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夜襲飛狐

這時,一陣馬蹄聲傳來,兩名在前方探路的鐵影衛奔了回來,向楊元慶施禮道:“回稟將軍,我們已前去查看近四十里,路上並沒有伏兵,而且十幾裡外便有一個小村落,村中人說,這幾天並沒有什麼軍隊出現。”

“公子,這就有點奇怪了。”

甲一湊上前道:“會不會是我們弄錯了,靈丘縣那支軍隊根本和我們無關?”

楊元慶搖了搖頭,“不是,那支軍隊肯定就是伏擊我們的敵軍,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支軍隊應該在我們後面。”

剛剛走上前的蘇烈嚇了一跳,“這怎麼可能?他們比我們早大半天入谷,怎麼會在我們後面?”

楊元慶的眼睛眯了起來,他緩緩道:“原因很簡單,他們知道我們必然會退回去,再退回去時,我們就喪失了警惕。”

甲一和蘇烈對望一眼,都不解地望着楊元慶,這又是什麼緣故,他們爲什麼要退回去?

楊元慶一指地圖河北段,“我猜竇抗已經派軍隊在飛狐縣等候我們了,而且數量絕對不會少,追蹤我們的敵軍這纔會胸有成竹,扼斷我們的退路……”

說到這裡,楊元慶停下話頭望着圍上來的手下,苦笑一聲道:“換而言之,我們實際上已經被堵在飛狐道內。”

衆人都沉默了,包括甲一,十幾年來他們都習慣於絕對服從,而從不會做出決策,他們都在默默等待,等待着楊元慶的命令,連蘇烈也沉默了,他知道自己的意見在此時沒有半點意義。

楊元慶站起身,對衆人下令道:“我們現在就調頭回去!”

……正如楊元慶的判斷,蕭摩訶剛剛得到消息,幽州總管竇抗已派出一萬五千軍隊,在井陘、飛狐陘、軍都陘三條通道的東面堵截楊元慶,蕭摩訶便改變了計劃。

蕭摩訶派來圍剿楊元慶的大將叫做孫耀武,也是蕭摩訶心腹大將之一,他帶領一千士兵從晉陽出發,比楊元慶早半天抵達靈丘縣,就在他準備進入飛狐道伏擊楊元慶等人之時,他忽然接到蕭摩訶的命令,他不用再伏擊楊元慶,而是等楊元慶一行人進入飛狐陘後,截斷他的退路。

飛狐陘的入口叫做高家峪,是一片地勢不高的起伏丘陵地帶,森林茂密,距離靈丘縣不到十里,其實就是兩座低緩丘陵間的一片凹地,若不是路旁立着一塊‘飛狐陘’的石碑,誰也想不到,這條淺淺的土溝就是飛狐陘的入口。

此時,孫耀武率領一千軍隊便駐營在入口處,楊元慶他們遭遇幽州軍攔截退回來,至少也是四五天之後的事,這一點,孫耀武心裡很清楚,而且他也並沒有把楊元慶他們放在心上,對方一共只有二十人,而他們卻有一千人,實力相差太大。

相比之下,孫耀武更關注代州的軍隊,代州刺史李景是一個硬角色,如果他得知自己進入代州,必然會有干涉,儘管楊諒的造反大旗還沒有完全舉起,但很多事情大家心裡都清楚,這讓孫耀武心中也十分緊張,在幷州所有州縣中,李景手下的州兵最爲強悍。

夜幕悄然降臨,月亮升起來了,夜色變得蒼白而發黑暗影似乎消散,空氣變得透明而溫暖,月光灑在飛狐陘口,將丘陵上的岩石和樹木都抹上一層銀色,到處都看得很清楚,甚至分辨得出路邊的一根根草莖,在丘陵與一條小河之間狹長的空地上,清晰地矗立着數十頂帳篷。

在距離帳篷百步外的山丘樹林內,楊元慶帶着他的十九名手下正注視着山丘下的一片帳篷,因地勢狹窄,帳篷一頂挨着一頂,密密麻麻呈南北條狀分佈,一共約五十頂,在南北兩頭插滿了密集的長矛,以防止偷營,但臨水一面和背山一面都沒有長矛,一方面是他們沒有這麼多數量的長矛,另一方面是他們的防禦意識決定。

