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

“朕知道了,三年之內,你也就差不多能回來了。等成了婚,再到都督府歷練一下,提督京營的位子,朕是一直給你留着的。”

萬曆這話,倒是真情實感。

惟功畢竟還是他最信的過的武臣,勳臣。京營交給別人,還真不如給惟功來的更放心。

但他不放心的是惟功的性子,還有練兵的手段太厲害,籠絡人的手段也太厲害。

而且,要給惟功執掌京營的話,有一件事,在萬曆看來是必須先解決的。

只是,現在還不必提,由惟功自己想明白了再說。

“是,臣告退。”

此行的目的,算是差不多圓滿的完成了一半。看萬曆對自己的神色,畢竟比開始時要和悅許多,可能是自己的表現的原故,也可能是那一張禮單,誰知道?

惟功終於退了出來,五月的天氣,殿中雖然清涼,他還是汗透重衣。

此行最冒險的階段,無非就是眼前這事,好在,順利過關了。

至於和萬曆下一步的關係,他自己也明白,眼前的良好氣氛不過是曇花一現,將來遲早還是會回覆到他回京之前的狀態。

他要做的,和萬曆需要的不是一回事,君臣之間,只會越來越有分歧,衝突會越來越大。

他不是朱希忠,也不想做朱希忠!

“少國公,奴婢給您請安。”

魏朝在殿門前迎了過來,遠遠的給惟功行禮。

“當不得,當不得。”惟功趕緊把魏朝攙扶起來。這些太監,最愛面子,心思陰微多變,一個細節處理不好,盟友立變仇敵。

魏朝是他在對方地方不高時就開始扶持,現在終於算是能在宮中幫他一下手。

“少國公放心,剛剛有幾撥人想離開,都叫咱家給攔住了。”

魏朝格格一笑,也是將奴婢一詞換成了咱家,與惟功隱隱能平起平坐的感覺叫他心裡十分舒爽。

“生受公公了,回頭必有所報。”惟功沒有掏銀子出來,只是做了一個手式,表示自己心中感念甚深。

魏朝道:“咱們之間,還要講這個嗎?”

他又道:“最近你家府裡的大少爺,實在是風光無倆。老實說,皇上也確實是愛他,連駙馬都尉都不及張惟賢受寵,金臺跟前,幾乎天天都要叫他站着。大朝儀時,劉守有都被攆下去了,只叫張惟賢和科臣對班站着,現在舉朝之中,都知道他最爲得寵,一時半會的,總還不礙,再過一兩年,怕就真勢大難制了。”

惟功在京時,聲勢確實不在張惟賢之下,但在魏朝等太監看來,實際的權勢已經比不上這個張惟賢了。

錦衣衛幾萬人在手中,簡在帝心,日日在宮中出入,比起惟功當初一心在舍人營上是另外一條路子,而這一條路子,毫無疑問更加“正統”的多,最少,在京中,勳貴,大臣們拍起張惟賢的馬屁來,奉迎他的人,投效的人,可比當初惟功要多的多。

當然,兩人的年紀和人脈圈子也有差別,張惟賢自小是被當嫡國公來栽培,大大小

小的勳貴圈子都少不了他的身影,這就比惟功當初的起點要高的多。

“現在已經有不少人議論,張惟賢十幾年後,聲勢不在當年陸炳之下。連東廠張誠公公,都頗有忌憚之心。”

“無妨,無妨。”

惟功仍然是神色淡然,並不放在心上,他拍了拍魏朝的胳膊,和聲道:“我的根基,其實還在他之上,只是現在顯現不出來。公公但請放心,將來斷不會叫公公落下沒下場。”

魏朝最擔心的就是這一點,宮中的太監也是要尋找可靠的在外朝的盟友,互相扶持,慢慢才能走的更遠,更高。從太宗朝到如今,哪一朝的公公都是這麼做的。不僅要有內廷的職位,還要有外朝的支持,缺一不可。

聽得惟功的話,魏朝眼神閃爍,似乎相信了,又似乎很難相信。

惟功也不多做解釋,拱手一禮,便是瀟灑離去。

“今日之事,明早之前不準任何人泄露出去。”

魏朝趕緊派人送惟功打西華門出去,此時已經距離宮門上鎖的時間很接近了,不過以魏朝的權勢,最多也就能守秘到明日,到了明天,他想繼續彈壓的話,各個勢力的反彈也會叫他承受不住。

“少國公啊,咱家也就只能爲你做到這裡了。”看着惟功離去的背影,魏朝喃喃低語着。

文華殿中的萬曆,似乎也是被惟功對張居正的情感所感動了。他坐在金臺之上,眉宇間一片陰沉,兩手搭在寬大的御座扶手之上,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擺駕慈聖宮,”良久之後,萬曆才朗聲吩咐,“朕要去見太后,快!”

