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瘋狂的李茂貞

昭宗皇帝是位英主,英主就要有英主的作爲,所以他親信文臣,想要開創大唐的中興盛世,正所謂“親賢臣,遠小人”是也。那麼誰是小人呢?李曄認爲宦官就是小人的代表,而且宦官頭子楊復恭還曾經害死了國舅爺王瑰,李曄對其恨之入骨。

當時張浚已經失勢,楊復恭一頭獨大,掌握着朝廷的禁軍,並干預朝政。昭宗皇帝對此很是不滿,因此想到了一個以毒攻毒的計策。

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你楊復恭不是一頭獨大,沒有敵手嗎,那我就創造出一個對手來陪你練練!李曄在禁軍中物色了一名將領,這個人是楊復恭的乾兒子,名叫楊守立。李曄說:“守立啊,你是大唐的忠臣,我現在賜給你李姓,並提升你的軍職,以後你要好好盡忠啊。”

楊守立是個見了高枝兒就往上爬的人,一看皇帝看中了自己,高興得不得了,心想跟着皇帝肯定比跟着太監混有前途啊,所以就一門心思地去討好皇帝,把自己的義父楊復恭晾在了一邊兒。

李曄在楊守立身上下了血本兒,先後提拔對方爲六軍統領、天武都頭,遙領鎮海節度使,並加了同平章事的職銜,成爲了當朝宰相。

這樣一來,楊守立真的平步青雲了,成了能夠和楊復恭叫板的人物,李曄成功給楊復恭樹立了一個對練的敵手。

做完了這些工作,李曄開始對楊復恭下手了,他解除了楊復恭的兵權,派對方到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那裡做監軍。這是明目張膽地給對方降職外派,楊復恭十分不滿,他拒絕去上任,對皇帝李曄說:“我病了,想要回家休息。”

楊復恭的意思是以退爲進,讓李曄收回成命。可李曄卻不上套,他順水推舟,準了楊復恭的請求,直接免了對方的官職,說一聲:“好走不送!”把對方踢出了朝廷。

這下好了,楊復恭也不用去鳳翔了,直接回家養老就可以了。

楊復恭很失落,一下子從權力巔峰跌落到一介白身,任誰也要失落啊。失落中的楊復恭並不接受現實,我老楊雖然被免職了,但人脈還在,自己還有一大票的乾兒子們在朝廷和地方任職呢,通過他們我照樣可以掌控朝政。

接下來楊復恭依靠自己的養子楊守亮、楊守信、楊守厚以及心腹張綰等人和朝廷對抗,並通過玉山營軍使楊守信打探皇帝李曄的情報,想要伺機而動。

這就是要造反了。

你想造反肯定瞞不住李曄的法眼,他感覺還是先下手爲強好一些,他找來了楊守立,對他說:

“你立功的機會到了,去把楊復恭給朕抓來!”

楊守立二話不說,帶人就殺過去了。

但楊復恭不是一隻雞,你想抓他也不容易,這傢伙的義子們在京城也握有兵權,見到天子派兵打來了,竟然進行反抗,雙方展開了一場亂戰。

結果楊復恭這邊寡不敵衆,逃出京師,跑到興元節度使楊守亮那裡避難。

逃到興元后的楊復恭還不甘心,帶着興元節度使楊守亮、武定軍節度使楊守忠、龍劍節度使楊守貞、綿州刺史楊守厚這些義子們向朝廷宣戰。

不得不說楊復恭這個人很能作,你一個死太監跟皇帝叫板還能有什麼好果子吃嗎?打到京城去你是能做皇帝還是怎地?

不作死就不會死。

這時候有一個人開始登臺表演了,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茂貞,現在是鳳翔節度使。

李茂貞向昭宗皇帝李曄上表:“楊復恭那廝竟然敢造反,微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請陛下准許微臣去平叛!”

李曄說:“不準!”

