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叔孫制禮

是勳爲什麼那麼恨劉協?一則他來自後世,對皇權本就毫無尊重之念,甚至還敢偶爾表露出內心的鄙視之情——當然啦,要是至尊寶座上坐的不是劉協,而是比方說劉邦、劉秀,或許還不至於如此。別說皇帝了,就是一普通中二,沒本事還則罷了,覬覦非份還則罷了,竟然鬧出那麼大的亂子來,導致荀彧無奈赴死,豈能不使是勳惱恨?

說起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一萬個劉協也比不上半個荀彧啊!

當然啦,劉協的出身非其自身所能選擇,他打小就做傀儡,能力之無法養成也在情理之中,要說可憐,確實可憐。然而可憐之人亦必有可恨之處——當初董承叛亂的時候,是勳就覺得這小傢伙挺可憐的,但等到此番動亂,卻只覺其可恨。

二則,是勳遣人往荀彧別業中去報喪,結果竟然得到了荀文若赴京前留下的幾封書信,有給曹操的,有給荀攸的,也有給自己的。前兩封信未敢偷拆,但估計內容也跟給自己的信相差彷彿,都是說天子突然起意禪讓,此必爲小人所攛掇也,斷然不可接受。荀彧懇請是勳,自己此番進京有死諫之意,倘若仍然未能打消天子的無稽念頭,那便只有請是勳在曹操面前委曲轉圜了——

“宏輔前言,大勢所趨,人力無可救也。然±n今東南未定,西方割據,遠非覆漢之時,強取豪奪,儒者不齒。若孟德即受之,非所以順天應人也。反足爲害也。知宏輔忠於天下。乃非一姓。然漢德未盡衰,魏功無圓滿。若即受之,是上逆於天,中害於民,下傷孟德之德也,私以爲不足取……”

最後荀彧還請求是勳,倘若自己難以全身,那麼此後輔佐曹操、平定天下的偉業。就要寄望於你啦。保全天子之性命,使劉氏本宗不至絕嗣,這也要託付給你……

其實劉氏本宗絕不絕嗣,關是勳啥事兒?他當初只是以此爲說,想要打消荀文若自盡的念頭而已。如今見了荀彧的遺書,但覺悲愴——敢情令君早就做好爲漢朝殉葬的準備啦,自己能夠攔住他一時,終究攔不住他一世……對荀彧之悲,逐漸又轉化爲對劉協之恨。

想你小子已經落在我手裡了,但凡當時不是一張苦瓜臉。高踞上首一言不發地任憑我跟對方舌辯,而肯開口撫慰荀彧。或者怒斥耿、韋,事情又何至於發展到這般地步?說不定荀文若就不會死!

所以他忍不住就對曹操說,真算起來,等於是劉協害死的荀彧。旁邊曹昂、曹德聞言,盡皆大驚失色,曹操卻在一愣之後,咬牙切齒地說道:“卿言是也……”

曹操哭完了荀彧,接着又哭王必,隨即就將漢之百官召集起來——不包括他親信的郗慮、華歆等人——質問道:耿紀等人造亂之時,你們都在做什麼?閉門自守的站在右邊,出門救火的站到左邊去。好多人都認爲救火的必然無罪,於是紛紛跑左邊呆着去了,誰料想曹操把雙眼一瞪:“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者乃實賊也!”下令把左邊兒的人全都給砍了。

這也是原本歷史上出現過的橋段,只不過地點不在許都,而在鄴城——漢官們是被曹操召去鄴城的——曹操趁此機會大肆殺戮親漢派和騎牆派,即所謂“於時衣冠盛門坐(耿)紀罹禍滅者衆矣”。

可是在原本歷史上,光折了一個王必,就讓曹操如此撕下假面,大開殺戒,這條時間線上可還死了個荀彧,論及親厚,荀彧並不在王必之下啊。是勳覺得老曹這幾天始終陰沉着一張臉,必然還會有更過激的舉措,可是不好勸——就連曹昂、曹德勸曹操少殺幾個人,都被曹操瞪眼給堵回去了,他可不願意也跟着毫無意義地碰壁。

然而是勳料想不到,正是他一時惱恨,脫口而出的一句閒話,竟然引發了相當嚴重的政治後果。且說當曹操處置完異黨漢官以後,終於趁着大朝之際,前去謁見天子,開口說了還沒有兩句話,突然一昂頭,詢問道:“臣聞前此陛下有禪讓語?”

