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甘蔗(下)

三人一直轉到夕陽西下,暮色漸漸籠罩四周,方纔打馬而回。張偉因見陳永華騎姿笨拙,強拉着他上了自已的馬車,自已卻是騎了陳永華的騾子,跟在馬車後面向鎮北鎮方向行去。

此刻的鎮北鎮卻不同於半年之前,離鎮外裡許便可見鎮牆外刁斗的燈籠亮光,待行得離木柵站稍近些,便聽到有人喝道:“外面是什麼人,怎地這時候纔回。”

張偉笑喝道:“劉國軒,你這狗才,連爺都不認識了。”

裡面那漢子“唉呀”一聲,忙令道:“快開營門,是張爺回來了。”只聽得營門吱呀一聲,幾個鎮丁提着燈籠開了營門,向張偉陪笑道:“爺,不知道是您老人家回來了,小的們得罪了。”

張偉笑罵道:“他***,你們忠於職守,哪有錯了。還有,老子很老麼,怎麼就成老人家了。下次若是這麼肉麻,到是要把你們送到施爺那兒,讓他好好賞你們一頓板子。”

衆鎮丁諾諾連聲,不敢再亂拍馬屁,到是見張偉騎在走騾上,而陳永華到是堂而皇之坐在車牌爲0001的馬車上,衆鎮丁心下詫異,卻也不敢多問。到是劉國軒向張偉笑道:“爺,您怎麼騎着走騾,卻讓陳大公子坐馬車?”

張偉擺擺手說道:“這騾子在這黑地裡怕把復甫摔了。國軒,你怎地在此?”

劉國軒答道:“吃罷飯無事,便來查查這些人有沒有偷懶。”那些鎮丁聞言叫起撞天屈來:“劉爺,我們怎敢,若是疏忽出了事,咱們的腦袋都保不住,哪敢偷懶!”

劉國軒卻不理會,向張偉說道:“爺,咱們雞絲衛士都快一千人啦,現下鎮上的人見了咱們就雞絲雞絲的叫喚,這可真是羞殺人,還是另換個名稱吧?”

張偉也是一笑:“當初你們人少,我只不過是隨口命名罷了,現下人數這麼多,我這幾天正考慮改名,設官制,你不要急,待我和施琅商量一下,便給你個回覆。”

說完在騾子屁股上打了一鞭,與陳永華一起向自已府中行去。雖然陳永華不肯歸順投效,但張偉一直願意與陳永華多加接觸,即便陳永華對他的現狀不肯加一詞,但兩人在一起談談說說,也是愉快。陳雖年少老成,言語謹慎,但畢竟是非凡之人,見識遠比陳施兩人高卓,張偉與他無事便閒談,到也覺得收穫頗多。

兩人堪堪行到張府門前,正看到正門處懸掛的“張”字燈籠,黑暗中卻突然竄出來十幾條身影,張陳兩人皆是渾身一激靈,只道是來了刺客,張偉正待大叫,卻見那些人影突然矮了半截,卻原來都跪在了地上。

“你們有甚冤情,明日去找鎮首處理,怎地直接跑到這裡來?”

張偉因見衆人跪下,料想定是四鎮中有人起了糾紛,不憤之下來尋自已告狀,他原來遇着此事,都極欲過一過清天大老爺的癮頭,卻不料審過幾次案子後,方發現清天卻不是那麼好當的。

甲告乙偷牛,乙卻說假胡賴,雙方各執一詞,各說各理,直攪的張偉頭疼。想起什麼老馬識途辨賊法來,卻是沒有那牛的影子,如何拿來識途?本來想打乙幾十大板,卻想到不能濫用刑訊,只得楞在堂上,不知如何是好。後來還是尋了德高望重的老人來斷,又訪問甲乙的品行,紛擾了多日,方能了結這種官司。張偉在經歷過若干次失敗後,才深刻的體會到了“術業有專攻”的真知灼見是多麼的有道理。從此便不敢審案,遇到有什麼人來訴冤,便直接推到鎮首那裡,自會有專門從內地請來的積年刑名師爺來審理,雖是如此,張偉卻也對中國

式的審案斷案辦法很不滿意,只是一時半會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只得待將來有條件時,專門聘請西方的法律專家來制定和教授專門的法律知識。

現在見一羣人跪在地上,張偉躲之唯恐不迭,哪敢有什麼說法,當下便勸這夥人去所在鎮的鎮首那邊訴冤,自已卻是萬萬不敢多嘴了。

卻說那夥人中跪的稍前的是一年輕人,身材瘦弱,面黃無須,人雖年輕,卻是有一臉的皺紋,當真是苦相十足,只是兩眼冒出精光,人顯的極是精明。他看了一眼張偉,卻不答話,只向坐在馬車上的陳永華說道:“張老大,我們是特地來投奔您的,想在您這兒討口飯吃。”

陳永華一陳尷尬,正要說出自已不是張偉,張偉卻向他使了個眼色,陳無奈,只得向張偉說道:“你問一問他們。”

張偉假模假樣的諾了一聲,乃問道:“你們是何方人士,因何要投奔這臺灣。”

