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

剛纔一通廝殺,雖然有些僥倖沒有受傷,衣服卻凌亂了些,因而,胤禛離開理藩院,沒有直接面聖,先是回到自己府上換了朝服,這纔不緊不慢地進了宮。

甫入乾清宮,就見太子跪侯在東暖閣前,見到胤禛,太子連忙示意他跪在自己身邊。胤禛料定太子有話要囑咐,便走近跪在他身旁稍後的位置。

太子低垂着頭,輕聲埋怨道:“四弟,你這下禍可是闖大了。大哥現在正在裡面,指不定怎麼在皇阿瑪跟前給你上眼藥呢。”

胤禛毫不在乎,笑笑,道:“呵,這事傳得也忒快了些。臣弟不就調了幾個兵馬司的人去抓小毛賊了嘛,大哥應當不至於吧?”

這時,太子也有些驚訝,半側轉身,道:“抓賊?我可是聽說,你是帶兵去殺阿喇布坦的使臣!前兩日,皇阿瑪和我談起,你疑心阿喇布坦借葛爾丹的刀半道襲擊我朝廷使節。不過,此事並無實證。難不成,你憤而不平之下,欲以此爲馬迪報仇雪恨?”

“嗄?”胤禛這下是真的愣住了,腦海之中只浮現出一句話:原來謠言就是這樣煉成的。

看着胤禛一臉的茫然,太子登時更加着急,道:“四弟,這可是要命的事情,皇阿瑪要是怪罪下來,就算二哥再爲你開脫也是枉然。你需仔細琢磨自辨之道。”

胤禛此時鬱悶非常,便問道:“二哥,小弟請問一聲:是誰在您跟前說得這等胡柴?”

胤禛這番埋怨,便將太子也稍了進去,胤礽有些惱怒,眉頭一皺,道:“老四,你怎麼如此不識好歹呢?”聽太子語氣不善,胤禛才稍稍醒過神,忙告罪道:“臣弟只是一時氣結,言語莽撞,請太子恕罪。”

太子這才稍稍放緩了語氣,道:“二哥並沒有怪你的意思。適才我來和皇阿瑪回差事,就見大哥火燒火燎地衝進來,說有急事面稟,硬是要搶在我之前。我隨口一問,他便道了這麼一出。我尋思,讓他進去也好,這樣稍後皇阿瑪問起來,還能稍稍爲你緩頰。”

胤禛苦笑,道:“多謝太子。有您這句話,臣弟承情了。”

太子正欲再說什麼,就見康熙身邊的首領太監顧文興一臉莊容走了出來,背南而立道:“奉旨問四阿哥話。”

胤禛挺直了身子,道:“是。兒臣恭聽聖訓。”

顧文興一字一句道:“汝擅自調兵圍理藩院,是何道理?”

胤禛此刻倒是真的冷靜了下來,朗聲答道:“兒臣回皇阿瑪的話:兒臣接報,葛爾丹部六名奸細欲往理藩院內院。事出緊急,兒臣便率府內侍衛扈從,並調五城兵馬司前往捕拿。”

其實,大阿哥的消息如此靈通也是巧合。就在年羹堯拿着胤禛的名刺去找兵馬司時,值更的一名副指揮正是胤褆的門人。只是這廝沒聽仔細就急着給本主報信。於是,大阿哥一大清早就被管家從睡夢之中吵醒了來,本來正煩躁不已,欲一腳將這不曉事的奴才踢將出去,卻因爲後來聽到的消息而堪堪地收住了。在飛腳離自己的屁股不足一寸的時候,管家以最快的速度說出了這個讓胤褆十分欣喜的消息:胤禛帶兵圍攻理藩院。

在衆兄弟之中,胤褆和胤禛素來不睦。前些年,發生在兄弟間的大事小情,胤褆沒少在康熙面前砸黑磚,只可惜一直以來,康熙都甚是維護胤禛,不管胤褆如何叫冤,康熙只是一笑而過。此次理藩院一事,茲事體大,即便康熙再寬仁,也斷然不會再縱容胤禛。更而況,胤褆對自己這個四弟還有新恨:前些時日,得知朝廷欲二徵葛爾丹,胤褆幾乎肯定自己必然會被康熙委任爲撫遠大將軍。胤褆自十二歲奉旨俊前歷練,一直自詡爲皇阿哥中最知兵之人。加之裕親王,恭親王都已引退,朝中親貴中只有自己纔是這一位置的不二人選。卻沒有想到,被胤禛橫插了一腳,居然鼓動康熙御駕親征!白白枉費了自己一番心思。每每想到此處,就讓胤褆恨得心中癢癢。

