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東海都尉

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戰爭,從初平二年開始,一直打到建安四年,持續了整整八年的時光。一開始公孫瓚全面佔據上風啊,但後來在界橋鎩羽,爭奪青州又告失敗,更重要的是他攻殺幽州牧劉虞,導致劉虞屬吏鮮于輔、閻柔等人聚兵而起,不斷騷擾他的後方,終於被迫縮進易京,做了甕中之鱉。

不過這時候纔剛興平元年,八年征戰還沒過一半兒,劉虞去年年底才掛,鮮于輔等人還不成氣候,棋到中盤,實話說看不出究竟誰勝誰負來,頂多也就是公孫瓚落了個後手而已。是勳跟這會兒突然斷言公孫必敗,還和劉備商討後公孫時代的局勢,未免有點兒太過妖孽了。

可是話已出口,也不好再找補。是勳乾脆一咬牙,他喵的妖人就妖人了吧,終究郭奉孝在此世的很多言論,聽上去不也很象能掐會算的妖人嗎?於是他注目劉備,莫測高深地一笑:“此亦因其時勢而論。袁紹、公孫,勢不並立者也,公孫本州尚不得穩,袁紹自勃海起兵,反日益坐大,得冀州後又取青州、入幷州,勳料三五年間,便連幽州也要易主——玄德公且拭目以待。”

劉備不打算跟他爭辯,也就只好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備爲袁譚所阻,不得返回幽州,只能南走徐方,如此看來,是再無自創基業的可能了……”是勳心說哎呦,你丫暴露了吧?剛纔還說只要能重光漢室,當個小兵都不在乎呢,這就在哀嘆搶不到地盤兒,開創不了自己的基業了。正在心裡暗笑,又聽劉備問:“那麼,宏輔先生之意,備只有輔佐一能臣,以安漢室天下了。卻不知當今之世,誰可爲陳丞相、周絳侯?”

是勳聞言,不禁目光復雜地瞟了劉備一眼,緩緩地說道:“以勳看來,唯我主曹兗州而已……”

你顛吧顛吧跑去跟人求教,先把對方捧到了天上去,然後問:“誰家老大最強啊?”你猜對方會不會搖頭說:“反正我家老大是不行的。”——你丫既然號稱才傑之士,不行的老大還跟着他幹嘛?

劉備跟是勳之間的對話就莫名其妙地突然導向了類似的路徑。況且,當日在襄賁的酒席宴間,是是勳先吹噓自家老大,把曹操比作陳平、周勃的,如今劉備又反問回來,那隱含之意還用多猜嗎?是勳心說不會吧,難道劉備是想往我家老大這邊兒靠嗎?

啊呀,劉備要投曹操,這可真新鮮了。

可是轉念一想,倒是也不新鮮。一是劉備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投過曹操的,只不過那時候他身份地位高了,名氣響了,再加上曹操已經奉迎了漢獻帝,所以劉備可以打着降漢不降曹的幌子,跑許都去做客將。二是沒誰一生下來就野心勃勃想當天子,曹操還說我原本的志向只是將來在墓碑上可以寫“漢徵西將軍曹侯之墓”的字眼兒呢,劉備這會兒官不過二千石,還是私授的,名聲值也很低,他想自創基業可以理解,說他現在就琢磨着打天下當皇帝,那就多少有點兒扯淡了。

那麼,劉備是想暫且依附曹操,還是真打算臣服於曹操呢?這就瞧不大明白了。只是不管劉備是怎麼想的,是勳心裡琢磨,自己又該怎麼辦?該不該幫曹操招攬這位天下梟雄劉玄德?要是歷史就此徹底改變,從此劉備成爲曹操麾下的大將,那自己這份招攬就是立了大功;可是劉備這傢伙就不是甘心長久屈居於人下的貨,這是性格使然,恐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將來他要是在曹操手底下玩出什麼妖蛾子來,那根據漢律,作爲推薦人的自己也得受連帶責任啊。

再說了,雖然自己在前一世基本上可以算是曹粉,這一世也打算死心塌地地就跟着曹操幹了,但是不冒出個劉備來跟曹操爭一爭天下,總覺得有那麼點兒遺憾啊……

是勳跟這兒臉色一會兒一變,陰晴不定,劉備瞧着就奇怪啊。當日關羽跟劉備說,主公你要是必須得做“牛後”,那我建議還不如去投曹操呢——袁家兄弟我瞧着就噁心,陶謙又歲數大了,沒幾年好活,我看周邊勢力,也就曹操既能用兵,又能安靖地方,或許是個好靠山。劉備還在那兒猶豫,簡雍就說啦,不如去見見是宏輔,跟他探問一下曹操的意圖,有沒有包容之心,肯不肯收留咱們。

