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

御帳之內,康熙雙眉緊皺,一干王公大臣噤若寒蟬。聽了俄七裡的奏稟,人人心頭都像是壓了一塊千斤重的石頭。內外火器營這幾千兵馬對上六萬羅剎鳥槍兵,莫再說甚麼要對葛爾丹戰而勝之,能不能活着再回京城都是兩說,昔年佟國綱不就正是殞身在這火器之上。

康熙看着帳中衆人,沉默了片刻,道:“爾等有什麼章程?”

大阿哥悄悄看看左右,衆人似乎此時都在鼻觀口,口觀心,個個如泥菩薩一般惜字如金。胤禔再也忍耐不住,頭一個道:“兒臣以爲,還是應當直進烏顏巴蘭,先打葛爾丹一個措手不及。戰機稍縱即逝,此時宜戰不宜退。”還待再加詳述,索額圖在列中已出言反駁道:“大阿哥所議斷然不可!”

見索額圖如此不留情面地駁斥,大阿哥面色霎時變得鐵青,冷冷道:“卻不知索相有何良策?索相是國之重臣,必然不會讓葛爾丹徒然看了咱們的笑話去?”索額圖自然聽出話中的譏諷之意,卻也不惱,道:“良策不敢當。奴才一家受先帝今上重恩,怎能不竭盡全力報效。奴才既然差事裡有議政之責,免不得要參贊機杼。現如今若是我軍單單中路獨進,難免打草驚蛇。皇上天威所致,必然使葛爾丹聞風而逃。然中軍只有六萬餘衆,葛爾丹卻有六萬羅剎兵相助,若是想一舉將其殲滅,少不得要候着東西二路軍一起方得勝算。大阿哥的謀略雖然也是好的,只是太過操切了些,其實大阿哥也不必如此心急,待到三軍合圍,葛爾丹伏誅,大阿哥先鋒之功自然是頭一份兒。”

這幾句話說得玄妙。索額圖所議之主張原地等候其他兩路兵馬,表面看上去是因憂心不得剿滅葛爾丹全功,內裡卻是爲避敵鋒芒找了絕佳的藉口,更提供了在場所有人一個臺階下。除此之外,索額圖還生生在康熙面前擺了大阿哥一道,剛剛那番說辭,明擺着就是指責大阿哥是因貪圖一己之私而建議冒進。索額圖如此倉促之間便能想出這等彎彎繞,直教佟國維也不免心中暗歎:不愧是縱橫朝野三十年的宰相,端得了得。

大阿哥自然想得清這其中的關節,當下血氣上涌,臉由青轉紅,恨聲道:“公不功勞的,胤禔再不濟,也從不放在心上。索相難不是怕了葛爾丹的羅剎鳥槍兵?”還欲再與索額圖掰扯一番,卻被康熙輕聲喝止道:“胤禔,不得放肆。”繼而轉向其他人,問道:“大阿哥和索額圖各執一辭,朕都聽到了。但如何決策,朕還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此時,內大臣伊桑阿見康熙的眼光緩緩移向自己,便有些緊張,不自覺地輕了輕喉嚨。聽到他出聲,康熙頓了一頓,就勢問道:“伊桑阿,你可是有話說?”伊桑阿直在心中叫苦,他哪裡想要在這個當口上說話,躊躇了一發,才道:“奴才不善軍事,方纔聽了大阿哥和索相的話,覺得皆有可取之處。誤了戰機固然不美,但也需善做謀劃,穩妥至上。最最要緊的,奴才以爲,葛爾丹不過一部落小寇而已,豈能當得起皇上親征?現如今必然早已聞風而遠遁矣,照奴才看來,何須三路大軍齊圍,只費揚古的西路軍便可將之一舉殲滅。”這話說出來,胤禔着實吃了一驚。索額圖的策略好歹用了一個“拖”字,並沒有直接點出要康熙親率的中路退兵,伊桑阿卻連這一層遮羞布也直接撕了去,若是中路退卻,東路只有兩千兵,且行軍艱難,還不知何時能趕到土喇,這樣一來,便只有費揚古的西路三萬餘人,要直面葛爾丹本部兩萬,再加上那“六萬羅剎援軍”,西路危矣。

康熙仍舊不置可否,問佟國維道:“你說,是進還是退?”佟國維一撩袍服,竟然跪倒在地,沉聲道:“回皇上的話,若是您問得是奴才個人,奴才會說,奴才和家兄國綱一樣,只要一聲令下,奴才願爲皇上前驅,刀裡來,箭裡去,奴才絕沒有一句二話。但您若是問內大臣佟國維,奴才附議索相建議。皇上是萬金之軀,臣等萬死也不能讓君上有丁點風險!”

