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

熹平六年夏五月,天下大旱,蝗虐爲患。

這日廷議,有議郎上奏天子,說天下旱蝗,上天震怒,請天子赦黨人、誅閹宦,勤政寬刑。

又有諫議大夫上奏天子,說今年天下收成要減半,讓天子憐恤子民,免天下田租。

又有侍中上奏,言天有異象,請罷三公,以消天帝之怒……

吵來吵去的,就沒一個說如何去主動滅蝗。

盧植與蔡邕等對視一眼,出列拜道:“陛下,臣前番有奏本上,蝗蟲產於泥中,請陛下下詔,令天下郡縣遣發民夫以滅蝗。”

盧植此言一出,朝議紛紛。天子一聽,閉着的雙眼又睜開了,上朝是個艱難活,要早起,要面對大臣各種吵,他真受不了。如今只有盧植不針對他這個天子說要如何如何,便不禁提起一絲興趣,對左右道:“取盧議郎奏本來!”

皇帝把盧植的奏章一看,心中就笑了,喲,盧議郎倒是舉賢不避親,說這是弟子劉備格物所發現。嗯,這個劉備,看來還是有治才的,上次沒見着,這次要不要見見?

坐在這位置上小十年了,再笨的人也知道哪些主意是好哪些主意是壞,更何況他劉宏又不笨便把奏章傳下去,讓大臣們一個個傳看,然後議議,除蝗此事可行不可行。

這些個朝臣,一個個的清貴之軀,哪裡聽說過蝗蟲是從泥土中出來的呀。蝗蟲有翅,武帝時,蝗蟲居然從東方飛到了敦煌。這麼能飛,怎麼可能說是產自泥土?

這個時代,發生了蝗災,從上到下,就壓根沒想過人力捕殺蝗蟲,上面是罷高官,修德政。下面的普通百姓就是去拜各種神廟,去祈禱。王充這麼個無神論者,也在《論衡》中說蟲食谷者,部吏所致。就連蔡邕也曾說過,蝗者,在上貪苛之所致也。可見此時官員普遍的看法就是蝗災是貪官污吏、政治不清明所造成的。這次盧植還是好不容易說服的蔡邕等人一起上奏。

衆人看了,一個個的搖頭表示難以置信,不過奏本中這個劉備言之鑿鑿的,說到城外掘土一觀便知端的,只怕是確有此事了。再考慮到劉備不是無名之輩,盧植也不是冒失之人。心中天平卻是漸漸偏向於劉備了。

還在議論的時候,洛陽令周忠出列拜道:“陛下,臣子君吉曾遇劉備,與之論蝗,後臣子與友出洛陽城,於郊外溝渠掘土觀之,證實劉備之所言非虛。臣懇請陛下頒旨,臣願以洛陽一縣以試劉備滅蝗之策!”

原來周暉周君吉乃洛陽令周忠之子。周君吉回家把劉備之事向周忠一說,周忠表面雖然不動聲色,心底卻是牢牢記住了。他也爲洛陽周圍蝗災頭痛得不得了,今天見有了機會,哪裡還不插上一腳。於是立馬上奏皇帝,要在洛陽用劉備之策捕蝗了。

洛陽令可不是一般的縣令,向來享受特殊的政治待遇,因爲他是京城縣令,有朝請的資格,不但管理京師,還要參與朝議,重大禮儀活動和政治鬥爭都少不了洛陽令的身影。但洛陽令也難做。在維護朝廷的**威權和權宦豪強的特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非常考驗主官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洛陽令在打擊犯罪活動方面格外嚴苛,哪怕你是三公九卿犯事了也會將你繩之以法。光武帝時就有個強項令董宣,較起真來皇帝拿他也沒法子,美名因此流傳到後世。

周忠一說話,大家就開始思考了。不過漢朝大臣都還是非常務實的,不一會,都紛紛建言贊同周忠此論。反正劉備這法子又沒甚不好之處,若在洛陽行之有效,就頒佈天下,讓外州郡縣跟着做。大臣都統一意見了,皇帝就更沒意見了。自無不允。

然後又有司空張顥上奏,說蝗災肆虐,陛下上次讓公府考評天下郡縣長吏,凡是苛酷貪污者,皆罷免之,以息天怒平人怨。如今四府已經有了名單,陛下要不要看一看?好吧,這是往年慣例,不會因爲劉備的捕蝗之策而中斷。皇帝便命小黃門取了名單觀之。

皇帝拿了名單一看,長長的一堆名字,名字後面註明了罷免的原因,有些不但要免職,還要徵詣到廷尉處問罪。皇帝心中也有數,那些確實是罪證累累的就不管了,官員黨爭政爭的犧牲品,或者無後臺的老實人待會可要挑出來。不能什麼事都如了大臣的意了,不然還要他這個皇帝幹嘛?

