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災情初現

五天後,隋軍千餘艘戰船分走數趟,將高麗國庫的物資全部運到了綾羅島中轉,島上有不少巨大的山洞,當年是隋朝水軍儲藏後勤物資的天然倉庫,足以容納從平壤城運來的物資。

楊元慶留下沈光率領五千士兵守島,又留下三十艘戰船,他則親率千餘艘海船滿載着第一批糧食四十萬石糧食,浩浩蕩蕩向渤海駛去。。。。。。

時間已經漸漸到了九月下旬,從南到北,各地陸續進入了秋收,但今年的收成卻格外慘淡,一場大業六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席捲整個北方,河南、河北、河東、關中、關內,秦嶺淮河以北各郡無一倖免。

各郡的受災程度和官府的抗旱力度有直接關係,唐朝由太子李建成親自出任安撫使,赴各郡督查抗旱,又從巴蜀和荊襄調度官糧賑災,將旱情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隋朝也是極爲重視這次夏秋連旱,楊元慶早在八月便任命杜如晦爲旱情監察令,並由御史臺派出三十名監察御史分赴各郡督查抗旱。

在中央朝廷的強力措施之下,隋朝也抗旱有力,儘管災情嚴重,不少河流都乾涸見底,但隋朝各地的收成也能保住近半。

再加上隋朝已有充足的儲備糧,從八月下旬開始,數十萬石糧食便陸續分撥到河北和中原各地官府,用以賑濟災民。

楊元慶下達了嚴令,若發生一人餓死的情況。從太守到縣令,就地罷免,十人以上餓死,縣令處斬,百人以上太守處斬。

正是朝廷的及時撥付糧食和楚王嚴令,使得各地官府空前重視抗旱賑災,以至於隋朝的旱情最爲嚴重。幾乎全境皆旱,卻同樣是災情平穩,沒有出現任何恐慌局面。一直到九月下旬,各地的監察御史都沒有發現一例餓死人的情況。

但青州卻是另一番景象,青州七郡:齊郡、魯郡、琅琊郡、東萊郡、高密郡、北海郡、濟北郡卻遭遇前所未有的天災人禍。

旱災、兵災一起襲向青州大地。先是竇建德軍和宋金剛軍隊的混戰,竇建德擊敗宋金剛軍隊,宋金剛逃至海邊,被憤怒的漁民殺死。

緊接着,劉黑闥不願交出軍權,竇建德和劉黑闥的軍隊也爆發了青州大戰,戰爭一直持續到九月上旬,因爲隋軍大舉屯兵黃河北岸,竇建德才被迫和劉黑闥講和,兩軍罷戰。

但此時。嚴重的災情已無力挽回,兵旱雙災使青州大部分郡縣都顆粒無收,鬥米漲到萬錢,饑民沸騰,數十萬饑民拖家帶口逃向中原。逃向黃河北岸,所過之處,草根掘盡,樹皮都被剝食一空。

青州大地,一座座縣城的民衆傾城而逃,縣城淪爲鬼城。村莊淪爲鬼村,千里荒涼,舉目不見人煙。

從清河郡、平原郡到渤海郡的千里黃河水面上,數千艘渡船晝夜不停地運送災民,將一船船災民從黃河南岸運到北岸。

隋王朝早有準備,在清河郡的茌平縣,在平原郡的平原縣,在渤海郡的滳河縣,建立了三大賑濟中心,搭建了一萬四千頂帳篷,用以接納從青州逃來的饑民。

朝廷爲此已預先撥付了十五萬石緊急救濟糧,並派出了三百名官員主持救濟,動員數千國子學士子協助安置災民,楊元慶甚至事先下令,派出五千名女護兵爲災民治病療傷。

平原縣的災民安置點位於平原縣以南三裡外的黃河岸邊,這是三個賑災點中最大的一座,由八千頂帳篷組成,佔地上千畝,從九月初出現饑民潮到九月下旬,已經先後有三十餘萬青州饑民逃到這裡。