此言一出,劉協當場臉兒都綠了。

他不久前突然莫名其妙地打聽禪讓的禮儀,其實是耿紀等人設謀,想把曹昂或者曹操誆到許都來——前者若成,乃可捕之爲質;後者若成,或可延緩孫吳的滅亡。以耿紀的推測,曹操篡位之勢還並沒有走到最後一步,即便皇帝主動提出來,對方也必定辭讓——再說了,若曹操真的回來,你就絕口不再提起此事,難道曹操還好當面質問嗎?

可是誰都料想不到,曹操回來了,並且真的開口問了——“臣聞前此陛下有禪讓語?”那麼潛臺詞必然不是:“這麼幹不對,我不會接受的。”而肯定是:“如今還算不算數啦?”

此言一出,非止劉協,那真是滿朝皆驚啊。

可是曹操還不算完,竟然掉過頭去又問郗慮:“郗大夫可知禪讓之禮否?”郗慮差點兒沒給衝一跟頭——我去,老大你這就要動手啊!我雖然是堅決的挺曹派,可也不認爲這就到了足夠謀朝篡位的時機啦,要不然不會預先幫你去攔天子,實在攔不住又去請你兄弟和兒子出面。可是曹操既然已經發了話,郗鴻豫也不敢開口相勸,只能打打馬虎眼:“慮才疏學淺,實不識此。”完了瞟一眼曹操身後跟着的是勳:“是侍中經研墳典,先師亦稱之爲能,或者知耶?”

是勳忍不住一翻白眼,心說郗師兄你其實是南美來的吧,踢得一腳好足球啊!再瞧郗慮,就見對方拱着雙手,歪着腦袋,連使眼色,那意思:我肩膀弱扛不住啊,兄弟全靠你了,千萬救我一救。

是勳心說我該怎麼救你?我又該怎麼回答?別說我是真不懂什麼禪讓之禮——不久前還跟曹丕說過“禪讓無禮”呢——就算前一世真研究過漢禪魏、魏禪晉的禮儀制度,也不好就此接曹操的話碴兒呀,否則必將爲千夫所指。此前我跟曹操說殺害荀彧的兇手是天子,終究屬於私人場合,聽到的人也不多;如今可是在朝堂上,漢官就算被戮十之七八,可終究還剩下了兩三成,衆目睽睽之際,豈敢步劉歆之後塵呢?我還要不要自己的名聲啦!

話說我目前這點兒小名聲,那也是多年來連蒙帶騙加抄襲得來的,師兄你以爲容易啊……

有五成的可能性,曹操是希望是勳回答:“禪讓之禮,勳知之也。”然後曹操便可冷笑一聲,對皇帝說既然知道禮了,那不妨準備起來吧……就能逼得劉協當場吐血。是勳估計曹操壓根兒沒想現在就篡位,只是藉此泄憤,順便再敲打敲打小皇帝而已。然而——這關我屁事啊!

然而是勳也不好當場駁曹操的面子,再提什麼“禪讓無禮”的話頭。這真是,說我會也不合適,說我不會也不合適,外帶還不能踢皮球……他斜眼一瞟,這朝堂之上能勉強能算是經學家的,也就只有自己和郗慮二人而已——第一個踢皮球的還算有急智,第二個也跟着踢,東施效顰,必然貽笑大方,再說了下家在哪兒呢?我帶着球再往哪兒傳過去呀?

腦海中雖然繞過了無數圈子,其實也不過彈指一瞬而已,是勳終究是是勳,琢磨着既然肯定也不成,否定也不好,敷衍不合適,皮球踢不走……乾脆,我說點兒有歧義的話來矇混過關吧。

“昔叔孫通爲高皇帝制禮,高皇帝恐其難學也,叔孫通乃雲:‘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爲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

漢朝建立之初,本來沒有啥朝廷禮儀,一方面是自劉邦以下,君臣們大多是鄉下老粗(就連蕭何也不過縣中小吏而已),懂個屁禮啊?另方面則是因爲惡其胥餘,把秦禮也全都給廢除了。結果導致朝堂上亂糟糟的,甚至於“羣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搞得劉邦這個頭大呀。

