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黃庭堅,是北宋的大學問家、文學家、書法家。他在朝廷也擔任重要的官職,所謂德高望重,名利都非常的豐足。但黃庭堅侍奉母親非常盡孝,母親喜歡乾淨,受不了骯髒,所以黃庭堅每次下朝,都爲母親清洗尿罐。家裡有很多傭人,他仍然堅持自己做,生怕達不到母親滿意,因此必定親爲。
黃庭堅,這位享有很高名望的大人物,洗尿桶的小事都要親力親爲,而且不是做一天兩天,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對母親的孝心是“致其敬”,是真正恭敬,所以後人評論他:“此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大人”就是偉大的人,偉大的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赤子”就是剛生下來的,赤條條的小嬰兒,他對父母的愛、那種依戀完全出於赤誠。如果一個人能夠把這種赤誠的孝心,保持一生不改變,這個人就可以稱爲是偉大的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偉大的人並不一定是要名位很高的,而在於能否一生保持赤誠的孝心,如果能夠把這種孝心發揚光大,就是聖人,他能夠用對父母的孝心,對待一切人,這樣盡孝,就是聖人。所以“居則致其敬”,在家裡恭恭敬敬的爲父母做些事情,哪怕是洗尿罐這樣的小事,都體現出至誠的孝心。
洗個尿罐的事,難道是小事?孟子曰:“事孰爲大?事親爲大。”什麼事是真正大事?真正的大事,就是事親。侍奉父母,樣樣事情都是大事。所以盡孝,沒有大小事的分別,純是一顆孝心去做事,就都是大事,而且是偉大的事,因爲這些事能夠顯出聖賢人的存心,顯出天地之德。孝是天地之德,是聖人的存心。孟子講:“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堯舜是聖人,聖人的存心就是孝悌。黃庭堅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爲有這麼高的德行。念念想着父母,事業就能成就,他的美名也能垂於青史。古人講:“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河流要有源頭,源遠才流長;樹木要有根本,才能夠枝繁葉茂。對於爲人子的人,他的源頭、根本就是父母。能夠念念不忘父母,這個人就沒有忘本,他的事業就有源泉,有深厚的根基,因此能夠長久。所以,黃庭堅有這樣的德行,纔會有這樣的名望,也纔會有這樣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