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利炮(下)

衆人應邀而進,依次入席,那勞倫斯見施琅進來,解了盔甲入坐,故意向施琅恭維道:“將軍,您的軍隊是我見過最精良的!”

張偉在肚裡罵道:“又來分化拉攏那一套了。”

施琅正容答道:“鎮北軍正是在張偉大人的領導下方有今日的成就,施琅怎敢居功!”

又道:“不久之後,我就要離開鎮遠軍,去指揮閣下帶來的艦隊,還望您麾下的軍官能鼎力相助,給我們最好的海軍訓練方法。”

勞倫斯干笑道:“那是自然,施將軍當真是謙遜過人,令人佩服。”

施琅焦黃枯瘦的臉上亦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乾巴巴答道:“如此便好!請大家舉杯共同敬我們尊敬的張偉大哥一杯。”

說完冷眼掃視了勞倫斯身旁那些將要上船執教的海軍軍官,到令得那些急欲用餐的英國軍人們後背心一陣發麻,只覺得眼前這個年輕的中國男子未必是想象中那麼好打發。

當下衆人先敬了張偉,又吆喝着灌英國人的酒,若不是張偉擔心下午選址的事,只怕這些英人全都要醉臥當場,中國白酒之烈,豈是那些喝慣了低度脾酒的洋鬼子能承受的。

待酒足飯畢之後,衆人一共飲茶,當時中國出口大宗之一便是這茶葉,可惜洋人不知飲茶之法,有在茶內加糖的,加鹽的,也有將茶葉煮上一煮,用來當菜的,真正的茶葉用法,到是很少有人知曉。衆英人眼見張偉等人將放在細瓷蓋碗內的清茶吹上一吹,輕啜一口便放下,也只得依樣畫葫蘆,卻是渾然不知這樣飲法有何樂趣,有幾下大鼻子英國佬便在心裡暗想:“怎麼這個將軍如此小氣,連糖塊都捨不得給我們放上幾個……”

張偉到是頗爲享受英國人自南美帶來的雪茄,吞雲吐霧之餘,幾乎落淚,此時中國雖有少量菸草種植,不過在現代吸慣捲菸的張偉如何能忍受當時劣質菸草的衝勁,因而被迫戒菸良久,現在倚在藤椅上大吸特吸優質雪茄,當真是昏昏然,飄飄然,如墜雲中霧裡……

勞倫斯見張偉如此享受,便向張偉建議道:“閣下,您既然如此喜歡吸雪茄,到不如下次我幫您弄些種子,便在這臺北種上一些,吸不完的可以出售盈利,這豈不是更好?”

張偉搖頭道:“這也罷了。吸菸於人體不好,我害我自已就成了,不必再爲賺這幾個錢來害我的同胞。”

何斌在一旁點頭道:“志華這事考慮的對。我就不覺得這菸草有什麼好的,活活的嗆死人!到是茶葉,志華,我看,過一陣子弄些人多種些茶,這出口貿易,茶葉也是大宗。咱們以前糧食種的太多,現下除了白糖能出口賺錢,其它的收入真是太少了。”

張偉答道:“廷斌的話甚是有理,只是我們現下放棄了日本和東印度的貿易路線,不知道英國朋友的孟加拉和印度貿易區能不能接受我們的產品?”

當時中國出口大宗的貨物,便是生絲與茶葉,往日本出口還有種種文化用品,如毛筆、硯臺等物,只是現下這些貿易線路都把持在鄭氏家族手中。數十年後鄭芝龍降清,其子鄭成功起兵抗清,初始時無錢無兵,還是收拾了乃父的二十多艘海船,一年的貿易額便是一百六十多萬兩白銀,鄭成功由此收拾舊部,成功的發展起近二十萬的雄兵強鎮,海外貿易之暴利,由此可見一斑。

張偉現下在臺北出口的主要商品還只是白糖,因考慮不能與鄭芝龍起衝突,故而忍痛放棄生絲與茶葉等物的貿易,現下與英國人合作,到是不必擔心貿易衝突的問題。思來想去,當真是在夾縫裡求生存,不由得不嘆一口氣。所幸不久之後便能打跑荷蘭人,然後於之談和,以臺灣爲貿易中轉地,避開鄭芝龍接手荷蘭人的貿易線路,便可在短斯內積聚集大量資本,以利強兵。

勞倫斯在一旁見張偉忽而愁眉嘆氣,忽而緊咬牙關,急道:“閣下,我們大英帝國財力雄厚,印度又是很大的國家,完全可以接受您所有的產品,儘管放心好了!”