爲什麼不準呢,難道是李曄想放楊復恭一馬?當然不是,李曄是怕李茂貞藉着平定楊復恭的機會擴張地盤,把興元等地據爲己有,那樣的話李茂貞就坐大難制了。

帝王之術乃是平衡之法,李曄深諳此道。

李茂貞不是傻子,他當然明白皇帝的想法。李茂貞更是個野心家,他是不會按規矩出牌的,你不讓我打楊復恭我就不打了嗎,向你彙報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你批與不批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就是要打楊復恭,就是要搶地盤,你能怎麼樣!

李茂貞聯合邠寧節度使王行瑜、鎮國軍節度使韓建一同攻打楊復恭。

楊復恭和楊守亮很不經打,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老巢興元也被李茂貞佔據了。兩個人退到了閬州,韓建帶兵在後面緊追不捨,圍攻閬州,最後閬州也保不住了,楊復恭等人率部突圍,想要去河東投靠李克用,沒想到走到半路,被韓建抓了個正着。楊復恭被亂棒打死,楊守信就地處斬,楊守亮被押送京師,梟首示衆。

至此,楊復恭集團徹底覆滅。

李茂貞佔領了興元,向朝廷上表,請求讓自己的兒子李繼密鎮守興元。

李曄接到了李茂貞的奏報,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給李茂貞回信:“愛卿既然佔了興元,取了山南西道的地盤,那朕就委任你爲山南西道節度使吧。鳳翔這個地方,麻煩你讓出來,朕另有安排。”

隨後李曄正式下旨,任李茂貞爲山南西道節度使,派宰相徐彥若出鎮鳳翔,接替李茂貞的位子。

李茂貞肯定不願意啊,他跟李曄說:“陛下,您可能理解錯了,我想要山南西道的地盤,鳳翔節度使的位置我也不想放手。”

李曄:“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兩個地方都給你,你以後翅膀硬了打我怎麼辦!”

李茂貞:“鳳翔是我的根據地,我是不會放手的,你看着辦吧!”

李曄:“現在就敢不聽話了是吧,你就不怕我打你嗎!”

李茂貞:“奉勸陛下還是老實一點吧,我手下的軍兵可都不怎麼聽話,如果真的打起來,害得陛下您再次出逃,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李茂貞太放肆了,李曄咽不下這口氣,他要出兵討伐李茂貞。

李曄找來宰相杜讓能商討對策,杜讓能是個明白人,他說:“陛下聽說過漢朝的‘七國之亂’吧?”

李曄說:“聽說過。”

杜讓能:“當時漢景帝聽從晁錯的建議削藩,惹怒了諸王,他們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來造反,後來漢景帝即便誅殺了晁錯也沒有使諸王退兵,反而造成了大範圍的戰亂,民不聊生。現在李茂貞兵多地廣,我們即便出兵也討不到好處啊,更何況鳳翔離京師又近,到時候萬一出師不利,想要把老臣當做晁錯殺掉來退敵,恐怕都不能了。”

李曄怒火難消:“愛卿說得對,但朕是天子,不能讓他李茂貞隨意凌辱!”堅決出兵。

李曄讓杜讓能召集禁軍,任命覃王李嗣周爲京西招討使,擇日出兵討伐李茂貞。

出兵的詔令一下,京城的百姓們不樂意了,這幾年禁軍一直打敗仗,剛不久還被河東的李克用胖揍了一頓,大家已經對禁軍完全失去信心了。

現在大軍又要出征,出征就要徵集糧草,問誰要呢,還不是問百姓要。正所謂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呢,更何況我們普通小老百姓家呢?不能出兵,堅決不能出兵!

