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京城家信

時間到大業二年六月,楊元慶出任豐州刺史已經一年,此時洛陽新都已建成,大隋王朝遷都到了洛陽,改稱西京爲長安,同時,天下改州爲郡,豐州隨之改名爲五原郡。

大利城之戰後,隋王朝加大了對五原郡的開發,駐軍由一萬增加到兩萬,並將士兵家屬同時遷入,使他們安心戍邊,又繼續向河套移民,開墾農田,興修水利,實行軍屯,塞上明珠的光彩漸漸顯露。

天氣已經進入盛夏時節,五原郡的夏天也是格外炎熱,天空彷彿下了火,九原縣外的官道上被一種半透明狀的炙熱氣息籠罩,走一步便熱浪撲面,每一個路人都是大汗淋漓,炎熱難當。

九原縣也就是原來的五原縣改名,北方的九原城也隨之改名爲烏海城,仿造大利城又重新修築,增加其防禦。

這天下午,九原縣外官道上走來一名身高極高極胖的隋軍軍官,他牽着一匹駱駝,他的盔甲兵器都掛在駱駝上,艱難地,步履蹣跚地向九原縣進發,看他的樣子,似乎再走一步就會倒斃在路上。

此人便是楊巍,他現在已被升爲大利城的上戍主,負責大利城周圍的戍堡,也就是原來馬紹的職務,馬紹已出任烏海城鎮將,而大利城鎮將由楊思恩擔任,他們幾個人中變化最大的是胖魚,他已經拋武從文,任交市副監,主管稽查邊境的走私偷稅。

楊巍這次來九原縣是催要一批夏季軍服,同時有一件極爲重要的事要找楊元慶,半個月前他收到一封父親寫來的家信,祖父楊素病重,他想請假回京城探望祖父。

半個時辰後,楊巍終於艱難地走進縣城,在陰涼的城門洞中。他靠在冰涼的石壁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氣,眼前一陣陣發黑,幾乎就要暈倒過去。

守門的士兵認識他。連忙拿着水袋奔上,“楊三將軍,你喝口水,這是剛打上來的井水。還冰着呢!”

五原郡有三個楊將軍,楊思恩被稱爲楊二將軍,楊巍被稱爲楊三將軍,其實大家背後都叫他胖三郎,這也是他從小的乳名。

楊巍一把奪過水袋,咕嘟咕嘟猛灌幾口,冰涼的井水使他從頭爽到腳。他長長吐了口氣,元氣頓時恢復,又猛喝上幾口,這才把水袋還給士兵笑道:“你們簡直太幸運了。竟然能喝到井水,夏天我也申請到你們這裡當差,我寧可當一個看管水井的小兵。”

衆士兵都大笑起來,楊巍拍了拍送水士兵的肩膀,邁開大步牽駱駝進城,別人騎馬他騎駱駝,他二百七十餘斤的體重,加上一對八十斤重的大錘。從前騎的馬實在是不堪折磨。

楊巍經常來九原縣,已經是熟門熟路。很快,他便來到了豐州總管府。雖然豐州在政務上被改爲五原郡,但軍事依然保留着豐州總管府的職能。

總管府前的拴馬樁上繫着一羣駱駝,駱駝上滿載着粟特商人的鑲金邊圓頭皮箱,沉重皮箱子裡彷彿裝滿了財寶,幾名身穿白色長袍,頭戴圓盤帽的年輕粟特商人正在給駱駝梳理它們掛在長毛上的砂粒。

“你們是從粟特哪裡來?”楊巍用學了一年,但還不熟練的突厥語和年輕粟特商人們打個招呼。

“從小史國來,那色波知道嗎?”

“哦!寶石的故鄉,我知道。”

楊巍將他的駱駝也拴在馬樁上,笑道:“是來這裡交稅嗎?交稅可是要去大利城啊!”

“不!我們是想買點茶葉。”

“茶葉?”

楊巍笑了起來,給馬袋裡摸出一包,大約有一斤,遞給年輕的粟特商人,“給你!”

“謝謝這位將軍!”

