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隔壁老王

吳質被轟回自己的船上去了,是勳和李全返回艙中,繼續他們的“詩會”。李全還想邀請“楊公子”去自己莊院小住幾日的,但被是勳藉口“尚有要事,須儘快趕到成陽縣去”,給婉拒了。

畫舫行得很慢,估摸着整整三個小時,才終於穿過雷澤,在東南方靠了岸。是勳一行人下得舫來,與李全他們揮手告別。直等畫舫行得遠了,是勳轉過頭來,才見岸邊柳樹後蹩出一個人來,納頭便拜:“吳質見過上官。”

是勳趕緊雙手攙扶:“季重不必多禮,起來說話。”

原來適才在畫舫上,他給盧洪使了個眼色,於是盧洪就假裝幫忙驅趕吳質,暗中把曹德簽署的公文給吳質亮了一下,並且附耳私語,要吳質先划船到成陽附近岸邊去等。吳質雖然年輕,但果然敏得不得了,聽了盧洪的話,假裝滿面羞愧之色,逃也似的就躥回自己的小舟上去了。

李全他們還問哪:“未知尊介說了何言,能叫這狗子知難而退?”是勳和盧洪對望一眼,假裝神秘兮兮地笑笑搖頭,不肯揭秘,李全等人也便只好作罷。

等終於渡過雷澤,見到了吳質,是勳就詢問他成陽和附近幾縣的情況。吳質回稟道:“小人只在成陽、句陽二縣走動,別處情況並不知曉。句陽高令爲賢長吏,其丞、尉皆曹使君所置,雖無長才,也皆奉公守法,而至於成陽麼……”

他頓了一頓,突然轉換話題:“近日成陽縣內出一奇案,不知上官願意聽聞麼?”

是勳心說有案子可查麼?這可有趣啊,當下微微點頭。於是吳質就先問:“前漢時有所謂‘楚之二龔’,上官聽說過嗎?”是勳說那怎麼會沒聽說過,那是指的彭城龔勝龔君賓和武原龔舍龔君倩,因爲都是楚人,名聞當世,故謂“楚之二龔”。

Wшw ▲ttκa n ▲co

吳質點點頭,繼續說:“孝哀皇帝時,曾徵龔勝爲諫大夫,勝所薦三人,一個便是與之齊名的龔舍,其二爲濟陰人侯嘉,其三爲亢父人寧壽。龔舍、侯嘉公車入京,也都拜爲諫大夫,而寧壽稱疾不至。因孝哀皇帝本爲定陶恭王子,乃遷鄰郡名士入國,以實鄉梓,寧壽也在遷內,遂成大族……”

據吳質說,寧家就這麼着在成陽縣內定居,世代相傳,人丁逐漸凋零,到了靈帝時候,還剩下孤獨一根兒獨苗,名叫寧彤,廣有田產,在縣裡就僅次於李全他們家。

可有一點,這寧彤前後娶了兩房老婆,還納了大羣的侍妾,卻均無所出,直到將近五十歲了,才由一名身份低微的婢女幫他生下一個兒子來,起名爲寧可,寧可三歲的時候,寧彤又得一女。如今寧彤夫婦已死,寧彤的婢妾也都死的死,放的放了,寧家光剩下了寧可一人,年方弱冠,起字許之,尚未娶妻——其妹已在前年嫁了人。

是勳前一世雖然不是偵探小說迷,多少也瞧過幾部作品——作爲一個文藝宅男吧,起碼《大偵探福爾摩斯》那是一定要看的,《名偵探柯南》也是要追的……所以他一聽這背景情況,本能地就嗅到了其中的犯罪味道。你想啊,孤零零光桿兒一小夥子,無親無故,坐擁良田美宅,又當亂世,他身上要不鬧出點兒案子來,那簡直沒有天理啊!

“難道這寧可爲人所害了麼?”

吳質搖搖頭,回答說:“是寧可爲人所告,告他毆打生父,罪在不孝……”

是勳聞言一愣,心說你剛纔不是說他老爹已經死了麼?他難道還能把老爹從墳裡挖出來揍一頓?也不對啊,刨老爹的墳本身就是大不孝,還用告他毆打生父嗎?等等,生父……我靠這裡面另有故事啊!

