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震驚到了極點,洪武帝卻平靜下來了,猶如一鍋熱水燒開沸騰,反而沒有漸漸升溫時的轟鳴聲響。
太巧了,李善長辭官的時機太巧了,就連捅破朱守謙謀逆大案的時機都像是對着西洋鍾似的。燕王剛剛指認他製造謝再興冤案、刺殺親王,他就立刻暗示燕王和靖江王聯手圖謀不軌。
多年君臣,李善長對洪武帝的脾氣的甚是瞭解,這種死寂般的平靜,背後醞釀的是暴風驟雨。
李善長神思敏捷,立刻話鋒一轉,勸慰道:“微臣是看着靖江王這孩子長大的,也當過他的老師,他秉性單純,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對皇上皇后也十分孝順。可能成年後出宮建府單住,被那些居心叵測生父的舊部纏上了,說了些蠱惑人心之詞,顛倒黑白,靖江王年少無知,一時走錯了路。”
朱守謙是徐妙儀的親表弟,身上流着一半謝家人的血脈,早在徐妙儀重返京城的那一天開始,李善長就防患未然,派出眼線跟着朱守謙了,找到了朱守謙致命的把柄,一直悄悄握在手裡,當做對付徐妙儀的殺手鐗,預備着將來保命用的。
現在圖窮匕見,撕開了所有的僞裝,該拋出來牽制徐妙儀了。
揭露這個謀逆大案,砍掉徐妙儀兩大臂膀——靖江王和燕王,一箭雙鵰。李善長世故圓滑,滴水不漏,既能達成目的,又儘可能的把自己摘出來——如同他對於謝再興和朱文正翁婿一樣。
李善長又說道:“以微臣看,燕王應該覺察到了靖江王的意圖,念及叔侄一場,骨肉親情,所以沒稟告給皇上知曉,暗地說服了靖江王銷燬火器,回頭是岸。求皇上莫要怪罪燕王,他也是逼不得已才隱瞞皇上的。”
若是尋常政客,可能會乘着機會落井下石,將燕王也一併捲入謀逆大案。但是老狐狸李善長能夠準確的拿捏住分寸,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朱元璋頂住朝野內外的壓力,一定要搞什麼“法古建邦”,是因爲他最信任的始終都是兒子們!
在這個時候說燕王要和靖江王聯手殺父謀反,多疑的朱元璋不僅不會相信,反而會對李善長更加起疑心。
李善長揭穿此事後,朱棣和徐妙儀即使將來有了證據,再出面指認他是兇手,朱元璋也不會相信他們了,覺得他們是在報復李善長。
朱元璋暗自思忖,朱棣這個孩子從小是個冷情的性子,他對朱守謙並沒有如此深厚的叔侄之情,他甘願冒着不忠不孝的風險遮掩此事,肯定是爲了徐妙儀這個闖禍精!
朱元璋說道:“命刑部秘密將此事交給錦衣衛細查。”
洪武帝極有涵養,滿腹心事,心中五味雜陳,依然和顏悅色的將李善長留在宮中,設了宴席送別這位老臣,在禮儀上絲毫沒有怠慢這位老臣,好像方纔的驚濤駭浪根本沒發生過。
李善長在宴席上似乎也十分盡興,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光明磊落的舉杯和朱元璋回憶過往種種:
“……微臣至今都記得初見皇上時的情形,那時皇上剛平定滁州,趕走北元蠻人,微臣率當地名士相迎,皇上禮賢下士,和微臣一拍即合,以軍機大事相托,微臣甚是感動,當即決定以命相隨。”
朱元璋也感慨萬千,親自給李善長斟滿燙熱的花雕酒,“當時朕只是一個草莽農夫,被很多人視爲土匪,而愛卿當時已經是江南名士了,居然屈尊到朕的帳下當幕僚,無數人笑話愛卿明珠投暗,唏噓不已。”
李善長爽朗大笑,“是他們有眼無珠,不是微臣明珠投暗。”
朱元璋嘆道:“你我君臣幾十年了,不是人人都能像愛卿這樣忠心不移的。朕當時只是郭子興帳下的一員大將,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主,郭子興被奸人矇蔽,以爲朕背叛他,朕被奪去軍權,關進監獄,徐達常遇春等兄弟也被分到其他將軍帳下。當時郭子興邀你入他帳下做幕僚,你冒着殺頭的危險,拒絕了郭子興,堅信朕的清白。這份情誼,朕一直記在心裡。”
郭子興是馬皇后的義父,朱元璋建國後,還不計前嫌的追封了郭子興爲王。當年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率領的紅巾軍,深受其喜歡,並將義女馬氏嫁給朱元璋。郭子興之子嫉賢妒能,污衊朱元璋謀反,郭子興將朱元璋囚禁。
馬皇后堅貞不屈,誓不改嫁,堅信丈夫的清白,偷偷將燒餅貼身帶進監獄給丈夫送飯,燎破了肌膚也吭聲,李善長也一直在外爲朱元璋奔走洗清冤屈,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馬皇后和李善長都不離不棄,朱元璋因此對李善長格外的信任和敬重。
郭子興死後,雖說他還有幾個兒子,但最後是朱元璋“衆望所歸”的繼承了郭子興的兵馬和地盤,其實所有的“衆望所歸”背後都有不可告人之處,李善長的謀劃、朱元璋的野心、天時地利人和的幫襯,朱元璋到底如何以義女女婿的身份破格上位,殘酷的真相已被人刻意抹去,歷史是成功者用筆墨書寫的,只留下“衆望所歸”四個字。
從此這一支紅巾軍稱朱元璋爲主公,聽他號令。可以說沒有李善長,就沒有今天的洪武帝朱元璋。