楊元慶是邊塞軍中最優秀的斥候,他可以從對方紮營中迅速找到其破綻,楊諒軍隊紮營的破綻被他一眼便發現了,其實在河對岸還有更寬敞的平地,但楊諒軍隊並沒有選擇,而是依山臨水,這種紮營方式,只能說明他們要防禦的敵人是在河流以西,應該是防禦代州的軍隊,而不是飛狐陘中的自己。

這也說明楊諒軍隊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會半路調頭返回,這就讓楊元慶心中有了對策。

楊元慶一擺手,所有的人都圍攏上來。

楊元慶指着軍營道:“機會就在眼前,我們直接從山丘上殺下去,爲了和敵軍有所區別,我們一律頭纏白布,集團衝擊,不可掉隊。”

衆人扭頭望向軍營,眼中都露出興奮之色,他們紛紛從馬袋中取出明光鎧甲,迅速穿戴起來,又用白巾紮緊額頭,提槊握刀。

兩更時分,衆人跟着楊元慶,牽着自己的戰馬,沿着一條長滿荒草的溝壑悄悄下山了,藉着荒草和樹木的掩護,他們無聲無息,格外小心。

軍營內依然是寂靜無聲,士兵們都已安睡,只有三隊三十餘人的士兵在軍營附近巡邏,一隊是沿河巡邏,另一隊數人是軍營內巡邏,還有一隊探子,在河對岸方圓十里內巡邏。

此時,楊元慶等人已經到了斜坡上的松林邊緣,距離軍營不足三十步,這是一段仰坡,土質鬆軟,如果他們再向下走,必然會被巡哨發現。

在軍營內巡邏隊的哨兵一共十人,就在長只有三百餘步的軍營內來回巡邏,他們基本上就在靠山坡這一段巡邏,月色皎潔,無論如何,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楊元慶摘下長弓,一揮手,衆人紛紛摘下弓箭,像楊元慶一樣翻身上馬。

長弓拉成滿月,二十支長箭幾乎是同時射出,呼嘯着向十名巡邏兵射去,‘啊——’一連串長長的慘叫在大營中響起,就在慘叫聲中,二十名騎兵從山坡上疾衝而下,揮動長槊大刀,瞬間衝進了敵軍大營。

二十匹戰馬在大營內橫衝直撞,一座座帳篷被挑翻,長槊刺穿了敵軍的胸膛,慘叫聲此起彼伏,大營彷彿炸營一般,士兵們紛紛從營帳內倉惶逃出,他們四散奔逃,儼如一羣羣無頭蒼蠅,軍營南北兩端被密集的長矛阻隔,很多士兵紛紛跳河,向對岸游去。

此時軍營內西南角已燃起熊熊大火,那裡營帳密集,很快便連成一片火海,二十名猛士在火海中左右奔突,槊刺刀砍,勇不可擋,殺德楊諒軍死屍遍野,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孫耀武的大營在東北角,他們被慘叫聲驚醒,一躍而起,執刀衝出大營,他翻身上馬,原以爲是代州軍偷營,當他看清對方只有一隊二十人的騎兵,他不由勃然大怒,大聲怒吼,“穩住陣腳,殺死他們!”

黑影瞬至,楊元慶的戰馬如迅雷,手中長槊如疾龍出雲,槊尖閃爍着青幽的光澤,快如閃電,不等孫耀武反應,槊刃已刺入他脖頸,‘咔嚓!’孫耀武的人頭被刺飛五六丈遠,馬上只剩下一具無頭屍體,鮮血從脖腔噴出。

主帥被殺,楊諒軍中士兵心驚膽寒,四散逃命,這一戰不到半個時辰便結束了,五十頂帳篷被燒燬三十餘頂,一千餘名士兵被殺死、燒死近三百人,僅跳河溺亡便有數十人,俘敵近三百人,楊元慶和他的手下卻無一人傷亡,甚至連輕傷都沒有。

就在這時,楊元慶忽然發現,河對岸出現了一支黑壓壓的軍隊,足有四千餘人,將逃跑的數百楊諒士兵團團包圍,一個人也逃不出去,一名大將提刀而出,向河對岸大喊:“我乃代州刺史李景,對岸是什麼人?”

