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

乾清宮西配殿的弘德殿中,一片死寂,肅立在門口、廊下、庭中三處的內監侍衛等,俱都是打疊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摒着氣兒,微嗽不聞。三月裡煦風暖日,隔着宮牆,御花園的參天松柏都滿枝寫着春意,王掞卻如同枯木一般地跪在殿外,朝冠置於一旁地上,渾身上下朝服不整,滿頭滿臉地掛着頹唐。弘德殿不比乾清宮正殿疏闊,形制較小,明間暖閣也都造得頗爲緊湊,是以眼下雖不知殿內情形,卻能時不時遽然從裡面傳出陣陣高聲。

“朕一再容讓,他不知見好就收也就罷了,還屢屢興是非,非逼得朕要罵他祖宗!”康熙氣極,揹着手來回在殿內折了兩道,一反身指着殿外恨恨道,“愚昧小人,還每每以其祖王錫爵在神宗時力請建儲爲榮,再四誇耀人前,不知羞恥!”御座之前,一溜跪着胤祉、胤禛、馬齊、嵩祝、王頊齡、隆科多等人,皆是先後進來奏事的,初只知氣氛不對,料想皇帝餘怒未消,可不想就這麼無聲無息地也跪了小半個時辰。在場衆人無一不是深悉皇帝性情的,這會子見皇帝總算開口罵人了,也都暗自鬆了一口氣,當下只是更伏低了身子,任皇帝將這些怒極之辭肆意宣泄。

爲着這次王掞又糾合御史上書請建儲君之事,康熙先前在御門聽政上就已是一通雷霆發作,明擺着就是要拿王掞做筏子,重申當年‘敢有再請建儲者,朕必誅之’的上諭,事涉敏感關節,諸王大臣單聽着就心驚肉跳,勸都不敢勸上一分,哪還有再敢替王掞緩頰的。朝上當即就有嚴旨,令將王掞從重議處。然散朝之後,又有旨意將王掞老邁之軀拎到弘德殿外跪着,胤禛一路隨過來,雖是心有不忍,卻因不甚明白皇父用意,也是不敢多話。

康熙罵過這幾句狠話,纔好似消了幾分怒氣,不耐煩地衝衆人一揮手,降了調子道,“都起來罷,沒的讓你們也都陪着跪。”胤祉列在最前頭,當下一體叩了頭謝過,才小聲領頭道,“求皇阿瑪息怒,怡養聖躬爲重。”胤祉本是勸慰於他,可一個‘怡養聖躬’,又激出康熙一股子無名怒火,陰着臉看他,“朕倒想過安在日子,也得要有人肯容得朕!”胤祉覷着康熙神色,不意間目光碰上,心中不禁打了一個激靈,只得躬身告罪,訕訕地不敢再應。

康熙目光在衆人身上逡巡了一遭,最終定格在殿門口,森然道:“好麼!真長本事了,一而再、再而三,好一個百折不撓,矢志不渝,打量朕是可欺之主麼?朕雖身子不濟,也還沒死,還不到臣子們就希求來日富貴的時候!”皇帝如今體力較早年雖日顯羸弱,罵起人來卻是中氣十足,又冷地駭人,列在最後的王頊齡與隆科多俱都一噤。王頊齡雖是大學士得以列此,卻是個漢臣的身份,頗爲尷尬;隆科多自得了步軍統領之後,再又蒙康熙委了理藩院的差使,寵眷日隆,常侍君側,只是昔年往事常有佟國維詳加教導,卻從未親身擔待過這樣的陣仗,一時見了,直感皇帝固是年老,然獨殺伐決斷卻未更改……

“臣等萬死不敢承當。”這話說的極重,馬齊早已是領頭再度跪了,重重叩首。胤祉、胤禛等隨在一道,也不敢勸,衆人除了伏地叩首,靜聆雷霆之外,再也沒有別的法子。胤禛心中卻也是與隆科多同樣的想頭,然纔在腦子裡打了一轉,便又聽得皇帝愈發罵地刻薄,聲調也愈重:“不是朕想折辱大臣,可他王掞算個什麼東西,諫臣?孤臣?還是忠臣?朕雖老邁,但眼還沒瞎,還能辨得出個忠奸好歹來,朕謂王掞,是爲國賊!借朕登極六十年之期,喻朕年老不能用事;奏請建儲,實則欲放出二阿哥,一味藉此邀榮,不念社稷安危、國朝休慼,亦不顧宗族身家性命,甘當叛逆,如此居心險惡,無父無君之人,尚有臉面忝列閣部謊稱諫言,還敢在摺子裡頭妄稱忠愛愚誠?簡直不知死活,恬不知恥!”

