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父子兄弟(十)

佟國維聞言遲疑了一下,像是在尋思該怎樣回覆。康熙輕笑一聲,道:“你這奴才,難不成有事瞞着我?”

佟國維訕訕地邊笑邊答道:“奴才有幾個膽子敢欺瞞皇上?奴才今天早上接到滾單,說是太子和三阿哥的車駕離御營還有二百餘里的路,算行進的速度,大約後日午後應該能到。”

這話答得玄妙,生生地砸了太子一磚。二百哩的路程輕車簡從,奉詔見駕的太子居然要走兩天。但是佟國維又說的是大實話,任是太子到了當場,也挑不出一丁點的錯。更何況以方纔佟國維的表情,凡是在場的無不以爲佟國維是有心維護太子。

果然,康熙眉頭稍皺,復又問道:“胤礽幾時離京的?”

佟國維又是猶豫了一下,回道:“皇上聖體違和的第二日就已經八百里加急傳諭太子前來。太子當天就動身了。”

康熙心中頓時騰起一陣怒火,自丁未日傳諭太子以來,整整過去了十天,京城距此地不過千里不到,若是快馬前行,慢則五六日,快則二三日可至。可是,太子至今還距御營二百哩,還要再過兩天才到。

康熙並不像讓臣子們看到自己與太子之間父子失和,於是強按下怒氣,笑笑道:“想是太子有事情路上耽擱了。朕這些日子不見太子,心中甚是想念。佟國維,你且去走上一次,告訴胤礽他們兩個,別的事情都可暫時擱下,速至朕的行營纔好!”

佟國維在康熙身邊也有好些年頭,熟知康熙脾氣秉性,早看見康熙臉上轉瞬即逝的冰冷,知道此次太子前來必然踢着鐵板,當下心中盤算了一番。應了一聲之後,便也匆匆帶了一隊護衛,快馬出營而去。

陳廷敬一個人在康熙身邊,瞧着康熙陰晴不定的面色,真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康熙斜坐在榻上,半天也不說話。知道陳廷敬抑制不住喉中的輕癢,壓抑着咳了一聲之後,康熙彷彿纔回過神來,道:“啊,廷敬,朕剛纔有些心不在焉。朕是在想昨天佟國維所說的令出多門之事。而今不管是不是將帥不和,朕爲戰事計也需要爲前營之事稍作籌劃,小心使得萬年船。朕有意對大阿哥稍加訓誡,命其以裕王軍令是從,你看如何?”

陳廷敬明白康熙不想再在太子一事上多做糾纏,便順着康熙的話頭道:“臣以爲此舉甚是妥當。臣也曾有過勸皇上調回大阿哥的念頭,但轉念一想,還是皇上聖慮周詳。大阿哥初爲副帥,正是意氣風發之時,臣估摸大阿哥與裕王之爭,不過二人意見不同而已,若是貿然調回,勢必冷了他一片精忠報國之心。”

康熙點了點頭,道:“子端說得對,朕確實有此顧慮。你且去擬一份密旨給胤褆,言辭就按照朕剛纔的意思斟酌。”

陳廷敬回道:“是。待臣草就之後再請御覽。還有一事,臣見軍報之中,似乎前營糧草所餘不多,再有十日,前營糧草就要見罄。如今既然葛爾丹率餘部不滿一萬已逃,天氣又見冷,我軍也不宜大舉追寇。臣估摸着裕王不久定會請旨班師。至於善後安排之事,皇上可有旨意?”

康熙沉吟了片刻,還沒有回答,就見李德全捧着一個黃匣子走了進來,跪稟道:“皇上,大阿哥陳密摺一封。”

康熙微笑道:“看來這地方也有靈性,竟是說不得。胤褆大約是知道自己處事不周,先緊着在朕這裡撞個木鐘。”邊笑邊接過匣子,順手撕去上面的封條,取出一封摺子,讀將起來。不想纔讀了三四行就面上變了顏色,不待讀罷,竟憤然將摺子擲於地上!

陳廷敬不知發生了什麼,惶惶拜倒勸道:“皇上息怒!保重聖體爲要!”

康熙頹然道:“朕怎麼回生出如此不仁不孝,無情無義的兒子?”

