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志同道合

走出拱極門(昭化北門)別了李定與多本長老,我領着萬餘人馬再次踏上了峰巒重疊的金牛道。腳下的這條金牛道是川北蜀道的主幹道,因其直穿劍門關而過,是以又稱作劍門蜀道。這條蜀道沿山澗溪流而建,道路鑲嵌在山崖之中,兩邊斷崖峭壁,萬餘人馬接踵行徑其間,頗有一種曲徑通幽之感。

我望了望前方不遠處,由幾位軍士臨時製作的轎椅擡着兩名讓人生厭的長老,不由暗自慶幸終於能擺脫這兩個不識好歹的傢伙的糾纏。我一邊走着一邊在心裡美滋滋地想道,倘若那幾位擡轎椅的軍士腳下打滑,一不小心將那兩位長老連人帶轎地摔到深谷之中……

“置使大人。”正當我閒着無聊在做白日夢的時侯,王堅的叫聲猛地將我驚醒過來。

“嘿,王兄。”我沒好氣地斜了王堅一眼道:“沒聽說過君子勿擾人清夢麼?”

“置使大人難道在做夢不成?”王堅望了我一眼,擺出一副不認識我的樣子上上下下將我打量了一番說道:“沒想到大人不只是打仗的本領讓屬下等佩服的五體投地,如今更是在行軍之時也能睡着,大人有此功夫,爲何卻不教與屬下,也好讓我等養精蓄銳,上陣殺敵啊!”

“王兄此來不會當真是想學鄭言的睡功吧!”我只能抱之與苦笑。

“自然不是。”王堅笑了笑,瞄了前方的兩位長老一眼。壓低聲音說道:“屬下是想知道,大人難道當真放心將昭化交與李定嗎?這不只關係到萬餘人地生死問題,更重要的是還直接關係到大人的安危,進而將直接影響到西川的存亡,大人是不是應該有所防備?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

“王兄什麼時侯學會思考了?”聞言我不由笑道:“不知是王兄懶呢還是對鄭言毫不保留的信任,一直以來王兄對鄭言從來都是言聽計從。如今終於也會有所保留了。鄭言不知該是高興,還是該失望纔好!”

“鄭兄說笑了。”聞言王堅不由略感尷尬地說道:“王堅對鄭兄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如今王堅會對鄭兄提出疑意,實是因爲上次在劍門關與冉氏兄弟起爭執之後,讓王堅驚覺自已不過是一介好勇鬥狠之徒而已,有些時侯非但幫不了鄭兄,反而會讓鄭兄爲難。所以……”

“王兄有心了。”聞言我不由一陣感動,眼前這個王堅不僅是我的救命恩人,而且在陪同我地日子的裡還多次爲我出生入死過。他對此自始自終都沒有半句怨言。更沒有半分恃功自傲地想法。而我卻無法給他任何補償,甚至在以後的日子裡,還要不斷地將他送上戰場打生打死。想到這裡,一種慚愧之情在我的心裡油然而生。

“王兄。”我放緩了腳步,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小孩一樣低着頭說道:“鄭言對不住王兄,讓王兄……”

“鄭兄這話又是從何說起?”王堅呵呵一笑道:“王堅如此做可不是爲了鄭兄,鄭兄可莫表錯情了。”

“哦,那王兄又是爲了誰?”聞言我不由愕然道。

“和鄭兄一樣。”王堅轉過身來望着我。堅定地說道:“爲了大宋百姓,爲了漢人。”

“爲了大宋百姓。”兩隻有力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我沉重地點了點頭:“也爲了漢人。”

到了這一刻,我才發現原來王堅不但是我的兄弟,而且還是我的同志。同志者,志同道合之士也。兄弟是個人感情。而同志卻是有着共同地理想和奮鬥目標。所以有些人雖是兄弟卻不是同志,也有些人雖是同志但卻不能做兄弟。而我卻有幸與王堅既有個人感情,也有共同的奮鬥目標,稱其知已也不爲過了。

“利州以北像這樣的蜀道應該還有很多。”我指了指腳下的用木樁鑲嵌在崖壁所建成的蜀道,對王堅說道:“所以我等要絕利州以北的蒙軍前來支援利州,是件十分容易的事。”

“不錯。”王堅贊成地點了點頭,這在以前也許並不是件輕鬆的事,因爲要用刀斧成片地砍斷那些大腿粗地木樁並不件容易的事,何況敵人也不會傻愣着讓對方破壞其援軍之路兼退路。但如今對於王堅所領的數百騎軍而言,那只是在木樁之間塞上幾個震天雷的問題而已。

“但是這與大人是否相信李定又有何關係?”過了一會兒。王堅重又想起了原先提出的問題。

“當然有關係。”我一咧嘴。壓低聲音笑道:“倘若李定當真反了,王統領應當明白我軍面臨的是何形勢吧!”

