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

原本西班牙艦隊的指揮官是安敦尼,不過因爲安敦尼的失敗,需要接受西班牙帝國海軍的調查,因爲派了施爾瓦這個傢伙擔任艦隊司令,可惜的是施爾瓦只是一個花花公子,來馬尼拉不過是來鍍金的,此時將艦隊帶着逃亡馬六甲,還有一線生機,若是撤回海港,就憑那些炮臺的防禦,根本不可能阻擋擁有六艘鐵甲艦的艦隊。

馬尼拉港口上有六座大型炮臺,可以組成交叉火力射擊,使用的都是沉重的巨石建造,裡面安裝的是長管加農炮,或者說叫做長重炮,也就是荷蘭人出口到大明的紅夷大炮,發射的同樣是球形炮彈。

當然這種前裝炮,射速的問題就不需要有什麼希望了,西班牙人做好的炮手也只能做到兩分鐘一發炮彈。因爲每次發射,都需要經歷復位、再裝填再次設定俯仰角和方向角等步驟,發射一次之後,必須要灌水入炮膛,熄滅火星,再用乾布擦乾,然後才能再執行裝填復位發射等步驟,步驟繁瑣廢立,就算是訓練有素的炮手兩分鐘的時間已經是極限了。

至於射程倒也不錯,能夠打到五公里,在這個艦炮射程普遍只有四公里的時代,五公里的射程已經是相當厲害的,不過相比鐵甲艦上射程普遍超過十公里的100mm長身管艦炮,這種射程優勢反而成了弱勢。

“轟!轟!”爆炸的聲音不斷的傳來,把炮臺上的巨石炸得石屑亂飛,不過**在殺傷人體或是對付木質結構上面有些優勢,在對付這種巨石建築上面,高爆**作用的確不是太大,主要是彈丸的動能並不能轉化爲衝擊力,在撞擊之初,彈丸就已經爆炸了。

朱由崧笑道:“換***,不就是個石頭建築嗎?西洋人最喜歡這個,不過這些大理石總不會比鋼鐵還要堅硬吧?***可是能夠穿甲數百毫米呢!”

***的技術很簡單,說白就是在普通炮彈上增加一個高碳鋼的硬質彈頭,在這樣的硬質彈頭保護之下,引信必須在撞擊力達到一定程度纔會導致引爆,而這段時間就已經足夠讓***鑽入炮臺當中了。

經過火控系統的一系列操作,兩發炮彈正好擊碎了炮臺的厚厚石壁,鑽入了炮臺當中,只聽一聲悶響,炮臺上的幾個窗口冒出了股股硝煙,裡面的人員和火炮恐怕是毀了。

朱由崧不禁笑道:“幹得好,這兩個炮手可真是厲害啊!”

旁邊的沈有容卻搖了搖頭,說道:“恐怕不是炮手厲害,而是一整套的作戰程序厲害,炮手不過是修正俯仰角和方向角的人,在指揮室裡纔是真正的測算人員!王爺,來到北海,我纔算是看到了什麼纔是真正炮擊?”

朱由崧笑道:“怎麼?沈老,難道也想學炮兵?”

沈有容神色落寞,說道:“我?人不能不服老,最近我也跟那些測算員槍炮士學過一些東西,只可惜怎麼也學不會人家的算法,不過我有二子,沈壽嶢和沈壽嶽,年方二十,他們二人也都是從小學習兵法,有志於軍旅,不過他們所學的不過是我這些年來的軍旅經驗,要是沒辦法學到這些東西,我看他們連當個小兵都沒辦法勝任!”

朱由崧笑道:“兵法之理,古今相通,不過是現在多了一些技術性的問題而已,兩位沈兄,既然想要報效大明,我可以給他們安排,只是兩位沈兄如今二十了,我想還是讓他們選擇進入陸軍大學或是海軍大學吧!”

