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忽得啓發,設計識人

暑意漸濃,驕陽日盛。

接連好幾日,除了早上依然去馬場練習騎射,陪着祖母消磨完上午的辰光,午後的半日旖景都在綠卿裡看那本厚厚的《東明五帝傳》。

年歲還小時,她就聽過祖母說起哀帝的故事,更兼着魏先生也常常批判東明哀帝的暴戾無道,旖景對東明這個亡國之君的種種惡行也是耳熟能詳。

當時昭康氏一統北原,劍指中原,百萬雄獅盤據敕勒川外,對錦繡中華虎視眈眈,外患迫在眉睫,哀帝卻置之不理,自登基之初,賜死元配,立一出身卑賤的宮婢爲後,執意把中樞首相之職交託到宮婢之父手中,併爲此大開殺戒殘害忠良,又夜夜笙歌不絕,放縱奸詐小人把持政事,以致昭康氏輕易突破關隘,奪歸化十郡。

見東明朝廷不作理會,昭康氏野心暴漲,又揮師往朔州進發。

那時高祖已被逼起兵,聞朔州險情,意欲前往支援。

不想哀帝聞信,竟以爲這是除去虞氏亂黨的大好時機,非但不救朔州之急,反而令東、西幾路大軍夾擊楚州軍,全不顧蠻夷破城之危。

高祖寒心,遂棄朔州不顧,直取翼州,逼向錦陽京。

朔州守將不得外援,死守半載,終於箭盡糧絕,自絕,城破,朔州淪喪於北原人手中,緊跟着,昭康氏於朔州稱帝。

東明朝臣總算對哀帝徹底失望,由當時任職參知政事的秦文執牽頭,聯合各大望族並京師禁衛,以“親君側”的名號,發動“洪明之變”,逼得哀帝自絕,迎擁兵翼州的虞興邦入京,至此,東明國亡,大隆建國,虞氏稱帝。

哀帝無能而性惡,雖屍骨已寒,可世人每有議論,無不咬牙切齒。

故而在旖景的意識裡,前朝東明實在不堪得很,但讀了幾日《東明五帝傳》,她的看法卻大有改觀。

除了哀帝,東明十四任君主之中原也不乏盛世明君。

尤其是東明元帝,出身草莽,卻能在亂世之中異軍突起,一統中原,結束十國之亂,創立東明三百年盛世之治,可謂一代明君。

元帝本是樑國宮奴,因樑王無道,大興土木,宮室建得窮奢極侈,又不願舍卻銀錢聘苦工,遂在國內置苛法酷吏,用各種虛名剝奪百姓田地,讓良民淪爲宮奴,沒入苦工之列,元帝便是這千萬受害者之一。

樑國宮奴的生活十分悽苦,非但要無償服役,修建宮廷別苑,稍有懈怠便會遭至鞭笞,就連一口飽飯,都成了奢侈,元帝終於不堪逼迫,冒死逃出樑國,落草爲寇,後來又組建東明軍,攻打諸候王,逐漸成勢。

元帝雖是草莽出身,卻心懷天下,胸中抱負委實宏大。

天不負他,終於成就大業。

可元帝卻委實不算飽學之士,他本是大字不識之人,落草爲寇之後,經過多年打家劫舍,漸漸闖出了些名堂,這才虜了個被逼無奈的學子,教他識字。可連年征戰,烽火裡求生的動亂生涯,終究是沒有讓他學成滿腹經綸,後建立東明,百廢待興,身邊信臣多爲武將,文臣奇缺,讓元帝委實覺得煩惱。

當時中樞、六部職位俱空,制度雜亂無章,雖泱泱中華不乏飽學之士,可元帝卻不知當信何人。

不過到底是一代聖君,經過煩惱之後,元帝也極快地想出了法子。

以他看來,所謂忠臣,品行一定要端正,他雖然無力評判哪個人的學識最佳,最有能力,可判定一個人的品行是不是端正,還不算難題。

便有了元帝選相這麼一個故事。

最後一代明相張同脫穎而出,據說這位張大人經歷了元帝給出的多重誘惑——金錢、豪宅、美人……他不爲所動,只以天下百姓安居,政局穩定爲己任,大公無私,不畏權貴,所諫皆爲利國利民之策,最終獲得了元帝的信重,任爲首相,執掌中樞。

