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

在三千板楯蠻兵飛山越嶺的奇襲之下,不過旬月,函谷關便落入劉備之手。。:。可是還沒來得及高興,劉備在接到洛陽密報之後,便勃然大怒。

時荀彧在側,他在劉備身邊多年,從未見劉備有如此失態之時。不禁疑道:“主公,洛陽出了何事?”

劉備把信函扔到荀彧手上,怒道:“文若自己看罷,依我之見,‘亂’天下者,袁本初也!”

荀彧一目數行,草草看完之後,也不禁驚呆了。他袁本初想做什麼?函谷關既下,西征一片光明,董卓敗亡在既,他竟然不思舉兵西向,卻在洛陽合縱連橫,鼓動諸侯重立弘農王,而密報中指出,何太后竟然也心動了!好個唯恐天下不‘亂’的袁本初,好個不識大體的何太后!

荀彧面對如此之事,也不禁心神搖動,不知如何是好,擡頭看着劉備,訥訥道:“主公……”

劉備嘿然一聲,雙眸神光湛然,道:“我爲大漢宗室,豈能坐視袁紹行如此之事,他想學董卓,也得看天下人肯不肯!來人,擊鼓,聚將!”

劉備留了衆將率大軍駐紮在此,只率了劉恪與荀彧以及一千親軍,一路疾馳往洛陽而去。

劉備一路風塵趕到了洛陽,求見袁紹。袁紹一臉喜‘色’的把他給迎了進來,似乎沒有看到劉備鐵青的臉‘色’似的,還沒等劉備開口,便說道:“玄德來得正好,我正‘欲’有事與你相商。來來來,先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平原王劉碩,先帝之叔;這位是河間王劉陔,先帝之侄,同爲孝穆皇之後。你們同是宗室,可得好生親近親近。”

劉備憋了一肚子的話,就這樣硬生生的給壓回去了。看着在座一老一少兩個王爺,劉備心中不得不給袁紹點個贊,不愧是袁本初,好手段。

劉備自然想得到袁紹請了兩位王爺來此幹什麼。平原王劉碩,漢桓帝幼弟,建和二年,追封劉桓帝父劉翼爲孝崇皇,建廟、陵祭之,陵名博陵。封劉碩爲平原王,於博陵奉祀;劉陔,孝穆皇劉開玄孫,繼承劉開河間王一脈爵位傳承,與當今天子、弘農王同輩,爲其堂兄。在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皆死的情況下,漢靈帝一脈最親近的,便是這二人了。袁紹把這兩位王爺請過來,自然是爲了重新立帝之事。

劉備強抑滿腹心事,向兩人一禮,道:“劉備劉玄德,見過兩位王爺!”

劉碩六十多了,滿頭華髮,他一臉笑容的虛扶道:“廣陽侯,你我既是一家人,便不必多禮。”

劉備心中腹誹,誰和你是一家人了?你們是漢景帝皇六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我是皇九子中山靖王一脈,雖然是同一個祖宗,可幾百年風雨了,劉氏皇族開枝散葉,所繁衍後人不計其數。誰認識誰呀。可千萬別這麼套近乎。

劉備與兩人敘禮畢,便於下首坐了下來,卻不說話,只是拿眼一直看袁紹。劉碩笑眯眯的開口道:“廣陽侯便不想問問,我與河間王如何到了此處?”

劉備真的不想問,他只想單獨和袁紹談談。可人家平原王發話了,劉備只好硬着頭皮道:“備乃小輩,王爺直呼我字便可,廣陽侯之稱,備實不敢當。”見平原王點點頭,一雙渾濁的眼睛卻死死看着自己。劉備又只好繼續道:“那麼敢問兩位王爺,爲何遠離封國,到了洛都?”

劉備的話裡面,暗藏機鋒,無天子詔令,藩王一律不得擅離封國。平原王人老成‘精’,自然聽出來劉備話裡的意思,不過他不置可否,捶了捶膝蓋,笑道:“本王與河間王在封國自在逍遙,原也不想爬山涉水,遠離封地。然則太后有旨,着令我倆前來洛都,說有大事商議。此事關係到我劉氏皇統,關係到我大漢江山。既是家事,又是國事。於是迫不得已,只好遠來此處。”

劉備還未答言,袁紹就冷幽幽的來了一句:“玄德,我與諸侯商議,‘欲’立弘農王爲帝,你覺得如何?”

劉備縱然已得密報,但袁紹當他之面說了出來,劉備還是不禁一陣心‘亂’,劉備想了想,道:“自古廢立之事,不可不慎。今天下播‘亂’,而頑兇未除。備一介末進,名位不顯,如何敢妄議廢立。”既然得知太后心意已決,又有袁紹等實力派和宗室長輩一力支持,劉備是不打算摻和了。

袁紹笑道:“玄德何出此言,你先帝時便已見擢用,聲名播於四海,且又是宗室之後,如何議不得廢、立?”

