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宮中毒蛇

雖然准許跨境剿匪確實有利於打擊各地亂匪,但這樣也會留下地方官員權力過大的隱患,楊廣沉思良久,權衡利弊,他終於點了點頭,“朕可以同意你的建議,不過朕要加一條,必須要事先得到兵部同意,方能跨境剿匪。”

楊廣還是決定把跨境剿匪的審批權收歸朝廷,不準地方隨意跨境剿匪,但就是這樣,也達到了楊元慶的目的。

他心中大喜,“臣謝陛下寬容!”

楊廣點點頭,對旁邊宦官們一揮手,“你們統統退下!”

幾名宦官都退了下去,這一幕楊元慶已經習慣了,只要楊廣命宦官們退下,他必然是要和自己談關隴貴族之事,果然,楊廣將話題轉到了關隴貴族身上,他緩緩道:“朕打算殺雞儆猴,你以爲如何?”

這句話說得沒頭沒尾,但楊元慶卻很明白楊廣在說什麼?這也是他想對楊廣說的話,他一路上早已深思熟慮。

“陛下,殺雞雖然可以儆猴,但打草卻會驚蛇,請陛下慎重。”

楊廣之所以在關隴貴族上對楊元慶很信任,是因爲他有着豐富的經驗,對關隴貴族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他比其他大臣都看得透,所以,儘管楊元慶沒有同意他的方案,但楊廣依然不着惱,他沉吟一下,又問:“你的意思就是說,朕按兵不動?”

“陛下,臣上次在涿郡勸過陛下,高麗之戰後,很多人的心態都會改變,很多人都會有想法,臣當時建議陛下暫時不要做出決定,先觀察幾個月,再考慮對策,現在臣還是這個建議,靜觀其變,甚至對一些人委以重用,即可分化關隴貴族,也可以麻痹他們,這是臣的微言,陛下自有帝王手段,臣不敢妄諫。”

楊廣確實是想收拾元弘嗣,殺雞以儆猴,但楊元慶的勸諫又讓他猶豫了,他還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楊愛卿,你在幽州,可知道幽州軍民是怎麼評價元弘嗣?”

……

就在楊廣在御史房單獨接見楊元慶之時,內侍省副總管,大宦官李忠良從殿外快走了進來,李忠良權力很大,按照職權分工,他負責外宮,只要是顯仁宮以外的事務都由他來管,每天他都異常繁忙,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守在御書房外。

他走近御書房,見所有的宦官都聚在門外,不由一愣,問道:“聖上在接見誰?”

宦官們連忙稟報:“回稟總管,在接見楊元慶。”

聽見‘楊元慶’這個名字,李忠良的臉立刻沉了下來,儘管後來他的侄子改任樑郡都尉,但他心中還是對楊元慶充滿怨恨,誰得罪過他,他一生都不會忘。

“聖上在和他談什麼?”

“不知道,聖上把我們都趕出來,估計是絕密事情吧!”

李忠良對另一個伺候楊廣筆墨的小宦官招招手,他們走到一個無人處,李忠良這才低聲問他道:“李太守那本奏摺聖上看了嗎?上午我給你說過那本。”

小宦官點點頭,“聖上看了,還在上面批了兩個字。”

“你就直說,什麼字?”李忠良瞪了小宦官一眼,有點不高興,怎麼吞吞吐吐,自己問一句才說一句。

小宦官嚇得一哆嗦,慌忙道:“聖上批的兩個字是‘大善’,看得出聖上對這本有很興趣,本來精神不振,但這本奏摺卻讓他精神抖擻。”

李忠良笑眯了眼,摸出一顆金豆給他,“賞給你了。”

“謝總管!”

小宦官連連稱謝,這時,遠處有人叫他,“武忠,會見結束了,快進去。”

小宦官嚇得奔了回去,御書房大門已經開了,楊元慶從裡面走出來,他摘下烏籠紗帽,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快步走了,他卻不知道,一雙毒蛇般的眼睛在後面盯住了他。

“聖上要下旨,快去找封舍人!”

御書房前一陣忙亂,片刻,封德彝匆匆走進御書房,他是今天當值內史舍人,他走進御書房坐下,鋪紙提筆,楊廣這才緩緩下旨道:“各郡匪患猖獗,爲利於各郡間剿匪,准許各郡報批兵部許可後,可跨境剿匪,欽此!”

……

時間到了中午,這是大臣們的午休時間,大約有半個多時辰,中低層官員們大多相約去外面喝酒,而重臣則一般回家吃飯並休息。

李忠良溜了一個空,乘馬車來到了獨孤府側門前,他不敢從正門進去,唯恐被別人看見。

李忠良被一名老家人一直領到獨孤震的書房前,片刻,獨孤震大笑着迎了出來,“今天是哪陣香風將李總管吹來?”

