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深謀遠略

趙昺聽了劉辰翁的話後陷入了沉思,他現下已經明白安置歸正人不僅僅是一個政策問題,且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局的難題,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反而會傷到自身。而即便在前世,現代移民也是令各國十分頭疼的事情,畢竟人到了哪裡都面臨着生存問題,而大量移民的涌入還會涉及到國家安全。

在分析了當前宋朝實施的移民政策後,趙昺也發現其中透露出了歷代祖宗的無奈和矛盾心理。宋朝因爲失去了地理上的庇護,外患始終是揮之不去的夢魘,而國家安全受到的外來威脅主要來自遼、夏、金、元。契丹給北宋造成的亡國威脅遠大於西夏,而西夏給北宋造成的國防壓力則遠甚於契丹。金不僅亡了北宋,而且長期對南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元則最終滅了南宋。相比之下,西南少數民族對宋朝國家安全構不成威脅。

這種差別導致宋朝對它們採取了不同策略。對西南少數民族,宋朝“禽獸畜之,務在羈縻,不深治也”。對西北諸政權,則以勁敵待之,積極防禦,不輕易主動發動戰爭,爭取、維持和平局面。兩種策略雖然都務在保持邊疆穩定,但在實施過程中,宋朝於前者表現出很大的主動性,於後者則受制於西北.諸政權,極爲被動。宋朝對歸明、歸朝、歸正人政策的諸多差別實源於此。

宋朝自建國後,一直想收復,但礙於契丹武力強盛,長期不能如願。澶淵之盟雖確立了宋遼長期的和平局面,但在國防上,北宋被動的地位一直未能改變,及時掌握遼在燕雲地區的動向,就顯得特別重要,而燕雲歸朝人可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此一來,與歸朝、歸正人相比,尤其是在對待西北歸明人上,在田宅、職田等方面享受更優厚的待遇,實則是爲了吸引更多的歸明人,雖然神宗曾說:“中國人固多,誠不賴夏人”,但歸明人對宋朝國防具有其他來歸之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宋朝對西北歸明人的招誘、接納基本上被限制在戰爭期間,而對西南歸明人的接納則不存在受制於人的問題。而在吸收了大量移民後,宋廷獲得了實惠的同時,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在安置“歸正人”的過程中,宋廷對於每一類人羣都有其相應的政策,這些政策對於“歸正人”來說是非常優厚的。但是,“歸正人”優厚的待遇,不僅帶給了南宋政府極大的財政負擔,同時也激起了南方本地勢力的不滿。而政府在處理這類矛盾時,似乎並沒有太多好的辦法,他們一方面優待“歸正人”,一方面又不信任“歸正人”,甚至會迫於金朝的壓力遣返“歸正人”。

如此造成了“歸正人”在社會上的尷尬地位,也激起了“歸正人”的怨恨之心。當主戰派在朝廷上得勢的時候,南宋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收納、誘使北人南遷,並給予最大的物資支持。當主守派得勢的時候,歸正人就會陷入很尷尬的局面,甚至有時面臨被遣返的下場,這些被迫北返的歸正人,飽受報復與歧視,生活常陷於絕境,必然會使這個羣體對宋生產了嚴重的怨恨。

與此同時,在宋朝官冗、財政危機局面形成及日趨嚴重的過程中,歸明、歸朝、歸正人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鑑於此,宋朝雖然總體上對他們採取了優待政策,但迫於壓力,只能根據國家安全形勢及其所起作用的變化,在已有優待政策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限制優待對象,降低優待標準,以緩解冗官、冗費和財政危機的壓力。

朝野中也對移民問題爭論不休。支持者認爲,對歸正人的態度,顯示着宋王朝的“正統”,是收攬中原人心、爭奪中原人才的一個必要舉措。同時可以增加人口與耕地面積,可以補充軍隊兵員,還可以瞭解敵國的內部情況與動向。因此,不僅不能拒絕,還要重金招納。