此次大阿哥搶在太子前面,狠狠地參了胤禛一本。看到康熙聽完奏報之後面色鐵青,胤褆暗自偷笑。不過,在康熙心中,卻是充滿疑慮。在他看來,胤禛雖然有時行事略魯莽,卻從來顧得大體,從未有逾矩之行。此番公然兵圍理藩院,若非事出有因,情理難通。因此,在顧文興報胤禛請見之後,康熙便讓顧文興問個明白。

顧文興仔細聽完胤禛的陳述,便回到東暖閣回稟康熙而去。

太子此時才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笑容道:“四弟,這回又是奇功一樁。剛纔驚的哥子不淺。”然後笑容之中更多了幾分嘲弄:“大哥此番怕是反蝕了把米。在皇阿瑪面前,看他如何交待。”

胤禛不便答話,只是一笑而過。

只得片刻,顧文興又帶來了康熙的旨意,讓太子胤禛即刻覲見。

胤禛尾隨太子,請過安之後,特意看了看康熙的神色,此刻的康熙,一臉怡然,而還在一旁肅立的大阿哥卻是滿面通紅,尷尬異常。胤禛只當無事一般,也給胤褆打了招呼。

康熙看了一眼胤褆,這才又轉向胤禛道:“適才大阿哥報稱,你今晨擅自調兵圍了理藩院,朕既納悶,平素看你還好,怎麼行事卻如此莽撞?奏辨之後,朕便釋然。你臨機果斷,甚好!”

得康熙稱讚,胤禛自是叩首謝恩。而胤褆的臉愈加紅的泛紫,康熙見狀,卻不依不饒,語氣雖然平淡,但字字都透着寒意:“胤褆,你在朕面前,言辭鑿鑿,雲胤禛如何如何,瞧瞧你自己又是個什麼東西?奏報不實,險些冤了你弟弟。你自己說,該怎麼處置?”

胤褆此刻無地自容,連忙跪地,道:“兒臣,兒臣知錯了。兒臣不是有意針對四弟,只是,只是……。”胤褆此刻搜腸刮肚地尋着說辭,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了下來。

這時,胤禛出人意料地開口道:“皇阿瑪,兒臣思量,大哥也是好意。兒臣年輕性急,行差踏錯之舉,不在少數。此事事發突然,大哥應當是怕兒臣闖下滔天大禍,這才上稟皇阿瑪天聽。”胤褆全然沒有料到胤禛居然會爲他開脫,怔在了當場。

太子也是大爲詫異,本來還存着看胤褆的好戲的想頭,此時只得作罷。見胤禛爲大阿哥求情,心中在如何不情願,卻也不想康熙以爲自己不講兄弟情誼,便不鹹不淡地爲胤褆說了些好話。康熙雖然惱怒,但看在太子和胤禛的面上,只是罰了大阿哥一年的俸祿以爲懲罰。

另外,在胤禛的舉薦下,年羹堯得了大彩頭,不必應考,便得了舉人的身份,更爲重要的是,胤禛得到了康熙的首肯,在二次征討葛爾丹時,年羹堯可隨軍參議。

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110章 嫌隙(五)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382章 問鼎(六)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5 諍臣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209章 驚變(五)第209章 驚變(五)第327章 萬壽(四)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235章 渾水(十六)16 家祭三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76章 從軍(七)第242章 渾水(二十三)第187章 懲戒第250章 議儲(三)第159章 河務(二)第391章 問鼎(十五)3 南書房第111章 嫌隙(六)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109章 嫌隙(四)第251章 議儲(四)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170章 南巡(一)第29章 傷逝(三)第45章 麻煩(五)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205章 驚變(一)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208章 驚變(四)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60章 河務(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162章 河務(五)第84章 出征(七)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10章 驚變(六)第248章 議儲(一)第178章 南巡(九)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160章 河務(三)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250章 議儲(三)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172章 南巡(三)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93章 又生風波(一)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177章 南巡(八)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224章 渾水(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82章 出征(五)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76章 從軍(七)第134章 二徵葛爾丹(一)
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110章 嫌隙(五)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382章 問鼎(六)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5 諍臣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209章 驚變(五)第209章 驚變(五)第327章 萬壽(四)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89章 首戰葛爾丹(五)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235章 渾水(十六)16 家祭三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76章 從軍(七)第242章 渾水(二十三)第187章 懲戒第250章 議儲(三)第159章 河務(二)第391章 問鼎(十五)3 南書房第111章 嫌隙(六)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109章 嫌隙(四)第251章 議儲(四)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170章 南巡(一)第29章 傷逝(三)第45章 麻煩(五)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205章 驚變(一)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208章 驚變(四)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60章 河務(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第162章 河務(五)第84章 出征(七)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10章 驚變(六)第248章 議儲(一)第178章 南巡(九)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160章 河務(三)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250章 議儲(三)第350章 父子兄弟(二十)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172章 南巡(三)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93章 又生風波(一)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177章 南巡(八)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224章 渾水(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82章 出征(五)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76章 從軍(七)第134章 二徵葛爾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