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奇恥大辱

【家裡網絡出問題了,抱歉】

城頭用長釣竿放下一隻吊籃,隋軍士兵將盒子放進籃中,轉身便飛奔而去,守軍將籃子釣回城內,籃子裡是一個一尺見方的木盒,上面寫着‘高崇道將軍親收’,落款是‘隋將羅士信敬贈’。

士兵不敢怠慢,捧着盒子飛奔下城,高崇道就住在靠城門不遠處,是一座富商的大宅,他這幾天心情惡劣,整天喝酒解悶。

一早,高崇道和兩名心腹大將坐在一起喝酒,酒過半酣,他憂慮地對兩名大將道:“燕王真是愚蠢之極,竟然引高麗人來救援,這不是引狼入室嗎?照我看,寧可找契丹人或者靺鞨人,都不能找高麗人,高麗人野心太大,一旦進入遼西,就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了。”

“那將軍爲何不勸勸燕王?”

“哼!我能勸他嗎?他那個人一向獨斷專行,上次勸他不要和羅藝斷交,還被他抽了兩鞭子,隨便他怎樣,我不是管了。”

三人正說着話,一名士兵飛奔而至,“高將軍,城下隋將送來一件禮物,說是給將軍。”

高崇道一怔,羅士信居然送禮給自己,他立刻令道:“在哪裡?拿來我看。”

士兵走進屋,將木盒放在桌上,兩名將領連忙勸道:“敵將之物,不可輕易打開,怕有詭計。”

高崇道酒興正濃,哪裡放在心上,一擺手,“無非是一顆人頭來嚇唬我,人頭來了,正好給我下酒。”

人頭當然不可能,盒子只有三寸厚,也很輕,兩名將領心中忐忑地望着高崇道打開盒子,盒子打開。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送盒子的士兵也愣住了。

只見盒子裝着一套女人的衣裙,還絲質繡花,旁邊還放着幾盒女人用的脂粉,上面有一張紙條,寫着一句話:‘高姥可喜歡?’

在隋朝,給男人送婦人之物,絕對是奇恥大辱。羅士信是在譏諷高崇道是婦人之膽。高崇道盯着衣裙,眼睛裡漸漸射出駭人之光,拳頭捏地咯咯直響。是可忍孰不可忍,幾天來積累的羞辱在他心中一併爆發,他猛地一腳踢翻桌子。大吼一聲,“傳令出戰!”

兩名將領嚇得想拉住他,卻被他一下甩開,大步向外走去,剛走到大街上,只聽見城外隋軍一陣陣大喊:“高姥可喜歡?”

隨即轟然大笑,極度的侮辱令高崇道氣得暴跳如雷,他失去了理智,翻身上馬。拎刀大喝:“開城,殺出去,挑釁敵軍一個不留!”

吊橋緩緩放下,城門大開,高崇道率領六千騎兵從城內殺出,高崇道吼聲如雷,“羅賊。拿命來!”

他揮舞大刀,向羅士信劈殺而去,早在禮盒送進城不久,隋軍便已經上馬整隊了,羅士信見高崇道終於開城殺出。他心中大喜,大鐵槍一揮。厲聲高喊:“羅士信在此,有種上來廝殺!”

高崇道猛衝而至,迎頭一刀向他劈來,力道兇猛,颳起的刀風令人一窒,羅士信卻不慌不忙,大鐵槍一抖,分出七個槍頭,分心便是一槍刺去,快疾如閃電。

羅士信槍速太快,高崇道被迫無奈,刀勢一收,擋開羅士信致命一槍,兩馬交錯,羅士信低聲冷笑:“高姥可喜歡衣裙?”

“放你的狗屁!”

高崇道大罵,反手一刀向羅士信後腦劈去,刀勢凌厲,羅士信一低頭,讓開這一刀,大槍也同時刺向高崇道咽喉,兩人槍來刀往,大戰了七八個回合。

這時隋軍騎兵陣型已變,截斷了敵軍退路,遠處數萬隋軍掩殺而來,聲勢浩大,高崇道看見了隋軍主力殺來,他大吃一驚,虛晃一刀,撥馬便向城內逃去。

羅士信哪肯讓他逃掉,在後面追趕,他的戰馬速度極快,瞬間便追上高崇道,這時,高開道已經奔上了吊橋,大喊:“快拉起吊橋!”

