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北伐(十一)

陳永福率着疲憊不堪的部下直往南狂奔了一夜,待第二天天色微明,已到了新集地界,距鳳陽城不過百餘里路程。這新集鎮上已駐有千多明軍,由一個千戶官領着,看守些軍械物品並巡靖地方。因此地並無甚緊要,只不過預備着將來退兵時以爲緩衝,是以這一隊明軍只是由原本鳳陽城內的守兵調撥而來,不但戰力很弱,軍紀也是很差。

這兩千多騎士雖然疲累,騎術精良者卻儘可以趴伏在馬背上歇息養神,然而戰馬奔馳了一夜,卻急需稍息回力,飲水喂料。

甫一進鎮,便見到一衆明軍守卒或是歪斜帽子,敞着大褂曬太陽捉蝨子;或是與鎮上閒人磨牙閒逛;或是蹲在地上下棋抹牌,散漫凌亂不成體統。

陳永福也是從下層低級武官做起,到也不覺其怪。只皺着眉頭向身邊的親兵令道:“快去尋他們的長官來!”

他的部下卻不似他這般好說話,那親兵頭目帶着十餘名手下,於鎮口外狂飆直入,將那些個懶散明軍驚的一路跳起,稍有躲閃不及的,卻不免要捱上一蹄,直疼的齜牙咧嘴,喝罵不止。待到了鎮口明軍把守之地,那一衆兵丁哪裡還敢上前阻擋,一個個溜之大吉,躲到一邊。

待那千戶官被衆親兵帶回,這鎮上已是雞飛狗跳,人聲喧鬧。各人只道是漢軍攻了過來,那手腳快的已然收拾停當,準備帶着家小躲到鎮外山上。

陳永福雖見這新集鎮上混亂如此,卻只是不理會,只向那衣衫不整的千戶官問道:“你在這鎮上多久了?”

這千戶官昨兒與鎮上富戶們無賴們賭了一夜,因手風甚好不捨離場,贏了百多兩銀子後已是日上三竿,各人都烏眼雞似的再難支撐,這才散了場歇息。他正睡的香甜,卻被這夥強盜似的明軍拖將出來,心中當真是憤恨之極。卻因問話的卻是一位身着副將戎裝的將軍,他卻不敢不答,只黑着臉打了一躬,答道:“回將爺,小的在此地駐守半個多月了。”

“日前可能敵軍來襲。”

“沒有!”

“可有敵軍路過?”

“也沒有!”

陳永福見他一臉不耐,略點點頭道:“你成日裡還不知道在哪裡鑽沙,只怕是不等人家的馬蹄踏到你肚皮上,你也不能知道。”

“回將爺,小的不歸您管,這事也輪不着您來教訓。小的若是辦差不力,自有上官來責罰。這位將爺若有緊急公務,只管辦去,卻不要在小的頭上做威做福。”

他被陳永福說的光火,也不理會,將大帽戴上,轉身便走。只行了兩步,卻已被陳永福的親兵攔住,不放他走。

陳永福冷笑一聲,將手裡的馬鞭向他一指,沉聲道:“你若是我的屬下,立刻叫人砍了你的腦袋!”

也不和他多說,只向自已身邊的下屬令道:“不進鎮,全軍就在鎮外歇息一個時辰,派些人去鎮內尋草料餵馬!”

他心裡着實煩憂,這新集地處戰略要道,卻因沒有屯積軍糧便如此漫不經心。派駐的軍隊如此,鳳陽方面的明軍戰力如何也不問可知。這一戰還沒有打,失敗的陰影卻已籠罩在他心頭。他與農民軍做戰雖然從未敗過,當年在昌平附近做軍官時,卻連接與入侵的八旗軍交過幾次手,每次都是甫一接觸明軍便是全師潰敗,哪怕是一萬人對一千,也是稍一交手便大敗虧輸,總是因軍紀太差,將軍畏戰,軍士惜命之故。此番要對陣的漢軍戰力和威名都不在八旗之下,這些全無軍紀,又沒有戰意的明軍士卒是否望風而逃,當真是不問可知。

深沉的嘆一口氣,只安慰自已道:“孫督師與洪督師都是朝廷最有本事的能人,他們治軍很嚴,屬下也都肯用拿死戰,只怕未必就如同我想的那樣。”

卻又想道:“只是那幾千漢軍騎兵飛上天去不成?這新集是至鳳陽的必經之所,難道他們不走捷徑,卻要繞道而行?”

