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君不宜擇

對於荀攸所言“三不可立”,是勳提出了反論,他說我也同樣不敢說誰可,可是對於誰不可,卻有相異的見解:“‘嫡子在庶不可立’,關乎禮法,臣不敢妄議也。然‘兒輩在孫不可立’則未必然,昔漢昭帝薨,兒輩俱在,霍光先廢昌邑,乃立宣帝——宣帝,武帝戾太子之孫也,於昭帝亦孫輩,然終能紹繼其統,成‘昭宣之治’……

“三雲‘冠者在稚不可立’,宣帝豈非稚兒耶?又非嫡子,武帝悍然而立之,漢亦因此復興也。”所以說荀攸的後兩個“不可立”,都能找出反證來,結果都還不錯。

曹操聞言,沉吟不語。曹德卻當即反駁道:“宏輔此言無理。昭宣聖君,乃能改武帝之政,與民休息,終成大業,非可以常理目之也……”這立孫、立稚,結果還挺不錯,只是偶然事件而已,不能夠作爲後世的殷鑑啊。

況且——“昭帝天性聰敏,十四歲即能破劉旦之謀,若其不然,霍光必斃,漢乃亂矣,何得‘昭宣之治’?”

是勳說小孩子確實大多不懂事兒,可是成年人也未必就一定懂事兒啊:“去疾以爲,昭、宣有霍光輔之,乃可更武帝之政,以成大業。然殷有箕子、比干,吳有伍胥,趙有李牧,其君得非冠者耶?而皆不能用善,乃致國亡也。”

曹操插嘴說我還是不明白宏輔你究竟所言何意,是說“君必有德,擇賢而立”呢,還是想說必須善擇輔政大臣,做幼主的靠山呢?是勳搖搖頭,說都不是——

“臣之意,嫡庶合乎禮法,不可動搖,搖則秩序亂,人心喪。然兒孫、長幼則無足論。賢與不肖亦難遽斷也。至於輔臣,有霍光斯有桑弘羊,有上官桀,弘羊等非欲謀權勢。以害光也,爲其克紹武帝之政,不願與民休息耳……”

桑弘羊跟霍光爭權,並不僅僅出於對權力的貪慾,關鍵他的執政理念還是漢武帝盛年那一套。跟秉持武帝晚年與民休養生息政策的霍光完全背道而馳,所以兩派之間纔會起矛盾,進而鬧出政變的大簍子來——“輔臣唯一,恐其擅權;輔臣衆而不和,亦或生亂。此人君當善擇其輔也,然非臣今之所欲論也。”

那麼我對於繼承人一事,究竟有什麼想法呢?“臣嘗讀史,感國似瓶,瓶者,口大腹深而頸小。其因而每常折者,頸也。如一世恢弘創業,人莫敢叛,二世或無德、或無才、或無威,或易爲人所惑,亂斯萌矣。殷有太甲,伊尹放之;周有成王,管、蔡叛之;秦至二世,天下分崩;漢當惠帝,諸呂幾篡。若得平之。國祚至數百年,若不能平,如秦即亡也。”

是勳所說的,就是後世所謂的“二世瓶頸”問題。那麼這一問題究竟是因何而產生。又該如何禳避呢?他解釋說:“國之二世君,誠不如開創者也,然得無賢者耶,得無明者耶?而必生亂,何耶?爲制度不完也。時移事易,制度更變。初則糙蕪,久而穩固,由糙至穩,其亂生矣。是故臣自陛下爲魏公時,即孜孜以完善制度,正此意也……”

拐個彎子表一下自家的功勞,繼而又說了:“以誰爲嗣,陛下家事,爲人臣者不當妄言;用何制度,此國事也,臣必竭誠駑鈍,爲陛下謀之。”

我作爲魏之重臣,當然應該在制度建設方面竭盡全力,但至於你究竟把帝位傳承給誰,我就不好多說什麼啦——只要別太離譜,我等還是三緘其口爲好。

曹德聞言,連連點頭:“宏輔所言是也。”所以我也不明確表態支持誰,皇帝您自己瞧着辦吧。

曹操多少有點兒哭笑不得,便即質問:“若朕所擇,卿等皆肯竭誠效命否?”不管我最終把帝位傳承給哪個兒子,你們都能象侍奉我一般忠誠地侍奉他嗎?曹德、是勳趕緊躬身表態——這不廢話嘛,那是必須的!

曹操輕輕嘆了口氣,說既然你們不想多說,那我也不好逼之過甚,咱們再來談談相關別的問題吧——“若廢子修,如何處之?”

