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再作馮婦

王粲在會議初開始的時候,所以信心滿滿地奏請曹‘操’繼續東進,是考慮到自家的後軍正在兼程趕來,再有個三五天怎麼也該到了;而公孫度的大本營是在遼東郡治襄平,哪怕袁氏兄弟不眠不休地疾馳過去,公孫度再當場拍板,決定相助,點兵前來,等到了柳城之下,怎麼也得十天。``到時候曹家的兩萬大軍,再加上所收服、裹挾的烏丸強騎,面對最多不過三萬遼東兵,勝算還是相當大的呀。

可是他沒有料到,敢情就在白狼山大戰之前,公孫度便已然派出了兵馬,如今一萬多人已至陽樂。正如剛纔夏侯廉他們反對即刻進兵所提出的論點,如今曹軍疲憊,即柳城內數萬烏丸亦尚未真正收服,即便是王仲宣這般軍事白癡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自軍的勝算實在渺茫啊。

所以啊,是宏輔你趕緊應下出使之命,去跑一趟陽樂和襄平吧,以解目下的危局。

是勳皺着眉頭瞟他一眼,心說我怎麼就‘交’上你這麼個損友了呢?

那麼自己究竟接不接曹‘操’的暗示,領不領出使之命呢?在是勳看來,倘若不能儘快與公孫氏‘交’涉,達成和解,則對方大軍順勢殺來的可能‘性’相當之大,稍有不慎,曹軍就可能遭逢慘敗,到時候別說併吞遼東了,能不能保住遼西和右北平的戰果都很困難。而且萬一曹‘操’折在‘亂’軍之中,整個天下大勢都會瞬間翻覆。

自己出使遼東,可能會有‘性’命之憂,可要是不去。曹家派不出更合適的人來。戰陣之上。照樣是危機四伏。先不提關靖要自己擯棄‘私’心了,這自家的‘性’命,總還是把握在自家手中爲好——折衝樽俎,我之長也,臨陣對決,我之短也,幹嘛要棄長而就短,把生死全都託付給曹‘操’呢?

所以他心中暗自嘆息。但還是朝曹‘操’一拱手:“公孫‘欲’侯,乃可侯之。”

公孫度本爲玄菟郡小吏出身,因爲年齡和幼名正好跟玄菟太守公孫琙夭折之子相同,故此受到公孫琙的養護,不但爲他延師求學,還爲他娶了妻子,並且鋪平了入仕之途。後來公孫度同郡的徐榮爲董卓麾下中郎將,即推薦公孫度擔任遼東太守,想要往關東諸侯中間打根釘子進去——雖然這釘子略微遠了一點兒。

公孫度在遼東,北收玄菟、西取遼東屬國。東擊高句麗,西御烏丸。勢力很快就膨脹了起來。他甚至還曾一度遣舟師南下,奪取東萊數縣,設了一個營州——後來曹軍破袁譚而循海表,乃逐其所署營州刺史柳毅。勢雄之後,小小的一個郡守,已經滿足不了這位公孫升濟的胃口啦,根據史書記載,他曾經跟親信們商量,“當與諸卿圖王耳”,想要割據稱王。雖然那些話這年月還沒有被揭出來,公孫度也沒有真的稱王,但他仍然僭越天子儀仗,並且自稱平州牧、遼東侯。

東漢朝的侯爵主要分爲列侯和關內侯兩種,前者有食邑,後者則無,而列侯又按照食邑大小,分爲縣侯、亭侯和鄉侯三級。也就是說,公孫度若爲侯,最高也就是縣侯,而他以“遼東”爲號,那是郡名而非縣名——以郡立國的,只有諸侯王,而漢制是異姓不王的。則公孫度的不臣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此前袁、曹相爭,曹‘操’爲了羈縻公孫度,也希望他從背後捅袁家一刀子,特意遣使宣命,拜他爲平州牧、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然而公孫度卻對鄉侯的爵位嗤之以鼻。如今是勳說了:“公孫‘欲’侯,乃可侯之。”意思是說,若想要穩住他,你就得先答應他的部分條件,我總不能空着手跑襄平去啊——言下之意,自己願意奉命出使。

曹‘操’皺眉道:“安得使其侯國?”怎麼能把個遼東郡改成遼東國,封給他一異姓人呢?是勳搖頭道:“不必也,可即以襄平侯之。”你給他再升一級,封他襄平縣侯好了。他大本營就在襄平,以爲食邑,必然欣喜——其實原本歷史上,公孫康斬殺二袁首級來獻以後,曹‘操’就是封之以襄平侯,只是這點細節是勳沒能記住——咱們不能破壞朝廷制度,但可以在制度允許範圍內,給公孫度最高的賞賜啊。

曹‘操’點頭:“可也。”這個條件我可以答應——“宏輔幾時可行?”