所以劉備跑了來,跟是勳打問。他問出“卻不知當今之世,誰可爲陳丞相、周絳侯”這句話來,就料到是勳不會提別人,而肯定說自己的老大曹操。可問題是本來預計接下來是勳就該再一次幫曹操猛吹啊,然後寫下薦書,讓自己這就領兵離開徐州,投奔兗州去呢,卻不料是勳跟這兒發了半天的愣,就是不提後話。

劉備心說這是怎麼了?你是不是瞧不起我,覺得我不配去跟曹操啊?他心裡的怒火就逐漸往上拱,但臉上還是照樣的誠摯,伸着脖子等着是勳開口。當下冷了場,在旁邊一直沒開口的孫乾心說我該發話了,我剛答應到劉備麾下去吃閒飯,可不能讓主子跟這兒下不來臺——

“宏輔可是以爲我主曾與曹兗州相戰,故曹兗州不肯收納啊?”

孫乾這話說得很藝術,同樣是曹操不肯要劉備,但聽在劉備耳朵裡就舒心多啦。是勳聽了孫乾的話,心說我不能再長考了,估計再長考也考不出什麼結果來,咱乾脆實話實說:“非也,我主心胸寬廣,包容四海,玄德公又是當世英雄,豈有不肯接納之理?只是……”

劉備問只是什麼?是勳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我觀玄德公之相,非久居人下之輩也。”我覺得你丫就不可能長久地服從曹操,所以不敢推薦。

劉備聽了這話不禁愕然,他腦袋裡瞬間就閃過了無數念頭,最終卻也只好付之於一聲長嘆,站起身來朝是勳深深地一揖:“宏輔先生真當世奇才也,曹兗州得先生而輔,何幸如之?備受教了。”

劉備告辭出去,當天就接受了陶謙的任命,成爲東海郡都尉。

是勳搞不懂劉備究竟是怎麼想的,他也沒誰可以去商量打問——包括曹宏和很快就從外地趕回來的陳登。

陳登回來以後,先跟是勳見了一面,探討了一番時局,然後跑去找陶謙。在他的建議下,陶謙把劉備和臧霸掉了個個兒,讓臧霸率領琅邪兵屯駐在琅邪國最西南方向的繒國,作爲郯城西面的屏障,而讓劉備率軍屯紮在琅邪箕屋山一帶,以防袁譚南下——還給劉備增了四千兵馬(倒是跟原本歷史上的增兵數相同)。同時,讓曹豹率軍南下廣陵,與趙昱、笮融一起去防堵袁術。

一切安排妥當,終於迎來了是勳的婚期。曹宏事先大撒婚貼,請了東海郡內和附近各縣的很多名流望族過來——麋、陳兩家,還有臨沂的王家,跟是家本有姻親關係,自不必說,此外還請了琅邪相陰德、彭城相汲廉、下邳相笮融、廣陵太守趙昱,以及蘭陵的繆家、陽都的諸葛家、東莞的徐家,等等。

繆家的大家長是經學家繆斐,是勳記得後來他們家還出過一個文學家繆襲,徐家則出過一個名臣徐奕,對此他都光知道個名字,所以不怎麼感興趣。但是諸葛家就不同了啊,他找個機會就打問諸葛瑾、諸葛亮兄弟何在,對方很奇怪地瞟了他一眼,說剛跟着他們叔父諸葛玄到淮南當官兒去了——是勳這個遺憾啊,沒能“生擒”住“臥龍”。

當然啦,不是說你下了請帖對方就一定會到,比方說笮融就堅決不肯來。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挺賣曹家面子的,就算大家長不能親至,起碼也要派個得力的子弟前來恭賀。曹宏帶着是勳逐一拜見,完了就扯着人家找密室開小會去了。是勳明白曹宏的意思,他是要趁機拉攏這些世家大族、各地官宦,爲自己徹底壓倒麋家鋪路。

