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吾亦慮及

是勳的部曲總共一百五十名,有胡有漢,全都是騎兵,因爲縣署大門所限,一次只能兩騎並出。要是門外的敵軍有了防備,嚴陣以待,便大可利用地形的狹窄牢牢封堵,出來一個殺一個,出來一雙殺一雙。但問題是這時候敵軍已經徹底亂啦,所以荊洚曉率軍殺出,不但未受阻撓,反倒如入無人之境。

是勳一方面歡欣鼓舞,一方面偷瞟了一眼司馬懿,心說:這荊洚曉果然是不能用了……他究竟是我的部曲,還是仲達的部曲啊,我這兒還沒發話呢……

不過此刻並非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他當即也跳上一匹戰馬,一手持盾,一手挺矛,在數名部曲的簇擁下,指揮着四輛火箭車,出門跟上。

轉瞬之間,荊洚曉等人便已經殺散了簇擁在門前的敵兵,正跟街上打轉,不知道該往哪兒去纔好呢。是勳舉矛一指:“城北,前去接應我軍!”荊洚曉答應一聲,當即率軍朝街北猛衝。

堵在門前的敵兵死的死,散的散,可是近千騎團團圍住縣署,就有些沒堵在地安大門口,也沒能得見“異獸”的,聚集起來,反身來敵。是勳下令把車上獸面木盾傾斜,火箭擡高,一聲令下,又是兩車二十四箭朝空拋射——他是隻有四輛火箭車,可是火箭存了三百支還不止,一車射罷,立刻就有人重新上箭,總合藥捻。

這下子火箭飛得絕高,半座城都瞧見了。敵兵連聲驚呼,轉瞬間便被是家部曲殺得四散潰逃。

他們趕到城北的時候。激戰正酣。八百青州兵久經戰陣。能耐苦戰。雖然在雁門千騎的突擊下損傷慘重,但利用地形之便仍然死戰不退。郭縕正跟那兒運氣呢,不想曹軍這般能打,估計不到天黑,是很難把他們全殲的啦——要不要先暫停攻擊,進城去擒住是勳呢?若得是勳,不怕敵軍不潰。

正在猶豫呢,突然喊殺聲從城門方向傳來。轉頭一望,先見到無數道火蛇漫天飛舞,胯下馬立刻就驚了,一撂橛子,把他顛下地來……

戰鬥午後未時便結束了。青州兵死傷近半,是勳的部曲折損二十餘名,就連四輛火箭車也翻倒了一輛,木盾破碎,難以再用。雁門騎兵和匈奴左谷蠡部的騎兵全面崩潰,戰死、重傷四百餘。俘獲七百餘,餘皆奔散。

是勳下了馬。手柱長矛,在三輛火箭車的圍繞之下傲然而立。今日之戰,雖出僥倖,卻極大地增強了他的信心——哼,餘亦非不識戰陣者……非絕不識戰陣者也!

荊洚曉又負傷了——似乎他每戰必傷,然而不死——白布裹頭,布上還滲着血,得意洋洋地來到是勳面前,左手將個人頭往是勳腳前一擲:“此乃匈奴左谷蠡王。”然後右手大拇指朝後一翹:“雁門太守,也拿到了。”

隨即便有兩名部曲,將雁門郡守郭縕繩捆索綁地押將過來。是勳打量這位郭太守,就見他四十歲上下年紀,黃面短鬚,眉淡目朗,雖然甲冑在身,卻不似武將,倒象是個文人——“汝便是郭子藉?”

郭縕是墮馬被擒的,渾身上下沒有血跡,卻多塵土,今天這仗輸得實在莫名其妙——他壓根兒就沒見着“怪獸”,要被押到是勳面前,才瞧清楚那三輛火箭車,所以並不信有什麼妖法、鬼神——而且狼狽,因此不禁垂頭喪氣地老實答道:“某便是郭縕,束縛在身,不能拜見侍中,恕罪。”

這人在史書上也沒名字(其實有,是勳沒記住),是勳也懶得跟他廢話,直接就問:“是潘六奚暗結高幹,遣汝來圖我麼?”郭縕點頭:“侍中明見。”是勳隨口問了句:“何人爲高幹謀劃?”郭縕卻垂下頭去,只說:“請侍中殺我,不要辱我。”

是勳覺得有點兒奇怪,下令把郭縕押下去,然後吩咐荊洚曉:“去問那些俘虜,究竟是誰爲高幹謀劃,郭縕爲何不答。”轉身便待回城。這時候司馬懿突然走近兩步,低聲說道:“此事絕非尋常——去卑因何不來相救?”