於是孫叔通就趁機跳了出來,跟劉邦說我幫您制一套禮儀出來吧。劉邦還有點兒含糊說我手下都是一票老粗,禮儀那麼高大上的玩意兒,他們學不會可怎麼辦?對此,孫叔通就說了上面是勳複述的那段話,意思是各朝各代,禮儀都不盡相同,咱們可以刪繁就簡,弄個閹割版出來……

是勳隨即就又加了一句話:“是知叔孫所制,非古禮也。”意猶未盡,話似乎還沒完,但他及時閉嘴,不說了。

他也不說禪讓之禮自己懂不懂得,光提叔孫制禮的古事,那就很容易引發歧義啦。在曹操聽起來,是勳是說:不必遵循古禮,您要是真想接受禪讓,那我就現給您編一套出來。然而也可以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說古禮因時而廢,如今不可遵從——禪讓?乃不合於今時今日也。

你瞧,我沒有直接捧曹操的臭腳,來劉歆那種大國師的角色,在強權下曲言而諫,此亦不失儒宗的身份啊。

好不容易給糊弄過去了,等到散朝以後,是勳就悄悄地問曹操:“主公適才殿上所言,得無詐乎?”你只是想恐嚇皇帝吧?是吧是吧?

誰料想曹操斜斜地瞥了他一眼,沉聲道:“宏輔以爲孤不足當耶?”你是不想讓我代漢自立吧?

我去!是勳當場就噴了——你特麼竟然想玩兒真的呀!(未完待續……)

ps:喪事雖完,總還有一些雜事纏身,我會努力碼字的,但暫時仍然無法保證更新時間,只能五點以後,儘量趕早了,還請大家原諒

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5章 嘴炮無雙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8章 無禮冒犯第30章 亂世黃昏第27章 魚復三險第6章 字典價貴第7章 取撞木來第1章 下車立威第19章 成陽糧運第7章 婦人之言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0章 揮斥八極第1章 先得一驢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2章 飛將奄至第36章 鐵券丹書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7章 昔孔子歿第37章 心大志廣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章 言不及義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2章 禪何禮也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章 禍起蕭牆第18章 巨型火炬第8章 奇峰突起第12章 何必當初第1章 兩面三刀第4章 西走而王第7章 投刺自薦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1章 諸葛連弩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0章 是郎才盡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章 朋友無隱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章 遼東軼聞第34章 疏不間親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3章 必擒是勳第5章 壽春城下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2章 拓拔歸附第31章 曹氏麟兒第6章 反攻序曲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4章 要當磔也第8章 驃姚之業第33章 長矛如林第8章 謀爭爲上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8章 巨型火炬第8章 欲加之罪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5章 鄠縣落鳳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章 下車立威第29章 裸身而來第7章 包辦婚姻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4章 再會梟雄第7章 吾青州人第7章 魏亦有亡第13章 會溫氏園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章 謀士之責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4章 日薄西山第8章 跨境追捕第9章 家事難斷第8章 驃姚之業
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5章 嘴炮無雙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8章 無禮冒犯第30章 亂世黃昏第27章 魚復三險第6章 字典價貴第7章 取撞木來第1章 下車立威第19章 成陽糧運第7章 婦人之言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0章 揮斥八極第1章 先得一驢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2章 飛將奄至第36章 鐵券丹書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7章 昔孔子歿第37章 心大志廣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章 言不及義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2章 禪何禮也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章 禍起蕭牆第18章 巨型火炬第8章 奇峰突起第12章 何必當初第1章 兩面三刀第4章 西走而王第7章 投刺自薦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1章 諸葛連弩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0章 是郎才盡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章 朋友無隱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章 遼東軼聞第34章 疏不間親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3章 必擒是勳第5章 壽春城下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2章 拓拔歸附第31章 曹氏麟兒第6章 反攻序曲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4章 要當磔也第8章 驃姚之業第33章 長矛如林第8章 謀爭爲上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8章 巨型火炬第8章 欲加之罪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5章 鄠縣落鳳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章 下車立威第29章 裸身而來第7章 包辦婚姻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4章 再會梟雄第7章 吾青州人第7章 魏亦有亡第13章 會溫氏園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章 謀士之責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4章 日薄西山第8章 跨境追捕第9章 家事難斷第8章 驃姚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