酷無情的箭矢。

雙方的水戰迅速進入白熱化狀態,江面上戰鼓如雷,喊殺聲震天,箭矢和砲石漫天飛舞,巨大的拍杆如一隻隻手臂般重重地拍向高麗軍戰船,不斷有船隻被重創,發出刺耳的船體斷裂聲。

水軍交戰,一般船帆都會放下,以防止被敵軍的火箭射中,點燃船帆,在實戰中,火箭所起的作用並不大,和普通箭矢沒有什麼區別。

“將軍,敵船靈活,拍杆難以傷敵!”一名士兵大喊。

高麗水軍吸取了教訓,他們不再靠近隋軍。而保持一定距離,利用小船的靈活,發射石砲攻擊隋軍戰船。

‘呯!砰!’

數艘高麗軍船圍住了一條隋軍戰船,連續發射,強勁的圓石撞擊大船,隨着連續的碎裂聲,隋軍戰船被擊穿一個大洞。江水洶涌灌入。。。。。。

遠處的來護兒見敵船靈活,頓時怒道:“傳我的命令,接船圍!”

‘接船圍’是大船對付小船的傳統辦法。也就是大船圍成一圈,將小船驅趕在包圍圈中間。

雖然說起來簡單,但這種戰術需要默契的配合和熟練駕船技術。稍有疏忽,要麼被小船鑽空漏網,要麼大船容易相撞。

來護兒的水軍都是經過無數次的訓練,包括對陣林士弘的幾次水戰,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駕船技術。

三十艘大船開始合攏,十艘大船在外圍補空,數十艘小船被驅趕在包圍圈中。

此時高麗船隻已經意識到隋軍的戰術,它們分頭突圍,企圖從隋軍大船的縫隙中衝出包圍,但隋軍默契的配合。使它們非但沒有突圍,反而被拍杆砸碎數艘,甚至還有兩艘被撞沉。

來護兒目光陰冷地注視船圍慢慢合攏,他見船圍已築成,便毅然下令東岸:“用火油攻擊!”

火攻雖是水戰中的傳統戰法。但使用火油卻是隋軍的優勢,它使水軍的火攻變得如虎添翼。

在每艘戰船上都有一架小型投石機,能將三十斤重的石塊投出百步遠,水軍使用火油罐。

這種火油罐是專門燒製,渾然密封,只有一個核桃大的孔。用木塞堵死。

隋軍的這種火油罐威力巨大,隨着長臂拋出,一隻只裝滿火油的陶罐被拋射出去,砸在高麗軍小船上。

陶罐碎裂,火油流滿甲板或者船壁,很快被隋軍士兵的火箭點燃,片刻之間,數十艘大船上都燃起了熊熊烈火。

這場海戰只經過了一個多時辰便進入了尾聲,百餘艘高麗戰船參戰,卻有八十餘艘被砸毀或者燒燬。

其餘十幾艘戰船向東奔逃,不敢再戰,而隋軍五十艘戰船,只有一艘被石砲砸破一個大洞,因江水灌入而沉沒。

這場力量懸殊的水面戰役,很快便以高麗水軍的慘敗的告終……但此時,由烽火引發的警報已經便傳到了都城平壤,三柱烽煙,便意味着有大軍來襲,烽煙來自江邊,要麼是船隊前來襲擊,要麼是新羅的軍隊打到了溳水南岸。

平壤守軍並不知道敵軍來自何方,但這並不能阻止平壤城內的恐慌,平壤城內一片驚恐,城門紛紛關閉,士兵們奔上城頭,準備應戰。

早有士兵飛奔進皇宮,前去稟報高麗王高建武,高建武今年約三十歲,從去年十月底登基至今已接近一年。

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在考慮如何從淵氏家族手中奪回權力,他並沒有考慮外敵的入侵。

高麗的敵人主要來自於隋朝中原大陸和半島南方的新羅,但中原內戰正激烈,隋軍無暇入侵高麗,而新羅在上個月新王登基,在穩固住權力之前,新羅軍隊不可能這麼快入侵高麗。

所以當烽火消息傳來時,高建武一下子驚呆了,他不知敵人是誰?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入侵高麗?

