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鞭長莫及

劉備進入益州的消息,比預料中更早便遞送到了許都,這還多虧曹軍在平定淮南、滅亡袁術之後,得到了袁術秘藏的信鴿技術。郭嘉實負責對外情報工作,他將數量不多的信鴿分置於淮南、宛城和冀州北部,故而距離劉表最近的張繡才接到報告,僅僅數日後,身在許都的郭嘉便綜合所得,彙報給了曹操。

曹操召聚謀士們商議,先將情報遍視衆人,然後皺眉說道:“劉備入益州,所進雖徐,然各處收買人心,恐其志不在小也。”

是勳心說我早提醒過你了,你到現在才知道劉玄德志不在小啊。雖然在這條時間線上,對於劉備此人,沒有人比是勳瞭解得更深刻了,但打破他頭也料想不到,劉玄德還真有入川的一日。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先平劉表、打過赤壁、擊破馬超、韓遂,然後劉備才入的川,曹軍乃能迅速進入漢中,吞併張魯。漢中爲益州的門戶,漢中落於曹氏之手,成都一日三驚,迫使劉備不得不傾盡全力北上。倘若曹操在得漢中後即用劉曄之計南下,誠恐劉備難以安居……

但如今劉備竟然提前了十來年便得着進入四川的機會,雖然他此時不過荊州客將而已,實力比歷史上入川之前要弱小了無數倍,很可能轉眼間就被益州兵給打出去,甚至全軍覆沒,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劉備得以在益州站穩了腳跟,而曹家的勢力還不可能出關中、取漢中,那真便無人可制啦!這可如何是好?

是勳低頭沉思。曹家衆謀士也各議論紛紛。但基本上沒有人看好劉備。只是把他當作荊州軍的一部分在討論問題。程昱就說啦:“若劉表相助趙韙,而破劉璋,恐益、荊合縱,將爲國家之大患也。”益州和荊州都是大州,雖說地廣人稀,經濟也不夠發達,但卻擁有足夠的縱深,兩州若聯合起來。曹家欲敗之不難,欲收之則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倘或一個不慎,還可能遭遇到極大的挫折,不可不慮啊。

於是曹操就問啊:“卿等誰知,趙明實(趙韙)何如人也?”

羣臣面面相覷,誰都答不上來。趙韙乃巴西人也,曾任太倉令,十幾年前就辭官跟着劉焉入蜀了,那時候在座諸人。包括曹操,事業還都沒有起步——這十幾年前就從中原消失。偏居一隅的老頭子,誰知道他是“何如人”啊?

最終還得搞情報的郭嘉來回答曹操的問題——“趙明實爲劉焉引爲腹心,必有能者也,況長年鎮守本郡(巴郡),威名素著,深孚人望,恐非劉璋小兒可比。”那意思,對於趙韙究竟是何等人物,我也不清楚,但就他的上升軌跡來看,不會是沒本事的庸人,起碼比劉璋要強。言下之意,趙韙在有荊州兵相助的前提下,打敗劉璋的可能性很大。

是勳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趙韙反叛、攻擊劉璋,最後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就此也導致這位劉焉時代數一數二的重臣,史書上僅留下寥寥數筆,根本瞧不出才能高低來。按照常理推斷,劉表纔派了不足萬人去援救趙韙,有虛應故事之意,很難使最終的戰局得到根本性扭轉,但問題是——派去的不是旁人,而是梟雄劉備啊!

他不知道自己的擔憂能不能夠爲衆人所理解,但還是站出來打打預防針——“趙韙無足慮也,前攻成都,鎩羽而歸,欲圖復振,未爲易事。然劉備當世之雄,有關、張、趙爲其爪牙,今又得徐元直、龐士元爲輔,所部雖寡,然智者能以寡凌衆,未可輕忽。”其實還有句話他沒說出來:不怕劉備幫忙趙韙奪了益州,就怕劉備他鳩佔鵲巢啊!

在原本歷史上,劉備率領一萬多人進入益州,先厚買人心好幾個月,然後突然跟劉璋翻臉,挾裹了白水關的守軍一起殺向成都,就這樣還硬生生將近一年的時間都打不下雒城來呢,得靠諸葛亮、張飛等率軍從荊州趕過去夾擊。如今他手下只有七八千人——還大多不是他的本部兵馬,而更聽劉虎的話——鳩佔鵲巢奪取益州?那太扯淡啦。就算是勳自己先信了,然後再鼓動他那無雙脣舌,也根本不可能說服曹操啊。太過無稽的事情,不提也罷,這要是料錯了,徒惹人笑,要是萬一料對了,那也太象巫婆神漢啦。

所以他只說劉備軍戰鬥力很強,說不定就能幫忙趙韙,打贏了劉璋呢?