那人看了一眼陳永華,便向張偉答道:“小的馮錫範……”

第9章 爭拗第55章 偷襲(一)第56章 返臺(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2章 江南(四)第65章 治平(三)第45章 設縣(上)第61章 伐明(九)第65章 治平(四)第48章 滅鄭(三)第14章 情動(下)第17章 亂起(上)第64章 關寧(五)第59章 爪哇(七)第44章 定臺(上)第73章 南洋(九)第44章 定臺(上)第54章 反間(一)第69章 相峙(七)第24章 論兵(上)第21章 招兵(下)第56章 返臺(二)第29章 官學(下)第60章 鼎革(十四)第73章 南洋(三)第66章 北伐(六)第35章 兵制(中)第28章 保甲(上)第42章 圍城(下)第61章 伐明(十一)第73章 南洋(一)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3章 倭亂(五)第48章 滅鄭(三)第8章 宴客(下)第51章 騎射(四)第70章 決戰(一)第54章 反間(三)第71章 定鼎(三)第63章 倭亂(十二)第71章 定鼎(三)第9章 爭拗(下)第45章 設縣(中)第60章 鼎革八第57章 試探(四)第67章 激戰(五)第18章 平亂(下)第51章 騎射(一)第73章 南洋(七)第7章 機遇(下)第55章 偷襲(十一)第66章 北伐(五)第22章 新竹(上)第73章 南洋(四)第68章 滅明(五)第49章 鎮倭(八)第64章 關寧(一)第59章 爪哇(二)第70章 決戰(三)第49章 鎮倭(十一)第32章 堅船第50章 和談(二)第12章 安身(下)第49章 鎮倭(十一)第61章 伐明(十四)第35章 兵制(上)第44章 定臺(上)第57章 試探(一)第55章 偷襲(二)第60章 鼎革(九)第65章 治平(七)第60章 鼎革(十二)第62章 江南(四)第63章 倭亂(一)第61章 伐明(五)第55章 偷襲(七)第49章 鎮倭(六)第29章 官學(下)第62章 江南(六)第48章 滅鄭(五)第5章 初會(下)第60章 鼎革(十五)第70章 決戰(四)第71章 定鼎(五)第67章 激戰(十一)第48章 滅鄭(三)第71章 定鼎(二)第65章 治平(四)第16章 綁架(下)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68章 滅明(四)第35章 兵制(中)第57章 試探(四)第7章 機遇(下)第6章 結交(上)第58章 呂宋(四)第59章 爪哇(八)第64章 關寧(六)第60章 鼎革(十二)第16章 綁架(下)
第9章 爭拗第55章 偷襲(一)第56章 返臺(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2章 江南(四)第65章 治平(三)第45章 設縣(上)第61章 伐明(九)第65章 治平(四)第48章 滅鄭(三)第14章 情動(下)第17章 亂起(上)第64章 關寧(五)第59章 爪哇(七)第44章 定臺(上)第73章 南洋(九)第44章 定臺(上)第54章 反間(一)第69章 相峙(七)第24章 論兵(上)第21章 招兵(下)第56章 返臺(二)第29章 官學(下)第60章 鼎革(十四)第73章 南洋(三)第66章 北伐(六)第35章 兵制(中)第28章 保甲(上)第42章 圍城(下)第61章 伐明(十一)第73章 南洋(一)第63章 倭亂(十二)第63章 倭亂(五)第48章 滅鄭(三)第8章 宴客(下)第51章 騎射(四)第70章 決戰(一)第54章 反間(三)第71章 定鼎(三)第63章 倭亂(十二)第71章 定鼎(三)第9章 爭拗(下)第45章 設縣(中)第60章 鼎革八第57章 試探(四)第67章 激戰(五)第18章 平亂(下)第51章 騎射(一)第73章 南洋(七)第7章 機遇(下)第55章 偷襲(十一)第66章 北伐(五)第22章 新竹(上)第73章 南洋(四)第68章 滅明(五)第49章 鎮倭(八)第64章 關寧(一)第59章 爪哇(二)第70章 決戰(三)第49章 鎮倭(十一)第32章 堅船第50章 和談(二)第12章 安身(下)第49章 鎮倭(十一)第61章 伐明(十四)第35章 兵制(上)第44章 定臺(上)第57章 試探(一)第55章 偷襲(二)第60章 鼎革(九)第65章 治平(七)第60章 鼎革(十二)第62章 江南(四)第63章 倭亂(一)第61章 伐明(五)第55章 偷襲(七)第49章 鎮倭(六)第29章 官學(下)第62章 江南(六)第48章 滅鄭(五)第5章 初會(下)第60章 鼎革(十五)第70章 決戰(四)第71章 定鼎(五)第67章 激戰(十一)第48章 滅鄭(三)第71章 定鼎(二)第65章 治平(四)第16章 綁架(下)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68章 滅明(四)第35章 兵制(中)第57章 試探(四)第7章 機遇(下)第6章 結交(上)第58章 呂宋(四)第59章 爪哇(八)第64章 關寧(六)第60章 鼎革(十二)第16章 綁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