整個大營內人山人海,人流洶涌,由兩百名官員和五千士子來安置這些災民,隋軍並派出一萬士兵維持饑民大營的秩序。

這天上午,杜如晦在幾名官員的陪同下,前來難民營中視察,大將秦瓊也一併陪同着他。

大營內,所有帳篷幾乎都住滿了青州災民,臭氣熏天,到處是哭聲喊聲,令人心情焦慮。

這座大營的負責官員是大理寺少卿裴晉,副手是一名年輕的官員,去年科舉的狀元褚遂良,他出任馬邑郡長史,因安置災民得力而被臨時調來協助裴晉。

裴晉陪同杜如晦視察,一邊憂心忡忡解釋道:“災民實在太多,三十萬人集中大營內,幾乎每座大帳都擠進四十人,實在是擁擠不堪,還出現了很多問題,到昨晚爲止,已經有五十五人因姦淫之罪而被處斬,至於兇橫強霸,欺辱良善之事更是屢屢發生,難以制止,還有疾病蔓延,這些都是問題。”

杜如晦眉頭一皺,“那爲何不向朝廷提出追加帳篷?”

旁邊褚遂良接口道:“啓稟相國,不是帳篷的原因,帳篷再多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我和裴少卿都認爲,應該把災民疏散到各個郡縣去。”

杜如晦沒有吭聲,他走進了一座大帳,大帳內迎面撲來一股渾濁的氣息,裡面鋪滿了羊皮和破爛骯髒的被褥,還有各種箱籠瓶罐,羊皮是統一發放,而被褥和其他雜物都是災民帶來的家產。

大帳裡躺着二十餘人,大多是婦孺和老人,年輕男子卻一個都不見,杜如晦愣了一下,旁邊裴晉連忙低聲解釋道:“這座大帳的男子前幾天和另外一座大帳男子因爭奪糧食而發生衝突,所以白天都被隔離到軍營去,晚上才能回來。”

帳中婦孺見忽然進來大羣官員,都嚇得紛紛坐起身,緊緊把孩子抱在懷中,杜如晦在一名老人面前蹲了下來,老人似乎小腿受了傷,一名女護兵正給他腿上傷口處換藥。

“怎麼回事,怎麼受了傷?”杜如晦奇怪地問道。

老人心中害怕,支支吾吾道:“只是...摔了一跤。”

“不是摔跤,是被棍子打斷了腿。”旁邊女護兵不滿地糾正他的解釋。

老人的臉頓時紅了起來,褚遂良道:“他是這個家族的族長,前幾天兩個家族打架時,他是指揮者,結果腿被打斷了,動彈不得。”

老人更加不安,半晌嘆了口氣,無言以對。

杜如晦又問道:“你們是哪裡人?爲什麼要出現家族衝突,是賑濟糧食不夠嗎?”

老人搖了搖頭道:“我們是歷城縣紅關鄉人,姓劉,我們家族大約有七十餘人,住在兩座帳篷內,也倒不是糧食不足,是因爲另一座帳篷內還住了幾名外姓人,是吳氏家族的人,他們就說我們分配糧食時剋扣他們族人,要求補償,其實我們並沒有剋扣,大家平均分配,但他們不相信,最後越吵越兇,便打起來了。”

杜如晦想了想,又問他,“那你覺得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老人嘆了口氣道:“其實朝廷能及時賑災,給我們一口飯吃,使我們不至於餓死,還發一張羊皮保暖,不像大業六年那樣不管我們死活,我們已經感激不盡了,這是老實話,不敢再有其他奢望。”

杜如晦笑了笑,“困難總是有的,你就說說吧!”

老人有些爲難道:“如果一定要說困難,那只有一條,就是太擠了,男男女女幾十人混住在一座大帳內,太不方便了,我們是一個家族,還稍稍好一點,可如果是小家庭混住在一起,肯定會有各種矛盾。”

杜如晦默默點了點頭,走出了帳篷,他並不想指責裴晉他們做得不夠完善,畢竟是三十餘萬人,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他沉吟一下,對衆人道:“關於把災民疏散到各縣去,紫微閣也討論過,贊成居多,但要楚王殿下最後批准才能執行,所以大家還是要儘量克服一下困難,採用一些臨時措施,比如男女分住,或者增加帳篷等等,等殿下回來,我立刻會向他彙報此事。”

秦瓊接口道:“關於帳篷,我們軍方還能再拿出五千頂,我下午就會派軍士送來,讓士兵幫助紮營,另外,我會命令士兵加強夜間巡視,防止夜間有惡人作案。”

裴晉和褚遂良商量了一下,裴晉道:“相國關於男女分住的臨時方案可以施行,我們準備把大營分爲男營和婦孺營,不過此事繁瑣浩大,需要得到軍隊的協助。”

秦瓊點點頭,“可以,我會命令一萬士兵協助官方分散災民。”

停一下,秦瓊又問:“不知殿下什麼時候能回來?”