於是曹操又問是勳:“宏輔多次與劉備相見,前赴荊州,料於荊州士人亦有所聞也。所言關、張、趙何如人也?徐元直、龐士元,又何人也?”

是勳介紹說:“關羽雲長、張飛益德,皆萬人敵,初從劉備起兵,恩同兄弟。趙雲子龍爲備主騎,亦萬夫難當也。徐庶元直,爲潁川處士,足智多謀;龐統士元,司馬徽目之爲南州冠冕……”

曹操聽他說前面幾個,還則罷了,聽到龐統,卻不禁微微一愣——“水鏡先生”司馬徽爲天下聞名的隱士,跟許劭兄弟一般都是月旦人物的高手,換言之,是鐵口直斷的半妖人,他竟然能誇龐統爲“南州冠冕”,也即南方士人中的翹楚?那確實不能小覷啊。

這時候荀彧插了句嘴:“彧在潁川,未聞徐庶之名……”潁川著名的士人,那還有我不知道的嗎?不可能吧。

是勳淡淡一笑,解釋道:“庶本名福,單家子也,少爲遊俠,因殺人而避於別郡,始志於學,後隱居襄陽,爲劉備所闢。”他是寒門出身,你當然不會去關注,而且他要等殺了人逃出潁川以後,纔開始潛心就學,智力值“刷刷”地往上漲,所以你沒聽說過他很正常啊。

曹操說:“若即此而論,恐趙韙之勝算頗大……”郭嘉也說了趙韙非劉璋可比嘛。是勳又說協助趙韙的荊州軍主將劉備及其部屬都相當厲害。那麼看起來。劉璋八成是要完啊。劉璋要是贏了,荊、益兩州的矛盾將更加尖銳,朝廷乃可各個擊破;趙韙要是贏了,兩州便有結盟的可能啊——“似此,當如何處?”

是勳暗中一攤手,心說“木法處”。曹家纔剛借兵平定了關中的叛亂不久,馬騰父子還駐紮在郿縣,就算不管不顧背後的袁紹和身旁的孫權、劉表。全力西進,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順利殺入漢中呢,摻和益州的戰事?那不是做夢嗎?要麼去打荊州,逼劉表把劉備的兵給撤回來?那也不是說起兵就能起兵的吧?正所謂“鞭長莫及”是也。

陳羣突然站出來出主意,說:“不如遣天使前往,爲兩家解鬥?”

這就是一個沒辦法的辦法,聊勝於無而已。倘若劉、趙雙方真的進入長期對峙,誰都吃不了誰,想退兵還沒臺階下,那麼天使過去或許還有點兒作用;要是勝負將分。誰會搭理遠在千里外的許都朝廷啊?頂多就藉此宣示一下大漢朝廷和曹操勢力的存在而已。

不過是勳聽了這話,卻不禁眼皮一跳。心說這出差的活兒別又落到我身上……不要啊,我還等着曹淼的二胎降生呢!轉念再一想,這便是心中有私了,倘若遵照關靖所言,一切只爲了曹家或者朝廷,別無私心地想去……我還是不能去。去了若有作用,操勞又何妨?問題就算我去了,那也不可能真讓兩家罷兵止鬥啊。

好在曹操也明白這一點,爲了一個根本不可能達成的使命,只是宣示一下己方的存在,就把得力的重臣派到千里之外去?曹操腦袋裡終究也沒有進水。於是便吩咐荀彧:“明日尚書擬詔,可遣能員入蜀排解……”說着話瞟了一眼是勳,那意思不是“最好派你去”,而是“倘若孔融沒被你忽悠走,派他去最好了,益州可比荊州遠”。

開了半天會,得出一個沒結果的結果,衆人各自散去。是勳這一整天都在琢磨劉備的事兒,他是今天根據郭嘉的情報,才知道劉備竟然已經把“鳳雛”給弄到手了。正所謂“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雖是小說家言,但龐統身爲“南州冠冕”,又得諸葛亮、魯肅推崇,得劉備倚爲腹心,真實的歷史上,必然也是個厲害角色呀。劉備得了“鳳雛”,能否就此一飛沖天呢?他既有些擔憂,卻又隱隱地有所期待。

在原本的歷史上,龐統跟隨劉備才一入川,就建議劉備直接於宴前擒拿劉璋,併吞其部,雖說劉備爲了自家名聲和川中的長治久安考慮,否決了這一激進主張,但根據情勢的不同,換在今天,也很難說劉備會不會聽從啊。當然啦,如今是不再會有劉璋盛情歡宴劉備的事兒了,但龐統會不會勸劉備於宴前拿下趙韙,先取巴郡呢?劉備若得巴,即可覬覦全蜀,身後的劉表南部四郡的手尾還沒收拾乾淨呢,無從掣肘,北方張魯也定然不是劉備的對手,那還有誰能夠制約住這一代梟雄?