是勳聞言,腦中驟然一亮,不禁撇嘴冷笑:“仲達亦慮及矣。”

去卑率領匈奴主力突入幷州,左谷蠡王在他麾下,既然間中遁走,想要突襲是勳,那麼按道理來說,去卑即便不能全師往追,也應該派支部隊回來救援吧?雖然他知道潘六奚僅四百騎,是勳連部曲帶青州兵有一千餘,但戰陣之上,偶然因素很多,你不派兵救援,萬一讓潘六奚戰敗了是勳,那又如何是好?

即便潘六奚打不贏,本方內訌,自有傷損,無論站在匈奴、曹操聯軍的立場上,還是站在匈奴本族的立場上,都不應當忍見這路事情發生啊。

結果去卑光是派了個信使前來提醒是勳而已,並且信使抵達永安,也就比潘六奚殺到,僅僅提前了幾個小時。是勳若是個純粹的文吏,毫無臨敵經驗,或許還沒來得及準備便會遇敵……

故而是勳當時聽說敵方並非四百騎,而是兩千騎,第一反應就是:我被騙了!是被潘六奚騙了呢,還是壓根兒就被去卑給騙了?

這是本能的反應,此後雙方惡戰一場,他也就沒來得及再細想,直到此刻司馬懿一提醒,方纔恍然大悟:潘六奚所以敢來襲擊自己,就有很大可能,乃是去卑的教唆!

只是是勳年齒漸長,經驗漸豐,便不似少年時代那般毫無城府,聽了司馬懿所言,並未做恍然之狀,反倒撇嘴笑道:“仲達亦慮及矣。”你也想到這個可能啦——彷彿他早已洞徹明察了一般。

現在的問題是:唆使潘六奚的究竟是去卑,還是去卑背後的呼廚泉?勾結幷州高幹,究竟是潘六奚自作主張。還是去卑、呼廚泉的授意?想到南匈奴可能早就與高幹有所勾結了。是勳不禁覺得後背有些發涼。

於是注目司馬懿。就見對方沉吟道:“且看單于何時來救……”

是勳和司馬懿的估算很接近事實的真相。呼廚泉被是勳所迫,發兵幷州,內心其實並不情願,於是去卑就獻計,我軍若前,是勳必然要至楊縣或者永安坐鎮,潘六奚與其有宿怨,即可煽動潘六奚臨陣返回。突襲是勳。到時候單于揮師往救,既可掃是勳的臉面,亦可市之以恩也。

一開始想得很簡單,後來計劃越來越完善,先讓呼廚泉跟是勳約法三章,除部曲外,曹軍皆不可進入永安城,那麼等到突遇潘六奚的左谷蠡部襲擊,是勳必然召喚城外的兵馬來援,呼廚泉即可責以不守承諾。潘六奚兵寡。真想逮着或殺死是勳是不大可能的,頂多也就是嚇他一嚇。事後可以全都推到潘六奚身上,略作薄懲可也——作爲匈奴王族,自然要由匈奴方面來處理——去卑和呼廚泉完全可以置身事外。

可是他們沒有料到,潘六奚因爲惱恨是勳,從一開始就反對與曹軍聯合,早就暗中跟幷州勾搭上啦。等逮到了這個機會,右賢王授以秘計,立刻便通知了太原方面。於是高幹設謀,一方面放棄前線數座縣城,引誘曹軍深入,一方面即遣才自雁門來援的郭縕統率本部精騎南下,去擒是勳。

要不是潘六奚先跑去跟郭縕會合,其實應當更早到一兩個小時纔對的。

呼廚泉對此一無所知,他只是得到去卑遣使通報,計劃已經開始執行,於是親率七百騎兵,出了楊縣,兼程來“救”是勳。在呼廚泉想來,等他趕到永安,料想戰事正酣,或者雙方遙遙相峙,他假模假式以單于之尊在陣前喊話,收服左谷蠡王部,便可市恩於是勳。說不定那位是太守驚此一嚇,就不敢再侵擾幷州了,而要召還各部,逃回安邑去壓驚,那是最好不過。

可是纔剛跑到半路,便有是氏部曲迎面而來,說潘六奚招來了幷州軍,正在圍攻縣署,請單于急往相救。呼廚泉聽聞此言,不禁大驚失色——他心說要是是勳真的掛了或者被擒了,曹家絕不會放過我,臨時倒向袁家,也不知道能不能爲其所信……啊呀,潘六奚這蠢物,怎敢揹着我擅自妄爲!你就一門心思光想着報仇,全不顧我匈奴全族的死活了嗎?!