百姓們羣情激奮,在大街上攔住上朝的宰相們討說法,討着討着就開始動武,瓦罐、臭雞蛋、碎石頭什麼的都用上了,一齊向宰相們腦袋上招呼。

宰相們好漢不吃眼前虧,下了轎子就跑,百姓們就追,宰相們跑啊跑,等到終於跑贏了,發現自己辦公用的堂印都給跑丟了。

京城上演的這場羣體性事件並沒有打消昭宗皇帝李曄出兵的念頭,征討李茂貞的大軍還是如期出發了。

鳳翔就在長安城的西邊兒,離得很近,禁軍出城走了沒幾天就看到李茂貞的部隊了。

李茂貞說,你們來啦,帶了多少兵馬呢?覃王李嗣週迴答說,不多不多,就帶了天子扈駕軍五十四都,問你怕不怕!李茂貞說怕不怕的等到打過了才知道,要不,我們現在就開始打?

李茂貞一個衝鋒下來,就把天子扈駕軍給衝散了,李嗣周被打得很疼,哭着跑回長安城找李曄去了。

李茂貞鼓譟進軍,屯兵三橋,威懾長安,找昭宗皇帝李曄答話。

李曄登上長安城頭,對李茂貞說道:“你敢兵犯長安,想要造反不成!”

李茂貞:“怎麼能說是造反呢,主要是陛下您身邊小人太多了,我是來誅殺他們,清君側的。”

李曄說:“我這裡沒有小人,都是忠臣,你白跑一趟了,回去吧!”

李茂貞:“微臣能聽陛下的話,但手下的軍兵們不聽啊,這事兒有點難辦,要不然陛下您跟這些大兵們說一說,看看他們會不會自己回去?”

李曄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回去把兩個樞密使殺了,送了兩顆腦袋到李茂貞面前,說:“主張起兵討伐你是這兩個樞密使,你所說的‘小人’都已經誅殺了,現在你滿意了吧,趕快回去!”

李茂貞卻並不買賬,他認爲殺得還不夠,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殺的人還沒有死,這個人正是當朝宰相杜讓能——李茂貞和杜讓能兩個人有矛盾。

李茂貞對李曄說:“想要討伐我的不是這兩個人,而是杜讓能,我要殺他。”

李曄不肯殺杜讓能,李茂貞也不退兵,兩個人死耗在那裡了。

這時候杜讓能出來說話了,他對李曄說:“老臣之前就曾說過,出兵討伐李茂貞會招來災難,現在的局勢,只有殺了微臣才能消除國難,陛下還是趕快動手吧。”

昭宗皇帝李曄悲痛流涕,泣下沾襟,貶宰相杜讓能爲雷州司戶參軍,隨後賜死。李茂貞見想殺的人也殺了,威風也抖得差不多了,帶着大軍揚長而去,長安圍解。

這一戰之後,朝廷的顏面徹底被丟光了。如果說之前被李克用打敗還情有可原的話(畢竟對方是個戰鬥力強悍的大軍閥),那麼這次被二流軍閥李茂貞打敗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朝廷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朝廷了,現在的它根本沒有自保之力,不管是誰都能過來踩它幾腳,扁它一頓。在這之後,長安周圍的軍閥們都不怎麼安分了,他們不管高興還是不高興都喜歡帶兵到長安進行武裝遊行,逼着昭宗皇帝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大唐朝廷正式成了一個擺設,羣雄逐鹿的黃金時代到來了。

在這段黃金時間段裡,楊行密和錢鏐、馬殷等人大打出手,圍繞着湖北、蘇南地區反覆用兵;朱溫的擴張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他終於攻殺了徐州的時溥,吞併了對方的徐州;而李克用那裡卻並不樂觀,他損失了一員大將,這員大將的名字叫李存孝。

我們先來看一下朱溫。

朱溫消滅時溥用了六七年的時間,消滅朱宣、朱瑾兄弟前後用了十幾年時間(打時溥的時候也在和朱氏兄弟開戰),都可以稱得上是持久戰,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原各大軍閥的戰鬥力都有多麼強悍。

時溥最後是怎麼死的呢,被活活耗死的。

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
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十七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一)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二十五章 王氏三龍(二)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九章 黃巢之死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友貞其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事之秋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九十九章 柏鄉之戰(一)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五十九章 晉將之冢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