曹德說你要真想廢黜曹昂,那就封他一個大國,讓他尊榮安養吧。他即便不入你的法眼,也終究沒有太大過錯,再加上你們父子感情向來甚篤——要是鬧出什麼天倫慘劇來,那就不好啦……

曹操說:“朕自當善處子修,恐嗣子不肯輕縱也……”

曹昂原本第一的繼承人順位擺在那裡,他的政治影響力也擺在那裡,將來我的繼承人會不會認爲他是個威脅啊?父子相殘是悲劇,兄弟鬩牆終究也是悲劇哪。 你們給我出出主意,怎樣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順便又提起了荀攸在病榻上跟他說過的話:“公達以爲,當放諸子之國,使尊容優養,不涉國事,乃可無害於社稷,亦不遭嗣位之忌也——卿等以爲若何?”

曹德一皺眉頭,說我並不贊同荀攸所言:“人有忌心,乃生刻行,忌心是在,豈易更耶?即以陛下論,設袁紹、劉表尚在,明降陛下,實在州郡,雖無實權,陛下得無忌耶?”好吧,咱們不提死人,再說個活人——“孫權在吳,如陷囚籠,而陛下亦無時無刻不防備之也。陛下豈欲兒孫如是耶?”你希望兒子們除了一個繼承大統外,其他人就都跟囚犯似的苟活一輩子?還不定哪天就掉了腦袋?

“胡不封之遠國,如周建諸侯以屏藩王室……”

是勳說打住,曹去疾你這錯誤可大發啦——“其殷周之際,制度不完,人口不蕃,朝廷所控,唯在虢洛,要服以外,無奈而封建之。然封之小,如漢陽諸姬,併入於楚;封之大,如鄭、齊、晉、秦,乃各霸也——其於國家何益?逮至前漢,制度稍完,人口稍蕃,司隸之地,不再封矣。而封諸王山東、荊揚,亦有‘七國之亂’。逮武帝用主父偃之謀,逐日侵削,終於安靖……”

你不能說曹德傻,國家是要大一統中央集權。還是封建邦國,數千年來都爭論不休,即便到了幾百年後的唐朝,李世民還曾經一度想要把長孫無忌等功臣全都封爲刺史,可世襲罔替——名非封建。而實封建也——呢。秦朝二世而亡,當時就有儒生跳出來說,此乃不肯封建之必然結果也;於是漢朝就搞封建了,先封異姓,被迫都給剿了,再封同姓——可誰想同姓也不老靠譜的,很快便鬧出來“七國之亂”……

從景帝、武帝爲始,漢朝中央政權開始逐步侵削諸侯之權,到了漢末,所謂的諸侯王就跟空頭侯爵一樣。只是呆在封地上混吃等死,偶爾搞搞祭祀罷了,實權都掌握在中央所任命的王國相、侯國相手中。於是就又有人說啦,漢朝的同姓諸侯要是有力量,哪兒至於有董卓亂政、羣牧割據啊,恐怕曹魏亦無以代漢也——這是個血淚教訓,新的朝代必須汲取。

曹德也正是受此影響,趁機爲這一觀點來試探曹操的想法——若真封建,說不定他這一支也能給封個實有領土的公國呢。

而且是勳還知道後世之事,曹魏數代而亡。就有人提出來,那是待同姓太苛的緣故,所以等到司馬家上臺以後,立刻改其道而行之。大封同姓,結果又鬧出來“八王之亂”。是勳是不贊同曹魏待同姓過苛這種說法的,固然曹丕把他幾個兄弟全都圈起來,待遇還不如漢末的諸侯王,可是從曹真到曹爽兄弟,那都掌握着國家大權啊——難道就因爲傳說曹真原本姓秦。所以把他這一支都不算姓曹了?

