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

事情過去快一個月了,但是濟南府登州府這些地方似乎都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變化,只是原來的麪食都變成了南方的大米,這讓習慣麪食的山東人有些不適應,不過在這個大災之年,能吃上大米和肉菜已經是非常難得了,他們哪裡還會管別的。

不過這讓等着看笑話的宋家、孔家和德王有些着急了,特別是宋家,孔家和德王人家都是有爵位在身的特殊人物,就算是朱由崧度過這個難關,也很難對他們下手,不過他們宋家就不一樣了,現在苗家和張家都是緊跟着朱由崧的腳步。

朱由崧爲了拉攏這兩家,甚至給了他們一小部分鐵路公司的股份,雖然是一小部分,不過隨着現在部分路段的開通,鐵路公司在山東的分局也開始盈利,給張家和苗家帶來了龐大的收益,這是最讓宋孔兩家和德王眼紅的。

曲阜,孔府。

古色古香的宅邸,卻透露着陳腐而壓抑的氣息,這裡面的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似乎經過了千千萬萬的演練,彷彿機械一般的標準。

不過這裡的主人,卻不像是他的宅邸和僕人那般的沉穩,孔貞幹在大廳內不停地來回走動着,說道:“這是怎麼回事?一個月來,他們的糧食怎麼還能繼續供給?那個徐誦真是個害人精,這次要是沒辦法達到目的,卻又惡了北海王殿下,日後再有發財的機會,那也沒我們的事情了!”

宋傳鑫不禁苦笑道:“公爺,您還只是失去了發財的機會,小人惡了北海王,那日後碼頭的生意都沒辦法做下去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孔貞幹轉了轉眼睛,說道:“實在不行,我們便去跟殿下告饒求個情,我們馬上開倉低價賣糧,我們雖然不知道殿下在哪裡還藏着糧食,不過他的糧食應該也不會很多,我們這樣做的話,也是正好爲殿下分憂,我想他會同意的!”

宋傳鑫點了點頭,嘆道:“我們現在能夠拿出來的法子,也只有如此了!”

“不可!”二人剛剛商議完畢,就聽到門口一聲高喝,轉頭一看,卻是徐誦。

孔貞幹臉色一怒,道:“徐誦,這裡是孔府,不是你能放肆的地方!”

徐誦眼中厲芒閃爍,這讓孔貞幹不禁後退了一步,孔貞幹不過是一個生長在豪門大足的公子,哪裡見過徐誦這種充滿殺氣的狠人?他不禁叫道:“你想做什麼?”

徐誦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想幹什麼,只是想提醒二位,現在我們還有贏的機會,雖然不知道那位北海王哪裡來的糧食,不過我肯定絕對不多,否則也不會放任我們擡高糧價了,現在我們要是放棄了,那麼輸定了,就算是你們投靠到北海王那裡,也根本不會受受到重視,宋先生,現在苗家和張家都已經有自己的碼頭和船隊了,你覺得你還有什麼價值?而孔先生,說實話你們孔家除了大片的土地,根本沒有什麼優勢,不過你的徒弟再多,有北海多?”

徐誦幾句話,讓孔貞乾和宋傳鑫面面相覷,不得不說,徐誦的話,的確很有道理,到了現在這份上,若是不搏一搏的話,就等於認命了。

不過在此時,孔貞乾和宋傳鑫的心思有個用不同,孔貞幹有恃無恐,他是打算跟徐誦幹到底了,不過宋傳鑫卻打算着怎麼兩頭都不得罪。

“不好了,不好了!”孔家一個管家慌慌張張地跑回孔府,到孔貞乾麪前,說道:“大爺,不好了,剛剛街上的糧店開業了,每鬥米只賣四錢銀子!”

孔貞幹不禁驚道:“什麼?那是哪家的糧店?”

那管家說道:“是張家和苗家的糧店,現在那裡的糧食都賣瘋了!”

那可不得賣瘋了,平日山東的麪價,一斗面也就兩錢多銀子,山東大米要從外面運進,因此米價的話稍微貴一些,也就三錢多一點,不過現在是大災之年,德王、孔家和宋家控制的糧店,已經買到了兩三貫銀子一斗,而且還是限量供應,現在有敞開供應的便宜大米,只要四錢銀子一斗,那些人不得去瘋買啊!

“步步緊逼,步步緊逼啊!”孔貞幹怒道:“徐誦,你還說王爺他們的糧食不足,糧食不足哪來的這麼多糧食售賣?這濟南城一天就有多少買的,他們糧食不足,怎麼可能供應得起?”

徐誦聽完哈哈大笑,這讓孔貞幹怒了,叫道:“徐誦,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徐誦笑道:“孔先生不必生氣,我這不是笑你,而是笑那北海王,若是他如此不敞開售糧,就這樣供給賑災,以他們的糧食存量,倒是能夠支持過這段時間,等到北海解凍,他們自然就有糧食運進,可惜啊,他居然跟我們鬥氣,低價賣糧,我們何不也插一手,直接大量地買他的糧食,雖然比平日貴了些,不過只貴一錢銀子,對我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只要將他的糧食買光了,他就不得不跟我們合作?”

