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城下大戰

守城第二天,太史慈一大早地穿戴整齊了,就又打算出城去挑戰。是勳緊攔慢攔,說你出去跟敵人見一陣是對的,但是拜託別再想單挑呂布了,咱得見好就收啊。

太史慈笑道:“都說呂布爲天下第一驍將,無人可比,我倒要試他一試。你放心,就算戰敗,我也有保住性命的自信——既然答應了守住鄄城,便不會拋有用之身在鄄城之外。”

他跟是勳耳語幾句,然後就下令打開城門,率軍洶涌殺出。是勳趕緊又登上城樓去觀陣。本來心一直懸着,眼見得太史慈開口嘲弄呂布,然後掉頭要走,他這才緩緩舒出一口氣來。可是沒想到隨即對方陣列一陣波動,便有一將挺戟殺出——他一瞧這員將胯下馬渾身赤紅,幾乎沒有一根雜毛,就知道完蛋,真把呂布給激出來了!

對於這時代的第一猛將,是勳倒是也挺好奇,想瞧瞧呂布究竟長啥樣兒。戲臺上、影視劇中小白臉的模樣當然不靠譜啦,呂布在投董卓之前就已經在丁原麾下呆了好幾年了,估摸着怎麼也得三十上下,而不會才二十出頭,可就算二十出頭吧,古人都習慣蓄鬚,他就不大可能下巴光光。再說了,真要下巴光光跟劉備似的,史書上肯定會多少記上一筆啊。

於是定睛觀瞧,嘿,這呂布還真有幾分象張光北老師!說象老三國裡張老師演的呂布,只是個大概印象,隔着那麼老遠,他當然瞧不清呂布的五官相貌,光見着跟張老師一樣都是張長條臉,隱約的似乎棱角分明。呂布有鬍子,倒是不大濃密,可能歲數真的還不到三十。

就見呂布身穿重甲——也就是孫策穿過的那種魚鱗甲,但是沒孫策的華麗,就是一色兒黑,而且雙臂上不是披膊,而是長長的筒袖,直到肘部。是勳就奇怪了,心說我穿纔到肘上的皮筒袖就覺得胳膊不大靈活,你穿成那樣還能揮舞兵刃嗎?

當然啦,呂布也不會光戴一小冠,上插雉雞尾,他是正經的騎兵胄,就是用很多鐵片拼起來那種,左右各插着一支雁羽。他背後的披風也是黑色的,是勳不禁撇嘴,這跟赤菟馬的顏色完全不搭啊,你丫審美情趣有問題吧?你要穿一身紅多好,那就跟“赤備”一樣了……

正這麼想着呢,就見呂布越衝越近,他剛想喊一嗓子,提醒太史慈回頭,就見太史慈突然踩鐙立起,轉過身去就是一箭。

箭似流星,眨眼就到了呂布的面前了,可是呂布竟然躲都不躲,光擡起左臂來,側着箭桿一搪,羽箭就跌落在地。他的馬速絲毫也沒有減緩,繼續逼近,眨眼就到了四十步外。

可是太史慈射完一箭以後不是就此停手,大弓連開,又是連珠三箭射出。這三箭相互間距離都挺近,呂布不敢再用手臂來扛了,端起大戟來在馬頭上方一旋,便將三箭全都絞碎。

太史慈一見射箭無法建功,只得拋下弓來,重新執起了馬槊。眼看呂布就要抵達身後,他卻並不回馬,反而輕磕一側馬鐙,朝向側前方奔去。呂布正待轉向,可是這個時候他就已經進入羊馬牆內弓弩手的射擊範圍了,當下又是萬箭齊發,都衝着他一個人攢射過去。

好個呂奉先,不慌不忙再舞大戟,彷彿一面活動盾牌一般,就將來箭全數擋下。箭射一輪,有個停頓,於是太史慈轉過馬頭,終於反身來戰。呂布這時候氣得眼睛都紅了,奮起雙膀力氣,惡狠狠地就是一戟當胸刺去。太史慈用手中馬槊一搪,就覺得兩臂微麻,心說:“好大的力氣啊,果然名不虛傳!”