曹休可是正經姓曹的,曹丕、曹叡父子可也待他不薄啊。

曹氏失柄,司馬家上臺,那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來所釀成的必然結果,其中就包括曹爽太過肆無忌憚,跟是否封建真的毫無關聯。

是勳是主張大一統中央集權的,所以這回既然曹德提出來了,他便擺正車馬,反對封建——“封建無益於國,反傷天子權威,必不可也!”轉過頭來又對曹操說:“陛下既愛子修,更毋使其封大國、掌兵柄也,且可明詔,使後世子孫優容之。不可因一人而更變制度。”

曹操一聽,這話題真是越跑越遠了——算啦,還是我自己琢磨吧,今天找你們來實在是個錯誤。曹去疾、是宏輔,都是我的重臣,也是忠臣,但這倆貨都天性謹慎,對於天家之事不怎麼敢發表意見,甚至還不如荀公達呢……唉,設文若在,定有以教朕也。

一想到早逝的荀彧,不禁悲從中來。於是擺一擺手,命二人退將下去吧。

曹德、是勳並肩出了建始殿,是勳先朝曹德拱手致歉:“勳一時衝動,所言乃使去疾不能得國也,請毋罪我。”曹德說你講這話就沒意思了:“吾言當與不當,皆爲國也,豈爲私耶?”隨即壓低聲音:“宏輔以爲,卞後三子,誰可爲嗣?”

是勳說我不知道,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以誰爲嗣,只在帝心一念耳。”

曹德說宏輔你也得爲自己家族的將來考慮啊——“吾意陛下千秋之後,宏輔可爲伊尹,爲周公,爲霍……”突然想到霍氏家族的下場並不怎麼好,趕緊把“光”字給嚥了——“即周公亦受管、蔡所譖,若儲君不之信,則輔臣不易爲也。”

是勳說你太高擡我了——“若本朝之周公,非去疾而誰耶?”論親戚關係,你纔好跟周公相提並論吧,我就隔得太遠啦——“然太甲、成王之立,豈伊、周自擇耶?昭帝之立,豈霍光自擇耶?霍光擇昌邑而昌邑廢,擇宣帝而霍氏族——亂世臣擇其君,治世則不宜擇也。”

想了一想,又加上一句:“吾等但善輔君王,恪盡臣道,可矣。”這就在大殿門口,我不信這些話就傳不到曹操耳朵裡去,趁機表表忠心,也好讓曹操放心哪。(未完待續。)

第17章 養寇自重第8章 囊中羞澀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8章 說文切韻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6章 我主不見第7章 投刺自薦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3章 擒賊擒王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章 東郡英豪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章 益州可入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6章 何必三策第2章 不務正業第20章 人臣當言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3章 從情從禮第32章 使王蜀中第25章 一國將相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0章 不忠不義第5章 朝鮮新冢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繼嗣之爭第19章 流血五步第5章 王中國死第2章 沛國曹氏第22章 客座教授第5章 小人挑唆第6章 人月團圓第11章 苦肉之計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9章 不智不信第6章 嚴其考法第5章 小人挑唆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7章 昔孔子歿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章 內科聖手第23章 天雷殛我第22章 吾亦慮及第1章 分州荊襄第35章 世豪之富第12章 劈章宮門第6章 仿如濮陽第4章 五經注我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9章 難爲田橫第6章 竊玉老賊第25章 爲公宣揚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3章 兩道併發第14章 黑心煤窯第7章 欲取先與第8章 名馬金槊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章 是儀北上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劫後新生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9章 裸身而來第21章 安排香餌第3章 天不可言第8章 佛國之願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章 重振幽州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9章 律有明文第12章 懸危之勢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9章 難從死志第34章 錦衣馬超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4章 再會梟雄第8章 破局關鍵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5章 爲公宣揚
第17章 養寇自重第8章 囊中羞澀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8章 說文切韻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6章 我主不見第7章 投刺自薦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3章 擒賊擒王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章 東郡英豪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章 益州可入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6章 何必三策第2章 不務正業第20章 人臣當言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3章 從情從禮第32章 使王蜀中第25章 一國將相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0章 不忠不義第5章 朝鮮新冢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繼嗣之爭第19章 流血五步第5章 王中國死第2章 沛國曹氏第22章 客座教授第5章 小人挑唆第6章 人月團圓第11章 苦肉之計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9章 不智不信第6章 嚴其考法第5章 小人挑唆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7章 昔孔子歿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章 內科聖手第23章 天雷殛我第22章 吾亦慮及第1章 分州荊襄第35章 世豪之富第12章 劈章宮門第6章 仿如濮陽第4章 五經注我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9章 血戰赤阪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9章 難爲田橫第6章 竊玉老賊第25章 爲公宣揚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3章 兩道併發第14章 黑心煤窯第7章 欲取先與第8章 名馬金槊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章 是儀北上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劫後新生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9章 裸身而來第21章 安排香餌第3章 天不可言第8章 佛國之願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章 重振幽州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9章 律有明文第12章 懸危之勢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9章 難從死志第34章 錦衣馬超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4章 再會梟雄第8章 破局關鍵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5章 爲公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