這話說得很重,陳廷敬不敢迴應,只得默不作聲。

康熙長嘆一聲,道:“子端,你看看這小畜生在密摺上都寫了些什麼!”

陳廷敬撿起摺子,仔細看了起來,越讀便越是驚心。大阿哥一方面慷慨陳詞,言陳自己如何有先見之明,欲以重兵強攻葛爾丹卻被裕親王壓制而不得。言語之中多有暗示,直指裕親王膽小,不敢與準噶爾部正面交鋒,而且雖已成重兵圍困葛爾丹之勢,卻不能乘勝擊之,自己欲領一隊親兵去攻還被嚴令禁止,以至葛爾丹逃脫云云。

陳廷敬不由得心底暗想:大阿哥此舉真真愚蠢。且不說,在康熙的兄弟之中,康熙最借重的就是福全,從來在衆皇親中,除了皇子之外,裕親王得的賞賜都是頭一份,而且康熙特旨福全上朝言語之中不必稱臣。康熙也曾不止一次在衆臣面前稱若非福全當年以賢臣之願對先帝,自己未必能坐上龍庭。二人之間兄弟情深,在朝之人未有不知。再者,康熙對於誠孝看得很重。平時教育皇子一定見了長輩,禮節絕不可少。可是如今大阿哥居然毫不掩飾地攻訐自己的親伯父,怎能讓康熙不心寒。而且大阿哥仗着皇子的身份,越過前營主帥直接越級陳奏,更是錯上加錯。

康熙見陳廷敬讀完,便道:“如今,即刻擬旨,着胤褆返京,所屬各部歸由裕親王統屬。並令裕親王詳細回奏葛爾丹逃逸事。你可援引朝中舊例。貝勒阿敏棄永平,代善使朝鮮,二人不遵旨行事,而英親王以兵譟,太宗皇帝皆取口供例。另附一密旨給胤褆,只需寫一句話:裕親王乃汝伯父,若汝供與王有異同,必置汝於法!”

陳廷敬口中諾諾稱是,內裡不免慨嘆:到底皇上還是向着自己兒子多些。這封給大阿哥的密旨夾在給福全的旨意之中。福全是個謹慎的聰明人,看過之後,不可能不明白康熙的言下之意:“朕爲了二哥連自己的兒子都可以不要。福全焉能不爲所動?肯定得把錯處都攬在自己頭上,來顧及康熙的天家顏面。然後康熙再法外施恩,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只是這層意思陳廷敬只能在心中想想,嘴上卻只稱‘皇上聖明!”

第107章 嫌隙(二)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21章 渾水(二)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116章 家宴(四)第228章 渾水(九)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326章 萬壽(三)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62章 何去何從(三)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108章 嫌隙(三)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29章 傷逝(三)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229章 渾水(十)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60章 何去何從(一)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73章 從軍(四)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42章 麻煩(二)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110章 嫌隙(五)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23章 兄弟(一)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2章 八阿哥(四)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206章 驚變(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52章 議儲(五)第134章 二徵葛爾丹(一)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378章 問鼎(二)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13章 家宴(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17章 家宴(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08章 嫌隙(三)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61章 塵埃落定(四)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169章 封爵(二)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377章 問鼎(一)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79章 問鼎(三)第236章 渾水(十七)
第107章 嫌隙(二)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119章 波瀾橫生(二)第308章 南山遺恨(七)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221章 渾水(二)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116章 家宴(四)第228章 渾水(九)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326章 萬壽(三)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62章 何去何從(三)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108章 嫌隙(三)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02章 南山遺恨(一)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29章 傷逝(三)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229章 渾水(十)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60章 何去何從(一)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73章 從軍(四)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42章 麻煩(二)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110章 嫌隙(五)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181章 科舉弊案(三)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23章 兄弟(一)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2章 八阿哥(四)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206章 驚變(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252章 議儲(五)第134章 二徵葛爾丹(一)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1章 八阿哥(二)第102章 父子兄弟(八)第378章 問鼎(二)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344章 父子兄弟(十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13章 家宴(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17章 家宴(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108章 嫌隙(三)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261章 塵埃落定(四)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169章 封爵(二)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377章 問鼎(一)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79章 問鼎(三)第236章 渾水(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