天子目光炯炯,忽然跳到一個名字上面,陽球。嗯,罪名是爲政太過嚴苦,羣吏不滿,郡縣忿然,四府的意見是收廷尉論罪。

陽球,字方正。就是劉備的幽州同鄉,世家子弟出身,能擊劍,習弓馬,有郡吏言行辱其母,他率了少年數十人,把人家滿門誅盡。性格嚴厲,好申韓之學,典型的法家代表。之前爲高唐令的時候,就因爲太過嚴苛而被郡守論罪,最後碰到大赦天下才得免罪。後來爲司徒劉寵所闢,九江山賊起事,連月不解,於是拜陽球爲九江太守,陽球到了九江,把山賊和郡中奸吏全殺了個精光。現爲平原相。

陽球一到任,就跟大家把事情講得很明白:“相前蒞高唐,志埽奸鄙,遂爲貴郡所見枉舉。昔桓公釋管仲射鉤之仇,高祖赦季布逃亡之罪。雖以不德,敢忘前義。況君臣名分定,而可懷宿昔哉!今一蠲往愆,期諸來效。若受教之後而不改奸狀者,不得復有所容矣!”我之前做高唐令,幹過什麼大家都清楚了,今天我到這裡來了,以前之事我不追究了,但話說清楚了,以後照我的規矩做,若還不改奸狀,就不要怪我不能容人了。此言一出,郡中鹹畏服焉。

不過這傢伙很慘,這次又撞風口上了,治下太嚴,被人告了一狀,於是便列入了四府論罪的名單。

皇帝想了想,嗯,這人也是我需要的。酷吏獨臣大家都不愛,皇帝喜歡呀。這人得保下來。於是皇帝就開言道:“陽方正昔爲九江太守,平亂有功,雖坐嚴苦,但徵詣廷尉論罪並非待功臣之禮,可免平原相,拜爲議郎!”

皇帝金口一開,這事就這麼定了下來。陽球算是死裡逃生。這傢伙,依然死性不改,以後又鬧出了無數事端,搞得許多人家破人亡,此乃後話了。

這時洛陽令周忠又奏:“劉備學出名門,才思敏捷,策論高深,臣欲闢爲縣中從事,隨臣左右以治蝗。”

皇帝此時有些睏乏了,便擺擺手,道:“此乃汝份中之事,不必問朕。”

大事議完,皇帝便散了朝,起駕往內廷去了。

劉備在家,正拿了筆在紙鳶上勾勾劃劃,旁邊的盧珻和盧海看得滋滋有味,便有盧家奴僕來報,說門外有公人拿了拜貼,言縣令有請。

劉備放下手中筆,起身疑惑的想道,縣令是誰我不認識啊,找我幹嘛?

出門見了公人,接了拜貼,便道:“請足下容我更衣。”洗了個澡,換了身乾淨衣裳,越發顯得精神。然後隨此人出門,一路往縣衙而去。

劉備到了衙中見了縣令,看見周暉站在縣令身後擠眉弄眼的,哪還不明白。周忠臉龐清瘦,一雙眸子精光四射,不怒自威。見到劉備下拜,便起身相扶,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此番相請,實在冒然。”然後就把今日殿上之事和劉備說了,反正劉備在盧植處遲早也能聽到。

劉備就有些暈了,剛拒了涿郡太守之闢,怎麼到了洛陽還是逃不過被徵辟的命?正欲開口婉拒,周忠便道:“五郎不必拒絕,此事汝師盧子幹也知。”言下之事你老師盧子幹也是默許的。

好吧,劉備馬上就閉嘴了。朝廷任命大臣的時候,有贊者,有專門授綬印者,皇帝還要拉着談心,勉勵好好幹。劉備被闢爲從事,只不過是周忠上下嘴皮子一碰,波瀾不驚的就這樣定了下來。

好吧,還不如接受涿郡太守之闢用呢,好歹還能混個百石官,在這,反成了個芝麻小吏員了。回去的路上,劉備想道。

不過,事情還是得做,剛纔周忠交待了,自己就是準備個治蝗的具體實施方案出來,供他選用。好吧,回去就寫個文案出來。這事,劉備是做得極慣了的。

嗯,蝗蟲治理,要從兩個方面着手,一個是預防,一個是撲殺。撲殺的話又分兩種,一種是針對成蟲,一種是針對蟲卵。

成蟲的話,最好於清晨露水重的時候或無月之晚上。清晨露水重,蟲翅溼透,不易於飛,無月的晚上,可以燒火堆,以火光誘殺之……

至於蟲卵,掘土吧,然後火燒水煮,能殺死多少算多少了……

就在劉備冥思苦索的咬筆頭的時候,鮮卑又寇三邊。天下震動。在這場災劫中,遼西太守趙苞悲慘的嘔血死了。

趙苞字威豪,甘陵人,從兄爲中常侍趙忠,趙苞深恥之,從不與趙忠來往。趙苞初仕州郡,被舉孝廉後爲廣陵令,視事三年,政教清明,被許爲能吏,遷遼西太守。在任上抗厲威嚴,名震邊俗。做官到今年,剛滿年餘,便派人迎母親妻子到自己身邊,結果到了柳城的時候,剛好遇見鮮卑賊子萬餘人入寇,鮮卑獲趙苞家眷大喜,以爲憑此爲質可以逼降趙苞。趙苞聞賊至,率邊軍步騎二萬餘與鮮卑對抗,鮮卑便把趙苞家眷給推了出來。

結果趙苞大哭,對母親說:“爲子無狀,欲以微祿奉養朝夕,不圖爲母作禍,昔爲母子,今爲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唯當萬死,無以塞罪。”

趙母教之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昔王陵母對漢使伏劍,以固其志,爾其勉之。”

於是趙苞即時進戰,大破賊軍,鮮卑四散逃去。可惜其母妻皆爲賊所害。朝廷後來知道這事,非常震驚,皇帝遣使弔慰,又封趙苞爲鄃侯。趙苞殯葬完畢,對鄉鄰曰:“食祿而避難,非忠也;殺母以全義,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於天下。”遂吐血而死。

可惜一代良臣,經此禍難,就此隕落。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