……

……

惟功從宮禁之中出來時,暮色已經降臨,這一次是李青帶着一個行動組的人跟着他,要前往張居正的府邸,其府中外圍不知道會有多少雙眼睛看着,這一次孤身一人前往就太冒險了。

從一個臨時的居住點出來之後,惟功又換了裝束。

這一次卻是翩翩佳公子的模樣,李青等人裝扮成伴當,一行人到了張府宅邸之外時,張簡修也是按着約定的時間迎了出來。

“怎麼樣,元輔還不大好麼?”

惟功見張簡修兩眼通紅,心也是猛然一沉。

“是不大好。”張簡修道:“已經又數次便血,這倒不要緊,要緊的就是脾胃太弱,吃什麼吐什麼,連喝水都吐,現在看來,撐不了幾天了。”

“已經交六月。”兩人一邊往裡行,惟功一邊道:“盛夏之時,陽氣頗盛,可能對元輔這樣的病情,有所幫助。”

“但願如此,承你吉言。”

張居正現在的情形,哪怕是張簡修也不能隨隨便便帶人進來。惟功要來的消息,他也不能事前透露,以防走漏消息,對張居正和惟功都不大好。

現在惟功是從皇宮中出來,已經奏報了皇帝知道,這就不要緊了。

在張簡修進去內室向張居正請示的時候,惟功坐在張家的小客廳中,默默等候着。

小客廳中除了幾個長隨僕役模樣的人之外

,就是他一個人了。

往常在這種時候,廳中坐滿了人,從一品大吏到三四品的中層官員,要麼緋袍玉帶,要麼大小科花的公服,展腳襆頭在燭影之下晃動着。人們的臉部表情都是十分快活,說話的聲音宏亮有力,叫人感覺特別舒服,甚至有一些七樑樑冠的大人物,也是畢恭畢敬的坐在這裡,以侯伯之尊,等着元輔的召見。

客人在一個小客廳是坐不下的,張府這樣的花廳,就有五六個之多。

公侯伯分成一堆,武臣大將分成一堆,文官中也分爲京官和外官,六部官和科道清流,也是要區別開來。

平均每一天,在相府等着接見的,多則近百人,少也有數十人之多。

這個龐大的帝國,在京官員就有一萬多人,在外的官員有四五萬人,這還只是文官,武職官員,估計在十萬人左右。

夠資格來張居府的相府等候召見的當然不是全部,不過有的外省州縣官員,在引見皇帝之後,到相府請元輔面授機宜的,也是大有人在。

而有一些衝要府道,還有一些在開展條鞭法或是清丈度田的地方有需要提點的州縣,張居正也確實是要予以接見,當面叮囑一些重要的事宜。

所以相府之中,熙熙攘攘,幾成鬧市。

有一些齷齪官兒,明明沒有事情要請示,亦不夠資格與張居正往來,但就是每日來相府報道,若是有一天和張居正打個照面,得到一言半語,第二日便是逢人就吹噓,今日元輔對本官青眼相加,特別攬入小書房,談了很久,留飯之後又再送出云云。

這般的官兒,每日在廳中也能見着好多,總之不論是不是見着,颳風下雨亦來報道,趨炎附勢之態,令人不恥,但官場俗態,在所難免。

僅從此點來看,惟功當初每次過來拜見,幾乎一來就見,很少等候,面見叮囑,循循善誘,張居正雖不是他的老師,卻仍然能叫惟功在內心以師而視之,原因就在於此。

“請吧。”

這一次的等候,算是惟功在張府等待時間最久的一回了。

足足兩刻功夫過後,張簡修才折返回來,做了一個延請的手式。在兩人行走的時候,他苦笑着道:“家父剛剛又便血一次,所以耽擱了。”

“是,我明白。”

惟功只有付諸沉默,一代政治大家,被梁啓超稱爲有明一代,政治家惟有張居正一人的絕頂人物,在接見自己這個小輩之前,突然便血,自然要清洗潔淨,再來接見,只是這種狼狽和絕望,設身替張居正想想,也是足夠絕望。

而他,也是有足夠的傷感。

張居正這一次也沒有在往常辦事的書房中接見他,那個在書案後俯案疾書,面色嚴峻,只有微笑時眼神中才有一點暖意的強勢人物,此時已經坐不得了,在一間密不通風的靜室之中,張居正斜躺在一張檀木製制的拔步牀上,額上搭着一塊毛巾,正靜靜的看向大步行來的張惟功。

在這一刻,曾經事實上統治這個帝國的絕頂人物,眼神之中,竟只有深深的嫉妒神采了。

(本章完)

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七十章 異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失悔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五章 薊州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
第八十二章 試探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三百九十八章 遼商第一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六百三十七章 小組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七十章 異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六百五十章 氈包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一百零五章 大喪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四百八十五章 艱苦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失悔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八百一十五章 巡邊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四十五章 說古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五章 薊州第二百九十三章 機會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三十九章 管束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一百五十二章 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