康熙脣角微微有些笑意,卻看不出是讚許還是嘲弄,道:“朕也沒有說甚麼,何必如此?”同時,看了看宗室親貴,又道:“爾等也都贊同索額圖、佟國維之議嗎?”此時,康親王傑書、顯親王丹臻、恭親土常寧、信郡王鄂扎,鑲白旗恪慎郡王嶽希、以及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都紛紛跪地道:“(兒)臣等附議!”除了還跪在當地的佟國維,索額圖和伊桑阿也隨着衆人跪了下來。

滿帳之中,除了端坐在榻上的康熙,便只有裕親王福全、大阿哥以及胤禛還立在當地。看着滿臉疲態卻還堅定站着的福全,康熙突然感到眼角有些酸澀,嘆了口氣,道:“二哥,你是朕的兄長。他們都在勸朕住兵,回師,你……。”

福全聽到康熙突然喚出一聲二哥來,一剎那間有些不知所措,但馬上便緩過神來,躬身道:“記得皇上訓導子侄時常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皇上與臣同在帝胄之間,臣雖不才,但有皇命,無有不遵!”君臣兄弟兩人之間的這一番話,雖然不甚合規矩,卻是至情至性。

康熙也動了真感情,道:“還是皇兄知朕心意。”言罷,看了看胤禛,道:“你與裕王可是同議?”

卻不料,胤禛一開口,所有人都是一震,只見胤禛單膝跪地道:“兒臣以爲,戰乃毋庸置疑之策,且此戰必勝。因爲,兒臣斷不信葛爾丹有所謂六萬羅剎鳥槍兵之援。”此言一出,連康熙都不免動容,道:“你怎知準噶爾沒有羅剎強援?”

胤禛道:“兒臣並不確知,但兒臣之猜測十有八九。皇阿瑪曾以科爾沁王假意聯合葛爾丹,邀其進犯。科爾沁二王與葛爾丹使節晤面之時,準噶爾部根本未提及羅剎之事。科爾沁與大清,打斷骨頭連着筋,葛爾丹必然也很清楚。若是彼時葛爾丹已有邀羅剎入局之議,正可以借羅剎之名,斷了科爾沁首尾兩故的想頭,豈會瞞着科爾沁二王?再者,兒臣仔細聽了俄七裡的稟述,才更確信自己的判斷。俄七裡問葛爾丹曰:‘若清軍已有防備,奈何?’葛爾丹答曰:‘今領羅剎炮手鳥槍兵六萬,即順克魯倫河而下,直抵科爾沁,致爾二王(沙津、斑第),著即爲內應。滿人萬無可當之理。’科爾沁與葛爾丹聯手至今,不過才四個月,若沒有事先籌劃,匆促之間,必然只能調邊境之兵。然羅剎在我邊境駐兵,纔不過六百人而已,哪裡來的六萬援軍?若是從羅剎內陸馳援,也不可能。今年春來頗遲,而羅剎與我朝接壤處又大多苦寒之地,有數千裡冰凍處名曰西伯利亞,行軍頗爲艱難。六萬之衆,非半年不能至。難不成葛爾丹這些所謂的羅剎鳥槍兵是長了翅膀飛過來的?”

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257章 議儲(九)第224章 渾水(五)第19章 圍獵(三)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6 反思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82章 問鼎(六)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73章 從軍(四)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71章 從軍(二)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381章 問鼎(五)4 修行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73章 南巡(四)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210章 驚變(六)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257章 議儲(九)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226章 渾水(七)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329章 萬壽(六)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220章 混水(一)第114章 家宴(二)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10 喜訊二第325章 萬壽(二)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51章 議儲(四)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224章 渾水(五)第228章 渾水(九)第259章 塵埃落定(二)第70章 從軍(一)第301章 意動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20章 混水(一)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159章 河務(二)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114章 家宴(二)第329章 萬壽(六)4 修行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228章 渾水(九)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383章 問鼎(七)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27 傷逝一第110章 嫌隙(五)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1 誕生第125章 暗潮洶涌(二)第248章 議儲(一)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24章 兄弟(二)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44章 麻煩(四)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
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257章 議儲(九)第224章 渾水(五)第19章 圍獵(三)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6 反思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82章 問鼎(六)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73章 從軍(四)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71章 從軍(二)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66章 塵埃落定(九)第381章 問鼎(五)4 修行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173章 南巡(四)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210章 驚變(六)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257章 議儲(九)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226章 渾水(七)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329章 萬壽(六)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220章 混水(一)第114章 家宴(二)第137章 二徵葛爾丹(四)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10 喜訊二第325章 萬壽(二)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51章 議儲(四)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224章 渾水(五)第228章 渾水(九)第259章 塵埃落定(二)第70章 從軍(一)第301章 意動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20章 混水(一)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159章 河務(二)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114章 家宴(二)第329章 萬壽(六)4 修行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228章 渾水(九)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383章 問鼎(七)旅歐雜記布魯塞爾一27 傷逝一第110章 嫌隙(五)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1 誕生第125章 暗潮洶涌(二)第248章 議儲(一)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339章 父子兄弟(九)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24章 兄弟(二)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44章 麻煩(四)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