是勳說:“事急矣,請奉命求……”他差點兒就脫口而出“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那也是《諸葛亮傳》中的名句,記得最熟啊。好在及時反應過來,改口道:“請奉命使遼——詔書既成,印章既就,勳即可行。”

曹‘操’說詔書好辦,我隨身就帶着不少張空白的,讓王仲宣大筆一揮,加封公孫度爲襄平侯,用不了一刻鐘的時間,問題這侯爵之印,可上哪兒掏‘摸’去?這年月的官印、爵印多爲金屬質地,是先刻了模子再澆鑄出來的,問題如今軍中就沒有鑄印的工匠啊。

是勳皺着眉頭想了一想,說也罷,那就搜檢府庫,瞧瞧烏丸貴族們有無收藏着好‘玉’吧。

結果一搜,好東西還真不少——東北地區原本就是岫‘玉’的主要產地,烏丸入塞已久,受漢人愛‘玉’的影響,也以其爲美,庫中好‘玉’不下百數。於是是勳就挑選了一塊足夠份量的淡黃‘色’的岫‘玉’,又從所俘的漢人中找到一名刻‘玉’匠人——既然烏丸貴族好‘玉’,自然缺不了‘玉’匠——讓他以最快的速度刻成一方印章。但只可惜這位雕出的龜紐固然栩栩如生,卻偏偏不會刻印文——烏丸大人無此需要啊。

結果是勳就只好捲起袖子,再作馮‘婦’了——這一“再作”的時間隔得‘挺’長,足有一千八百多年……

他前一世酷愛文史,不僅僅愛讀史書而已,琴棋書畫、詩詞曲賦等傳統技能。也都有所涉獵——彈琴能出聲兒。下棋會擺子。倒是書畫方面,還勉強能夠‘蒙’一‘蒙’小學生——曾經也跟位老師學過幾個月篆刻,仿了近百枚漢印,希望這手本領還沒有徹底生疏吧。

他先隨便找幾塊劣質‘玉’石來尋找感覺,不出所料地全都刻壞了。眼瞧着時間不等人,只得一咬牙關,端起‘玉’印來拼搏一把。等刻完了往紙上一蓋,再瞧瞧——橫不平。豎不直,就算埋地下一千八百年,後人發掘出來,也沒人信這是漢印……這年月就算急就章,也大多比這方印文強啊,可能也就比獻帝逃歸雒陽時候冊封關西軍頭,那些純‘蒙’事兒的印章強上一點點……

算了,就是它吧,顧不了那麼多了。

漢代官印以金屬鑄印爲主,但偶爾也有‘玉’印。可以說是丞相偶得好‘玉’,乃以之爲襄平侯印。顯得對公孫度很重視嘛。

趁着是勳滿頭大汗刻印的功夫,曹‘操’又找人漆了一根槊杆,以旄尾裝飾——胡部中‘毛’皮總是不會少的——臨時製成了一根節杖。於是是勳便手持節杖,懷揣詔書和侯印,在二十名“虎豹騎”的護衛之下,出了柳城東‘門’,直奔陽樂而去。

——這回輕騎以襲烏丸,所部皆爲正軍,將領或可攜帶部曲,文官是不能帶的,所以是家的部曲都在後軍。是勳唯一帶上的熟人就是諸葛亮,作小吏打扮,爲天使馭車。

首先抵達陽樂,公孫度麾下大將韓忠已經入城,聞訊親自出城來迎——終究公孫家還沒有真跟朝廷撕破臉,天使既至,是不能不講究禮數的。是勳故意板着臉問韓忠:“卿將大軍屯駐陽樂,何意也?”