吳質繼續解說,說這寧家隔壁有戶人家姓王,主人很能下崽,連生四子三女。最近寧、王兩家因爲田地起了糾紛,寧可年輕氣盛,就狠揍了老王一頓,老王一怒之下,就去縣衙把他給告了,說其實自己纔是寧可的親爹……

是勳心說好嘛,這兒就又冒出一個隔壁老王來,果然後世到處流傳的隔壁老王的故事空穴來風,不爲無因,難道所有的“老王”都……他就不禁想起了窮溝裡那個隔壁老王,話說自己如今的身量跟爹媽都差得很遠,但剛剛超過隔壁老王,難不成自己也……想到這裡,不禁打了一個大大的冷戰。

吳質見長官面色有異,似乎有些疑惑,又似乎有些憤懣,還隱約的有些尷尬,眼神飄飄乎乎的,就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於是止住了話頭。是勳還在那兒神遊天外呢,旁邊的管巳可忍不住了,追問道:“怎麼那老王倒是寧可的親爹了?你快繼續往下說啊!”

是勳這才收回心神來,轉過頭去瞪了管巳一眼,小羅莉噘起嘴巴,老實不客氣地瞪將回來。雙目相交,是勳大敗虧輸,只好再轉過頭去催促吳質,繼續陳述案情。

據吳質說,隔壁老王初告寧可,說二十多年前,那寧彤因爲無子,所以就把一名婢女送來他家,問他借個種,他一口應承下來,然後日夜耕耘,終於把婢女的肚子搞大了,產下一子,連娘帶孩子送回寧家,就是今天的寧可。

我靠借種!是勳心說沒想到古人還挺開放的嘛,我還以爲只有兩千年後試管嬰兒技術產生了,纔有不孕不育夫婦買精子呢,沒想到這年月不需要啥技術,人家就玩兒上這招了。是啊,反正只是送過去一個婢女,也不會壞了大婦的名節。

“然而,”吳質說到這裡,突然就一個轉折,“縣丞接了案,要老王將昔年借種的契約將來審斷,可是老王二番上衙,卻突然改了口供,說是年深日久,自己記岔了,當年並無借種之事,是他租用了寧彤的婢女,租期到日,那婢女已然有孕,產下子來,寧彤便認作了己子……”

是勳心說真長知識,婢女能借不奇怪,借來了竟然還能“用”,用出“人命”以後竟然還回去變本主的崽兒了,我靠這故事……啊不這案件就倫理得很呀!他的興趣越發濃厚,不禁追問道:“然後如何?那寧可果然是隔壁老王之子麼?”

吳質說:“於是縣丞便拘了寧可前來,滴血認親,確定乃是隔壁老王之子,就此判了他一個以子毆父爲大不孝之罪,如今下在獄中……”

“滴血認親啊……”是勳聽到這裡,不禁沉吟了起來。

“滴血認親”是一種古老的親子鑑定法,據說取一盆清水來,使二人共同滴血入水中,倘若實有血親關係,則兩滴血就會溶合在一起,否則的話就不溶。是勳聽說過這事兒,也知道這事兒不靠譜,但是究竟有多不靠譜呢?

是勳終究不是學醫的,相關的知識也都欠缺,他知道兩千年後通過驗DNA可以確定血親關係,既然必須搞得這麼複雜,可見滴血這法子不靈。爲何不靈,有多不靈,他就不清楚了,要是腦補的話,大概血型相同的就能相溶,不同的不能相溶吧,可是哪怕血型相同也不能證明就有血親關係不是嗎?世間一共纔多少種血型?

是勳有點兒想當然了,因爲“滴血認親”不是普通的不靠譜,而壓根兒就是鬼話。血溶於水,所以兩滴血最終總會溶合的,只是因爲實驗環境和條件的差異而早點兒溶或晚兒點溶罷了。這跟血型完全無關,也完全不能用來鑑定親子關係——一句話,這法子不是時靈時不靈,而是壓根兒就不靈。

是勳不知道這些,他還在那兒腦補呢,心說要是能夠推翻“滴血認親”的權威性,那就可以推翻寧可跟隔壁老王有關係的結論啦——這年月最講究孝道了,以子毆父可是大罪,估計寧可輕判不了。既然吳質說這是樁“奇案”了,估計這事兒就不真,那寧可是給冤枉的。可是要怎麼才能推翻“滴血認親”的結果呢?總不能隨便逮一羣人來一組一組地試,說不定那麼一搞,不但不能推翻愚昧的習俗,反而莫名其妙多出很多“隔壁老王”來呢。

琢磨了好一會兒,不得要領,他只好再問吳質:“汝又如何知曉,那寧可並非隔壁老王的骨血?”吳質疑惑地望了他一眼:“既已滴血認親,寧可自然是隔壁老王之子,事無可疑啊——難道上官還未曾明白此案的蹊蹺所在嗎?”