他在新集鎮外百思而不得其解,卻不知道沈金戎其實早已於新集鎮外悄然而過,只是小股小股的半夜路過,人馬含枚,不準出半點聲息。是以新集鎮裡鎮外竟然並不知曉。

漢軍飛騎在鳳陽城北連綿二十餘里的明軍大陣附近已轉悠了一天,卻只是尋不到明顯的防守空隙。沈金戎眼看時日耽擱,唯恐明軍即將趁着江文瑨不備發動猛攻,心中又急又恨,卻因明軍人數委實太多。各處營寨排列的井然有序,犄角相連。他雖然多方設法,卻總是不能找到薄弱之處突破。

“這明軍統帥,到也真是了得!”

昨夜派出哨探的部卒又是空手而回,他又不能多派人手,唯恐被明軍發覺。

“罷了,吩咐下去,各部吃點冷食,不準走動,好生休息。待今夜子時,咱們衝他媽的!”

“是!”

他的一衆屬下立時齊聲暴諾,並不遲疑。飛騎乃是漢軍精銳之師,這些軍官都是百戰之餘,刀山血海里廝殺出來方有今日。各人在這荒郊野地裡躲了這兩天,均覺難忍之極。終日不能走動,蚊蟲叮咬再有鬼火鄰鄰,當真是憋的一肚皮的鳥氣。是以沈金戎一聲令下,不但無人覺得他瘋狂亂命,反道都覺得合理之極。

由早到晚,這一支漢軍騎兵養精蓄銳,蓄養體力。待到了半夜子時,全部上馬,往着由僞裝成百姓的探子查出的距鳳陽對面漢軍營地最近之處,先由前隊下馬,將明軍營寨前的木柵拔去。

此時前方再無阻攔,不遠處的明軍刁斗燈火通明,營內隱約傳來巡邏明軍的腳步聲息。

沈金戎將佩刀一抽,又將掛在馬腹的圓盾在左胳膊上繫牢,待全數屬下均是如此料理完畢,方將手中馬刀一揮,當先一騎先衝向敵營,口中大喝道:“狹路相逢勇者勝!殺!”

四千多飛騎同時隨着他大喝一聲,爾後緊隨其後,一齊往明軍營內衝將過去。近半飛騎將士不管其他,只顧跟着主將直往前衝,凡有驚覺奔出的明軍士兵均是瞬息間成了他們的刀下之鬼。其餘飛騎將士點燃早已準備好的火把,四處飛奔飛拋。不過一柱香的功夫,明軍大營內已是亂成一片,幾萬明軍正是酣睡之際,卻是誰也料不到身後突然有大股敵軍來襲,一時間兵士四處逃散,將官們喝止不住,自已也是慌了手腳,一個個只能收攏着身邊的親兵護衛,先圖自保。待各處火勢大起,再也無有人奮力抵抗,各人均是拼命往外逃竄,不敢在這火場內稍加逗留。

孫傳庭此時並不在鳳陽城內,卻也是在城外軍營中處置軍務。他已知道洪承疇即將到來,眼見大戰即起,各種軍務更加繁多,卻盡數壓在他的肩頭。這會子雖然大半的將士都早已入睡,他卻仍然在軍帳內批覆公文,因燭光暗淡很是傷眼,正欲放下毛筆歇息,卻猛然間驚覺帳外隱約傳來火光亮影,又可聽聞到喊殺之聲。

他也不顧身份地位,立時從座椅中猛跳起來,只穿着中衣蒼惶奔到大帳之外,向着聞聲趕來的中軍官問道:“怎麼回事?”

那中軍官原本俊俏的臉上也滿是驚惶之色,也顧不上向他行禮,慌忙答道:“稟大帥,是總兵王樸大人的大營突遭敵襲,王大人抵敵不住,已經被敵人打敗,往趙率教總兵的大營方向逃去了。”

孫傳庭明知道深夜突然被襲很難抵擋,卻害怕是敵人大股來襲,因王樸一部潰敗而全師皆潰,因頓足罵道:“無用之徒!竟致如此大敗,若是壞了我的大事,我必取他性命!”

見那中軍也是一臉惶然害怕神色,孫傳庭很是不滿,向他怒道:“取我的尚方劍,去趙率教營中,命他立刻整頓人馬,迎擊敵人。命那王樸立刻回營收拾本部兵馬抵敵,若是不從,立斬!”