一時間,金石之音震得滿殿中都是迴響,不消說殿外的王掞自然是一一入耳,殿中衆人也都無不悚然。然皇帝終不是盛年之時,可以由着氣性地宣泄,是以待他怒意橫生地狠罵完這一通,早已是氣血上涌,顴骨上也泛起潮紅來,偏着殿內康熙又不準太監伺候,隱隱地竟是站立不穩,好在胤禛眼尖,急忙膝行兩步上前扶住了,餘等也皆是一陣懸心,慌地一聲就喊“皇上保重”,紛紛探了身子就要過去。待康熙伸手抓穩了御座,靠在軟墊上,又用了些蘇合香酒,緩了一時,望着人人眼中的憂色,才擺了擺手。胤禛無奈,在御前默默一叩首,方纔退了一旁,只聽得康熙又冷哼道,“朕要記得沒錯,那十幾個列名的御史,陶彝、陳嘉猷,哪一個不是當年題請建儲之人?想當初王掞事前以密摺奏聞建儲之事,朕倒一時失察,不曾疑其等結黨,如今看來,陶陳等人明系王掞黨羽。給朕嚴查,今日事若是與其密謀之舉,則必有用心險惡之處,朕斷不容這等奸惡之徒以前明故事亂政!”

“皇上聖明洞鑑。王錫爵極力奏請建儲泰昌帝,方致其後魏忠賢等數十年亂政,再致明亡,王錫爵不能辭其罪,但…要論王錫爵以陰私結黨,恐這是前明的風氣,並非他一人若此……”這話卻是嵩祝先應的,他見皇帝還要一味罵下去,深怕再要真傷了龍體,干係只怕更大,忙順了康熙的話,硬着頭皮回道,只是覺出康熙一番要興大獄整治言官的用意,便將話頭轉了一轉。

其實王掞的摺子嵩祝看過,倒真並無皇帝引申出來的這些惡意,王掞又實在是軸人一個,滿朝皆知廢太子已再無氣候可言,偏他只一個肯如此抱定心念爲了胤礽,要說他真有那謀逆的惡念,只恐換了誰都不信,可偏他王掞一再以建儲之議拂逆龍鱗,卻實在不能說他沒有爲廢太子張目的意思,不曾存了效法曾祖之念,因此惹得皇帝屢次大發雷霆,說他咎由自取卻並不屈了他。

對王掞的處置,於這幾個股肱重臣來說難言的很,於阿哥們卻是少了很多關礙:皇父日益年高,儲位之事終究也是胤祉、胤禛兩個懸心之處,各有各的想頭,但是對於皇父屢次所言不立儲位之說,二人終究是半信半疑,都想看看如今這一回對王掞的處置,察覺出乃父真意,比之這個,王掞其人便顯得無足輕重了,是以二人雖聽出來嵩祝想爲王掞緩頰一二的意思,也是跪在一旁一聲不吭兒,靜觀其變而已。

“那你想怎麼處置他?”康熙聽出嵩祝的意思,冷哼一聲,一擡手打斷了他道,“朕不以他先祖之罪加在他身上,但是這回,朕就再容不得他。王錫爵已滅前明,王掞又以朕比之神宗,他堅請立二阿哥爲嗣,毀我大清之意昭彰,如此奸惡之徒,朕豈有隱而不發之理?”

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327章 萬壽(四)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11章 嫌隙(六)14 家祭一第177章 南巡(八)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175章 南巡(六)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7 成長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21章 渾水(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10章 驚變(六)第70章 從軍(一)第95章 又生風波(三)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223章 渾水(四)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253章 議儲(六)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72章 南巡(三)第176章 南巡(七)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214章 驚變(十)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228章 渾水(九)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222章 渾水(三)第76章 從軍(七)第393章 完結篇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9 喜訊一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1章 八阿哥(三)第82章 出征(五)第210章 驚變(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93章 又生風波(一)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77章 問鼎(一)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75章 南巡(六)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42章 麻煩(二)第214章 驚變(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06章 驚變(二)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20章 混水(一)第95章 又生風波(三)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57章 議儲(九)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28章 渾水(九)第70章 從軍(一)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391章 問鼎(十五)9 喜訊一第116章 家宴(四)2 在禁苑的生活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42章 麻煩(二)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6 反思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10 喜訊二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27 傷逝一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385章 問鼎(九)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
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327章 萬壽(四)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309章 南山遺恨(八)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11章 嫌隙(六)14 家祭一第177章 南巡(八)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175章 南巡(六)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7 成長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21章 渾水(二)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210章 驚變(六)第70章 從軍(一)第95章 又生風波(三)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223章 渾水(四)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253章 議儲(六)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72章 南巡(三)第176章 南巡(七)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214章 驚變(十)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228章 渾水(九)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163章 國事家事(一)第222章 渾水(三)第76章 從軍(七)第393章 完結篇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9 喜訊一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1章 八阿哥(三)第82章 出征(五)第210章 驚變(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93章 又生風波(一)第240章 渾水(二十一)第377章 問鼎(一)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75章 南巡(六)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42章 麻煩(二)第214章 驚變(十)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第206章 驚變(二)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220章 混水(一)第95章 又生風波(三)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57章 議儲(九)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28章 渾水(九)第70章 從軍(一)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391章 問鼎(十五)9 喜訊一第116章 家宴(四)2 在禁苑的生活第290章 多事之秋(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42章 麻煩(二)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87章 問鼎(十一)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148章 二徵葛爾丹(十五)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6 反思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68章 塵埃落定(十一)10 喜訊二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27 傷逝一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385章 問鼎(九)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