路途太遠、情報太少、變數太多,是勳想來想去,想得腦仁兒都疼了,實在得不出任何結論來。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他迷迷糊糊地乘車返回家中。才進門,諸葛亮便迎上來低聲稟報:“有客微服前來,求見先生。”

是勳聽了這話就不禁一愣——啥叫“微服”?那就是說本爲官人,特意不着官服,而穿着常服來訪,這要是至交好友,原亦不奇,但諸葛亮就該直接報名啊,不會這麼神秘兮兮地光說“有客”。再一詢問,果不其然,諸葛亮說他不認得此人,此人亦不肯通報姓名,但卻攜有相府的腰牌,故此不敢怠慢,已經讓進了後堂等候。

是勳心說這是誰啊?難道是曹操有何密令要下?不會是真要我跑趟益州吧?那也可以直接在相府秘密傳令啊,幹嘛要傳到我家裡來?匆匆淨了頭面,便直奔後堂,見了面大吃一驚:“原來是你!卻因何而得至此?”(未完待續。。)

第2章 載舟覆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2章 太阿倒持第5章 驅散病患第11章 作育英才第25章 遷胡入幽第6章 自編自導第5章 天賦上限第20章 冢子監國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5章 重修長城第1章 洛陽僧人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0章 入漢摘桃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7章 立長立賢第7章 婦人之言第1章 天無形質第10章 變廢爲寶第7章 卿何人也第6章 寧我負人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章 啖肉豪客第33章 乃可不歸第9章 反逆蟊賊第30章 厚買人心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章 帝后對泣第8章 徐方名士第18章 說文切韻第4章 不利曹氏第2章 雷霆手段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1章 異獸逞兇第8章 我等自取第10章 併案討夷第4章 法不可廢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6章 取而代之第6章 人月團圓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3章 一身是膽第1章 如有勳在第8章 囊中羞澀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章 朋友無隱第28章 鄴下舌戰第18章 背主求榮第7章 何必日正第13章 大人將歸第7章 不忠不孝第37章 項莊舞劍第4章 吾當染指第9章 德容言功第5章 今古不同第1章 遠方來客第27章 白晝荒夢第7章 宛城宣詔第6章 反攻序曲第21章 意外重逢第6章 反攻序曲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5章 野有遺賢第7章 包辦婚姻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1章 安排香餌第5章 觀卿者心第17章 養寇自重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5章 毋受其蠱第3章 世家短視第19章 若奸若忠第8章 木蘭何人第11章 官場狡詭第34章 踏破鐵靴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6章 良宵聞變第6章 建安石經第29章 城下大戰
第2章 載舟覆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2章 太阿倒持第5章 驅散病患第11章 作育英才第25章 遷胡入幽第6章 自編自導第5章 天賦上限第20章 冢子監國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5章 重修長城第1章 洛陽僧人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0章 入漢摘桃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7章 立長立賢第7章 婦人之言第1章 天無形質第10章 變廢爲寶第7章 卿何人也第6章 寧我負人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章 啖肉豪客第33章 乃可不歸第9章 反逆蟊賊第30章 厚買人心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5章 同林之鳥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章 帝后對泣第8章 徐方名士第18章 說文切韻第4章 不利曹氏第2章 雷霆手段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1章 異獸逞兇第8章 我等自取第10章 併案討夷第4章 法不可廢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6章 取而代之第6章 人月團圓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3章 一身是膽第1章 如有勳在第8章 囊中羞澀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章 朋友無隱第28章 鄴下舌戰第18章 背主求榮第7章 何必日正第13章 大人將歸第7章 不忠不孝第37章 項莊舞劍第4章 吾當染指第9章 德容言功第5章 今古不同第1章 遠方來客第27章 白晝荒夢第7章 宛城宣詔第6章 反攻序曲第21章 意外重逢第6章 反攻序曲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5章 野有遺賢第7章 包辦婚姻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1章 安排香餌第5章 觀卿者心第17章 養寇自重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5章 毋受其蠱第3章 世家短視第19章 若奸若忠第8章 木蘭何人第11章 官場狡詭第34章 踏破鐵靴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6章 良宵聞變第6章 建安石經第29章 城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