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初,我們恩師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國際儒聯普及工作座談會,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現任國際儒聯會長的葉選平,邀請老人家去作開幕發言。恩師的發言,談到中華興家的家道,最關鍵的是和睦,所謂“家和萬事興”,而和睦的家也必有家道。
古來的家,有家風、家規、家學、家業,四個要素才能組成一個家。如果只有家的硬體,而沒有家風、家規、家學、家業,就不成爲一個家,那家就破了。家風,就是倫理道德,儒家講的五倫八德,忠信持家、孝悌傳家,這就是倫理道德的家風。家規,規是規矩,家族的人共同遵守的規矩,大同小異,每一個家都有它的家規。家族中有智慧的長者、家長,他們訂立家規,其目的就是讓一個家能夠綿延長久,能夠有百代的子孫保持家業,所以不得不重視做人、注重家規的倫理道德。而《弟子規》,就是中國家規的集大成者,都是古老家規的要點彙集,如《論語·學而第一》所云:“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共有七個部分。所以我們現在希望恢復中國的傳統文化,就要從恢復家道開始。而我們要落實,必須從家規《弟子規》學起,《弟子規》就是教我們修身齊家的,能夠把《弟子規》做到,家就能齊,進而治國平天下。
湯池建立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就用一本《弟子規》,簡簡單單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個字,教化湯池鎮四萬八千居民,使他們在家行孝悌、在外愛人敬人,越來越懂禮義,社會民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是《弟子規》的效力,也是《大學》的教誨,要齊家、治國、平天下,必先修其身。中心的老師們,自己先做《弟子規》,才能夠有如此好的教化的效果。《弟子規》無非就是教孝、教敬。在家裡“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治理家族的人,對地位卑賤的臣妾都不敢輕侮、不敢怠慢。“臣妾”,唐玄宗註解“是家之賤者”;“臣”,家裡的奴婢,古代大家族,都有伺候的人,這叫臣;“妾”,古代大家族的男子,可能會納妾,也指奴婢,婢女;總之在家裡地位輕賤、卑微。一位帶領家族的家長,對臣妾都不敢無禮,更何況是對妻子兒女?妻、子是家之貴者,一個家裡的太太、夫人,或者是家長的兒女,在家裡身份地位比較尊貴,要更加禮遇。能夠這樣對上下都禮敬,“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就得到全家人的歡心,整個大家族,好幾代人都能和睦、安樂,也都擁戴這位家長,整個家族都齊心,團結,真的是一體。《弟子規》講“兄弟睦,孝在中”,家庭能夠上下歡心,人人和睦,做父母的最歡喜,用這種做法來孝敬雙親,奉事祖先,祖先在天之靈也得到安慰。
唐玄宗註解:“卿大夫位以材進,受祿養親,若能孝理其家,則得小大之歡心,助其奉養。”卿大夫是一個大家族的治理者、家長,他在國家也擔任職務,以才華貢獻國家。卿大夫,是服務天子或者諸侯的,現代來講,是做公務員,當官的。他能夠以自己的才華,爲國家、爲人民貢獻,而領取薪水、俸祿,來供養自己的父母親,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家庭也能穩定,這是盡孝。當然,除了政府公務員,其實??、農、工、商各行各業,都可以用自己的才華,做出貢獻,而獲得薪水、收入,來奉養雙親,來養家盡孝。“若能孝理其家,則得小大之歡心,助其奉養。”孝順父母,不僅是拿錢供養父母,要懂得孝敬父母,能夠使父母歡心,如果只滿足父母的物質需求,不能夠稱爲真正盡孝。父母喜歡什麼?看到一家都和睦,大家團團圓圓、和和樂樂,這就要一家之主懂得以孝理其家。孝心,就是一體的心,一個家是一體,無論尊貴、卑賤都是一體,所以都要尊重。妻子是家之貴者,故然要尊重,臣妾是家之賤者,我們也要尊重;明白了一體,尊重的心才能生起來。就好像人的身體,似乎頭是高貴的,高高在上,腳是卑賤的,在人體的最下部,形象上雖然有高低貴賤,但確實是一體的。只要頭,不要腳,就會破壞一體,這身就受到損壞了。身如此,家亦復如是,懂得修身就懂得齊家。所以對妻子、對臣妾,都要用這個孝敬之心。雖然在禮節上要分高低貴賤,但心上的敬意是一樣的,即“以孝理其家”。以一體的心對待家人,當然“則得小大之歡心”,這“小”的就是指臣妾,奴婢,這些地位卑賤的;“大”是指妻子、夫人或者是父母、長輩,地位高貴的,他們都能歡心、和睦團結的生活在一起,並幫助這位家長來奉養雙親,祭祀祖先。因爲你把他看成一體了,他也就把你看成一體,所以恭敬、尊重人很重要,“不敢失”,“失”,失禮,語言、行爲的失禮。所以作爲一家之長,他言行都非常謹慎,乃至於起心動念都能夠觀照住自己的念頭。假如有傲慢、輕視別人的心,立即把這個念頭改掉,那可真是有福報,所謂“家和萬事興”。家要和,首先自己身心要和,尤其是我們起心動念要以和爲貴,即在內心沒有跟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對立的念頭,沒有跟別人起矛盾衝突的念頭,沒有不平,也沒有傲慢,更沒有怨恨,純是敬人禮人,這就會招來很大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