趕緊勒令全軍加快速度,午後酉初,將將奔近永安,突然又見兩騎迎面而來。其中一名騎士頭裹白布,白布上隱約還有鮮血滲出,呼廚泉認得,乃是勳的部曲長也,開口便問:“是太守如何了?”

那人正是荊洚曉,滿面焦急地答道:“纔剛殺退敵軍,不知是否還會再來。我主身負重傷,請單于速去相救!”說着話關照同伴:“快去通傳,說單于率軍來救,請主公安心。”

另一名部曲答應一聲,撥轉馬頭,疾馳而去。

聽說是勳還活着,也沒讓人逮去,呼廚泉這才放下心來。一邊繼續向永安方向前進,一邊就問荊洚曉戰鬥的過程。荊洚曉大略一說,敵軍突然來襲,我主無奈,只好將城外兵馬盡數調入城內,固守衙署,激戰多時,敵軍乃退……

呀,你果然違反約定,調兵進城啦?呼廚泉脣邊不禁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意。

很快進抵永安,來到縣署一瞧,只見裡面烏殃殃地擠滿了曹軍,幾乎個個帶傷。賈衢衝出來跟單于見禮,滿面惶急地道:“我主身負重傷,纔要來迎接單于,卻又突然暈去……如何是好?”

呼廚泉也慌了,心說是勳可千萬別傷重而死啊!帶着幾名親衛,急匆匆排開衆人,入衙署來探視是勳。纔到大堂,忽聽裡面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單于來得好快,以勳料想,早便在楊縣等待消息了吧?”

呼廚泉聞言大驚,掉頭要走,脖子上卻突然被架上了一柄長刀……(未完待續。。)

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0章 謀劃江東第3章 姻不如族第23章 烏帽子親第4章 閉門課徒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6章 軍國利器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4章 所以餌敵第3章 益州可入第15章 新野之宴第4章 原力之理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6章 甄氏佳婦第6章 平春豪強第2章 窮山逐鹿第27章 漫天箭雨第7章 寄身豪門第9章 涼州用間第25章 席藁待罪第34章 疏不間親第7章 取撞木來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6章 爲政之權第35章 定遠之功第1章 苴鉏去之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章 內科聖手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1章 暗夜驚魂第8章 囊中羞澀第6章 嫌隙已生第19章 天子之威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7章 直面刺奸第3章 天命天姓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章 洛陽僧人第27章 得韓徵倭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1章 異獸逞兇第34章 疏不間親第35章 定遠之功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9章 銅雀臺上第26章 爲政之權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0章 隆中訪賢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1章 齊大非偶第4章 不利曹氏第35章 定遠之功第8章 頭風復發第22章 雷震行刺第5章 王中國死第6章 紙上發明第3章 益州可入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4章 婦人衣冠第9章 察考諸子第23章 擒賊擒王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3章 百口莫辯第7章 宛城宣詔第24章 脣槍舌劍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0章 亥豬巳蛇第18章 長生丹藥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5章 又聞噩耗第1章 輔政安民第23章 一身是膽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2章 鄉野土產
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0章 謀劃江東第3章 姻不如族第23章 烏帽子親第4章 閉門課徒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6章 軍國利器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4章 所以餌敵第3章 益州可入第15章 新野之宴第4章 原力之理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6章 甄氏佳婦第6章 平春豪強第2章 窮山逐鹿第27章 漫天箭雨第7章 寄身豪門第9章 涼州用間第25章 席藁待罪第34章 疏不間親第7章 取撞木來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6章 爲政之權第35章 定遠之功第1章 苴鉏去之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章 內科聖手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1章 暗夜驚魂第8章 囊中羞澀第6章 嫌隙已生第19章 天子之威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7章 直面刺奸第3章 天命天姓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章 洛陽僧人第27章 得韓徵倭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1章 異獸逞兇第34章 疏不間親第35章 定遠之功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9章 銅雀臺上第26章 爲政之權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0章 隆中訪賢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1章 齊大非偶第4章 不利曹氏第35章 定遠之功第8章 頭風復發第22章 雷震行刺第5章 王中國死第6章 紙上發明第3章 益州可入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4章 婦人衣冠第9章 察考諸子第23章 擒賊擒王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3章 百口莫辯第7章 宛城宣詔第24章 脣槍舌劍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0章 亥豬巳蛇第18章 長生丹藥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5章 又聞噩耗第1章 輔政安民第23章 一身是膽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2章 鄉野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