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

然後不知道怎麼的,有宦官也知道這則流言,於是這日便有小黃門進言皇帝,說坊間盛傳陽丘山有仙人白日飛昇,既然有仙人飛昇了,肯定留下了仙藥之類的寶貝給他的老師鄭玄或者是同門。是不是該派人去看看,果有仙藥,便讓他們進獻給天子。。。。。。

皇帝還沒表態呢,就有議郎跳出來了,指責閹宦妖言惑衆,包藏禍心,說子不語怪力亂神,所謂白日飛昇乃是謠言,不可信之。而小黃門明知乃是謠言而進之,乃是惑上,要按律治罪。。。。。。

經歷了二次黨錮之禍,士林和宦官雙方之間仇冤已深,早已經勢成水火。沒辦法,誰讓雙方都沾染了彼此的鮮血呢?是以一有機會,就會藉機攻擊。

本來皇帝劉宏對白日飛昇什麼的也不感興趣,他是貪玩好財貨了點,喜歡享受了點,那不是因爲小時候受過苦嘛,但他又不是個笨蛋。自然是不太信仙藥之類的。且他今年剛剛二十歲,正是身強力壯吃嘛嘛香全身是勁的年紀,也不需要什麼仙藥。他知道小黃門進言是爲了討他的歡心。他也準備一笑而過,不採納也不拒絕。誰知道就有這麼個二貨議郎迅速跳了出來,網羅一大堆罪名。頓時皇帝心情大壞。

他知道黨人和閹人之間的過節,他平時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着他們鬧,只要不太過份就好。他們一鬧,他這個天子也就放心了。要是大臣和宦官一團和氣,那才真是出問題了,果真如此,他只怕晚上都睡不安穩。說到底,黨人與閹宦之間爭鬥得你死我活,天子也有一定程度的推波助瀾,好多事情,他並不壓制,而是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不爲什麼,只因爲天子不需要一團和氣團結一致的朝堂。當然,他也沒有大開殺戒,天下黨人那麼多,他也只不過是把鬧騰得最歡,最有影響力的幾個傢伙給定點清除罷了。天子不需要所謂的士林領袖,天子只需要聽話的臣屬。鄭玄是黨徒,不也僅僅只是禁錮不讓他出仕嗎?還有那些這裡逃那裡躲的,真要較真了還抓你不住?至於黨人被牽連死了數百人,在他眼中,實在是算不得什麼。君王讓你死,你還敢不死嘛?

議郎跳出來一通指責,皇帝心情就有些不好了。議郎是朝臣,而小黃門卻是他的家奴。朕的家奴說幾句討巧的話來討朕的歡心,怎麼就是惑上了?難道在爾等心中,朕就是個是非不分,好壞不明的昏君不成?一個是拿工資幹活的打工仔,一個是家裡終身的奴僕傭人。皇帝向着誰自然不用說了。

更何況小黃門都是侍候人侍候慣了的,議郎一站出來沒說幾句,他就跪在地上默默抹淚,那可憐巴巴的小受樣,誰看了都受不了。可惜議郎大人那時正說得興起,口水四濺,唾沫橫飛,壓根就沒注意到。否則,他一定不會再繼續滔滔不絕下去。

天子動怒,也很少擺在臉上,只是不耐煩的說了一聲說朕知道啦,既然議郎說是謠言,便請議郎去核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來回報。心中卻是在想回宮就去看看哪裡還有缺,把這個傢伙給扔出去,眼不見心不煩。

不知道命運已經改變的議郎大人老老實實的奉旨去把這事給弄清楚。因爲是給皇帝辦差,絲毫不能有錯,他就一家家的去跑,把有在陽丘山受學的弟子的家書給全部收集起來。最後得出的結論,讓他也驚呆了:竟然有人能飛天?

他的第一反應是假的,這是騙人的,可是面前無數封的書信告訴他,這事是真的,這事也騙不了人。當時現場數百號人呢,矇騙一人,十人易,矇騙如此多的人,這本事也和飛天差不多了。

議郎這一晚上也沒睡好,第二天,懷着莫名的心情回去交旨了。並提出,若是此事是真的,當召劉備進京策問之,因爲此事于軍事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說,這個時代的官員都是很有水平的。可能有些人很固執,很愛名,但眼光見識和手腕,真的是不錯,很有幾把刷子。比如這個議郎,在確認這件事情是真的後,腦子稍微一轉,便聯想到軍事上去了。

本來皇帝對這事沒興趣,可是一聽說居然有人能飛天,尼瑪,不淡定了。皇帝也是人,他又是好動貪玩的年紀,當下就來了興趣,道:“可下詔命其進京,置之西苑,命能工巧匠制其器,軍士試之。”

此言一出,衆臣大驚。皇帝雖然年輕,但一些特徵在開始暴露了,喜好收集奇異器物,喜好財貨,喜好享樂。。。。。。基本上就沒有他不喜歡的。年紀越大越荒唐,諸如讓**佳麗不穿褲子,淫心一動就撲上去啪啪啪之類的行爲不要太多。西苑是個什麼所在?西苑基本上就是供皇帝享樂的地方。劉備進去了,除了給皇帝賣苦力做飛行器,便沒有一點用處了。

劉備乃是盧植、鄭玄弟子,妥妥的士林中人,且在學術上頗有成就。前番諸人看了劉備的格物論,不管贊不贊同劉備的觀點,但劉備有才學那是公認的。且此次又做出如此驚人之舉,可謂是世之良才。要是進了西苑,那十有**就廢了。豈不可惜?