“自是明白。”王堅皺了皺眉。說道:“正如大人所說,李定若反,我軍將陷入兩面接敵,且糧道被斷地窘境。而我軍由於蜀道難行,只帶了半月糧草,所以若是當真如此,我軍便只有兩個選擇,一:在半月之內攻下利州。二:在半月之內攻下葭萌關。可利州有一萬羌軍駐紮,即使我等斷了其援軍之路,也未必能在半月之內將其攻下。葭萌關便更不用說了,雖然我軍人數要比李定的納西兵多上數倍,但其險關設於狹窄的蜀道天險之上,人數的優勢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是以想要在半月之內攻下此關,卻是談何容易!”

“鄭言卻不以爲然。”聞言我笑道:“王統領難道忘了利州還存有供五萬大軍過冬的糧草?也就是說利州便是我等的大糧倉了,若是李定敢反,我等只需斷了棧道,再攻下利州,那些糧草便至少夠我等食用一年,到時要兩面接敵的可就是李定那兩千餘名孤軍了。”

“大人好似不將利州那一萬羌軍放在眼裡?”王堅將眉頭皺得更深:“依大人如此說,倘若我等無法在半月之內攻下利州,豈不是要全軍覆沒?”

“王統領見到利州城便知。”我呵呵一笑,舉步朝前走去。

第3章 定計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17章 人質第42章 形勢第24章 學習第15章 見孟珙第21章 試射第42章 形勢第31章 人選第26章 成都首富第5章 閱兵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22章 知府王洪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46章 要求第17章 三峰山之戰(1)第25章 玩火第25章 出逃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41章 考覈第44章 突圍第23章 水戰第23章 治軍之道(2)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6章 戰友之歌第43章 埋伏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29章 爲帥之道第19章 書信第11章 草料第45章 熊掌魚翅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38章 聖旨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2章 接旨第29章 寶靈山第43章 潰軍第58章 福禍相倚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64章 爛攤子第15章 見孟珙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7章 賈似道第42章 士氣之戰第8章 楚州攻略(1)第52章 滅宋第29章 望洋門第38章 訓練第1章 一箭示警第29章 水中之火第44章 奔赴前線第42章 士氣之戰第47章 分而制之第43章 宋廷第14章 三冗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8章 驚奇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27章 消息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39章 成都第14章 新官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8章 湍灘之戰(2)第32章 制船廠第26章 義第18章 財有定數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3章 演戲第26章 宮城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52章 蔡州之戰(5)第48章 釣魚城之戰(16)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39章 成都第26章 成都首富第38章 聖旨第45章 熊掌魚翅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3章 會李寶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12章 驗弓第18章 火藥第58章 福禍相倚第4章 上任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6章 長城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8章 試探第16章 無奈第14章 三冗第53章 蔡州之戰(6)
第3章 定計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17章 人質第42章 形勢第24章 學習第15章 見孟珙第21章 試射第42章 形勢第31章 人選第26章 成都首富第5章 閱兵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22章 知府王洪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46章 要求第17章 三峰山之戰(1)第25章 玩火第25章 出逃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41章 考覈第44章 突圍第23章 水戰第23章 治軍之道(2)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6章 戰友之歌第43章 埋伏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29章 爲帥之道第19章 書信第11章 草料第45章 熊掌魚翅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38章 聖旨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2章 接旨第29章 寶靈山第43章 潰軍第58章 福禍相倚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64章 爛攤子第15章 見孟珙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7章 賈似道第42章 士氣之戰第8章 楚州攻略(1)第52章 滅宋第29章 望洋門第38章 訓練第1章 一箭示警第29章 水中之火第44章 奔赴前線第42章 士氣之戰第47章 分而制之第43章 宋廷第14章 三冗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8章 驚奇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27章 消息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39章 成都第14章 新官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8章 湍灘之戰(2)第32章 制船廠第26章 義第18章 財有定數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3章 演戲第26章 宮城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52章 蔡州之戰(5)第48章 釣魚城之戰(16)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39章 成都第26章 成都首富第38章 聖旨第45章 熊掌魚翅第48章 成都之戰(3)第3章 會李寶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12章 驗弓第18章 火藥第58章 福禍相倚第4章 上任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6章 長城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8章 試探第16章 無奈第14章 三冗第53章 蔡州之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