……兩天之後,一支由三百餘人組成的楊諒軍隊抵達了飛狐陘東頭的飛狐縣,這裡已是大軍雲集,幽州總管竇抗已經得到楊諒派人送來的消息,楊廣派人來抓捕自己,驚怒之下,他派出一萬五千軍隊進行攔截,部署了近五千軍隊,對所有的往來客商都進行嚴格檢查。

遠遠一隊騎兵在山谷口出現,幾名幽州士兵馳馬迎上,厲聲喝道:“來者什麼人?”

隊伍中一名軍官飛馬而出,在馬上抱拳施禮,“在下裨將孫耀武,奉漢王之命護送中官馬神俊前來會見竇總管。”

他將軍牌遞給幽州軍士,幽州軍士拿着軍牌飛馳而歸,向上司稟報,片刻,一名將領上前行禮,“請問哪位是馬中官?”

從隊伍中出現一人,皮膚白淨,頜下無須,身着一件淡赤色長袍,頭戴紗籠方帽,他用一種宦官獨有的尖聲問:“咱家就是馬神俊,竇總管可在飛狐縣?”

軍官連忙欠身道:“卑職是飛狐道偏將趙渠,竇總管尚在幽州城,我們會派人護送馬中官前往幽州城。”

馬神俊點了點頭,“情況緊急,我要即刻見到竇總管。”

他吩咐左右一聲,隊伍立刻動身,向數百里外的幽州城飛馳而去。

……

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87章 建成態度第54章 把水攪渾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5章 一劍穿心第6章 秘密武器第32章 龍有逆鱗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43章 郢州祭母第39章 發現機會第7章 賀若之怒第4章 假手於賀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4章 推波助瀾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8章 兩路奇兵第28章 遷都試探第31章 清河崔氏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7章 發現契苾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1章 月圓之夜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5章 遭遇之戰第8章 突發事件第17章 東山再起第35章 被俘權相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1章 新的靠山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6章 落井下石第20章 君心似虎第40章 朝堂之議第42章 踏平瓦崗第51章 玄感之死第7章 士信發威第27章 壟斷漕運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章 反客爲主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7章 拜訪沈家第8章 趁亂突圍第5章 動之以情第51章 連夜清洗第7章 金剛引狼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7章 不徇私情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57章 楊家有女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7章 回京前夕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7章 壟斷漕運第13章 齊王軍師第4章 反客爲主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4章 江陵蕭氏第50章 縣衙對質第1章 漳南小村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0章 孤膽英雄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8章 情報之思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4章 貌忠實奸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3章 再見故人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8章 臨戰前夜第7章 生死之約第21章 幽州平寇第19章 陰山夜襲第51章 將星隕落第5章 上兵伐謀
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87章 建成態度第54章 把水攪渾第32章 道士軍師第25章 一劍穿心第6章 秘密武器第32章 龍有逆鱗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43章 郢州祭母第39章 發現機會第7章 賀若之怒第4章 假手於賀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34章 推波助瀾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48章 兩路奇兵第28章 遷都試探第31章 清河崔氏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7章 發現契苾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1章 月圓之夜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5章 遭遇之戰第8章 突發事件第17章 東山再起第35章 被俘權相第11章 秘密協議第31章 新的靠山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6章 落井下石第20章 君心似虎第40章 朝堂之議第42章 踏平瓦崗第51章 玄感之死第7章 士信發威第27章 壟斷漕運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3章 大軍壓境第4章 反客爲主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27章 拜訪沈家第8章 趁亂突圍第5章 動之以情第51章 連夜清洗第7章 金剛引狼第68章 西域來客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7章 不徇私情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57章 楊家有女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7章 回京前夕第51章 連夜清洗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7章 壟斷漕運第13章 齊王軍師第4章 反客爲主第45章 不爲我用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4章 江陵蕭氏第50章 縣衙對質第1章 漳南小村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0章 孤膽英雄第40章 意外之禮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8章 情報之思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4章 貌忠實奸第43章 階下之囚第23章 再見故人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5章 兵壓江陵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8章 臨戰前夜第7章 生死之約第21章 幽州平寇第19章 陰山夜襲第51章 將星隕落第5章 上兵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