二人正說着,岸上的幾座炮臺已經全部被擊毀,徐振昌率領艦隊直撲軍港,一通炮擊,將靠岸的軍艦全部擊沉,後續的五十多艘的大型運兵船也紛紛衝上了碼頭,裡面那是朱由崧從京營當中帶來的三個師的步兵,原部隊是神機營,現在由方世鴻帶領,這些人原本就是擺弄火器的行家,改編之後,他們的成績居然超過了原本的神樞營的三個師。

在艦炮的***轟擊之下,城牆上的火炮首先啞了火,然後整個馬尼拉的城牆很快就變得千瘡百孔,此時呆在總督府的馬尼拉總督巴爾德斯,苦惱地看着不斷坍塌地城牆,嘴裡不斷咒罵着:“這些人非得把城牆炸成粉末,纔會進攻嗎?”

“總督大人,我們還是投降吧?對方的力量太強了,根本不是我們能夠相比的!”身邊的幾個幕僚忍不住說道。

現在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雖然被英國人打敗了,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的殖民地和國力仍然是世界頂尖的,而且巴爾德斯是個典型的天主教狂信徒和種族主義者,要向他眼中的低等種族異教徒投降,這對他的信仰和信念絕對是一個挑戰。

“哼,就算是我們的艦隊失敗了,我們西班牙士兵方陣也絕對是最強的!”巴爾德斯揮舞着雙手,說道:“我們的大艦隊會來拯救我們的!”

幾個幕僚不禁苦笑,從美洲到亞洲,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兩個月來,美洲艦隊已經基本上全部達到了馬尼拉,可是仍然是失敗,要是從本土調艦隊過來,難道本土的防禦就不需要了嗎?

米勒是西班牙陸戰隊的團長,原本他是西班牙步兵的上校,因爲要去遠東追逐財富,纔在總督府成了一個陸戰隊的團長,他瘋了似地衝進了總督府,哭叫道:“總督閣下,我們的西班牙方陣失敗了,他們使用的火槍是後裝槍,射程和射速都遠遠超過我們,跟他們打排槍,我們的士兵就是排隊被槍斃啊,我們的士兵小夥子都被殺死了!三千人,不到一刻鐘,我們的三千人都死了!”

“什麼?”巴爾德斯呆坐在總督寶座上,現在他已經沒有了可以反抗“東方野蠻民族”的力量,現在投降是他唯一能夠活命的選擇。

巴爾德斯投降之後,朱由崧很順利地接管了當地的**,因爲當地原本就有很多華人,而且他們還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財富和種植園,有這些人的配合,呂宋的過渡十分的平穩,而接下來,朱由崧則命令邵傑尋找十四年前馬尼拉大屠殺的受害者,剛剛過去十四年,很多幸存者仍然健在,仇恨仍然沒有淡去,這讓清算進行得十分順利。

這段日子,馬尼拉的華人可是揚眉吐氣了,原本掌握了武裝的西班牙人,此時卻成了階下囚,而很快他們又接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林老,王爺要槍斃兩萬人,爲當年慘死的先輩報仇呢,您老一輩子惦記的事情,這次總算是有個頭緒了!”

“真的嗎?我的要去看看,我要親眼看着這些白皮鬼死在我面前,我這輩子就算是死也值了!”

“算了吧,您年紀大了,別收了什麼驚嚇?”

“放屁,我只有親眼看着他們死,我們才能夠消我心頭鬱結之氣,只可惜隨意殺了些人,有些罪魁禍首根本沒有收到懲處?”

“林老,這您就不知道了,要是您知道有誰曾經在那次慘案當中下手,你儘管可以去跟那位邵大人說,他們會組織什麼軍事法庭,審判這些白皮鬼的!”