他估摸着,就曹宏那“奸慝”之謀,能把大多數人都扯上賊船,哪怕現在陶謙就掛了,麋竺真捧着州牧的印綬去獻給劉備,全徐州也沒多少家族肯與承認——或許在原本的歷史上,是曹宏沒能事先下手,結果被麋竺給打了個冷不防,這才只好捏着鼻子從了劉玄德。不過史書上光說曹豹後來又叛劉備而投呂布,沒提曹宏,說不定他在此之前就已經掛了(比方說,在曹操打過來的時候死於戰陣之上)。

臨成婚的前一天,也就是四月十四日晚上,是勳早已辭別了孫乾,返回是家莊院,剛泡完澡,偷偷用過了宵夜,叫傭人鋪開褥子,正打算睡呢,突然就聽見有人輕輕地叩門。開門一瞧,來人是大哥是著,手捧着一個小布包,往他懷裡一塞:“父親叫某將此物借於七弟,且明瞭燭,細細地看吧。”說完話,掉頭就走。

是勳心說啥意思啊,你這神秘兮兮的,也不把話說清楚。關上門,返回屋內,就着燭火打開布包,就見裡面是兩卷書和一張疊得方方正正的絹帛。他先端起一卷書來,看上面的標題——《合陰陽》。

啊呦我靠,這原來是新婚前的性教育啊!

;

第2章 夏侯仲父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5章 君不宜擇第7章 名士該殺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8章 扣舷獨嘯第8章 願爲雲敞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6章 罵死荀彧第8章 酬功謝德第9章 察考諸子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3章 一身是膽第11章 空手奪刃第18章 巨型火炬第4章 彼采葛兮第3章 出泥不染第17章 延年按劍第4章 孤屯義士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9章 不智不信第3章 益州可入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9章 編定魏律第6章 皆不可用第6章 嫌隙已生第19章 若奸若忠第10章 不合邏輯第3章 假途滅虢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1章 儒者之心第2章 初晤諸葛第7章 爲曹造勢第2章 不務正業第16章 數算之道第8章 一死人耳第21章 奉耶挾耶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9章 若奸若忠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3章 烏帽子親第15章 今古之爭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5章 解衣衣之第8章 志不可奪第36章 何言德行第6章 一時俱反第19章 二虎媾合第9章 西域貢使第16章 舉賢任能第4章 海東來去第7章 欲取先與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4章 未之聞也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8章 爲國犧牲第7章 何必日正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1章 神龜永壽第28章 毋失我望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6章 酒泉烈女第9章 溳水之戰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1章 螻蟻草芥第5章 漢語拼音第2章 兄弟鬩牆第15章 名醫神針第16章 歷史慣性第5章 今古不同第27章 舊相新相第5章 驅散病患第5章 渭水鯉膾第21章 諸葛連弩第5章 神鵰大俠第1章 遠方來客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章 嫌疑之地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5章 宮中二宦
第2章 夏侯仲父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7章 孟堅識淺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5章 君不宜擇第7章 名士該殺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8章 扣舷獨嘯第8章 願爲雲敞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6章 罵死荀彧第8章 酬功謝德第9章 察考諸子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3章 一身是膽第11章 空手奪刃第18章 巨型火炬第4章 彼采葛兮第3章 出泥不染第17章 延年按劍第4章 孤屯義士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9章 不智不信第3章 益州可入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9章 編定魏律第6章 皆不可用第6章 嫌隙已生第19章 若奸若忠第10章 不合邏輯第3章 假途滅虢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1章 儒者之心第2章 初晤諸葛第7章 爲曹造勢第2章 不務正業第16章 數算之道第8章 一死人耳第21章 奉耶挾耶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9章 若奸若忠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3章 烏帽子親第15章 今古之爭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5章 解衣衣之第8章 志不可奪第36章 何言德行第6章 一時俱反第19章 二虎媾合第9章 西域貢使第16章 舉賢任能第4章 海東來去第7章 欲取先與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4章 未之聞也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8章 爲國犧牲第7章 何必日正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1章 神龜永壽第28章 毋失我望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6章 酒泉烈女第9章 溳水之戰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1章 螻蟻草芥第5章 漢語拼音第2章 兄弟鬩牆第15章 名醫神針第16章 歷史慣性第5章 今古不同第27章 舊相新相第5章 驅散病患第5章 渭水鯉膾第21章 諸葛連弩第5章 神鵰大俠第1章 遠方來客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6章 屯敵必取第3章 嫌疑之地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5章 宮中二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