那中軍知道他御下極嚴,手段狠辣,動輒殺人立威。忙不迭應了,帶了百餘親軍拿了孫傳庭的尚方劍往趙率教營中去了。

孫傳庭見他不敢怠慢,立刻過去傳令,這才稍覺放心。又站在原處往王樸營中打量,只見火光雖盛,範圍卻不併很廣,喊殺聲也並不是很大。他又問清了敵襲來處,這才知道並不是鳳陽方向的敵人來進攻。他神色嚴峻,命趕來的總兵和副將們在原處候命,自已只是納悶:“這一股敵人是從哪裡過來?難道事機泄露,準揚一帶的敵人攻過來了麼?若是這樣,只怕是大事不妙!”

這一夜所有的明軍上下都不得睡。那王樸得了命令,當真是害怕之極。立刻引領了幾千本部兵往回廝殺,待他趕將回去,漢軍早已突破阻擋,去的遠了。他指揮着兵士救火,又知會趙率教快些率騎兵追趕敵騎。待第二天天明,點檢死傷,卻只發現些戰馬的屍體。漢軍來回衝殺,別說是傷兵,就連戰死者的屍身也全數帶走。王樸原想稟報上去殺敵若干的如意算盤,卻也是立時落空。無奈之下,只得先安撫士卒,命屬下副將參將們領着兵士重立營盤。自已也顧不上洗漱打扮,顧意仍是灰頭土臉的往孫傳庭營中趕去。

待他趕到孫的大營,趙率教卻早已帶着追擊的關寧兵返回,正在向孫傳庭稟報。王樸不敢做聲,只悄悄的站在武將們的班末,等着孫傳庭發落。

偷眼打量,卻見孫傳庭的神情卻也並不如何難看。只聽得他說道:“趙將軍辛苦,如此,便請回營歇息。”

趙率教原本只聽袁崇煥的調遣,只是遼東根基已失,此番朝廷嚴令,卻是不得不來。只帶了半數的騎兵隨同而來,孫傳庭因他並不是嫡系,實力卻是強橫於諸軍之上,對他也很是客氣,並不如同對其它武將那麼霸道。

此時大帳內外的各級武將都是心中害怕,不知道這孫督帥會如何發作。孫傳庭御下甚嚴,爲人威嚴果決,很是手辣。此次大營被襲,幾千敵騎來回衝擊,如入無人之境。趙率教追趕不及,只得眼睜睜看着那些騎兵繞過鳳陽城池,直入對面的漢軍大營之內。他若再近得幾步,只怕漢軍的火炮便立時轟將過來,是以也只能無功而返。各人知道大帥此時必定怒極,沒準就會拿誰發作。至於大營被衝破的王樸,卻必定是首當其衝。衆將看他面無人氣,灰頭土臉的站在班末,心中都是同情之極,卻都想:“此人只怕性命難保。”

孫傳庭待趙率教施禮而退,方又重新坐下,向着衆將訓斥道:“本撫院自都兵以來,從末有過大營被敵兵衝破一事。昨夜敵騎不過數千,入我十數萬人大營之內卻如入無人之境。諸將,爾等可知羞愧乎?”

見衆將都是面露難堪,並不能回答自已的問話。他仍是不依不饒,又道:“若不是念在大戰在即,正是用人之際。本撫院必定會請出尚方寶劍,斬殺無能之將!”

說到此處,他厲聲喝道:“王樸安在?”

王樸正心懷鬼胎,忐忑不安,被他厲聲一喝,幾欲把苦膽嚇破。忙出班跪下,向孫傳庭道:“督帥大人,末將有罪,請念在跟隨多年,鞍前馬後……”

孫傳庭斷喝道:“不必多說!來人!”

他的帳下親兵料想他要殺人,早便備好繩索備用,聽他吩咐立時進來,將王樸按倒,捆了個結實。

卻聽得孫傳庭喝道:“帶下去,責打二十軍棍!若再敢因忽懈怠,臨陣脫逃畏敵如虎,我定斬你不饒!”

那王樸當真是意外之極,原以爲必將會被帶出去殺頭,卻不料只是責打二十軍棍,一時間人頭得保,當真是喜從天降。忙跪頭認罪,口中念念有辭,感謝督帥饒命的大恩。

孫傳庭也不管他如何,只向着帳內被他震懾的畏畏縮縮的武將們令道:“事機已泄,隱藏無益。況且洪部院即將到來,命我軍前移,至鳳陽城下連營。待他一到,便向賊兵進擊!”id=3312近戰保鏢hTtp://loOk_?id=20325嬌妻養成日記looK_?iD=5433紈絝教師hTtp://lOok_?id=17029明朝的那些事兒looK_?id=3609豔遇傳說