杜如晦苦笑一聲,“這個問題應該問秦將軍纔對,他最後是和你們分手,難道走時沒有交代嗎?”

“他只是說大概一個月左右,其實現在已經快一個月了,我估摸着也應該回來了。”

他話音剛落,遠處一名騎兵疾速奔來,大聲喊道:“總管回來了,我們船隊回來了!”

衆人先是一愣,隨即大喜,秦瓊急問道:“船隊在哪裡?”

騎兵回頭指向東方,“在黃河上,馬上就到來!”

衆人快步向黃河邊跑去,他們跑上一座土丘,向東方眺望,只見遠處黃河上出現了一羣黑點,黑點越來越近,正是歸來的船隊,只見千帆如雲,浩蕩的千艘船隊到來,氣勢波瀾壯闊。

衆人忍不住一起歡呼起來。

。。。。。。。

第1章 中元前夕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41章 高麗水師第38章 親情如水第41章 高麗水師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2章 撲朔迷離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46章 斷臂之仇第50章 潼關內訌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12章 先鋒玄霸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2章 收官之棋第73章 銀錢危機第4章 苛刻條件第48章 兩路奇兵第46章 攻克平壤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8章 風雨欲來第8章 假途滅虢第17章 發現契苾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7章 參軍之謎第2章 誰是兇手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1章 局面被動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8章 關鍵小人第5章 突厥野心第4章 等待消息第1章 齊郡大戰第15章 貌合神離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52章 死不瞑目第9章 舌燦蓮花第11章 合縱遇挫第59章 兄弟反目第1章 初入楊府第6章 梳理上谷第22章 一生一死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1章 長孫又至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章 中元前夕第9章 我想學武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59章 兄弟反目第6章 瓦崗分家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章 重返京城第79章 南郡兩事第52章 北平船所第43章 郢州祭母第28章 俏語解憂第27章 留條後路第24章 海寺之戰第21章 誰威脅誰第62章 激戰七裡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章 勸降建德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8章 關鍵小人第96章 舉國兵策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2章 北突求援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5章 反奪虎牢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1章 宇文新計第49章 平陽郡主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3章 都市買禮第72章 闊綽請客第52章 請君入甕第8章 突發事件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6章 宇文告密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8章 諫臣之死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章 誰是兇手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9章 東巡長城第15章 有失有得
第1章 中元前夕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41章 高麗水師第38章 親情如水第41章 高麗水師第24章 海寺之戰第12章 撲朔迷離第123章 獨木難支第46章 斷臂之仇第50章 潼關內訌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12章 先鋒玄霸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2章 收官之棋第73章 銀錢危機第4章 苛刻條件第48章 兩路奇兵第46章 攻克平壤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8章 風雨欲來第8章 假途滅虢第17章 發現契苾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7章 參軍之謎第2章 誰是兇手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1章 局面被動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8章 關鍵小人第5章 突厥野心第4章 等待消息第1章 齊郡大戰第15章 貌合神離第52章 南遷定襄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52章 死不瞑目第9章 舌燦蓮花第11章 合縱遇挫第59章 兄弟反目第1章 初入楊府第6章 梳理上谷第22章 一生一死第49章 唐軍西撤第21章 長孫又至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4章 以信立身第1章 中元前夕第9章 我想學武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59章 兄弟反目第6章 瓦崗分家第24章 汾陽宮監第1章 重返京城第79章 南郡兩事第52章 北平船所第43章 郢州祭母第28章 俏語解憂第27章 留條後路第24章 海寺之戰第21章 誰威脅誰第62章 激戰七裡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章 勸降建德第21章 藉口送禮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8章 關鍵小人第96章 舉國兵策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2章 北突求援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9章 齊府隱憂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5章 反奪虎牢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1章 宇文新計第49章 平陽郡主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3章 都市買禮第72章 闊綽請客第52章 請君入甕第8章 突發事件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6章 宇文告密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8章 諫臣之死第50章 夜營危機第2章 誰是兇手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9章 東巡長城第15章 有失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