反對者認爲,這些南遷的歸正人是敵國的設下的毒計,利用這些流民來蠶食宋國。一方面,南遷官員衆多,使南宋冗官現象非常嚴重,給國家帶來巨大的負擔。另一方面,本來土地有限,蜂擁而入的歸正人侵佔了宋人的土地,又增加了東南民衆的生存壓力,把原來的良民逼成“盜賊”。

還有在宋軍中,尤其是前線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中,由於歸正人的比例逐年增加,使軍隊的管理出現隱患。端平年間,襄陽、唐州、鄧州、黃陂等地北軍相繼發動叛亂。一方面是這些北軍飽受排擠,另一方面是宋正軍在數量上不佔優勢,使軍隊內部管理失控。

事實上的確米倉中會混有幾粒老鼠屎,大量的歸正人之中,其中投機者不少。有些僞造履歷以騙取南宋的官職,或不斷地索要官職差遣讓南宋朝廷疲於應付。有些歸正人官員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仗勢欺人,敗壞吏治,還有一些是金國人安插的奸細,或竊取情報或從事破壞活動。

這些都增加了南宋官員對歸正人的疑慮與不信任。而不信任感是長期存在於南宋朝廷之中的主流態度。包括朱熹,都直接把歸正人與漢代時的宦官、唐代時的藩鎮視爲一類,認爲這些人都是造成社會動亂的病根。因此,許多歸正的文官多不被授實職,添差後就將他們分散地安置在各州郡中。

在軍隊中,歸正人受排擠的現象更爲嚴重。影響最大的一個是山東李全的“忠義軍”,因爲宋對其採取利用與挑撥的策略,使“忠義軍”最終覆滅,名義上歸附宋國的山東全境因此落於蒙古手中。另一個是宋末的劉整,因爲受到排擠而投降忽必烈,成爲滅宋的一支重要力量……

“陛下,如何安置這些歸正人,是否需與朝中衆臣詳議之後再做主張?”劉辰翁見小皇帝久久不語,似是十分爲難,忍不住出聲道。

“不必,朕以爲要厚待這些歸正者!”趙昺擡起頭言道。

“陛下,前車之鑑不能忘啊!”劉辰翁還是提醒道。

“當前形勢已經大不同,我朝當前雖然尚處於守勢,但是我們的戰略是北伐中原,奪取燕雲,將韃子遠逐漠北。因而招納歸正人並非是長久之計,這只是權宜之策,一旦我們收復淮北,進軍中原,只需就地安置便可,又何來歸正一說。”趙昺擺手道。

“陛下所言甚是有理,但臣……”劉辰翁聽了點點頭,卻欲言又止。

“須溪先生是擔心北伐失敗,則一切成空,我們仍需重新面對現下的問題,而那時將更爲棘手,對否?”趙昺笑笑說出了其心中所憂道。

“臣並非擔心陛下北伐中原,收復故土之決心,也非擔心陛下之能。只是事有萬一,若是重蹈先朝覆轍,悔之晚矣!”劉辰翁施禮道。

“劉知府勿要過於憂心。要知當下已非當年,如今蒙元喪失江南財賦之地,財政日益困難。且其征戰數十年,兵力折損嚴重,卻難以補充,全靠簽發漢軍支撐,戰鬥力亦非從前。而我朝重歸江南,不需數年便會倉廩豐盈,又有數十萬精兵在手,北伐成功指日可待!”陳鳳林似乎又忘了陛下的警告,再次插言道。

“陳鎮撫使之言,本官也知不無道理。”劉辰翁頷首道。

“那劉知府還有何擔心?此戰我軍只動員了一個師的兵力,便肅清了瓜步鎮之敵,早不是當年其幾百騎兵便能擊潰我們數萬大軍的時候了,只要陛下一聲令下,沿江大軍一舉渡過大江,便能直取汴京,收復舊都……”陳鳳林牛皮哄哄地道。

“咳,當前我朝即便一時間難以收復江北,但是兵出西南,進取川蜀已成定局。而川蜀歷經蒙元數次屠戮,人口大減,需要大量人口填補,西南地區雖然已得進一步開發,卻也是地廣人稀。”趙昺對其的話有些聽不下去了,卻也沒有訓斥,乾咳一聲道。