李忠良微微欠身道:“我只說兩句話就走!”

獨孤震臉色肅然,“請!”

李忠良走進書房,只見獨孤羅長子獨孤良也在,獨孤良襲父爵趙國公,官拜金紫光祿大夫,也是朝中重臣,李忠良連忙施一禮,“參見趙國公!”

獨孤良笑了笑,“李公公請坐。”

李忠良坐了下來,對兩人道:“今天上午,聖上已經看了李太守的奏摺,批覆爲‘大善’,聖上非常滿意李太守的奏摺。”

獨孤震和獨孤良對望一眼,兩人皆不露聲色,這個消息在他們意料之中,正是他們授意李淵寫這份彈劾元弘嗣的奏摺,他們需要的是更有價值的消息。

李忠良小心翼翼地觀察着獨孤震的臉色,他當然不是來做善事,他的後半生的養老可就指望着這個隋朝最富有的家族,尤其現在隋朝已經岌岌可危之時,他更在意獨孤家的態度。

他見獨孤震二人的臉色很平淡,心中暗暗發慌,又道:“現在聖上對李太守青睞有加,如果獨孤公再去找找宇文述,李太守應該能調回京爲尚書。”

李忠良並不瞭解獨孤家族的想法,他以爲他們是想把李淵弄進京做尚書,這次遼東戰役死了不少高官,朝廷很多高位都空了出來。

獨孤震笑道:“爲什麼要去找宇文述?”

李忠良精神一振,連忙道:“聖上雖然表面上因高麗之戰惱火宇文述,其實不然,他對宇文述更加信任有加,我發現涉及關隴貴族的人事任免,聖上都會徵求宇文述的意見,而且基本上都會聽從,現在既然聖上對李太守有了好感,如果宇文述再去勸勸聖上,李太守高官有望,當然,宇文述有個愛好,我不說,獨孤公應該也知道。”

獨孤震眯着眼笑道:“多謝李公公前來提供消息。”

“不用客氣!”

李忠良見獨孤震居然沒有表示,他就彷彿一腳踩空,難道這個消息他們還不滿意嗎?李忠良心中像貓抓一般難受,對方到底要什麼消息,才肯給自己好處?

這時,一直沉默的獨孤良問道:“三天前的晚上,不知李公公去元弘嗣府上,是爲何事?”

李忠良的臉刷地變白了,原來獨孤家竟然知道自己和元家暗中有往來,他嘴脣哆嗦着,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獨孤震笑眯眯道:“不過都是利益交換嘛!李公公何必擔心,我們不會在意,只是有點好奇,不知李公公願不願意和獨孤家也做筆買賣?”

李忠良這才明白,原來獨孤家真正關心的是元家,他猶豫半晌,一咬牙道:“不知獨孤家願出什麼價錢?”

獨孤震伸出一個指頭,“關中上田五萬畝。”

李忠良暗吸一口冷氣,此時莫說把元家賣了,他把自己賣了也願意,他覺得頭有點暈,努力將自己情緒穩定下來,才低聲道:“元家讓我幫忙,把幽禁在內侍省的蜀王楊秀救出去。”

獨孤震和獨孤良又對望一眼,兩人的眼中皆露出了震驚之色,這纔是有價值的消息,獨孤震又問道:“他準備用什麼辦法?”

李忠良壓低聲音道:“偷樑換柱,元家找了一個長得略像楊秀之人,把真楊秀換掉,反正楊秀被囚禁十幾年,模樣變化很大,一般人也看不出來。”

“他們打算什麼時候換?”

李忠良臉上露出尷尬之色,半晌方道:“其實昨天晚上已經換了。”

獨孤震點了點頭,從抽屜裡取出一隻信封,遞給他,笑道:“這裡面是上田五萬畝,共有四個莊園,李公公請笑納。”

李忠良大喜,他接過信封便塞進懷中,起身道:“我不能在外久呆,就告辭先走了,有什麼需要儘管找我。”

……

李忠良走了,獨孤良微微笑道:“家主爲何給他土地,而不給他黃金珍寶之類?”

獨孤震冷笑一聲,“這種奸佞宦官,死不足惜,若給他珍寶黃金,他會逃到海外,只有給他土地,他纔拿不走,早晚還是歸我,若不是怕嚇着他,我還準備給他十萬畝。”

“家主高明!”

