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說“孝無終始”,就是不分貴賤;終始,還有引申義,我們一般講是時間概念,有始有終,而“無終始”,說的是時間上沒有始也沒有終,無始無終,都是在行孝。即古人能行孝,今人也能行孝,孝道超越了時間和空間,這是無始終的又一層意思。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在時間上沒有開始,創造宇宙之前孝道就存在,這叫無始。我們中國人講,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孝道就有了。
孝是什麼意思?中國文字很有智慧,上面是個老字頭,下面是個子字底,老一代和子一代合而爲一,一體,這叫孝。宇宙原本就是一體,原本就是孝,所以稱爲無始。這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就是老子和孔子所描述的道。《道德經》上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天地萬物之始,所以孝就是道,就是本性,就是本善。無終是沒有結束,也就是說,它不隨着星球、世界的成住壞空而成住壞空,它不生不滅,這講的是什麼?就是講到本體,佛家講的自性,老子、孔子講的道,這是無始終的意思。
我們現代人怎樣去落實?無始終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這樣叫作無始終。古人編的《二十四孝》,數字二十四,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一年二十四個節氣,這告訴我們,一年從始至終,再從終至始,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再從臘月三十到第二年,一天從子時到二十四小時(十二個時辰)數下來,又迴歸到子時,二十四小時沒有間斷,來保持我們的孝心。心裡沒有一刻忘記父母,常常把行孝放在心頭,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赤子之心。赤子就是剛生下來的孩子,對父母那種完全一體的感受,他對父母沒有任何的猜疑,真的是老一代和子一代是一體的,他那個孝心真的是本善顯現出來的,絲毫沒有污染,這叫赤子之心。
如果能把赤子之心保持終身不變,這就成聖成賢了。聖人的內心看宇宙萬物,跟自己是一體的,他與道融合在一起,不僅是跟自己的父母一體,跟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衆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所有的星系,整個宇宙,跟他們都融爲一體,而且二十四小時沒有間斷,念念都是孝,念念都是善,都是愛,都是敬,都是誠。
儒家講的聖賢,和佛家的菩薩一樣,他們的存心,都是全心全意爲他人着??,完全沒有自私自利。《十善業道經》裡說:“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菩薩有一種方法,他能夠斷一切的諸惡道苦,一切苦都沒有。“何等爲一”,是什麼法?“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晝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常念善法。“百善孝爲先”,最大的善法就是落實孝,晝夜常念孝,不會讓孝心斷掉,不會讓自己的善念斷掉。常念就是心善,常思惟就是思想善,常觀就是講行爲善,也就是身、口、意,都跟孝相應,跟善相應,而且能夠讓這種善,念念都增長,沒有毫分不善的念頭夾雜進來。
什麼是不善?自私自利就不善,一想到自己而忘了父母,忘了別人,就不善,因爲一體就給破壞了。我們跟父母、衆生是一體,而在這一體當中,虛妄的生了一個念頭,想到是自己,本來整體就是自己,整個宇宙就是自己,偏偏在這個大的自己當中生一個小自己,小我,還執著這個小我,跟其他的衆生對抗、對立、矛盾、衝突,損人以爲利己,其實損人真不利己,損人是害自己!把自己本來的一體給破壞掉了。所以講到“孝無終始”,意義非常深廣。
邢昺《正義》雲:“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者此謂人無貴賤尊卑,行孝之道同致,若各率其己分,則皆能養親。”講的意義深妙。這是解釋唐玄宗的“而患不能及者,未之有也者”這句話。剛纔已講,人不分貴賤尊卑,行孝之道相同,如果真正能夠盡心竭力來養親,侍奉父母,都能做到。“言患不及於孝者未有也”,自己說自己做不到孝,那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