……

沙灘上,跪着兩萬反剪雙手到後背西班牙人,後面則是一個個特意從南方請來的劊子手,這導致了南方的劊子手成了緊俏職業,朱由崧不會讓軍隊來做這種屠殺的事情,畢竟軍隊有自己的榮耀,他們不會對那些好無壞受能力的平民下手,否則他們跟日本人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在馬尼拉一共也不到十萬人,這兩萬人可以說是讓他們傷筋動骨了,巴爾德斯不禁焦急地說道:“親王殿下,在我投降的時候,您說過要保證我的安全的,不會對我們下手的?”

朱由崧冷笑道:“我說過在合法合理的範圍之內,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所以我才只殺兩萬人,原本我打算殺死一半在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的!”

巴爾德斯說道:“這是爲什麼?”

朱由崧冷笑道:“我所信奉的一位聖人,曾經說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當年你們就在這個馬尼拉城池當中,屠殺了我的兩萬同胞,同胞這個名詞或許你們很難理解,我們中華民族有個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炎黃,所以我們大明子民都是炎黃後裔,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既然你們殺了他們,我自然要殺死同樣的西班牙人作爲回報!”

朱由崧的話,讓巴爾德斯心頭一冷,卻讓旁邊的徐振昌、邵傑、楊璐、楊琦和方世鴻都不禁心頭一熱,原本皇帝喜歡稱百姓爲“子民”,現在朱由崧卻稱百姓爲“同胞”,這倒是讓他們感覺到了一種被尊重的快意。

巴爾德斯仍然不肯放棄,說道:“親王殿下,您這樣做只會讓真正的兇手逍遙法外,只會讓無辜的人受到牽連!”

朱由崧冷笑道:“放心,那些兇手不會逍遙法外的,這次處死兩萬人是國家層面的報復,不過接下來自然是個人方面的訴訟,另外,巴爾德斯,你最好閉嘴,要不是我看在十四年前你並不是馬尼拉的總督,我連你也不會放過!”

這些日子朱由崧已經嚐到了那種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的意思,雖然有着後世的見識來約束着他,不過身上自然也帶有一股殺氣,巴爾德斯一聽朱由崧這樣說,便再也不敢相勸了。

朱由崧當然知道,此舉必然會讓西班牙和大明處於戰爭狀態,並且很難和解,不過朱由崧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畢竟他對西班牙在美洲那豐美的北美殖民地可是垂涎三尺了,北美大陸那地方,什麼資源都不缺,卻沒有什麼靠近的敵國,簡直是超級大國形成的必要條件,不過就算是那裡日後成爲了什麼超級大國,朱由崧也絕對不允許是一個白人爲主信奉天主教的國家。

而且國內農業技術發達的農業和規模暫時不大的工業,還沒辦法消耗中國那一億多接近兩億的人口,北海、臺灣和呂宋都不過是小打小鬧,真正的大頭還是在美洲,只有兩國處於戰爭狀態,在日後,朱由崧才能夠名正言順地攻擊對方的北美殖民地。

呂宋這裡除了在海航位置上有着重要意義之外,在礦藏上同樣也對中國有着巨大的意義,在這裡盛產金銀銅鉻,金銀自然不必多說,中國可沒多少金銀礦,有了呂宋的金銀礦藏,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

而銅礦,除了可以鑄幣之外,對如今的大明軍隊也擁有着巨大的意義,畢竟現在大明的軍隊已經進入了火器時代,而子彈和炮彈的製造需要大量的黃銅,後世中國就是因爲沒有銅礦,纔不得不選用了鋼製彈殼,如果沒有足夠的銅礦,就算是想要打仗恐怕都打不起來。

因此呂宋的開發也就被提上了日程,邵傑觀察了這裡的土著人,文明水平低,而且原本的呂宋國已經被西班牙滅掉,而鄭和下西洋之時又給這裡的土著留下了一個相當好的印象,這讓大明有了同化這裡的基礎,因此邵傑提出了一個計劃三個手段,三管齊下。

