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

馬林在最新的火炮面前服輸之後,其他人也不得不服軟,跟着馬林在軍校裡面學習各科的軍事理論,並且進行軍事訓練,這些軍官雖然有些人武功不錯,不過真正進行起軍事訓練來,未必就比那些士兵的技能好。

將這些舊軍官踢出軍隊之外之後,朱由崧就開始在京營當中大刀闊斧的改造,此時山東的神樞營也已經北上京師,三大營理應有二十萬人,不過實際上卻因爲吃空餉的問題,軍隊缺額達到了五萬人,因此朱由崧不得不重新招募士兵,補滿缺額。

雖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不過北直隸一帶的旱災也造成了大批的難民,再加上地主大量購買農業機械,讓很多佃戶也失去了土地,出海墾荒算是一條活路,不過能夠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就算是加入軍隊當兵,那也沒什麼不好,而且朱由崧還提高了軍餉待遇,每年還有冬裝夏裝和春秋裝三套軍裝發放,這對那些年輕人的吸引力是相當強烈的。

仿照神樞營舊例,朱由崧將神機營、神樞營和五軍營三大營的舊制廢除,建立了九個師三個旅,約十七萬人,而其餘的三四萬人責備劃入了後勤部隊,原本明朝軍隊當中就有輔兵和戰兵的劃分,朱由崧這樣做也不惹人注意。

而朱由崧提出的“軍隊即軍校”的口號,隨軍軍校也辦得十分順利,“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能夠讀書習字這對這些大頭兵來說是一種不小的誘惑。隨着這些人識字率的提高,將校尉士兵五個等級的軍銜制也在部隊當中貫徹了下去,並且在軍紀當中明確規定了,在長官死亡之後,低軍銜的士兵和軍官必須承認高軍銜的軍官的領導,若是不從,可以當場擊斃,就算是最後活着的人,也將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原本李如柏還以爲朱由崧肯定會在那些軍官大員面前吃虧,畢竟就他一個小屁孩還想折服那些沙場悍將,那豈不是個天大的笑話?不過馬林還真被朱由崧跟鎮住了,不過朱由崧並不是是用什麼王八之氣,而是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新式戰術!

“媽的,那個小屁孩王爺欺人太甚,都督,要不然我們直接反了他!”李如柏身邊的部將祖大壽不禁罵道。

李如柏連忙說道:“你們胡說什麼,我父我大明建功立業,功勳赫赫,作爲他的兒子,這種事情連提也不要提?”

李如柏不想造反絕對不是有什麼忠貞之心,而是反了哪有現在這麼舒服?有朝廷給他們供給糧餉,來養他們自己的軍隊,要是反了,遼東那點人口也養不起他們那麼多的軍隊,他手下的那些軍隊還不得把他們自己給吃乾淨了?

李如柏雖然被罷免了右軍都督府右都督的頭銜,實際上他卻並不太過在意,就算是沒有這個頭銜,遼東邊軍仍然是鐵桶一隻,那裡充滿了李成樑時代留下來的驕兵悍將,又經過多年的聯姻關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團體,在他們看來,遼東就算是他們的地盤,文官到這裡來,也要跟他們合作,後世的“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不過是因爲這種情況的一種無奈的妥協。

李如柏故作悲痛狀,說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們做臣子的,豈能夠非議君父之過?”

祖大壽仍然嘟嘟囔囔道:“都督,那個小屁孩算什麼君父?”不過看了看李如柏豪不在意的臉色,卻也沒心思繼續嘟囔下去。

不過李如柏的被罷免,卻讓徐鴻儒非常精細,他一臉喜色地跑到太子身邊,說道:“殿下,這次我們可有救了!”

太子朱常洛昨天晚上,服食過紅丸之後,又跟幾個江南進獻過來的美女一通胡天胡帝,此時正是精神恍惚,勉強睜開眼睛,說道:“原來是鴻儒啊,有什麼喜事啊?”

徐鴻儒笑道:“是大喜事啊,那北海王讓內閣罷免了右軍都督府右都督李如柏,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朱常洛不禁奇道:“改革罷免幾個軍官也是常事,你要是看得上,就去把他拉攏過來就是,這種事情幹嘛還要對我說?”

徐鴻儒笑道:“太子殿下,您也知道我對民間的一些事情都很清楚,這位李如柏將軍可不是普通的軍將,就算是被罷免了,在遼東邊軍仍然有着我們難以企及的影響力,聽說在遼東邊軍,李成樑在開飯的時候會問那些邊軍士兵‘你們吃的是誰家的飯,爲誰效命?’,他們就會說‘吃李成樑的飯,爲李成樑辦事’,不過現在變成了‘吃李家的飯,爲李家辦事’。”

朱常洛皺了皺眉頭,說道:“這李家也太無法無天了,他們吃的是朝廷的餉銀,理應爲朝廷辦事,如此豈不是成了他們李家的私軍?真是亂臣賊子!”