羅士信縱馬飛上吊橋,在空中一槍向高崇道後心刺去,高崇道躲閃不及,這一槍力道強勁,一槍刺碎了他的後心鏡,將高崇道扎一個透心涼,挑於馬下。

羅士信眼看吊橋拉起,他大吼一聲,縱馬向城內衝去,在城門邊一連挑殺數十人,他單槍匹馬,在數百名士兵羣中來回衝殺,毫不畏懼,越戰越勇,將高崇道的軍隊殺得七零八落,再加上高崇道已死,士兵們無心應戰,見羅士信如天神般衝殺而至,皆大喊一聲,四散奔逃。

這時,隋軍已經用木板搭上護城河,繞過吊橋衝進城內,衝進城內的隋軍越來越多,吊橋終於放下了,數千隋軍騎兵衝過護城河,殺進了城內,燕軍或降或逃,城池陷落。

。。。。。。。。

齊郡歷城縣,這座青州最大城池暫時成爲了竇建德的都城,在河北,竇建德一直自稱長樂王,直到後期,他才接受李密的冊封,稱爲夏王,而兵敗至青州,他正式登基爲夏王,所有儀仗,皆禮從國王。

時間過去了近兩個月,青州的兵馬漸漸整頓完畢,殘兵三萬人,加上徐元朗的投降之軍,以及新招募的軍隊,他的兵力已達八萬人,逐漸恢復了一點點元氣。

在他的八萬軍中,竇建德本人直接掌控了五萬軍隊,劉黑闥控制三萬人駐紮琅琊郡,而宋金剛掌兵一萬人駐紮東萊郡。

這也是竇建德無奈之舉,在河北時期,他的軍隊就是一個大雜燴,由數十股亂匪組成,雖然兵力浩大,但真正到大戰時,卻又只管各自利益,不肯效死命,以至於一戰即潰,他的軍隊基本上損失殆盡,只剩下劉黑闥的兩萬軍和宋金剛的一萬軍隊。

儘管竇建德也想吸取從前的教訓,把軍隊全部掌控自己的手中,但他需要得到劉黑闥和宋金剛的支持,又不得不妥協,竇建德請求李密劉黑闥爲琅琊郡王,又封宋金剛爲東萊郡王。

歷城縣夏王是由從前的齊郡郡衙改造而成,稍微簡陋一點,不過竇建德生性簡樸,對衣食居住並不講究,他將所有的錢財都分給了手下將士,每日粗茶淡飯,與士兵同甘共苦。

竇建德厲兵秣馬,每日親自操練軍士,他念念不忘之事便是恢復故國,打回河北。

這天下午,竇建德侄女竇線娘騎馬飛馳來到了大營,竇線娘被封爲歷城縣主,但青州將士都喜歡她,稱她爲公主,她嫉惡如仇,嚴厲正大,被竇建德封爲軍法官,巡視各郡,執法軍紀。

今天她從北海郡巡視歸來,回大營向竇建德交令,她身穿細鎧甲,頭戴鷹棱盔,穿着長皮靴,顯得英氣勃勃,在大營前,她飛身下馬,取出軍牌向守軍晃了晃,便牽馬進了軍營。

她先去了夏王府,但王府衛兵卻告訴她,夏王在軍營內訓練士兵,她有轉道來了軍營,竇線娘一直來到了中軍大帳,幾名親兵立刻高聲稟報:“王爺,公主來了。”

竇建德剛訓練完士兵,正在帳內喝茶休息,聽說線娘回來了,他高興得呵呵大笑,快步迎了出來,“線娘,是幾時回來的?”

竇建德兒女皆亡,他便將竇線娘視爲已出,對她百般疼愛,竇線娘也將他視爲自己的父親,上前行一禮,“父王,女兒有禮了。”

“唉!一路辛苦,就不要這麼多禮累贅了,快進來坐。”

竇建德把線娘帶回大帳坐下,給她倒了一杯熱茶,笑眯眯道:“還真是巧,上午二郎還和我談起你,說你該回來了,沒想到你真的就到了,真是心有相通。”

本來竇線娘心情很好,可聽父王這樣一說,她的臉立刻沉了下來,“父王,以後在我面前,不要再提到這個人。”