粟特商人接過茶葉聞了聞,又取一顆放在口中細細地咀嚼一下,同時仰頭盤思這一斤茶葉的價錢,他當然不能白要,對方也沒有說是送他,半晌,他從口袋裡取出一顆小拇指大的藍寶石,遞給了他。

楊巍也不客氣,接過藍寶石便揣進懷裡,現在茶葉貴得要死,他這一斤茶葉在草原上可以換到二十張細羊皮,素昧平生,他當然不會送給這個年輕的粟特商人。

自從一年多以前,楊元慶在突厥上層推銷茶葉,結果大獲成功,茶葉竟成突厥的奢侈品,去年四月的馬市上,楊元慶的幾千擔劣質茶葉被突厥人一搶而空,使他大發一筆橫財。

隨着茶葉漸漸在草原上流行,粟特商人也聞到了商機,開始前往中原販運茶葉,但並不順利,長安和洛陽的茶葉基本上都被豐州以軍隊的名義買光,只能去更遙遠的江都。

但江都買到的茶葉卻不能久放,運到邊疆便生黴了,草原人也不認,不少粟特商人虧了老本,他們這才發現豐州的茶葉和他們從江都買的茶不一樣,似乎經過某種特殊處理,煮出茶水呈紅銅色,這種技術他們學不到,無奈之下,粟特商人只能從豐州官方高價買茶,再運到草原去賣,賺取區區五成蠅頭小利,而不是他們夢想中百倍之利。

楊巍走進總管府內,迎面見到長史韋嗣雲,韋嗣雲是總管府長史,同時也是五原郡刺史,總管府和刺史府的編制屬於一套班子,兩塊牌子,軍政合一。

韋嗣雲出身京兆韋氏名門,是去年從延州司馬任上來調來,年約三十歲,長得身材不高,皮膚白淨,留有一尺長鬚,他是一名文官,很善於經營理財,上任一年,協助楊元慶將五原郡治理得井井有條。

早在幾年前,韋嗣雲便在京城認識了楊巍,彼此都屬於名門子弟,兩人關係很不錯,見楊巍滿頭大汗,他不由笑道:“這麼熱的天氣居然跑來,你不怕半路被曬成肉乾麼?”

“只要還有一口氣,曬成肉乾我倒願意了。”

楊巍拍了拍肚子,很爲自己的肥胖而發愁,他又探頭看了看總管房,低聲問:“他在嗎?”

“在的。馬上就好了。”

韋嗣雲拍了拍的胳膊。“你等將軍吧!我有事先走一步。”

韋嗣雲快步走了,楊巍揹着手在院子裡打轉,他心裡很擔心。父親在來信上說,祖父病得很嚴重,不肯吃藥,也不見醫生。估計熬不了多久,讓他回家最後見祖父一面。

楊巍不知等會兒該怎麼對楊元慶說,這件事他一直隱瞞着,父親在來信反覆叮囑他,千萬不要把這件事告訴楊元慶,可他覺得自己該說,他早就想來了。就是心中猶豫,使他拖了整整半個月。

身後傳來腳步聲,隨即是幾名粟特商人的小聲哀求,“就再賣一點給我們吧!去一趟草原不容易。一千斤茶葉實在賺不了多少錢。”

“今年的新茶還沒有運來,這還是去年的一點存貨,實在是不多了,過兩個月你們再來,我可以賣給你們三百擔。”

楊元慶送幾名粟特商人走出房間,一轉頭,卻看見了院子裡轉圈的楊巍,便笑了起來:“這麼熱的天跑來做什麼?”

“元慶。有件事我想告訴你,你可千萬別罵我!”楊巍有點底氣不足。

“進來說吧!外面這麼熱。”

楊元慶帶楊巍進了總管房。這裡是魚俱羅原來辦公的地方,現在由楊元慶使用。房間佈置很簡單,一隻書櫃,一張坐榻,坐榻上有兩張小桌子,其中一張桌子上堆滿了文書。

房間裡光線明亮,正中間掛着一幅字,就只有四個字,‘塞上明珠’,字跡蒼勁,勁力直透紙背,這幅字裱糊得很精緻,還是開皇二十年,太子楊廣擔任徵西大元帥時題的字,一直就掛在這裡。

楊元慶走進房間笑道:“正好你又有一封家信,我還準備過兩天派人給你送去,好像是你父親寫來的。”

楊巍的臉刷的一下變得慘白,渾身顫慄起來,他一下子扶住牆,幾乎要站立不住,他已經猜到這封信的內容了。

“你怎麼了?”楊元慶見他表情反常,不由奇怪地問。

楊巍‘撲通!’跪倒在地,拼命打自己的臉,放聲大哭,“我渾蛋啊!我不該隱瞞你,要不然來得及的。”

楊元慶抓住了他的手,盯着他眼睛問道:“你說,到底出了什麼事?”