張偉心道:“把產品賣斷給你一家,價格上可吃虧死了,你當我是傻子麼。”

表面上卻展顏笑道:“如此甚好,這我便放心的多了。

此事談妥,各人皆喜笑顏開,張偉便正色道:“大家夥兒別隻管喝茶,全斌,國軒,你們說說看,咱們的炮廠建在何處爲佳?”

又道:“你們想好了回話,還有,這炮廠不光是鑄炮,還要仿製現下鎮遠軍使的這些火槍,規模不小,大家仔細想想罷。”

施琅在一邊答道:“硬想也不是個辦法,讓英國人說說看,這炮廠要有什麼要求。”

見衆人眼光轉在自已身上,勞倫斯轉頭與身後的鑄炮師嘀咕一陣,答道:“這炮廠麼,地方大,地勢要平,但還有有些小山用於炮廠試炮最好,需離民居較遠,還有,要有充分的淡水,最好是離河邊較近。”

衆人聞言,各自皺眉思索,約摸一柱香的功夫,張鼐先道:“若僅是這些,我心中到有個地方。只是沒有地名,從鎮北鎮向碼頭方向的大路,走上一半,往西北方向拐,大約十里路程,便是那處地方了。”

“甚好,大夥兒這便一起動身,和張鼐去看看。”

張偉振衣而起,帶着衆人出門上馬,向張鼐所說的地方馳去。一路上風馳電掣,各人心中皆是興奮莫名,從鎮遠軍兵士手中使的火槍各人便知道優良火器之利,待英國戰艦一來,諸將雖大多是陸軍將領,卻也忍不住上艦察看,待看到一艘軍艦上裝備那麼許多威力巨大的火炮,想到遇有戰事那數百門艦炮齊發的壯觀景象,各人都是心癢難熬,現下張偉投巨資興辦炮廠,將來鎮遠軍亦將大量裝備各式火炮,想到此節,自周全斌以下,鎮遠軍各將當真是興奮之極。

當下由張鼐一馬當先,帶衆人自荒野裡向那處荒地馳去,所幸這臺北荒地到沒有什麼扎人的荊棘,雖然草深過膝,到也不礙甚事,各人都是急性子,除了何斌遠遠落在後面陪着一衆英國人,其餘諸人皆是快馬加鞭,只盼能飛去纔好。

十餘里路,只不過奔馳了半個時辰,便聽那張鼐叫道:“到啦,前面便是一條大河,你們看,那東面還有十幾個小山包,正好可做練炮之用。”

張偉騎在馬上向四處眺望,但見那四處荒草從生,直過人膝,一陣微微掠過,那些荒草隨風搖擺,竟然能看到幾隻鹿驚惶跑開。張偉向各人笑道:“古人說陰山草原是風吹草低現牛羊,咱們臺北是風吹草低現麋鹿啊。”

何斌正好趕來,聞言笑道:“志華你不說我到忘了,聽說臺南那邊正捕殺鹿羣,賣到日本給武士做皮甲,利潤可是高的很。”

張偉冷笑道:“我何嘗不知這個賺錢,不過,我寧願少殺一些,給自已的騎兵裝備,也不會爲了賺錢把臺北的鹿羣殺光,待咱們打下臺南,除了原住民可以捕獵,漢人禁獵!若是有需要,咱們自會組織人獵殺一點,竭澤而漁,這種蠢事咱們不幹!”

何斌咂嘴道:“這話算是歪論,我不與你爭執,不過日後殺鹿是免不了的。”

張偉亦知讓古人明白現代人保護動物的理論無異於對牛彈琴,便也不再多說,只用馬鞭指指前方不遠處的大河,向張鼐問道:“這河叫什麼名字?”

張鼐皺眉道:“屬下只知道有這麼一條淡水河,什麼名字到是不知。”

張偉笑道:“這名字不是有了麼,就叫淡水河罷。”又向那勞倫斯問道:“上尉,您看這裡如何?”