竇建德所說的二郎便是劉黑闥的兒子劉摯,劉黑闥有三個兒子,但長子和三子都先後死去,只剩下次子劉摯,被劉黑闥視若性命。

劉摯今年二十餘歲了,尚未娶親,男大當婚,劉黑闥便一直想給兒子找一個血統高貴女子爲妻,最好是北齊王族,不料劉摯卻喜歡竇線娘,並對他父親說,非線娘不娶。

劉黑闥和竇建德一齊長大,如果能再結爲親家當然是最好,劉黑闥便向竇建德提出了這門親事,劉摯是竇建德手下大將,竇建德對他很瞭解,雖然英勇善戰,但性格太暴烈,竇建德也並不很願意,更重要是竇線娘堅決不答應,竇建德對這件事婚事便一直很含糊。

但現在不同了,竇建德急於拉攏劉黑闥,如果這門婚事能成,對他徹底掌握劉黑闥的軍權將大有益處,拉攏了劉黑闥,剩下一個宋金剛就好辦了。

現在竇建德急於促成這門婚事,見線娘還是態度堅決,不肯答應,他心中的怒火也燃燒起來,不高興道:“線娘,你不要再任性了,這門婚事我已經和你劉二叔商議妥當,他正在趕來的途中,而且二郎就在軍營內,三天後你們就成親。”

“我絕不會答應!”

竇線娘異常剛強,她站起身便向帳外走去,竇建德被她的任性激怒了,“這由不得你,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他喝令左右,“把她抓起來!”

。。。。。。。。。。

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9章 贖買條件第2章 齊王供奉第1章 狡雄尋窟第3章 盂蘭燈會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4章 太守師道第1章 中元前夕第10章 米酒事件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5章 計劃有變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5章 不速之客第69章 殺機四伏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37章 凌晨偷襲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47章 金榜題名第7章 羅藝告密第2章 宇文義子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2章 裴閥老謀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2章 血戰突圍第91章 突厥慶功第45章 兵壓江陵第31章 宿怨爆發第9章 朝局悄變第28章 遷都試探第41章 不惹小人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5章 關鍵人物第8章 贖回屍體第36章 各有選擇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6章 說服李靖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8章 緊急情報第13章 城中暗流第18章 玄感野望第8章 分配不公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7章 壟斷漕運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1章 鐵腕奪位第2章 計取飛狐第28章 關鍵小人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8章 諫臣之死第27章 線娘夜奔第35章 隔牆有耳第7章 戰略對抗第3章 風雨前夜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章 等待消息第11章 瀚海奇兵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0章 反間之計第43章 孰敵孰友第32章 文道武途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1章 被迫受命第4章 天下大變第23章 唐廷決策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7章 東山再起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4章 臨榆關下第9章 帝心生嫌第76章 魏鄭和談第95章 隱患爆發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6章 夜探胡營第7章 楊府貴客第56章 遲到樑使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7章 被迫南撤第47章 災情初現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30章 兄弟和解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章 水火楊家第12章 仁基北歸第6章 西秦霸王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6章 發現端倪第12章 收官之棋
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9章 贖買條件第2章 齊王供奉第1章 狡雄尋窟第3章 盂蘭燈會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4章 太守師道第1章 中元前夕第10章 米酒事件第68章 突襲漳南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5章 計劃有變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5章 不速之客第69章 殺機四伏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37章 凌晨偷襲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47章 金榜題名第7章 羅藝告密第2章 宇文義子第16章 解囊救窘第12章 裴閥老謀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2章 血戰突圍第91章 突厥慶功第45章 兵壓江陵第31章 宿怨爆發第9章 朝局悄變第28章 遷都試探第41章 不惹小人第39章 水師新帥第12章 引君入甕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5章 關鍵人物第8章 贖回屍體第36章 各有選擇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6章 說服李靖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8章 緊急情報第13章 城中暗流第18章 玄感野望第8章 分配不公第41章 楊家之請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7章 壟斷漕運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1章 鐵腕奪位第2章 計取飛狐第28章 關鍵小人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8章 諫臣之死第27章 線娘夜奔第35章 隔牆有耳第7章 戰略對抗第3章 風雨前夜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章 等待消息第11章 瀚海奇兵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0章 反間之計第43章 孰敵孰友第32章 文道武途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4章 遼東反擊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1章 被迫受命第4章 天下大變第23章 唐廷決策第58章 宮亂之根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7章 東山再起第19章 心理之戰第14章 臨榆關下第9章 帝心生嫌第76章 魏鄭和談第95章 隱患爆發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6章 夜探胡營第7章 楊府貴客第56章 遲到樑使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7章 被迫南撤第47章 災情初現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30章 兄弟和解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章 水火楊家第12章 仁基北歸第6章 西秦霸王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6章 發現端倪第12章 收官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