“陛下所言不虛,即便江北歷經數十年的戰亂,人口也是大爲縮減,可謂十不足一。”劉辰翁嘆口氣道。

“如此我朝人口非是太多,而是太少,將來說不定還需向江北大量移民,以填補空缺。且當下隨着海外貿易的增加,所需商品將會暴增,也需要諸多的工匠參與其中,並非只是限制於耕種土地,便也不會形成與江南百姓爭奪土地,利益相侵的事情發生。”趙昺見其口風已然鬆動,接着言道。

“臣明白了,陛下是欲以優厚的待遇吸納歸正人前來江南,即可補充不足,也可進一步削弱蒙元實力!”劉辰翁言道。

“吸納和善待歸正人之事,還可起到動搖蒙元軍心的作用。此次數千蒙元驅丁反正,不惜犧牲性命主動協助我軍作戰,便足可見他們早已不堪蒙元的壓迫,纔會冒死迴歸。有他們現身說法,可以讓更多的江北人對我朝有歸附之心,同時也可提醒江南百姓。當下雖然將韃子逐出江南,但並非就可高枕無虞,強敵依然在側,若是再下江南,便仍會遭受蹂躪,而只有徹底擊敗蒙元才能過上真正的安逸生活!”趙昺又強調道。

“陛下深謀遠略,臣十分佩服,定會妥善安置這些歸正人。”劉辰翁施禮道,他發現小皇帝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總是會從另外的角度予以突破,從中尋到解決的辦法,說服衆人妥善解決。

“須溪先生不僅要妥善安置這批歸正人,朕還想此乃我朝重歸江南後首次接納歸正人,還需形成一套制度。而朕卻也不能獨斷朝綱,因而想請須溪先生就此事上奏朝廷,纔好仿效進而推廣到沿江諸府。不知先生可否助朕一臂之力!”趙昺拱手施禮道。

“臣自當效力!”劉辰翁聽罷立刻意識到皇帝是要自己做‘出頭鳥’,上奏朝廷重開招納歸正人制度。他知道此事做得好,自己便可名揚天下,並得到陛下的信任。即便受到羣臣的摘指,而被追責,可他作爲皇帝的代言人,背後戳着大後臺,結果壞也壞不到哪裡去。因而這筆買賣是隻賺不賠,便立刻起身施禮受命道。

“好,那須溪先生可先依舊例妥善安置這些歸正人,其中可做適當調整,但朕以爲還是將他們集中安置,再建新村爲好,這樣可避免他們初到江南的驚恐之心。不過也要派員多加引導,要他們熟悉朝廷法度和承擔的賦役,而非讓他們自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可以儘快融入我朝!”趙昺點點頭言道。

“是,臣定然會盡心竭力處理好此事,當尚需朝廷予以些支持,畢竟臣沒有擅動國孥之權!”劉辰翁笑笑也提出自己的條件。

“正當之事,朕自當支持,當下農時已過,可在夏收之後再從官田中撥付耕種。這期間正可擇地建村,所需耕牛、籽種、糧食及銀錢,在統計後先行從府中撥付,待朝廷審覈後從本年上繳的稅賦中核銷即可!”趙昺言道。