徐鴻儒嘆道:“雖則如此,我們也無可奈何,畢竟這個天下並不是太子殿下的天下,這李家軍畢竟是跟戚家軍齊名的強軍,我們能夠將他們拉攏過來,對我們的好處那是不言而喻的!”

朱常洛嘆道:“我居然淪落到要與這等亂臣賊子爲伍的份上,不過我們與他們合作可以,卻也要長點心眼,防着他們,否則大明淪陷於此等賊子之手,我就算是得到了皇位,恐怕夜無煙區間列祖列宗了!”

徐鴻儒點了點頭,說道:“太子說的是,不過現在我們還得跟他敷衍,等太子成爲了帝王之後,想要收拾這等亂臣賊子,易如反掌。我希望等我聯繫好李如柏之後,還望太子殿下能夠親自去籠絡與他,這李如柏也算是一員悍將,若是有感於太子殿下的龍威,順從於我們,倒是能夠爲我們添一員大將!”

朱常洛點了點頭,此時他也清醒了,道:“這種輕重緩急還是分得清的,你儘管去吧,我還要休息一會兒,等有了消息,再來告訴我!”

徐鴻儒眉頭緊鎖了起來,看了看朱常洛,說道:“殿下,此時您還要保重身體,畢竟國運多舛,大明天下還需要殿下!”

朱常洛隨口一應,卻已經有了些不耐煩的以爲,徐鴻儒也只能離開了寢宮,在慈慶宮,冷笑着看着這大明的宮室。

徐鴻儒如何結交李如柏,也不過就是美酒佳餚外加美人清歌而已,然後朱常洛便學漢獻帝唱了一出“衣帶詔”的劇目,李如柏與朝廷都沒多少忠心可言,更何況是如今江河日下的太子?不過雙方卻有着相同的敵人和利益,朱常洛許諾等他登基之後,遼東的軍餉提高一倍,李如柏也信誓旦旦地保證絕對忠於太子殿下。

且不說這些人如何謀劃,對付朱由崧,而就在文淵閣辦公的內閣幾位閣老,卻有些頭疼了,自從朱由崧主持軍制改革以來,臣子的反對聲音就麼有停過,雖說朱由崧取巧,並未擔任任何軍職,他的改革方案也是通過皇帝發給內閣通過的,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傻子,他們能夠看得出,朱由崧實際上已經是履行皇帝的職權,而萬曆皇帝似乎也默許了此事。

劉一燝將一份摺子帶回了內閣,說道:“楊漣他又聯名了魏大中、周順昌、顧大章和黃尊素等人上書,反對王爺的軍制改革,他甚至直接說出了王爺這是‘假天子之手,收攏軍權,假百姓之名,收攏臣權,行不軌之事’。”

官應震瀏覽了一遍摺子,將之扔到一邊,冷笑道:“不過是些許書呆子而已,假天子之手,收攏軍權?那恐怕是皇上自己的意思,皇上是什麼人?那是打過了三次征戰的帝王,對於軍權,若是沒有他的默許,誰能夠收攏在手中?收攏臣權那更是無稽之談,如今我們臣權那是大了還是小了?有了議會的財政,我們雖然沒辦法要皇上發內帑,不過對於國家大事,我們卻可以通過議會加強內閣的權威,如此議會通過的提案,就算是……就算是皇上也很那反駁,現在我們正打算在第一屆國民議會開幕的時候,將改革漕運的提案交上去呢!至於行不軌之事,王爺有必要嗎?行不軌之事的,我看另有他人吧!”

劉一燝皺了皺眉頭,官應震所說的事情他也明白,如今朱由崧是行堂堂正正之師,真正在爲鬼蜮之事的也就是那些東林黨當中的***而已,劉一燝說道:“那麼此事應該怎麼處理?”

二人齊望向了方從哲,方從哲問道:“皇上和王爺是什麼意思?”

“沒有批示,直接打回了內閣!”劉一燝說道。

方從哲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放那兒吧,不用管了!”

劉一燝皺了皺眉頭,說道:“元輔,王爺最近將五軍都督府改回樞密院,建軍校,開參謀部,練京營,恐怕是想讓樞密院改回宋元舊貌啊?難道元輔就不擔心……”

方從哲笑道:“擔心什麼?季晦,有時候文人將兵並不是一件好事,王爺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纔會決定培養真正的軍人,或者說是修正了野性的軍人,那軍校培養出來的軍官也不過就是‘八股軍人’而已,你需要擔心什麼?”

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四章 九千歲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十章 東林內部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
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四章 九千歲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十章 東林內部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十一章 南洋劇變(中)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