宋傳鑫皺眉說道:“有這麼簡單?他們見有人大批收購糧食,他們不賣怎麼辦?”

“好辦!”徐誦笑道:“他要是不賣,就說明糧食不足,糧食不足,則人心不穩,到時候負責人的還是他北海王,只要他還有糧,是絕對不會停止售賣的!”

孔貞幹想了想那鐵路公司的收益,也連忙說道:“好,這次就在聽你一次!”

徐誦點了點頭,笑道:“孔先生,你絕對不會後悔的,在這大災之年,手裡握着糧食,是絕對不會吃虧的!那麼宋先生,您的意思……”

宋傳鑫苦笑道:“我自然是惟孔老馬首是瞻!”

離開孔府之後,宋傳鑫總有些心神不寧,這些日子因爲需要在濟南做事,他索性在濟南盤下了一處宅邸,將膠州府的錢夫人也帶回了濟南,這位夫人與其他只會相夫教子的普通婦人不同,她自小出身書香世家,眼光獨到,這些日子宋家能夠平平穩穩的走過來,這位夫人居功至偉。

錢夫人見宋傳鑫悶悶不樂,不禁奇道:“相公,往日與孔家相會,總是高高興興,這麼這次卻憂心忡忡啊!”

宋傳鑫嘆道:“這孔家高門大戶,往日你相公能結交孔家相公這樣的人,自然滿心歡喜,只是這次雖然結交了孔家,卻也得罪了一位來頭不小的人……”

宋傳鑫將他在孔家的事情,對錢夫人說了一遍,錢夫人不禁說道:“相公,你好糊塗啊,你聽聽在濟南城的大街上,人家都在說什麼,德王孔家在這災年,哄擡糧價,濟南人哪個不恨得牙癢癢,現在雖說是張家苗家的店鋪敞開向外賣糧,不過誰都知道那是北海王殿下的糧食,你要是跟着孔家倒行逆施,人家孔家有個好祖宗,自然不怕,我們家可就要遭殃了!”

宋傳鑫也六神無主,說道:“夫人,你往日主意多,你現在可得給爲夫出個主意啊!”

錢夫人點了點頭,尋思一會兒說道:“其實現在還不算是晚,那個徐誦攛掇着要大量收購糧食,我們可不能跟着,不但不能跟着,還得向王爺告警,並且拿出我們自己的糧食來,如此總算是能夠抵消我們的過錯,不過想要討好王爺,卻要另想他法了,我也見過那位王爺,年紀還小,到正是個血氣方剛的年紀,這個年紀最喜歡什麼,我想相公自己也是清楚,妾就不必多言了!”

宋傳鑫也心領神會,笑道:“我明白了,還是夫人精明啊!”

錢夫人白了他一眼,說道:“你啊,一遇到什麼事情,就慌慌張張的,原本能拿出主意來的,也考慮不到了。”

這邊苗家和張家糧食剛剛開始銷售,朱由崧就收到了宋傳鑫給來的請帖。

“芙蓉坊!”朱由崧笑道:“這個宋傳鑫的架子倒是不小啊,居然不來拜見,反而拿了個帖子,讓我自己去!”

魏進忠呵呵笑道:“王爺,您這就有所不知了,這芙蓉坊下面還有兩個小字,叫做芙蓉風月坊,芙蓉坊是個吃喝之地,這風月坊可就是風花雪月找樂子的地方了,而且今天可是玉京道人到這個芙蓉坊時間,這位宋家家主,邀殿下前去,相比不會讓您失望!”

朱由崧越聽越糊塗了,奇道:“玉京道人,又是何許人也?”

魏進忠笑道:“也難怪殿下不知,這玉京道人是在玉京觀出家,而秦淮玉京觀雖爲道門,修的卻是塵世緣房中術,自弘治年間起,每隔二十年這玉京觀便會出以爲色藝雙絕的絕世佳人,傲視秦淮羣芳,這一代玉京道人叫做蘇賽兒,不過別人都叫她蘇玉京,或是玉京姑娘,今天正是她在芙蓉風月坊獻藝之日,若是有緣,或許殿下還能成爲那玉京道人的入幕之賓呢!”

朱由崧不禁哈哈一笑,說道:“你這傢伙,自己明明沒那本事,卻對這種事情知道得這麼清楚!”

魏進忠臉色一滯,尷尬無比,朱由崧卻起了興趣,這玉京觀倒是有些像黃大大筆下的慈航靜齋和陰葵派啊,去看看倒也不錯。

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二章 風波惡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四章 九千歲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四章 九千歲第二章 風波惡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三章 道法行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二章 風波惡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
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二章 風波惡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四章 九千歲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四章 九千歲第二章 風波惡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三章 道法行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二章 風波惡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