楊巍哭倒在地,“我們的祖父....不行了。”

這句話儼如五雷轟頂,使楊元慶呆住了,突然,他猛地一把揪住楊巍的衣襟,惡狠狠問:“到底還在不在?”

楊巍滿臉淚水,指着桌上的信喊道:“你看看那封信,你打開它看看,看了你就知道了!”

楊元慶擦去眼角淚水,撕開了信,他展開信迅速讀了一遍,他就像變成雕像一樣,一頁信紙從他手中飄落下地。

........

傍晚,韋嗣雲心中不放心,又匆匆返回了總管府,在院子裡,他看見了楊元慶,和下午時一樣,坐在一塊大石上一動不動,楊元慶已經坐了快兩個時辰。

韋嗣雲嘆了口氣,上前勸他,“人死不能復生,逝者已去,將軍請節哀順變。”

半晌,楊元慶道:“韋長史,我託你一件事。”

“楊將軍請說,只要我能辦到,我一定答應你。”

“你代我處理兩個月的政務,我想回一趟京城,給祖父送九七。”

韋嗣雲默默點頭,“你放心吧!我會把事情做好。”

停一下他又問,“那將軍什麼時候回去?”

楊元慶又沉默了片刻,“我明天再把軍務安排一下,後天一早走。”

........

【說說更新,本月每天保底七千字,偶然會有小爆發,另外六月的還債還剩十一章,債務已經記下,容老高慢慢還】

| |

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5章 元家造反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0章 飲恨弘農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26章 一條記錄第47章 獨孤家將第87章 建成態度第22章 戰略撤退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5章 初查齊郡第8章 斬斷後路第28章 時機成熟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6章 危機前夜第21章 危機重重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28章 二次談判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34章 枕戈以待第8章 元慶抉擇第32章 文道武途第28章 交換戰俘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3章 建德求和第40章 意外之禮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8章 兵分兩路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章 不露聲色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2章 家法伺候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9章 豐都事件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7章 監察御史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22章 河東紳商第6章 出乎意料第22章 不甘失礦第44章 當局者迷第30章 玄感回京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34章 裴矩之策第35章 被俘權相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章 家法伺候第29章 豐都事件第35章 隔牆有耳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5章 強攻榆關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6章 玄感起事第40章 羅高離心第38章 東路使者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1章 鐵腕奪位第65章 緊急情報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0章 宮中毒蛇第13章 戰爭來臨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3章 小妹何名第44章 西秦使者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57章 楊家有女第47章 雁門初戰第28章 俏語解憂第36章 各有選擇第42章 局勢混亂
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5章 元家造反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0章 飲恨弘農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26章 一條記錄第47章 獨孤家將第87章 建成態度第22章 戰略撤退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29章 再提條件第25章 初查齊郡第8章 斬斷後路第28章 時機成熟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0章 三管齊下第16章 危機前夜第21章 危機重重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28章 二次談判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34章 枕戈以待第8章 元慶抉擇第32章 文道武途第28章 交換戰俘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3章 建德求和第40章 意外之禮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8章 兵分兩路第44章 中秋異月第4章 不露聲色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2章 家法伺候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9章 豐都事件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7章 監察御史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22章 河東紳商第6章 出乎意料第22章 不甘失礦第44章 當局者迷第30章 玄感回京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34章 裴矩之策第35章 被俘權相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36章 屈突良言第2章 家法伺候第29章 豐都事件第35章 隔牆有耳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5章 強攻榆關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6章 玄感起事第40章 羅高離心第38章 東路使者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9章 蠢蠢欲動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1章 鐵腕奪位第65章 緊急情報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0章 宮中毒蛇第13章 戰爭來臨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3章 小妹何名第44章 西秦使者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57章 楊家有女第47章 雁門初戰第28章 俏語解憂第36章 各有選擇第42章 局勢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