首先,將向北海和臺灣移民的人,全部該運往呂宋,這裡的氣候更加溫暖溼潤,甚至有一種西谷米,整個樹都是澱粉構成,即使不用賑濟,也死不了人,這是從人員構成上,讓大明的百姓佔據絕大多數。

其次,通知聯合礦業和北海礦業這兩個礦業公司,對這裡的礦藏進行開發,相信金銀銅鉻這樣的礦藏,無論對誰都是極有價值的,並且組織南方的橡膠種植園主和甘蔗種植園主,以及相應的橡膠工業製糖工業遷移到這裡,從經濟控制呂宋。

第三則是開辦學校,教習漢語和四書五經,以經義教化當地百姓,邵傑這個聖門學子,也不得承認儒學在教化百姓和維持穩定上面,對一個國家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等他們黃老之學和諸子百家重興,儒學也不可能沒落,只會在他們的逼迫之下,推陳出新,更進一步,這是從文化上同化對方。

朱由崧看着這三個手段,怎麼看怎麼眼熟,這不就是小日本佔領臺灣和滿洲國之後施行的政策嗎?除了第一個,小日本可沒有足夠人來同化當地的中國百姓,而中華文明,也不是小日本那學了半吊子的文化能夠同化的掉了,不過這種措施是絕對沒錯的,否則臺灣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的親日派?

日本人的手段是沒錯的,可惜日本人的軟硬件上有內部不足,自然不可行,不過由大明來施行那就完全不同了,對於邵傑的這項計劃,朱由崧絕對贊成,並且馬上向大明的移民局和海軍打好了招呼,讓他們絕對配合邵傑的行動。

在朱由崧的鐵血政策之下,呂宋很快就恢復了平靜,然後徐振昌就有些耐不住了,原本他當海盜的時候,整日被那些西洋大艦追着跑,現在他有了鐵甲艦,卻能夠將這些原本看起來無底的西班牙大帆船打得稀里嘩啦,這種報仇的感覺,讓他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爽”。來到總都督裡,他就波不急待地對朱由崧說道:“王爺,下一步我們是不要進攻巴達維亞了?”

朱由崧笑道:“巴達維亞?不,我們不需要進攻巴達維亞,只要等條約達成之後,進去接管就行了,那些荷蘭人雖然市儈,不過比這些執拗的西班牙人要聰明的多了,我們已經顯示了武力,他們不會做無謂的事情。”

朱由崧剛剛說完,海軍方面就收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封邀請函,說是請大明方面派遣專使,前往馬六甲獅城詳談,這件事情除了邵傑,恐怕也無人能夠勝任了,畢竟也只有他纔是真正有過外交縱橫經驗的。

馬六甲海峽,獅城。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辦事處當中,談判使者菲爾德不禁暗自咒罵:“這些東方人,真是太不準時了,居然讓我們等他!”

雷約茲笑道:“菲爾德先生,這是他們彰顯自己身份的一種方式,按照他們的說法是‘擺譜’,只有尊貴的人才會值得別人這樣等他!”

邵傑滿面春風地來到這個會議室當中,對菲爾德笑道:“這位想必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使者菲爾德先生,我們廢話也就不多說了,我方的要求你們怎麼看?”

菲爾德有些無奈地說道:“我們可以退出巴達維亞,將東印度羣島讓給你們,不過我們需要一個像澳門一樣的通商口岸!”

邵傑笑道:“這個沒有問題,我們王爺是個慷慨的人,既然你們做出了迴應,我們自然不會虧待你們,你們可以在膠州、海州、松江、寧波等等這幾個港口設立自己的辦事處,當然不能駐軍,你們的辦事處僅爲商業組織,要遵守我們的法律如數繳納稅賦,如何?”

如今大明已經開關,這幾個口岸實際上允許任何非敵國商人前來交易,邵傑根本就是在空手套白狼!

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一章 雨中秋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七章 新大陸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
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一章 雨中秋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七章 新大陸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