元帝選相的故事極大地啓發了旖景。

身邊的丫鬟們,春暮、秋月與秋霜是信得過的,但除了她們,旖景再也沒有信得過的人,經過這段時日的觀察,夏雲與鶯聲自然不再考慮之列,可其餘那些,也不知將來會不會有背叛之心。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旖景雖明白自己太過杯弓蛇影,卻委實不敢再輕信旁人。

畢竟接下來的事情置關重要,偏偏還不能依靠春暮她們,那麼不得不再擇一個親信。

放下手中的書,旖景離開美人榻,站在珠簾裡,看向外間正忙碌着櫻桃——她已經觀察這丫鬟好些日子了。

果真是個勤快人,也不是個多嘴的,不愛在主子面前表功,甚至沒有對鶯聲落井下石,就這麼看來,至少沒有惡習。

再說她與紅雨有隙,至少保證了不會與宋嬤嬤同一陣營。

伶牙利齒,性子剛強,有個哥哥在賬房任小廝,聽秋月說,櫻桃的哥哥也是個伶俐的……

這些都很符合旖景的需求,但旖景心裡還是有些不踏實,她的敵人可不僅僅只是宋嬤嬤,櫻桃不會被宋嬤嬤收買,卻保不準對自己就能完全死心踏地的效忠。

不過東明元帝的辦法值得借鑑,但凡品行端正之人,應當是做不出背主求榮之事,當然,身爲主子的人,也不能像哀帝那般殘暴無道……那麼接下來,就剩考察一下櫻桃的品行了。

旖景重新又坐回美人榻上,伸手打了一下坐在腳踏上磕睡的秋月。

秋月正做着美夢呢,嘴邊兒的烤鴨腿就這麼被敲飛了,懵懵懂懂地睜開眼,茫然地盯了旖景一陣兒,才突然醒悟,擦了擦脣角其實並不存在的唾沫,笑着說道:“天熱人乏,奴婢一不小心竟然睡着了。”

“我見你這密探的活兒也做得厭了,這麼多天來,怎麼就沒跟我再念叨起鶯聲的動向?”旖景問。

“也沒什麼,就是又去了松濤園幾回。”秋月微微有些泄氣:“五月去找了她,不過也就聽她翻來覆去地念叨世子院裡的景緻,紅雨的活兒有多輕省,有多讓人羨慕。”

看來鶯聲是有求於紅雨,才走得這麼勤,旖景默默地想。

“不過五月懷疑着鶯聲是想調去松濤園,可無論怎麼套話,鶯聲就是不承認。”秋月又說:“那小蹄子若真有這樣的想法,也是癡人說夢,紅雨不過就是個丫鬟,怎麼做得了松濤園的主?”

那可不一定,不是還有個宋嬤嬤嗎?想來如果鶯聲調去了松濤園,紅雨可不就有了來自己身邊的機會?旖景暗忖,想着自己若是宋嬤嬤,定是會順水推舟的,這麼一件小事,祖母未必會放在心上,只怕也會順口允了。

也好,既然紅雨這麼想來,就讓她來好了,但鶯聲去哥哥身邊……

旖景心中一動,忙喊了春暮進來,拿出幾塊碎銀子交給秋月:“拿去給五月,讓她想辦法套出鶯聲的話,看她是不是對大哥哥……”

雖然沒有說明,春暮與秋月都瞪圓了眼睛,尤其秋月,竟像被蠍子蟄了一般跳將起來:“若那小蹄子真存了那等心思,可真是自尋死路。”

春暮琢磨了一陣,猶豫着說道:“世子爺往常來看五娘,鶯聲就想往跟前湊,若說真有這等心思卻也有影兒,她心思本就大,年歲也……”

鶯聲十五了,大姑娘一枚,早通了人事,再說也生得有幾分姿色,只怕是不甘爲奴爲婢的。

“奴婢這就去尋五月。”秋月磨着牙,雄糾糾地往外頭走。

旖景忙喊住了她:“別這麼急,這會子人多眼雜的,仔細引得鶯聲生疑,反而不利於五月行事。”又拉了春暮與秋月近前,小聲吩咐了些話。

兩個丫鬟更覺得驚奇,面面相覷,揣摩不出旖景的用意,秋月一慣心直口快,乾脆問道:“五娘爲何要如此?”