“傳我的命令,城門即刻關閉,所有軍隊上城防禦,再動員全城軍民,準備參與協防。”

高建武連續下達了防禦指令,這時,高麗次相乙支文德上前勸道:“大王,臣感覺很可能是隋軍前來進攻。”

“隋軍?”

高建武一怔,他有些不相信,“蓋蘇文的情報不是說,隋軍在進攻青州竇建德軍嗎?怎麼會來進攻高麗?”

“大王,楊元慶一向善於詭計,臣懷疑進攻青州不過是他的疑兵之計,用來迷惑唐朝,也是迷惑我們,更重要是新羅王纔剛剛登基,無論如何,他們不會來進攻我們,只能是隋軍。”

高建武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疾走,眼睛裡充滿了焦慮,他不知該怎麼辦纔好,他們的手下軍隊才兩萬餘人,能抵得住隋軍的進攻嗎?

乙支文德是高麗國僅次於淵太祚的重臣。善於謀略,文武雙全,雖然此時形勢危機,但他頭腦卻很清醒,知道該怎麼辦。

他見高建德心中焦慮,便勸他道:“大王,隋軍必然是有備而來。我們沒有準備,這場守城戰必然會艱苦,臣建議去向蓋蘇文求救。請求他發援兵,這是擊敗隋軍最有效的辦法。”

高建武實在不願意去求淵氏家族,他知道蓋蘇文的人情不好欠。一旦他派兵來救援,自己則要付出十倍的代價,着實令他感到猶豫不決。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飛奔至殿前稟報:“大王,大事不妙,江邊傳來消息,我們的水軍不敵隋軍戰船,已經全部覆沒了。”

這個消息頓時把高建武驚呆了,果然是隋軍,而且他的水軍竟然全軍覆沒。他心中頓時感到一陣撕裂般的劇痛,重重坐在榻上。

乙支文德也有些着急了,他再一次勸道:“大王,下決心吧!要不就來不及了。”

高建武嘆息一聲,終於點了點頭。“次相,這件事就麻煩你跑一趟,告訴蓋蘇文,如果他能率軍來援,我可以封他爲莫離支。”

到最後,高建武還是做出了一個最不情願的決定。派人去向蓋蘇文求援,請求他出兵支援平壤……平壤城內已是一片大亂街上到處是奔跑的士兵,所有的官員都出動了,在挨家挨戶敲門,動員城中青壯上城協助守城。

一名年輕男子一路飛奔,跑進了‘雅’字旅舍,他一邊跑,一邊緊張得大喊:“掌櫃!掌櫃!”

旅舍內不相關的客人都不滿夥計的惡劣態度和餿飯爛菜,紛紛退房走了,旅舍內只剩下幾十名隋軍斥候喬裝成的商人。

隋軍第二批喬裝商人也到了,約十餘人,加上第一批商人,以及館舍夥計,使得隋軍在旅舍中的累計兵力達到五十人,成爲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此時,斥候頭領吳階正和李掌櫃坐在內堂裡商議對策,他們也得到了消息,隋軍已經快打到平壤,這令他們極爲振奮,但同時也很緊張。

吳階率領斥候潛入平壤就是要配合隋軍攻城,這是他們的任務,現在城門已關,他們已經在城內,那麼下一步他們就是要在隋軍攻城時發揮作用了。

“我們的兵甲都沒有帶,李掌櫃已經安排妥當了嗎?”這是吳階最擔心的問題,手中沒有武器,他們怎麼和高麗軍戰鬥。

李掌櫃笑着擺擺手,“武器兵甲根本不用擔心,當年隋軍丟下大量兵甲武器,使得高麗國內兵甲氾濫,家家戶戶都有,而且很便宜就可以買到,我已經準備好了。”

李掌櫃站起身笑道:“我帶你去地窖看看吧!免得吳校尉不放心。”

吳階剛要說話,就在這時,一名夥計飛奔而至,“掌櫃,有大事!”

“什麼事?”