兩馬一錯,呂布卻並不如同當日孫策一般將戟掄開,去劃太史慈的胸甲,而是將身一側,再度一戟刺出。太史慈有鐙在腳,當然不會怕他,同樣一槊迎去,兩般兵器“當”的一聲再度交磕。太史慈不禁暗暗吃驚,此人側身發力,竟然完全不輸於正面攻擊——他就忍不住想去瞧呂布是不是也配着馬鐙呢,但是正當惡戰之際,眼神要是一錯,可能就能引來殺身之禍,所以硬咬着牙關給忍住了。

呂布當然沒有馬鐙,但他是幷州九原邊地之人,天賦異秉,再加上打小就跟附近的胡人一起生活在馬背上,所以馬術之超羣,無論太史慈還是孫策都難以與之比肩。對於一般的中原人來說,甚至也包括絕大多數的遊牧民族,騎在無鐙馬上側身發力,爲了保持平衡,力量就要比正面小上將近一半兒,然而呂布卻基本上不受影響。

不過也正因爲這個原因,呂布自視過高,雖然進入兗州以後,收了部分兗州兵,接觸到了馬鐙,卻完全沒想過給自己和本部騎兵也配上——那是給不慣騎馬的軟蛋用的,咱幷州人才不需要呢!

太史慈本來還想借着馬鐙之力,找個空檔側面靠近,再度側擊建功呢,結果拼上這一招,他知道了,自己壓根兒就沒有機會。哪怕雙方側面相對,光拼力氣,他即便能佔上風,也未必就能跟打孫策那樣把呂布給推下馬去,

兩馬錯開,各打盤旋,轉眼間就連交了四個回合,瞧得雙方陣上全都呆了。呂布心說這果然是一員驍將,不怪他能夠兩回合就刺殺成廉,不禁有些起了愛才之念。他一槊緊着一槊,可是三成用捅,七成倒是用砸的,不打算就此取了太史慈的性命,想要先耗盡了太史慈的力氣,那時候好將其生擒活捉,收爲部下。

可是他這麼玩兒,太史慈只有更加吃力。要說光比較武藝,太史慈不在呂布之下;比馬術,太史慈雖然略遜一籌,終究有馬鐙的輔助,可以勉強拉個平手;可是光比力氣,太史慈就不是個兒了。又這麼打上十多個回合,太史子義就覺得胳膊越來越酸,就連腰部也略略有些使不上勁兒啦。

眼看又是兩馬錯開,各躥出二十多步去,太史慈單手執槊,就朝城上悄悄打了個手勢。是勳在城上瞧得清楚,趕緊吩咐:“鳴金!”

鑼聲響起的同時,太史慈那三千兵可就列着隊,小跑着就逼上來了,同時羊馬牆後面也稀稀拉拉射出幾支箭來——箭雖然不多,那是怕誤傷了本軍,這回射箭的全是軍中高手,幾乎每一支都直朝着赤菟馬的脖子而來。呂布被迫鬆開一隻手,勒一勒繮繩,幫助赤菟躲避。

對陣中陳宮見狀不好,趕緊也下令鳴金。他心說將軍你趕緊回來吧,你離敵城太近,真要被敵軍圍上,咱們這兒可救援不及呀。呂布還在猶豫,就聽太史慈大笑一聲:“幷州呂布,不過如此!”施施然打馬就踏過吊橋,返回城中。

太史慈一走,呂布雖然滿心的憤懣,但是也不得不撥馬後撤。敵軍有三千之衆,真要包圍上來,他終究單人獨騎,突圍不難,一點兒傷不受可真不敢打保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是可能的,但前提是你身邊兒也得有幾個護衛幫忙搪招和遮護後背呀。

一見呂布後退,這三千兵也不追趕了,停下腳步,反身回城。

太史慈纔回到城內就把馬槊給扔了,一邊兒連聲說:“幫我卸甲。”一邊就拼命揉自己的小臂。是勳從城上跑下來,問他:“如何?”太史慈笑道:“呂布果然厲害,要不是宏輔你及時鳴金,失去這個大好機會,再打上三五個回合,我必敗無疑。”是勳也笑:“這樣正好,與呂布打個平手,既不墮士氣,子義也可名揚天下了。”

太史慈說,我倒不追求什麼靠單挑名揚天下,終究仗不是一個人打的。我要是能在這兒守住了鄄城,甚至還能殺敗呂布,那纔是爲將者應當追求的戰績呢。

他還想着殺呂布一陣呢,可是呂布不願意再在鄄城底下呆下去了,在陳宮的勸說下,他這天又沒攻城,並且當晚趁着夜色,就匆匆地領兵退走了。

第二天中午,程立派人送信過來,說他到了範縣,說服了靳允,殺死張邈派來接管範城的都尉氾嶷。下一步他打算髮兵秦亭津,使張邈所部不得渡河。

衆人在廳上商議,都是喜笑顏開,只有郭嘉皺眉盯着擺在桌案上的地圖,半晌不語。荀彧首先發現郭嘉不對了,可是不但不去問他,反而朝大家使個眼色,叫大家夥兒也暫且不要去打擾他思考。過了好一陣子,郭嘉才擡起頭來。

荀彧問他:“奉孝何所思?”郭嘉仍然皺着眉頭,緩緩地回答道:“呂布若頓兵鄄城之下,待曹公率部趕回,渡過濟水,他便只有退往東郡一途了,則濟陰以西可安。可是如今未戰即退,倘若固守定陶,列陣於濟水以南,則曹公歸來,亦難以寸進,局勢便岌岌可危。”

荀彧問他:“計將安出?”