劉備沉默良久,乃道:“若本初‘欲’知我意,我便直言相告。此非廢立之時也,天下,再也經不起震‘蕩’了。言盡於此,本初三思。”

袁紹臉‘色’一沉。旁邊一直沒說話的河間王劉陔便開言了:“玄德此言差矣,董賊枉興廢立,敗壞綱紀。以至天下大‘亂’。於是方有諸侯舉兵西向,天下義士翹首以望。年內以來,董賊懼諸侯兵鋒,不得不西遷長安以避之。然則天下諸侯爲何討董?乃董賊行廢立之事以失天下人心也。董賊多行不義,敗亡在即,其所立之天子,名不正言不順,自然當廢除帝號也……”

河間王絮絮叨叨一大堆,劉備總算聽明白了,你們諸侯討董,就是因爲董卓枉興廢立,那麼你們打敗了董卓,難道還要繼續承認這個董卓立的天子?自然不行,董卓既然要敗、要死,那麼他的一切,包括他所立的當今的天子,都得推翻。

這是典型的成王敗寇論了。不過,劉備聽了,忽然覺得有些無言以對。他貌似說得很有道理的樣子。原本歷史上董卓死後,天子能夠繼續當他的天子,是因爲他的兄長,漢靈帝嫡子弘農王劉辨已經被董卓害死了。所以他作爲漢靈帝唯一子嗣,繼承大統名正言順。可如今太后與弘農王被自己所救,董卓鐵定敗亡。那麼,那些野心家們,那些遵循禮教的老古板們,似乎又有了更好的目標?

太后在,弘農王在,弘農王爲先帝嫡長子,又曾經登基爲帝,似乎打敗董卓之後,再度爲帝,也不是不可以?

劉備之前一直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但現在這個問題被袁紹捅了出來,而且還說動了太后,請動了宗室兩位王爺。只怕已經是不允許任何人阻止他了。至於洛都諸侯們,這種擁立從龍之功,誰會放過?說都不要袁紹說,只要一個暗示,便會有人自覺的跳出來擁護。

劉備一時心‘亂’如麻,罷了罷了,不想了。先回營去罷。於是劉備沉聲道:“備遠來疲憊,本初,兩位王爺,還請允我先行告退。”

袁紹與平原王、河間王對視一眼,袁紹道:“既然如此,玄德先去歇息,此事來日再議。”

送走劉備,平原王道:“看這意思,似乎劉玄德不同意?”

袁紹一聲冷笑,道:“箭在弦上,他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可由不得他了。”

劉碩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一切便全靠本初了。”

袁紹道:“兩位王爺放心,只要此事得成,兩位所求,包在某身上。”

劉氏皇族經過歷代皇帝的打壓,早就不復西漢初年有兵馬有錢糧的盛況,如今沒有實權的他們,也只能在封國中拼命的享樂。縱情於聲‘色’的同時,子‘女’數目也是急劇增多。而除了嫡長子能襲爵外,其餘子孫卻無法顧及,只能任他們成年之後獨自生活。有本事的,自然能夠脫穎而出,沒本事的,便泯然衆人。這次袁紹能說動平原王與河間王,便是對兩王說,若能夠在立帝一事中立下功勳,太后與新的天子必然會有封賞下來,到時再封蔭數子,不在話下。

平原王與河間王已經貴爲王爵,享盡人間富貴尊榮。若說還有什麼不滿足不如意的地方,就是還有幾個寵姬所出的愛子沒有辦法安排。就算自己能夠讓他們富貴一世又如何,自己撒手之後,誰又會來照顧他們和他們的孃親?靠嫡子?別想了,平民之家,嫡庶之爭都是常事,更何況王侯之家。兩個王爺被府中愛姬鬧來鬧去,正自煩憂。誰曾想袁紹使者便突然上‘門’,還提出瞭如此豐厚的條件。兩個王爺不禁眼前一亮,於是不由分說,便屁顛屁顛的一路跑到洛陽來了。

在他們看來,天子家事,便是他劉家事,更何況,還有太后旨意在,誰能說他們什麼?

劉備回營,對一直等候的荀彧道:“文若,袁本初已經說動諸侯與太后,‘欲’重立弘農王爲帝。甚至還請動宗室平原王與河間王。此次我料袁本初必然一意孤行。此消息傳出,天下又要動‘蕩’了。”

荀彧也凌‘亂’了:“董賊未平,豈是重立天子之時?且天子在位以來,並未失德,如何能輕言廢之。若如此,袁本初與董賊何異?”

劉備深吸一口氣,道:“我亦持此論,然則河間王言,我崤山以東諸侯反董,便是因爲董賊廢立天子。若董賊敗,其所立天子名不正言不順,自然要廢。因爲弘農王爲先帝嫡長子,紹繼大統,名正言順!更何況弘農王曾爲天子,卻無辜被董賊所廢!諸侯與宗室,自然是要匡正董賊敗‘亂’的天下!”

荀彧搖搖頭,心中也是一團‘亂’麻,弘農王無辜,當今天子又有何辜?董卓與袁紹這些權臣們一個個想着廢帝立帝,把大漢天子隨意擺‘弄’,不過是爲了一己‘私’‘欲’罷了。唉,我大漢何至一弱如斯?

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七百十六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七百六十六章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
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二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七百十六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百七十六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七百六十六章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