且皇帝轉的什麼心思他們還不知道?肯定是動了玩心,等劉備進京了,把飛行之策一獻,搞不好沒試驗幾次,皇帝就要自己去玩了。皇帝從來不按套路出牌,這種可能還真有。宦官們只知道討好皇帝的歡心,哪裡會去勸阻皇帝,巴不得皇帝玩得開心呢。可是他們這些大臣哪敢讓皇帝冒這個險呀。萬一有個差錯,他們衆臣,真的是要遺臭於青史了。到時候在朝的,有一個算一個,通通都得爲皇帝陪葬。

皇帝就算活夠了,他們還沒有呢。於是一個個的站出來,紛紛勸阻。從博士,議郎,尚書,侍中,九卿,三公一個比一個來頭大,一個比一個言辭激切。好吧,他是皇帝沒錯,但他做不到反對整個朝臣的意見。皇帝腦袋一轉,知道大臣們是猜透了自己的心思,怕自己冒險,於是也就順着臺階下來了,接受了這份好意,難得的沒有發火,散朝之後便回宮玩樂去了。不過,皇帝心中還是記住了劉備的名字,在他看來,能做飛行器飛天的人,絕對是個會玩的“玩主”。以後有機會,就一定要把他弄進京來,看看這個劉備腦子中還有什麼其他的奇思妙想。

劉備人生中第一次簡在帝心,就是個如此的印象,要是他知道了,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大臣們澆滅了皇帝的小心思,退朝之後,卻是紛紛議論起劉備來了。這小子,實在是太能折騰了,最近京師裡,不斷傳着他的名字,一會兒格物,一會兒飛天。真是後生可畏啊。

要說格物論還讓許多人有些不以爲然的話,但能從格物中格出飛天這樣的壯舉(劉備把飛天也歸於格物之功),那就不得不讓人爲之側目,引起重視了。對格物之說再不感興趣的人,此時也改變了他們的想法。畢竟一類類實證就擺在眼前。他們都是飽學之士,讓他們去相信十幾歲的少年劉備是得天之授的異士,他們寧可相信格物之中有大學問,無意之間被劉備發現,從而做出如此之多的驚人之舉。

沒聽劉備自己說嘛,他自己從小喪父,自己摸索出來的一條道路,他又好突發奇想,想到了就要去做,一步步知行合一,走到了現在。而他的一些格物事例也證明了,確實是要做很多論證的功夫,才能行之。好吧,到此,劉備所有的自我解釋,自圓其說便被許多人接受,並進行自我完善。覺得劉備這是因緣巧合,實際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多思考,多動手就行了。要是自己如劉備這般,自己也能做成。其實劉備就是要他們這麼想。

袁紹此時在家居喪,但他絕對不是不與外人來往,反而和他交結的人絡繹不絕。真個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袁紹是袁術的異母兄,本來是庶出,過繼給二伯父袁成爲嫡子。一下子身份便和袁術平起平坐了。袁紹長得好看,姿貎威儀,又講禮貌,能折節下士,兩個叔父袁逢和袁愧又憐他少年喪父(過繼之後他的父親就是袁成了),對他格外喜愛。袁術心中便有些不舒服了。尼瑪,一個庶子,憑什麼得到衆人的喜愛和誇讚?兩兄弟的裂縫在少年時代便產生了,到後來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導致兄弟不能齊心而各自敗亡。也是一個悲劇了。

卻說袁紹這日正在接待曹操。他們打小就認識,是一起玩大的小夥伴。也是說到劉備。袁紹便道:“劉備,真乃壯士也,飛天之舉,着實令人心嚮往之,可惜某居喪在家,若不然,便即縱馬往東也!”

曹操撫掌大笑:“本初此言,正合我意。若不是家中大人不許,我便棄了這鳥官,往陽丘山尋劉五郎去也。”

曹操這官做得,越來越不順了。下面的吏員,一個個的也態度不好起來。他知道,表面上雖然依舊平靜,暗底裡卻已經波濤起伏了。他的命運如何,他實在是不知道,他還是一個官場菜鳥,有些慌亂有些灰心再正常不過。卻不知道,家中大人的沉默,也是對他的一種磨礪呢。也許是經過了這一遭,以後的曹操,纔會時刻把自己的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罷?逃亡路上殺故人呂伯奢和後來的他睡覺時有人靠近他他就會夢中殺人諸事,便是一種證明吧?

ps:第二更送上,什麼話都不說了,只能再一次感謝大家的支持,我今天累得不行,要去睡了,大家晚安。

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百三十章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八百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
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百三十章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八百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