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

自黃巾覆滅後,全國各地,此起彼伏的小規模動亂就沒停止過。史載有數十支部隊,並起山谷間,禍害郡縣,旗號也亂七八糟,聲音大的就自稱雷公,騎白馬的就叫張白騎,眼睛大的就叫做大目……這些人多的二三萬,少的六七千,搶了一個地方便迅速換一個地方,深得游擊戰之精髓,地方官拿這些傢伙們都沒有辦法,只能乾瞪眼。

卻說黑山賊張牛角,率部在山谷間潛伏了一段時日,見風聲漸消,便靜極思動,帶了大票人馬出來打劫,褚燕亦在軍中,苦勸不住。只好率部相隨。

張牛角爲人仗義,頗有豪俠之風,卻有點兒志大才疏。出來之後,搶了幾處地方,見打劫這麼容易,喜不自勝,便還要繼續。褚燕勸道:“將軍,此番所獲頗多,不若見好就收?”

張牛角笑道:“哎,兄弟,怎麼好見好就收?咱家大業大的,不多搶點糧草,萬一斷糧了,怎麼行?再說了,弟兄們都憋了好幾個月了,總得出來找幾個婆娘放鬆放鬆不是?哈哈哈哈哈!”

旁邊的將校聽了,都擠眉弄眼的怪笑起來。褚燕拿這幫傢伙沒法子,只好依了張牛角。誰曾想,攻打癭陶的時候,樂極生悲,在前方耀武揚威的張牛角被一枝不知從哪飛來的冷箭射於馬下。

這下好了,見老大受了傷,生死不知,羣盜大驚,也顧不上搶東西了,擡了張牛角撒腿就跑。一口氣跑了老遠,見無漢軍來追,這才放下心來。再看張牛角,已經只剩下一口氣了,臨終前把各大首領都叫了過來,囑咐道:“兄弟們,老子我是不行了,我看你們中間,就褚燕兄弟機靈點,其餘,其餘都他孃的是一羣莽漢。咳,咳,老子死了以後,你們都聽褚燕兄弟的,行不行?”

羣盜含着眼淚答應。張牛角見衆人答應,便把眼一閉,腿一蹬,撒手而去。衆人就近挖了個坑把張牛角給埋了,一路哭喊着回了老巢。然後眼巴巴的看着褚燕,看新任大頭領有什麼指示。

褚燕見衆人一臉茫然,便嘆了一口氣,道:“衆位兄弟,你們也看到了,做個盜匪雖然無拘無束,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我們藏在山谷之間,無地可種,沒錢沒糧,缺衣少食,只能去搶劫,可是我們這些人,能打得過無窮無盡的漢軍嗎?我等兄弟死一個便少一個,漢軍卻可以不斷的補充。就連席捲天下的黃巾義軍都彈指間煙消雲散了,何況我們?”

於是便有人道:“頭領,你有什麼好法子,只管說出來。我們大夥聽一聽。”

褚燕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衆人,緩緩道:“依我之見,莫若降了官軍,撈個一官半職做做,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再怎樣,也比窩在這裡做個有今日沒明天的匪賊強。大家覺得怎麼樣?”

頓時就有人炸鍋了:“張老大屍骨未寒,你就要帶着我們去投降?老子不幹!誓要和漢狗拼了!”

褚燕怒道:“正是因爲張老大死得太不值,我纔想帶着你們過安生的日子,你要去和漢狗拼了,那你去啊?早先怎麼撒腿就跑,跑得比誰都快?”

那人面紅耳赤,被褚燕堵得說不出話來。

褚燕又道:“張老大死了,我也很痛心,可是總不能老想着張老大,就不顧好幾萬兄弟的死活吧?我們以後好好的照顧張老大的妻兒老小就行了。對吧?”

衆人想了一想,覺得褚燕說得好有道理。於是一個個默然表示認同,褚燕又道:“以後我就改姓張了,叫張燕,老大的家人,我來照顧,你們誰也不許對他們不敬!”

褚燕改名爲張燕,雖然託名張牛角,卻也未嘗沒有懷念張角的意思。張燕回到房中,卻又想道,自己兵微將寡,貿然請降,只怕會被州郡給吃了,然後當作戰功上報。若去京師,這點人馬皇帝老兒只怕也是沒心思搭理。莫若聯合其他羣盜,廣造聲勢,再與漢軍打上幾仗,再去請降,如此方能有個比較好的待遇。

張燕不愧是張角**出來的。說幹就幹。於是與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等寇賊相互交通,約定結盟一起行動,於是百萬羣盜出山林,禍害郡縣,在絕對的兵力優勢面前,郡縣兵一敗再敗,到後來竟不敢出戰,只是據城而守。

一時之間,中原震動,以爲是又一波黃巾之亂,正人心惶惶之際,張燕突然遣使至京中乞降。皇帝正愁要調哪路人馬去剿匪呢,聞報大喜,於是拜張燕爲平難中郎將,其餘諸頭領各有封賞,又使張燕專門負責河北諸山谷事,每年還可以舉孝廉,可派計吏向朝廷彙報。