“非常好的地點,只是道路不通……”

張偉將馬鞭抽向身旁的雜草,大笑道:“就這些?放心罷,十日之內,開條土路出來,三十日之內,青石鋪路,同時還會把相關建築建好,鐵,琉璜都會給你們搞來,半年之內,閣下必須給我鑄出炮來,大炮我暫且不要,只要一千斤左右重量,射程在兩千米左右的野戰小炮,三輪炮架,要五十門,能辦到麼?”

勞倫斯爲難道:“閣下又何苦如此着急,鑄炮並不簡單,需要小心從事,若是着急鑄造,不小心炸了炮膛,必定會有死傷。”

張偉詫道:“咦,閣下帶來的不是全世界最優秀的鑄炮師麼,怎麼這麼點小事也辦不到?”

見勞倫斯神情難堪,臉漲的雞冠般血紅,張偉縱聲大笑道:“閣下,我是在和你開玩笑,你放心罷,我會派一些技師來和你們學習,有什麼危險,讓我的人上,你的人這麼優秀,在後面躲着就是,安全第一嘛。”

見各人臉上露出不滿的神情,張偉又冷冷說道:“我想你們不明白我的意思,我現在明說了吧,我現在要擴軍,這槍,我還是從澳門尋葡萄牙人購買,自制槍支的事情,待日後再緩緩辦理,但是這野戰用的火炮,你們必須給我鑄出來。”

“閣下,爲什麼要這麼着急,這一直以來閣下並沒有火炮,怎麼現下卻恨不得立刻擁有一萬門火炮一般?”張偉先令周圍護衛退下,止留何施二人,方對對勞倫斯說道:“很簡單,我要在今年結束之前,攻打臺南,驅走荷蘭人。海上我們兩家合作,應付荷蘭東印度公司可能的反撲,臺灣這邊,我個人單獨負責,趕走荷蘭人後,他們在臺灣的貿易航線,由英國接手,你們看如何?”

勞倫斯聞言大喜,細思過後卻又疑道:“閣下現下只有四艘戰艦,荷蘭人在臺灣卻有六艘,若是海上力量不夠,閣下無法順利登陸,步兵強大也是徒勞的。還是等過兩年,閣下再裝備幾艘我們大英帝國的優良戰艦,再與荷蘭開戰不遲。”

“荷蘭在臺灣的主力船隻是三艘,而且艦上火炮數量不及我們的戰艦,其餘幾艘都是改裝過的小船,戰力薄弱,我相信,在閣下帶來的優秀的海軍軍官的訓練下,我的水手會成爲當今最優秀的海軍戰士,完全可以擊潰荷蘭人在臺灣的艦隊。況且,我還會去購買幾艘咱們中國自已的小型戰船,請上尉不必擔心。”

“關於鑄炮的事情,我們應該可以辦到,但是與荷蘭人開戰,此事殊爲重要,我得回東印度公司向高層彙報此事,請閣下耐心等待。”

“哼,你們可以不打,但我張偉一定會打!就算你們不應付荷蘭人的援兵,我也有把握利用岸上的防禦力量趕走他們。不過,到那時,你們休想在臺灣撈到半點好處!”

“是的,我完全明白閣下的苦衷,我把我的助手們留下,現下就回公司向高層斡旋,並且溝通好雙方的作戰計劃,請閣下耐心等待,我最多三個月便可以返回,之前請閣下必務忍耐,不要提前計劃纔好。”

“這一點請你放心,在水手沒有訓練好之前,火炮沒有到位之前,我也不會傻到用步兵翻山越嶺去和荷蘭人硬拼。”