夥計氣喘吁吁道:“高麗官員正在挨家挨戶動員,要求所有的青壯都去協助守城。”

李掌櫃一驚,連忙道:“這可不行,大家快躲進地窖。”

吳階卻沉吟一下,“其實也無妨,我們就去協助守城,然後大家集中到一個地方,李掌櫃看怎麼樣?”

李掌櫃想了想,這樣也好,他便取出一張地圖,指着正南面的城門說:“到時打起仗來肯定很混亂,我們就集中南城樓東,那裡有一塊石碑,很容易找到。”

吳階點了點頭,“就這樣辦,我去告訴所有弟兄,你去告訴夥計們。”

這時,一名夥計跑來,“掌櫃,有官員來了,要求所有人蔘戰。”

李掌櫃快步走了出去,只見一名官員站在大門處,他立刻上前行禮,“這位官爺,小店裡都是些商人,不是高麗人,他們也要協助守城嗎?”

官員一擺手,毫無商量餘地道:“大王的命令,城內所有青壯都參加守城,不管是不是本地人,所以商人也要出戰……()

第4章 客棧新友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9章 贖買條件第58章 穩住李唐第34章 泊舟九江第8章 弔孝風波第12章 撲朔迷離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59章 獨孤之憂第34章 斷然拒絕第62章 雞肋之城第57章 兩個要求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1章 合縱遇挫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0章 兄弟和解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4章 府門遭遇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9章 陌刀之秘第12章 撲朔迷離第43章 西秦內訌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7章 勇闖縣獄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6章 各有選擇第34章 發現敵蹤第46章 拖住主力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7章 監察御史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7章 奇貨可居第42章 要何封賞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9章 南下清河第8章 違規賣酒第36章 千里改錯第5章 深藏不露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章 不露聲色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5章 強攻榆關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章 齊郡召將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3章 遼城之殤第37章 致命一箭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7章 勇闖縣獄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0章 兄弟和解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1章 夜授密旨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3章 豐州東擴第32章 壯士斷腕第45章 佈局西域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章 初入楊府第30章 酒樓遇故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43章 河口反擊第33章 猛將須陀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8章 投票表決第57章 藥到病除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5章 一劍穿心第71章 北市試錢第8章 突發事件第34章 裴矩之策第6章 瓦崗分家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12章 撲朔迷離第79章 南郡兩事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8章 殺人無形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3章 事態蔓延第51章 一葉知秋第46章 漸束袋口第32章 威震突厥(上)
第4章 客棧新友第40章 羅高離心第15章 少年雙猛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9章 贖買條件第58章 穩住李唐第34章 泊舟九江第8章 弔孝風波第12章 撲朔迷離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59章 獨孤之憂第34章 斷然拒絕第62章 雞肋之城第57章 兩個要求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1章 合縱遇挫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0章 兄弟和解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4章 府門遭遇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4章 戰爭索賠第29章 陌刀之秘第12章 撲朔迷離第43章 西秦內訌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7章 勇闖縣獄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6章 各有選擇第34章 發現敵蹤第46章 拖住主力第22章 遼東亂戰第27章 監察御史第39章 父子攤牌第27章 奇貨可居第42章 要何封賞第34章 夜攻太原第29章 南下清河第8章 違規賣酒第36章 千里改錯第5章 深藏不露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章 不露聲色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5章 強攻榆關第34章 尋找突破第2章 齊郡召將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1章 初次談判第47章 獨孤家將第23章 遼城之殤第37章 致命一箭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7章 勇闖縣獄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0章 兄弟和解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3章 西秦內訌第31章 夜授密旨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3章 豐州東擴第32章 壯士斷腕第45章 佈局西域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章 初入楊府第30章 酒樓遇故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43章 河口反擊第33章 猛將須陀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8章 投票表決第57章 藥到病除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5章 一劍穿心第71章 北市試錢第8章 突發事件第34章 裴矩之策第6章 瓦崗分家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12章 撲朔迷離第79章 南郡兩事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8章 殺人無形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3章 事態蔓延第51章 一葉知秋第46章 漸束袋口第32章 威震突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