“你只按我囑咐行事就好。”旖景並不想多作解釋。

秋月疑疑惑惑地應了,依然坐在腳踏上,腦子裡想着小主子的囑咐,還是忍不住問道:“五娘可是懷疑夏雲有了二心……”

春暮連忙說道:“可是因爲上次的事?夏雲那麼說話的確不對,可她一慣就是個口拙的,奴婢以爲,也並不能證明她就有了別的心思……五娘,夏雲她跟着您身邊也有這麼多年了……”

原來春暮是以爲當日夏雲替鶯聲求情,惹惱了旖景,這才起了心思讓秋月故意尋她的不痛快,好打發了她。畢竟在同個屋檐下服侍一個主子,春暮甚是不忍。

秋月卻說:“春暮姐姐你不知道,這些日子以來,院子裡的丫鬟都曉得了你拒絕宋家的婚事,夏雲本不是多事的性子,卻纏着我與秋霜把這事翻來覆去的問,關心得很,瞧她那模樣,只怕是恨不得替了姐姐嫁去寧海纔好。”

春暮怔了一怔:“她是不知道那宋二公子的稟性吧,可就算如此,夏雲孤身一人,打算得多些也不爲過,五娘……”

這丫鬟實在是太心軟了些,旖景暗歎,也安慰道:“你們都想左了,我並不是要打發了夏雲,只不過別有用意而已,小小地利用她一回罷了。”

春暮這才吁了口氣,也不再追問了。

夏雲這時完全沒有意識到她的命運走向即將發生轉變。

荷塘裡,蓮葉亭亭,託着耀眼的金芒,雖然無風,卻似乎不堪陽光的重量,微微顫抖着。

夏雲坐在濃蔭下,託着腮看着滿池金波,悠然一嘆。

得知春暮將嫁爲官家婦,她羨慕得好幾晚都睡不着覺,滿腦子都是怎麼討好宋嬤嬤,也給自己爭取這麼一個機會,可一直難下決心……倒並不是因爲有什麼顧忌,而是她實在不懂得怎麼討好人。

無財無勢,又是個笨嘴拙舌的,要怎麼才能討得宋嬤嬤的歡心?

鬱郁數日,尚不待想好怎麼拍馬屁,卻忽又聽說春暮拒絕了這門婚事!

夏雲頓時覺得胸口悶痛。

春暮實在是不知珍惜……

那可是官宦之家!一個奴婢竟然拒絕了做一個官家子的正妻!

明明都是一般的人兒,她絞盡腦汁求而不得的,卻被春暮棄之入履。

老天果然不開眼,菩薩們更不會同情弱者。

夏雲憤憤不平,跟着又陷入了鬱郁之中,她依然還是找不到討好宋嬤嬤的方法,可那近在眼前的誘惑,無疑讓她比前些日子更加焦灼。

人就是這樣,若是不知春暮的事兒,夏雲壓根不敢憧憬自己會嫁給官宦子弟,可一旦知道有這樣的機會,不覺就開始了美夢連連,但也不過只是做做夢罷了,可當她知道春暮拒絕了親事,這夢境就突然變得真實起來,自然更迫切地想讓美夢成真。

到了後來,就把這夢看成了唯一的希望,卻又苦於沒有爭取的法子。

就越發地對現狀不滿,儘管如今的生活,也算是衣食無憂、太平安穩。

都是爲了將來,鶯聲起碼還知道去找紅雨討好,可夏雲卻只知道自怨自憐,哀嘆蒼天不公。

可是有的時候,機會也全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鶯聲一連多日往松濤園“活動”,拉着紅雨沒邊沒際地閒聊,說的都是羨慕的話,終於耗盡了紅雨的耐性,在這麼一個炎熱的午後,開門見山地問她:“姐姐可是想調來松濤園?”

總算是,問出了這麼一句動聽的話!