第13章 赴閩(下)第66章 北伐(八)第67章 激戰(六)第47章 遼東(六)第19章 甘蔗(上)第66章 北伐(二)第60章 鼎革五第61章 伐明(十二)第55章 偷襲(一)第63章 倭亂(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61章 伐明(一)第65章 治平(八)第23章 閱兵(上)第58章 呂宋(八)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60章 鼎革(九)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44章 定臺(下)第37章 會晤(中)第14章 情動(上)第60章 鼎革(十九)第55章 偷襲(二)第72章 法度(二)第28章 保甲(中)第50章 和談(三)第65章 治平(九)第22章 新竹(上)第10章 赴臺(下)第70章 決戰(二)第38章 歸附(上)第47章 遼東(三)第30章 械鬥(下)第57章 試探(二)第22章 新竹(下)第55章 偷襲(七)第70章 決戰(三)第47章 遼東(十)第34章 開礦(下)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5章 治平(六)第47章 遼東(五)第64章 關寧(五)第55章 偷襲(四)第47章 遼東(八)第56章 返臺(三)第55章 偷襲(八)第63章 倭亂(九)第28章 保甲(上)第67章 激戰(九)第63章 倭亂(十一)第63章 倭亂(九)第73章 南洋(五)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61章 伐明(四)第71章 定鼎(五)第55章 偷襲(五)第73章 南洋(十二)第12章 安身(上)第48章 滅鄭(三)第5章 初會(下)第10章 赴臺(上)第72章 法度(一)第63章 倭亂(七)第51章 騎射(四)第60章 鼎革六第47章 遼東(十一)第72章 法度(五)第63章 倭亂(六)第39章 賄賂(上)第36章 崇禎(上)第59章 爪哇(三)第62章 江南(五)第48章 滅鄭(三)第65章 治平(二)第27章 協議(上)第66章 北伐(五)第31章 立威(上)第60章 鼎革(十四)第73章 南洋(十二)第25章 宗族(中)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12章 安身(上)第61章 伐明(十)第28章 保甲(下)第68章 滅明(四)第60章 鼎革(十六)第59章 爪哇(一)第45章 設縣(下)第67章 激戰(七)第49章 鎮倭(十)第8章 宴客(上)第13章 赴閩(上)第49章 鎮倭(五)第48章 滅鄭(六)第48章 滅鄭(六)第73章 南洋(二)第58章 呂宋(七)
第13章 赴閩(下)第66章 北伐(八)第67章 激戰(六)第47章 遼東(六)第19章 甘蔗(上)第66章 北伐(二)第60章 鼎革五第61章 伐明(十二)第55章 偷襲(一)第63章 倭亂(四)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61章 伐明(一)第65章 治平(八)第23章 閱兵(上)第58章 呂宋(八)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60章 鼎革(九)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44章 定臺(下)第37章 會晤(中)第14章 情動(上)第60章 鼎革(十九)第55章 偷襲(二)第72章 法度(二)第28章 保甲(中)第50章 和談(三)第65章 治平(九)第22章 新竹(上)第10章 赴臺(下)第70章 決戰(二)第38章 歸附(上)第47章 遼東(三)第30章 械鬥(下)第57章 試探(二)第22章 新竹(下)第55章 偷襲(七)第70章 決戰(三)第47章 遼東(十)第34章 開礦(下)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5章 治平(六)第47章 遼東(五)第64章 關寧(五)第55章 偷襲(四)第47章 遼東(八)第56章 返臺(三)第55章 偷襲(八)第63章 倭亂(九)第28章 保甲(上)第67章 激戰(九)第63章 倭亂(十一)第63章 倭亂(九)第73章 南洋(五)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61章 伐明(四)第71章 定鼎(五)第55章 偷襲(五)第73章 南洋(十二)第12章 安身(上)第48章 滅鄭(三)第5章 初會(下)第10章 赴臺(上)第72章 法度(一)第63章 倭亂(七)第51章 騎射(四)第60章 鼎革六第47章 遼東(十一)第72章 法度(五)第63章 倭亂(六)第39章 賄賂(上)第36章 崇禎(上)第59章 爪哇(三)第62章 江南(五)第48章 滅鄭(三)第65章 治平(二)第27章 協議(上)第66章 北伐(五)第31章 立威(上)第60章 鼎革(十四)第73章 南洋(十二)第25章 宗族(中)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12章 安身(上)第61章 伐明(十)第28章 保甲(下)第68章 滅明(四)第60章 鼎革(十六)第59章 爪哇(一)第45章 設縣(下)第67章 激戰(七)第49章 鎮倭(十)第8章 宴客(上)第13章 赴閩(上)第49章 鎮倭(五)第48章 滅鄭(六)第48章 滅鄭(六)第73章 南洋(二)第58章 呂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