蹊蹺所在?既然大家都信了滴血認親,那又有啥蹊蹺可言了?是勳瞧着吳質,本能地就覺得這小傢伙的眼神兒不對,貌似隱藏着一絲失望,甚至還可能有一絲鄙夷。自己究竟是想漏了什麼呢?他揹着雙手,朝左右各踱幾步,把吳質剛纔說過的話又在心中好好捋了一遍。要說這案子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那就是隔壁老王突然翻供,原本說是借種生子,給翻成了租婢生子……

他實在對《漢律》研究不深,於是就打着思考的幌子,緩緩踱到盧洪身邊,低聲問他:“倘若借種生子爲真,此案該如何判?”盧洪也壓低聲音回答道:“若有契約爲證,則寧可實爲寧彤子,以毆鄰之罪,應當罰銅。”是勳再問:“若以子毆父……”盧洪回答:“大辟。”

是勳這才恍然大悟!

————————我是求票的分割線————————

管美眉憤怒地喊道:人家不是山賊啦,人家明明是流寇的說!

好吧,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她,總之你喜歡我就成啦,求收藏,求推薦,求評論,求擴散啊!

第9章 德容言功第4章 原力之理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0章 不忠不義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1章 請教後進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5章 嘴炮無雙第4章 閉門課徒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3章 行海索第20章 良馬爲贖第9章 德不可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1章 六氣之毒第7章 包辦婚姻第7章 事後諸葛第20章 秦因何亡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2章 防微杜漸第3章 天不可言第14章 黑心煤窯第18章 謀刺之謎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9章 自天而降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0章 注經化俗第7章 置之美稷第30章 不可迷失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8章 延之日升第7章 宛城宣詔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3章 從情從禮第7章 請殺孔融第11章 暗度陳倉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0章 變廢爲寶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8章 子以母貴第20章 作死節奏第8章 單家俗吏第6章 竊玉老賊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章 帝后對泣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章 益州內患第14章 婚宴驚魂第8章 佛國之願第2章 工商興利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8章 工人運動第19章 黃巾渠帥第6章 欲徵北虜第6章 有如神鬼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章 天不可言第23章 幽州諂臣第7章 置之美稷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章 內科聖手第20章 射戟小支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5章 大地爲球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章 不務正業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8章 無禮冒犯第34章 猛虎出柙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8章 毋失我望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4章 軍功酬爵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3章 一身是膽第35章 魯難未已第5章 二得二失
第9章 德容言功第4章 原力之理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0章 不忠不義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1章 請教後進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5章 嘴炮無雙第4章 閉門課徒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3章 行海索第20章 良馬爲贖第9章 德不可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1章 六氣之毒第7章 包辦婚姻第7章 事後諸葛第20章 秦因何亡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2章 防微杜漸第3章 天不可言第14章 黑心煤窯第18章 謀刺之謎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9章 自天而降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0章 注經化俗第7章 置之美稷第30章 不可迷失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8章 延之日升第7章 宛城宣詔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3章 從情從禮第7章 請殺孔融第11章 暗度陳倉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0章 變廢爲寶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8章 子以母貴第20章 作死節奏第8章 單家俗吏第6章 竊玉老賊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章 帝后對泣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章 益州內患第14章 婚宴驚魂第8章 佛國之願第2章 工商興利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8章 工人運動第19章 黃巾渠帥第6章 欲徵北虜第6章 有如神鬼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章 天不可言第23章 幽州諂臣第7章 置之美稷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4章 天險閣道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章 內科聖手第20章 射戟小支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5章 大地爲球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章 不務正業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8章 無禮冒犯第34章 猛虎出柙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8章 毋失我望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4章 軍功酬爵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3章 一身是膽第35章 魯難未已第5章 二得二失