鶯聲只覺得悶熱盡消,心底颳起了一陣清風,拉着紅雨的手,滿是迫切,熱淚盈眶。

紅雨不自在地縮了縮手,爲難地嘆息:“我不過也是個奴婢,哪裡能幫得了姐姐。”

鶯聲連忙啐了一口:“那等蹄子的胡話,妹妹何必放在心上?誰不知道宋嬤嬤的尊貴,你可是她唯一的孫女兒,要說也算官家千金了,這點子事哪裡難得了你?”

有官家千金還做人使喚丫鬟的嗎?但鶯聲說得十分自然,面不紅心不跳,態度誠摯得讓紅雨反而臉紅了,心裡頭難免也會竊喜——可不是嘛,父親眼下雖是國公府的家奴,可太夫人何曾真將他們一家看做奴婢?將來脫籍是免不了的,宋家可不正是官宦之家,將來自己可不就是官家千金?

自己完全可以與小娘子們一樣,過着錦衣玉食、呼奴喚婢的生活,偏偏祖母心實,說受太夫人恩惠無以爲報,才勸着自己進來做丫鬟報恩,可到底是普通家奴比不得的。

卻不曾想,她爹不過就是宋嬤嬤的養子,之前又入了奴籍,就算是得大長公主的恩惠脫籍,也說不上是官家子弟,更何況於她?

鶯聲的話說中了紅雨的小心思,成功的讓紅雨求到了宋嬤嬤跟前兒。

“祖母不是也希望我去綠卿苑嗎,可巧鶯聲得罪了春暮,在那裡待不住,莫不就許了她吧,她調來侍候世子,綠卿苑正好就有了個缺兒,雖然是個二等,可有祖母籌劃着,升爲一等也是遲早的事兒。”

遠瑛堂後/庭的忍冬花蔭裡,紅雨與宋嬤嬤避開了旁人密謀。

宋嬤嬤卻啐了一口:“一個賤婢,還敢自己挑揀主子侍候,也不掂掂自己的骨頭有幾斤幾兩。”

這話,自然是在罵鶯聲。

在宋嬤嬤心裡,當然是不把自己當奴婢看的。

“祖母……”興致勃勃的紅雨愣了神兒。

宋嬤嬤長嘆:“你到底還小,考慮事情還是有些欠穩妥,你可想過那鶯聲的意圖?哪裡是受了罰,得罪了春暮,不過是因爲年齡大了,仗着幾分姿色,就起了那等齷齪心思,國公府這麼多小娘子,她怎麼偏偏想去世子院裡?若真如了她願,將來鬧出什麼風波來,我們都得被牽連。”

紅雨垂了頭:“那我拒了她就是……”

“不過這也是個機會。”宋嬤嬤忽然又鬆了口,狡黠地神情沉在眼底:“你別答應她,也別拒絕她,等她再尋你,你只說要替我做雙鞋子,可女紅不佳,求了她指點……”

接下來的幾日,當鶯聲洗完一院子丫鬟的衣裳,就開始坐在窗前做鞋……

秋月的工作總算有了新進展,這一日喜笑顏開地來旖景跟前兒彙報——

“要說那蹄子可真夠警慎的,早些時候咬死不承認,原來是紅雨那頭沒鬆口,瞧瞧眼下,都爲宋嬤嬤做起鞋子來,她只道事情定了七八,再不瞞着了,在五月面前誇耀呢,說是不過多久就要去松濤園裡侍候了,還羞羞怯怯地讚揚世子爺的才華風度,彷彿轉眼就會做了姨娘一般……真是恬不知恥。”

一旁的春暮聽了,險些沒有去捂秋月的嘴:“在五娘面前,這都是說的些什麼胡話!”

旖景自然不以爲意,暗忖宋嬤嬤果然要順水推舟,紅雨來綠卿苑她不反對,可讓鶯聲這個禍害去長兄身邊……那絕對不成!

雖然,旖景並不以爲長兄是那等胡來之人,可是……

像張姨娘,還不是楚心積慮地爬牀功成。父親當年又何常是好色胡來之人?

不過長兄院子裡的事,也輪不到當妹妹的插手,她總不能去祖母面前說,鶯聲心思不純吧……

還是要待宋嬤嬤出手,自己再想法子化解?

一個丫鬟的調動雖不算什麼,可總得有個說頭,宋嬤嬤又會找什麼藉口呢?