郭嘉說:“有兩策。一是發一支兵南下,由山陽郡繞路,渡過泗水,從側面騷擾呂布軍,使其不能安然築壘立陣,以待曹公歸來。二是發一支兵北上,與程仲德合力,在秦亭或蒼亭渡河,先破張邈,取東武陽,解除後背之憂,到時候鄄城即可與曹公夾擊呂布。”

任峻問他:“何策爲上?”

郭嘉說:“策無分上下,關鍵在於用人。”說着話轉向太史慈:“從鄄城發兵,必要太史君爲將,不知道太史君願意行哪一策?”他的意思,我這兩個方案都還瞧得過去,所以就得看領兵之人對哪一策領悟最深,信心最足,要是主將本身就沒什麼把握,沒什麼應變的想法,那好計策也得給使壞嘍。

太史慈沉吟不語,好一會兒,才問荀彧:“某初識程仲德,不識其人高下,荀君以爲他能對敵張邈否?”

第9章 明察秋毫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章 天無形質第1章 洛陽僧人第30章 以魏代漢第7章 雷澤詩會第29章 白兔遇犬第9章 爲國殺賊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8章 延之日升第6章 嚴其考法第6章 欲言南事第15章 烽煙四起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6章 羽扇綸巾第7章 圓周幾何第3章 世家短視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5章 黃鬚封侯第7章 圓周幾何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3章 違天不祥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6章 直取葭萌第5章 二得二失第27章 得韓徵倭第8章 謀爭爲上第27章 狐假虎威第8章 曹氏之強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0章 秦因何亡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6章 是郎才盡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6章 何必三策第4章 西走而王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5章 英雄時勢第31章 烈風襲寨第6章 有如神鬼第9章 家事難斷第18章 二將爭功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3章 族內之爭第9章 家事難斷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7章 火燒長安第7章 置之美稷第1章 遠方來客第23章 此新聲也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章 禍起蕭牆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8章 面折梟臣第3章 秘計有三第20章 鞭長莫及第11章 捕風捉影第7章 包辦婚姻第6章 嫌隙已生第2章 朋友無隱第14章 非當世人第6章 嚴其考法第13章 深肖乃父第4章 西走而王第2章 工商興利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9章 嶺南烽煙第33章 青囊何在第7章 逆天出師第6章 紙上發明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1章 安排香餌第3章 破此五賊第8章 徐方名士第7章 卿何人也第6章 欲言南事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3章 孟門之山第7章 何必日正第28章 天命何在第2章 兄弟鬩牆第6章 樂浪故人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8章 說文切韻
第9章 明察秋毫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章 天無形質第1章 洛陽僧人第30章 以魏代漢第7章 雷澤詩會第29章 白兔遇犬第9章 爲國殺賊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8章 延之日升第6章 嚴其考法第6章 欲言南事第15章 烽煙四起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6章 羽扇綸巾第7章 圓周幾何第3章 世家短視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5章 黃鬚封侯第7章 圓周幾何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3章 違天不祥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6章 直取葭萌第5章 二得二失第27章 得韓徵倭第8章 謀爭爲上第27章 狐假虎威第8章 曹氏之強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0章 秦因何亡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6章 是郎才盡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6章 何必三策第4章 西走而王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5章 英雄時勢第31章 烈風襲寨第6章 有如神鬼第9章 家事難斷第18章 二將爭功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3章 族內之爭第9章 家事難斷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7章 火燒長安第7章 置之美稷第1章 遠方來客第23章 此新聲也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章 禍起蕭牆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3章 堅壁清野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8章 面折梟臣第3章 秘計有三第20章 鞭長莫及第11章 捕風捉影第7章 包辦婚姻第6章 嫌隙已生第2章 朋友無隱第14章 非當世人第6章 嚴其考法第13章 深肖乃父第4章 西走而王第2章 工商興利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9章 嶺南烽煙第33章 青囊何在第7章 逆天出師第6章 紙上發明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1章 安排香餌第3章 破此五賊第8章 徐方名士第7章 卿何人也第6章 欲言南事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3章 孟門之山第7章 何必日正第28章 天命何在第2章 兄弟鬩牆第6章 樂浪故人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8章 說文切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