當下與英國人計議已定,堪踏好炮廠廠址,算妥了所需財力、工匠,一行人方在暮色中向鎮上返去。

第30章 械鬥(下)第64章 關寧(五)第73章 南洋(八)第32章 堅船第35章 兵制(上)第61章 伐明(十二)第37章 會晤(下)第36章 崇禎(下)第63章 倭亂(十一)第49章 鎮倭(二)第41章 大員(下)第55章 偷襲(十一)第73章 南洋(十)第31章 立威(下)第40章 出兵(下)第47章 遼東(五)第70章 決戰(十五)第56章 返臺(三)第49章 鎮倭(三)第56章 返臺(五)第61章 伐明(三)第62章 江南(六)第27章 協議(下)第65章 治平(三)第6章 結交(上)第69章 相峙(四)第47章 遼東(四)第65章 治平(九)第59章 爪哇(三)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73章 南洋(十一)第62章 江南(七)第25章 宗族(下)第49章 鎮倭(七)第8章 宴客(上)第19章 甘蔗(上)第69章 相峙(五)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17章 亂起(上)第73章 南洋(十一)第60章 鼎革三第46章 制約(中)第48章 滅鄭(七)第45章 設縣(上)第65章 治平(三)第73章 南洋(三)第32章 堅船第57章 試探(三)第41章 大員(下)第69章 相峙(二)第30章 械鬥(上)第62章 江南(一)第69章 相峙(四)第47章 遼東(二)第54章 反間(二)第24章 論兵(上)第47章 遼東(二)第30章 械鬥(下)第70章 決戰(四)第65章 治平(三)第71章 定鼎(三)第18章 平亂(上)第62章 江南(六)第65章 治平(六)第8章 宴客(下)第59章 爪哇(八)第64章 關寧(五)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1章 伐明(十二)第28章 保甲(中)第65章 治平(十)第70章 決戰(十五)第26章 亂局(下)第11章 北港(下)第57章 試探(二)第64章 關寧(六)第61章 伐明(九)第67章 激戰(八)第1章 回到明末第28章 保甲(上)第66章 北伐(十一)第61章 伐明(一)第46章 制約(下)第71章 定鼎(二)第25章 宗族(中)第2章 獲救第49章 鎮倭(十一)第67章 激戰(七)第69章 相峙(五)第48章 滅鄭(三)第62章 江南(八)第27章 協議(下)第59章 爪哇(二)第51章 騎射(一)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4章 關寧(九)第65章 治平(十二)第72章 法度(二)
第30章 械鬥(下)第64章 關寧(五)第73章 南洋(八)第32章 堅船第35章 兵制(上)第61章 伐明(十二)第37章 會晤(下)第36章 崇禎(下)第63章 倭亂(十一)第49章 鎮倭(二)第41章 大員(下)第55章 偷襲(十一)第73章 南洋(十)第31章 立威(下)第40章 出兵(下)第47章 遼東(五)第70章 決戰(十五)第56章 返臺(三)第49章 鎮倭(三)第56章 返臺(五)第61章 伐明(三)第62章 江南(六)第27章 協議(下)第65章 治平(三)第6章 結交(上)第69章 相峙(四)第47章 遼東(四)第65章 治平(九)第59章 爪哇(三)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73章 南洋(十一)第62章 江南(七)第25章 宗族(下)第49章 鎮倭(七)第8章 宴客(上)第19章 甘蔗(上)第69章 相峙(五)第60章 鼎革(二十二)第17章 亂起(上)第73章 南洋(十一)第60章 鼎革三第46章 制約(中)第48章 滅鄭(七)第45章 設縣(上)第65章 治平(三)第73章 南洋(三)第32章 堅船第57章 試探(三)第41章 大員(下)第69章 相峙(二)第30章 械鬥(上)第62章 江南(一)第69章 相峙(四)第47章 遼東(二)第54章 反間(二)第24章 論兵(上)第47章 遼東(二)第30章 械鬥(下)第70章 決戰(四)第65章 治平(三)第71章 定鼎(三)第18章 平亂(上)第62章 江南(六)第65章 治平(六)第8章 宴客(下)第59章 爪哇(八)第64章 關寧(五)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1章 伐明(十二)第28章 保甲(中)第65章 治平(十)第70章 決戰(十五)第26章 亂局(下)第11章 北港(下)第57章 試探(二)第64章 關寧(六)第61章 伐明(九)第67章 激戰(八)第1章 回到明末第28章 保甲(上)第66章 北伐(十一)第61章 伐明(一)第46章 制約(下)第71章 定鼎(二)第25章 宗族(中)第2章 獲救第49章 鎮倭(十一)第67章 激戰(七)第69章 相峙(五)第48章 滅鄭(三)第62章 江南(八)第27章 協議(下)第59章 爪哇(二)第51章 騎射(一)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4章 關寧(九)第65章 治平(十二)第72章 法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