韓忠答覆道:“爲防烏丸耳。”

其實公孫度派他過來,就是聽說曹軍已入右北平,因爲距離相隔遙遠,探報不明,並不知道爲大水所阻,故此恐怕曹‘操’追二袁追到自家自頭上來,故此遣兵助守陽樂。

朝廷劃故幽州爲幽、平二州,以袁紹爲幽州牧,以公孫度爲平州牧,其中平州即包括了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四郡和遼東屬國。然而公孫度並沒能控制住整個平州,在東,他的勢力纔剛伸入樂‘浪’而已,尚未能夠吞併,在西,則止步於陽樂。陽樂以西的大半個遼西郡,都是烏丸樓班、蹋頓部駐牧之所,此外遼西屬國境內還有蘇僕延。

這幾年公孫度一直在往東打高句麗,就沒怎麼關注西線——他不是不想收服烏丸,問題要是真的拿下遼西全境,就勢必要跟袁氏接壤啦。袁家四世三公,根深蒂固,即便才被曹‘操’擊敗,公孫度仍然覺得以自家的實力還未必足夠與其相抗,還不如先取高句麗,吞併樂‘浪’,多生聚個幾年爲好。烏丸正好橫在自己跟袁氏勢力中間,可爲緩衝。

這也正是他聽聞袁曹再度大戰,曹軍基本上併吞了幽州,揮師東向以後,匆忙派韓忠助守陽樂的緣由——這兒正是公孫家勢力的西境。

是勳才至陽樂,打眼望城上一瞧,就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意圖。首先,揣度公孫度發兵的時候,白狼山之戰還沒爆發呢,他即便是報着進攻的目的派兵而來,要打的也不是曹軍,而應該是烏丸——曹軍還遠得很哪;其次,看城上的佈置,純是守禦,而並無出擊之意。

因而是勳暗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說還好。再等聽了韓忠的回答,他就更踏實了——分明韓忠的權力有限,面對已經徹底改變了的前線局勢,並不敢妄自向曹家用兵,而必須派人去稟報公孫度,求問下一步的方略。韓忠的回答很圓滑,正說明了心中無底。

於是是勳繼續問道:“王師追擊袁氏二逆至此——卿可得見乎?”

就見韓忠臉上的肌‘肉’略略抖了一下,隨即答道:“彼等窮蹙來投,未知爲王師所逐,已往襄平見我主去也。”,

第22章 禪何禮也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4章 脣槍舌劍第4章 彼采葛兮第4章 使徐三事第2章 隆中之對第16章 數算之道第5章 鮮花牛糞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8章 二將爭功第7章 取撞木來第11章 觀其決斷第30章 凌雲雕龍第30章 有害令名第3章 姻不如族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1章 須臾頃刻第32章 促膝對談第4章 海東來去第4章 閉門課徒第5章 谷口設伏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8章 鄴下舌戰第2章 據蜀自立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4章 脣槍舌劍第7章 逆天出師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3章 兵出子午第3章 四方貴半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章 先得一驢第14章 未之聞也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9章 難爲田橫第7章 吾青州人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8章 天命何在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1章 漢之忠臣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7章 初試金手第16章 矢在弦上第8章 欲捧殺也第25章 嘴炮無雙第3章 嫌疑之地第2章 窮山逐鹿第7章 置之美稷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0章 擇易避難第32章 出入此門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7章 誰執棋先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9章 梟雄入蜀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8章 長沙張羨第7章 爲曹造勢第11章 官場狡詭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章 載舟覆舟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6章 罵死荀彧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0章 海隅神威第5章 幽州之戰第2章 或爲智囊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7章 正是此賊第22章 醫者仁心第5章 谷口設伏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0章 翻供之謎第33章 乃可不歸
第22章 禪何禮也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4章 脣槍舌劍第4章 彼采葛兮第4章 使徐三事第2章 隆中之對第16章 數算之道第5章 鮮花牛糞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8章 二將爭功第7章 取撞木來第11章 觀其決斷第30章 凌雲雕龍第30章 有害令名第3章 姻不如族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1章 須臾頃刻第32章 促膝對談第4章 海東來去第4章 閉門課徒第5章 谷口設伏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8章 鄴下舌戰第2章 據蜀自立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4章 脣槍舌劍第7章 逆天出師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3章 兵出子午第3章 四方貴半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章 先得一驢第14章 未之聞也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9章 難爲田橫第7章 吾青州人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8章 天命何在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1章 漢之忠臣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7章 初試金手第16章 矢在弦上第8章 欲捧殺也第25章 嘴炮無雙第3章 嫌疑之地第2章 窮山逐鹿第7章 置之美稷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0章 擇易避難第32章 出入此門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7章 誰執棋先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9章 梟雄入蜀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8章 長沙張羨第7章 爲曹造勢第11章 官場狡詭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章 載舟覆舟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6章 罵死荀彧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0章 海隅神威第5章 幽州之戰第2章 或爲智囊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7章 正是此賊第22章 醫者仁心第5章 谷口設伏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0章 翻供之謎第33章 乃可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