溫熱的花雕酒,燃起了過去建功立業的激情,洪武帝說道:“君於我,如蕭何之於漢高祖。來,愛卿滿飲此杯。”
回憶往事,李善長有些悵然,暗自思忖:那時朱元璋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危機,幾乎死在監獄裡,可我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把他從監獄裡撈出來,並將扶上位,扭轉乾坤。
那個時候我身無長物,對他的忠誠卻一點都不輸後來的謝再興。可是在他人生第二次重大危機時,我卻動搖了,退縮了,後來爲了彌補這個錯誤,不得已殺了謝再興全家,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李善長一邊思忖,一邊舉杯一飲而盡,感嘆道:“其實有了高祖這種明君,才能成就蕭何這種名臣,蕭何若跟着項羽這種短視的西楚霸王,史書就沒有這位千古明相了,微臣和皇上也是一樣的,
是皇上成就了微臣啊。”
“皇上是真龍天子,目光長遠,其他人有了一些兵馬和地盤就忙着搭着草臺班子稱帝建後宮,醉生夢死,當年紅巾軍裡你方唱罷我登場,出了大大小小几十個皇帝,妄自以爲得天下如囊中取物般容易。唯有皇上不忘根本,依然穿布衣,吃着粗茶淡飯,將所有的精力都在放在悲天憫人上,微臣至今都記得,皇上接管了郭子興的兵馬後,問微臣,天下之亂何時才能結束呢?”
朱元璋呵呵笑道:“朕記得,你說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五年成就帝王基業,倘若效仿漢高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何愁天下不平。丞相料事如神,果然如你所願,朕現在都不捨得放你告老辭官了。”
李善長謙虛的說道:“不是微臣多麼高明,千百年來,每一個朝代的更迭興衰,規律大體是差不多的,微臣告老辭官後,皇上只要以史爲鏡而已,教育子孫,必能保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李善長一席話說的實在漂亮,縱使朱元璋對其心存疑慮,此時內心裡居然真的有了依依不捨之意。
送別宴上,君臣盡歡,洪武帝下旨,許李善長告老還鄉,李善長本來和朱元璋都是鳳陽老鄉,除了金銀寶鈔外,還賜了鳳陽地界的良田千頃、墳戶一百五十家、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二十家等。
李善長喝得大醉,走路不穩,洪武帝還特意賜了一幅御駕,將他送回韓國公府,這等尊榮,李善長是第一人。
韓國公府,老妻遞過一盞醒酒湯,“你辭官了也好,咱們回到鳳陽老家安度晚年,過幾年安生日子。”
李善長喝醉了,但腦子始終很清醒,回想着宴會上他和皇上的對話是否有錯處,滴水不漏是李善長爲人處世的原則,他不容許自己犯錯,要實在疏忽犯了錯,也會盡快找出來彌補,因爲和徐妙儀燕王已經撕破臉,以後他不在朝上,徐妙儀若反守爲攻,他的處境大大不妙。
正思忖着,公主府的太監和女官突然來韓國公府報喜:“恭喜韓國公,韓國公夫人,今日太醫來公主府診脈,臨安公主有孕了。”
老妻韓國公夫人高興的直唸佛,李善長則如釋重負的坐回椅子上,太好了,無論公主生下的是男是女,都是我們李家的靠山!
且說洪武帝和李善長君臣互相試探,朱棣和徐妙儀焦急的等待消息,卻聽到了李善長告老辭官,洪武帝厚賜李善長,設了送別宴,君臣盡歡的結果。
看着徐妙儀失望的眼神,朱棣安慰說道:“李善長這隻老狐狸沒那麼容易對付,這一次迫使他立刻辭官歸鄉,父皇應該對他有所懷疑,不敢再讓他再當一天丞相了。”
徐妙儀是越挫越勇的性格,短暫的失望之後,很快振奮起了精神,“我知道的,李善長是大明宰相,朝中黨羽遍佈,即使證據確鑿,皇上也不能立刻將他在朝中的勢力連根拔起,我們要慢慢的把他磨死。”
朱棣目光虛浮的看着南邊:“鏢局和你我的證據都被李善長所毀,不過他應該也沒有想到,馬三保他們帶着藏寶圖和第三份文書坐着海船,遠渡重洋,去了琉球國。”
徐妙儀重燃希望,點頭說道:“對啊,狡兔三窟,我們就讓李善長以爲自己消毀了所有證據,已經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了,待他鬆懈麻痹,辭官歸鄉,朝中勢力一點點的被皇上和我們除掉,將來馬三保從琉球國尋寶回來,這些證據足夠給他最後一擊……”
兩人正看着航海圖,低聲議論馬三保此時應該到了那裡,周王朱橚失魂落魄的跑來說道:“四哥,妙儀,大事不好!靖江王府被錦衣衛包圍,抓了好些郡王府的文武官員下詔獄!”
徐妙儀大驚失色,“我表哥呢?”
朱橚說道:“被宣進宮了。”
徐妙儀莫名一陣心悸,有種不好的預感。錦衣衛指揮使毛驤突然親自造訪燕王府,“燕王殿下,皇上宣您入宮。”
作者有話要說: 馬三保臨危受命,開始海外遊歷生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