旖景思忖一番,決定先按兵不動,又問秋月:“讓你打聽楚王世子的事,如何了?”

秋月連忙彙報:“早就打聽明白了,可五娘沒問,奴婢一時竟然混忘了……楚王世子這次回京,聽說再不會去翼州,那日五娘遇到他,正是回京後的第三日,專程來太夫人跟前兒問安的,後來還與咱們府裡的世子爺下了幾局棋……魏先生與楚王世子常有書信往來,也難怪楚王世子會順便拜訪先生。”想想又加了一句:“並沒什麼蹊蹺。”

旖景失笑:“我哪裡是覺得蹊蹺,不過是有些好奇,不知楚王世子爲何突然回京而已……照你打聽的來看,想必是學業已成,纔回老王妃跟前盡孝的。”

話雖如此,想到關於虞渢身染惡疾,活不過冠歲的傳言,旖景還是免不得心內沉重,算着時間,清谷大概還得等兩年纔出現,且不說這一世他的惡疾能否會被清谷治癒,就算一如前世時,清谷能治好他的“惡疾”,事情到底還是已經發生了轉變,這一世的他不僅師出名門,更是少年成名,再治好了“惡疾”,對虞洲的威脅無疑比前世翻了幾番,如果這時的虞洲尚不足懼,可萬一真如自己推測,鎮國將軍心懷惡意……

保不住會摁捺不住,提前發動陰謀,謀害世子的性命。

這個可能,好比陰雲密佈,籠罩在旖景的心頭,以致於讓她坐立難安,歪在榻上,細細盤算起來。

不能再耽擱了,楚王妃的死因,必須要儘快地確定。

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四百四十四章 納妾之爭,姑姑說教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七十九章 小五獻計,皇子請罪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二十二章 暗下決心,脫胎換骨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各得其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難捺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爺“耍賴”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圖”,原因仰慕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七百一十五章 轉折一日,忽爲側妃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懷疑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一百二十四章 計謀雙方,各自手段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兩百一十章 長卷之上,共畫來年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
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攜手合作,並肩共進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一百八十四章 手提悶棒,等你出洞第七十章 拈花識香,實有內情第四百四十四章 納妾之爭,姑姑說教第七百零五章 你來我往,鬧劇開鑼第四百八十六章 飛花渡頭,人約子夜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四百九十四章 還有後着,滋生嫌隙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七十九章 小五獻計,皇子請罪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四百六十四章 搬得靠山,殺回王府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二十二章 暗下決心,脫胎換骨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各得其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六百八十章 “頑劣”六郎,新婦投繯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七百七十四章 兵犯皇城,死仇兄弟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兩百九十六章 奪秒赴險,爭分勸諫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七百六十九章 辛未事變,久醞即發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真相大白,盛怒難捺第兩百五十九章 巧“斷”疑案,蘭心“晦”質第七百二十三章 詔返遼王,將有殺禍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四百三十七章 循循說理,背後拆臺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爺“耍賴”第兩百二十一章 有人中計,有人隱忍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兩百零九章 宮宴歸來,卻有訪客第七百七十章 大變在即,許氏施令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七百七十三章 針對防範,何愁不勝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四百四十七章 表妹“企圖”,原因仰慕第三百九十三章 良策蠢策?各有見解第三百八十四章 強辭奪辯,委實傲奴第六百七十三章 聖令抵楚,不能饒幸第五百三十三章 和親事定,誰更及時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六百三十四章 牆裡牆外,暫不得見第七百一十五章 轉折一日,忽爲側妃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懷疑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三百八十一章 聯宗族親,原來是你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波剛平,煩惱又至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四百零五章 百變皇子,何爲真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衆芳比才,昭顯風範第三百零五章 策動前夕,偶然偷窺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五百二十九章 兩國貴女,禮教之爭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發兇案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七百零一章 陳二太太,爲女爭貴第兩百九十九章 人已謀事,未知天意第三百一十二章 兵禍消彌,風平浪靜第四百二十三章 秋意漸涼,男女秋月第一百二十四章 計謀雙方,各自手段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並非安慰,深度分析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兩百一十章 長卷之上,共畫來年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五百五十四章 歸人在途,又遇故舊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