“陛下,此戰繳獲了一批耕牛,屬下想還是轉交給建康府,那些傢伙在軍中即無處安置,還需派人照看,又得搭上不少草料錢。”這時趙孟錦言道。

“也好,但朕不能佔你的便宜,自會出錢按照時價贖買,記入繳獲!”趙昺點點頭道。

“陛下何須分得那麼清楚,都是爲了朝廷出力嗎?”陳鳳林笑着言道。

“非是如此,你也不要心存僥倖之心,賞罰自然要分明。士兵用命自當賞賜,朕若是當下侵佔繳獲所得,看似減輕些支出,卻又豈不是讓衆將士失望!”趙昺擺手肅然言道。

“屬下明白了!”陳鳳林暗自捏了把冷汗道,看來此次自己是‘在劫難逃’了……

第490章 城破在即第271章 怕第1080章 等爾來戰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656章 正人先正己第970章 究其根源第409章 對決(一)第602章 或有變數第1275章 養虎爲患第544章 好人難做第539章 扛雷第100章 入城第972章 深謀遠略第033章 願打願挨第1243章 平衡矛盾第1063章 猜測第1371章 如何相制第404章 再等等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087章 升官發財第1092章 虛驚一場第418章 死個明白第808章 不知咋想的第1042章 懟懵了第1240章 決不妥協第687章 心塞第1412章 其樂融融第1237章 醉翁之意第404章 再等等第189章 按捺不住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938章 計劃第692章 炒故事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1479章 另有目的第1016章 ‘地域黑’第677章 出手第771章 不與其爭第1384章 江上遇刺第361章 苦無良將第133章 預警第919章 就勢而爲第209章 無恥第378章 皇命在身第702章 手段第791章 難捨第218章 良師第1210章 是否正確第1043章 命不由己第1003章 經世致用第706章 動手第251章 兩連撞第1444章 這腦子啊第567章 套路第1094章 相邀第1033章 並不樂觀第1256章 意指東洋第1318章 自己做過第169章 舉薦第327章 靜觀其變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606章 勝負之間第1000章 共同體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311章 齟齬第1439章 逞什麼能第1025章 欲做賊第1092章 虛驚一場第840章 國之戰略第1085章 萬騎衝陣第114章 警告第1047章 假戲真做第194章 漏洞第761章 心有疑慮第262章 他有病第1469章 我也有田第1400章 無功是過第672章 妥協第688章 佈局第127章 方略第900章 熬到頭了第1242章 不作考慮第1040章 被懟了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743章 一鍋端第747章 攻略第1179章 好事難做第433章 籠絡第028章 狀況迭出第802章 大策略第1310章 等待何時第697章 躊躇第132章 戰船(二)第577章 變化第1384章 江上遇刺第673章 風暴第768章 接敵第047章 分歧第118章 捐納
第490章 城破在即第271章 怕第1080章 等爾來戰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656章 正人先正己第970章 究其根源第409章 對決(一)第602章 或有變數第1275章 養虎爲患第544章 好人難做第539章 扛雷第100章 入城第972章 深謀遠略第033章 願打願挨第1243章 平衡矛盾第1063章 猜測第1371章 如何相制第404章 再等等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087章 升官發財第1092章 虛驚一場第418章 死個明白第808章 不知咋想的第1042章 懟懵了第1240章 決不妥協第687章 心塞第1412章 其樂融融第1237章 醉翁之意第404章 再等等第189章 按捺不住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938章 計劃第692章 炒故事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1479章 另有目的第1016章 ‘地域黑’第677章 出手第771章 不與其爭第1384章 江上遇刺第361章 苦無良將第133章 預警第919章 就勢而爲第209章 無恥第378章 皇命在身第702章 手段第791章 難捨第218章 良師第1210章 是否正確第1043章 命不由己第1003章 經世致用第706章 動手第251章 兩連撞第1444章 這腦子啊第567章 套路第1094章 相邀第1033章 並不樂觀第1256章 意指東洋第1318章 自己做過第169章 舉薦第327章 靜觀其變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606章 勝負之間第1000章 共同體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311章 齟齬第1439章 逞什麼能第1025章 欲做賊第1092章 虛驚一場第840章 國之戰略第1085章 萬騎衝陣第114章 警告第1047章 假戲真做第194章 漏洞第761章 心有疑慮第262章 他有病第1469章 我也有田第1400章 無功是過第672章 妥協第688章 佈局第127章 方略第900章 熬到頭了第1242章 不作考慮第1040章 被懟了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743章 一鍋端第747章 攻略第1179章 好事難做第433章 籠絡第028章 狀況迭出第802章 大策略第1310章 等待何時第697章 躊躇第132章 戰船(二)第577章 變化第1384章 江上遇刺第673章 風暴第768章 接敵第047章 分歧第118章 捐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