於是,張燕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平難中郎將,把黑山賊,變成了黑山軍。

劉備在洞庭,閒來無事,便與簡雍等泛舟,嘯傲湖中。他之前也曾命麾下遍訪荊州,以求名士隱者,可惜一個也沒見着。

因爲這個時候還沒有後面幾年亂,所以他記憶中的徐庶、司馬徽等名士,都還沒有避難荊州,而諸葛亮這可憐孩子,才幾歲,剛死了孃親,跟着老爹在泰山,還遠遠沒到他出山的時候。襄陽龐德公一家子,因爲襄陽曾被黃巾佔據,也不知道躲到哪裡避難去了。於是劉備很鬱悶的發現,史載劉表來荊州後,大把名士皆奔荊州安身的這種狀況,他根本就遇不上。

劉表雖然是名士,八俊之一,可我的名聲也絲毫不弱於他好不好?劉備暗暗吐槽。

其實劉備還準備開經立學,以求賢才來着,可是他目前乃鎮守一方手握重兵的將領,立學校、興教育都是郡縣守令該乾的活,他要也插一手,估計彈劾他的奏章只怕就要雪片般的飛向京師了。劉備也估計京師中有人正等着揪他的把柄,是以低調本份得不得了。郡縣之事,除非與軍事有關,否則一概不過問。

有時候劉備就想,還不如當個太守呢,最起碼一郡之地,都自己說了算。可又捨不得手中這枝軍隊,好不容易血火中鍛鍊得有模有樣了,解散之後再召集起來就難了。再說了,聽說董卓這個傢伙解職歸田回老家了都養着部曲呢,孫堅也把淮泗好漢帶在身邊,袁紹、袁術兄弟倆如今出仕都是就任武職……看來都不是笨蛋啊。

只有曹操,如今還殫精竭慮的爲大漢的事業添磚加瓦,傾盡心血。他任濟南國相,一到任,便發現國中貪官污吏橫行,無法無天。而這些人多依俯權貴,之前歷任國相皆不敢管。老曹是誰?初出茅廬就一頓殺威棒把閹宦的親叔都打死了的人物,豈怕你區區污吏?於是甫一上任,就大力整飭,等考查確實之下,便上書朝廷,濟南十城縣令,被他奏免了八個,其他小魚小蝦不計其數。

那些貪官污吏嚇壞了。大漢官場是這樣子的,你當官,當得好,升遷。當得不好,免職。免職之前,先去京師走一趟,十有**就要坐牢。比如涼州刺史左昌,因盜軍費而被論罪,他的繼任扶風人宋梟,是個書呆子。到了涼州,一看,好傢伙,這麼多叛賊,肯定是不讀書的原因。於是和涼州長吏們商討,說:“涼州寡於學術,故屢致反叛。今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人知義。”

衆吏愕然,不知如何相對。還好蓋勳機靈,勸諫道:“……今不急靜難之術,遽爲非常之事,既足結怨一州,又當取笑朝廷,勳不知其可也。”

宋梟被蓋勳一駁,覺得沒面子,於是死活就要這樣幹,還奏請朝廷。結果朝廷一看,火冒三丈,讓你去涼州平叛,你去那裡讓州人寫《孝經》,尼瑪你這逗誰呢?於是詔書一封至涼州,大罵一頓,然後以虛慢的罪行徵往京師聽候處置。

這還算不上怠政,只能說有點冒傻氣,就被徵還京師了。曹操以貪腐之名奏免各城守令,這要一落實,搞不好就要牢底坐穿,於是貪官污吏大懼,算了,收拾收拾細軟,逃命去吧。這官誰愛做誰做,反正老子不做了,再說了,之前這些年也撈得夠了。這些人紛紛棄官出逃。曹操一伸手,便讓濟南抖三抖,史載濟南從此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初爲二千石高官,把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不禁也有些自得,於是寫信給劉備,問他說,玄德,你覺得我幹得怎麼樣啊?

劉備把曹操的書信看了又看,曹操在信中,把他的所作所爲,事無鉅細,一一分說。他在濟南,除了剷除貪官污吏,還禁止奢侈之風。還毀絕淫祀。濟南國人喜歡建廟奉神,不管是哪路神仙,都要立個廟,拜一拜,然後每次廟會都搞得非常奢侈浪費。風氣如此,結果一年要搞上百場祭拜廟會,搞這些廟會的幕後組織都賺錢了,而那些百姓卻越來越窮。於是曹操便把什麼亂七八糟的神、仙、鬼之廟,全部搗毀,只餘國家明令允許祭拜的神仙廟宇。比如東皇太一大帝,比如社稷神之類的……

然後又在濟南建學校,興教育……不得不說,曹操能力確實很強,幹得有聲有色。不過,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劉備就記得,曹操應該在不久後,就被人給陰了。

於是劉備就在回信中鄭重告訴曹操,注意團結,要和諧,要求同存異,要拉攏盟友,不要孤軍奮鬥,否則你這得罪太多人……

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八百十六章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八百十六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七百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
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八百十六章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八百十六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七百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