獨孤良讚了一聲,又嘆道:“想不到元家準備扶持蜀王楊秀,我還以爲他們會直接自立。”

“只有傻瓜纔會自立,立一個傀儡皇帝纔是高明之策。”

獨孤震沉吟一下,憂慮掛上臉龐,“不過元家動作很快,我們也要加緊了,不能再耽誤。”

“家主,我還是有點疑問。”

獨孤良忍不住道:“爲什麼我們獨孤家不自立,一定要擁立李淵,給別人做嫁衣?”

獨孤震微微笑道:“上次家族開會決定此事的時候,我問過你,你也同意了,怎麼現在又反悔了?”

“我不是反悔,只是……心中有些不甘。”

獨孤震點點頭,對他語重心長道:“當年你祖父留下的遺言就是永不自立,這是獨孤家的家訓,也只有這樣,獨孤家才能繁衍至今,長盛不衰,想推翻楊家不是那麼容易,這裡面有極大的風險,搞不好就會誅滅九族,只有在幕後才能獲取最大的利益,李淵是獨孤家的外甥,如果他登基,獨孤家就是國舅,可以權傾朝野,如果他失敗,那也與獨孤無涉,我們再扶另一家,這就叫做與其雞飛蛋打,不如一石在手。”

獨孤良默默點頭,“家主,我明白了。”

獨孤震笑了起來,“明白就好,你去一趟李府,替我把李神通找來。”

獨孤良一怔,“找他做什麼?”

“你呀!真是糊塗一時。”

獨孤震搖搖頭笑道:“當然是爲他兄長李淵之事,有些事情他不去跑,難道還要我替他跑不成?”

“家主是說宇文述?”

獨孤震眯眼一笑:“正是!”

……

()

第5章 略助風勢第8章 贖回屍體第35章 夜訪封宅第75章 謀主之策第43章 苛刻條件第60章 趙郡太守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0章 誰是刺客?第94章 紫河鬼谷第39章 雙女初見第7章 幽州之憂第37章 疑兵之計第16章 以毒攻毒第12章 平亂奪權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5章 分憂之臣第20章 夜入武房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9章 關隴雙貴第38章 楊廣之怒第3章 兵臨城下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46章 拖住主力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20章 王妃請客第39章 雙女初見第14章 長孫求救第48章 家族之弊第3章 唐魏結盟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39章 雙女初見第8章 黑夜黑人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章 蘇威密謀第96章 舉國兵策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章 先攻內部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章 營州之變第38章 上元燈會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9章 出爾反爾第19章 關隴雙貴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1章 試探底線第56章 漁翁李密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4章 夜攻太原第43章 階下之囚第61章 動之以情第79章 南郡兩事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7章 三方對質第4章 啓用暗線第45章 烈火焚城第90章 大戰悄至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4章 斷然拒絕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5章 秦王心計第19章 陰山夜襲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41章 李密之思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1章 宇文新計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1章 野心漸露第43章 戰船立威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章 南華之會第41章 李密之思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5章 有失有得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6章 尋找時機第17章 參軍之謎第58章 李淵出事第15章 貌合神離第5章 咬金練箭第37章 致命一箭第10章 遷都角力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36章 楚王親書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6章 返回太原第4章 秦母教子第20章 世充密使
第5章 略助風勢第8章 贖回屍體第35章 夜訪封宅第75章 謀主之策第43章 苛刻條件第60章 趙郡太守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0章 誰是刺客?第94章 紫河鬼谷第39章 雙女初見第7章 幽州之憂第37章 疑兵之計第16章 以毒攻毒第12章 平亂奪權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5章 分憂之臣第20章 夜入武房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9章 關隴雙貴第38章 楊廣之怒第3章 兵臨城下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46章 拖住主力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20章 王妃請客第39章 雙女初見第14章 長孫求救第48章 家族之弊第3章 唐魏結盟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39章 雙女初見第8章 黑夜黑人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6章 何罪之有?第3章 蘇威密謀第96章 舉國兵策第32章 道士軍師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章 先攻內部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3章 火油風波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章 營州之變第38章 上元燈會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9章 出爾反爾第19章 關隴雙貴第13章 走私線索第21章 試探底線第56章 漁翁李密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4章 夜攻太原第43章 階下之囚第61章 動之以情第79章 南郡兩事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7章 三方對質第4章 啓用暗線第45章 烈火焚城第90章 大戰悄至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4章 斷然拒絕第38章 吳興沈氏第25章 秦王心計第19章 陰山夜襲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12章 兵部調令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41章 李密之思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1章 宇文新計第28章 洛陽來使第31章 野心漸露第43章 戰船立威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章 南華之會第41章 李密之思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5章 有失有得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6章 尋找時機第17章 參軍之謎第58章 李淵出事第15章 貌合神離第5章 咬金練箭第37章 致命一箭第10章 遷都角力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36章 楚王親書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6章 返回太原第4章 秦母教子第20章 世充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